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音被誉为我们的“第二张面孔”,一副好嗓音对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学校,声音清脆甜美的学生大多很自信,而嗓音差的学生由于在很多活动中都无法展示自己,所以会产生自卑感。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再加之存在不良的说话习惯,嗓音常处于嘶哑状态,因而健康、清脆、明亮、甜美的声音就与这部分学生失之交臂了。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用嗓时间相对比其他科目要长一些,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去保护学生的嗓音呢?以下是笔者实践过的几种有效做法:
一、实施朗诵练声策略,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字正腔圆
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普通话的发音规律,才能字正腔圆地发音;懂得如何正确发声,才能在说话发声时减少对咽喉的刺激与损害。大声朗诵是发声练习的一种形式,加强朗诵练习是練习发音的一种有效手段,非常适合于小学生。
学生要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朗诵作品,教师应教给学生“字头咬字要重、字腹吐音要圆、字尾收韵要轻”的口诀,让他们自己去揣摩字音的发音。另外,为了迎合学生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的心理,锻炼学生口才,教师可利用晨读时间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展“早间新闻30秒”的播报活动。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每天听广播,看电视,如新闻联播,随时注意模仿播音员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在播报活动过程中,针对说话吐字不清和表达不流利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专项训练,鼓励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用嗓习惯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坐姿不正确,二是靠胸部或绷紧脖子肌肉的方式朗读。坐姿不正确会造成声音紧张,朗读方式不正确容易引起气流分布冲击不均匀,造成声带过度摩擦,容易疲倦,最后造成声带充血水肿,声带闭合不全,声音嘶哑,讲话吃力疲劳。如果学生的声带频繁损伤,就会造成慢性血肿,致使发音不正常或声带长小结,讲话不清楚。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仅对养成一个人的体态挺拔、气质优雅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形成最佳发声状态具有立竿见影的好处。所以,学生平时无论坐、站,还是行走,教师都要纠正学生塌腰、脊柱弯曲、胸部僵硬等不良体态,注意抬头沉肩、挺胸收腹,保持整个身体支架挺拔、舒展和精神状态的饱满、兴奋。
在课堂上,语文教师也要始终保持轻松自然的说话姿势,语速适中,语句之间要有停顿,一句话不要拉得太长,多利用肢体语言,如手势以及面部表情,随时随地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的是,从低年级起就要考虑学生用嗓负荷,除了诵读教学,还要重视默读教学,诵读与默读相结合,缓解学生用嗓压力。
音乐不仅能提高学生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还能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能合理运用音乐,不仅能使师生身心愉悦,还能使学生体味“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魅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课外,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哼歌,锻炼声带。因为当重频率的音乐节奏与人体内各器官的振动节律一致时,就可使躯体产生共鸣,产生心理上的快感,收到一种微妙的按摩效果,所以,哼歌对保护学生的嗓音是非常有效的。
三、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避免情绪化发音
学生在情绪低落,斤斤计较的时候不可能发出洪亮圆润的声音;只有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宽宏大量,心境平和,嗓音才有可能悦耳动听。练声是最好的“疏泄疗法”,既能及时排解宣泄不良情绪,又能促使嗓音健美。
为了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发声训练,教师可以借助笑、打喷嚏、打呵欠、吹纸条等形象夸张的训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放松喉咙,下沉喉头,打通腔体,加强腰部力量,自然轻松地寻找眉心的亮点。这种训练需要教师运用动作、形象的语言等感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教师只有创设一个快乐的客观环境,积极营造洁净、和谐、阳光的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把教育目标完全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在学习“简易练声法”中收获快乐,及早学会科学发声。当然,在嗓音训练过程中要强调其内化作用,让同学们基本做到知识上自学、行动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感情上自悦,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完成体验,将外部的活动向内心世界转化,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从儿童即将走向成人的重要阶段,正处于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并出现高峰,各种日常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或支配。为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避免学生的情绪化发音,善于运用生理学与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以消除变声期学生的恐惧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淡化学生厌恶变声的心理。
愿正处在快乐时光里的小学生们人人都拥有阳光的个性、强壮的体格,对生活充满热情,歌声更加迷人,语调更加清脆动听!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第二小学】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用嗓时间相对比其他科目要长一些,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去保护学生的嗓音呢?以下是笔者实践过的几种有效做法:
一、实施朗诵练声策略,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字正腔圆
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普通话的发音规律,才能字正腔圆地发音;懂得如何正确发声,才能在说话发声时减少对咽喉的刺激与损害。大声朗诵是发声练习的一种形式,加强朗诵练习是練习发音的一种有效手段,非常适合于小学生。
学生要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朗诵作品,教师应教给学生“字头咬字要重、字腹吐音要圆、字尾收韵要轻”的口诀,让他们自己去揣摩字音的发音。另外,为了迎合学生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的心理,锻炼学生口才,教师可利用晨读时间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展“早间新闻30秒”的播报活动。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每天听广播,看电视,如新闻联播,随时注意模仿播音员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在播报活动过程中,针对说话吐字不清和表达不流利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专项训练,鼓励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用嗓习惯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坐姿不正确,二是靠胸部或绷紧脖子肌肉的方式朗读。坐姿不正确会造成声音紧张,朗读方式不正确容易引起气流分布冲击不均匀,造成声带过度摩擦,容易疲倦,最后造成声带充血水肿,声带闭合不全,声音嘶哑,讲话吃力疲劳。如果学生的声带频繁损伤,就会造成慢性血肿,致使发音不正常或声带长小结,讲话不清楚。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仅对养成一个人的体态挺拔、气质优雅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形成最佳发声状态具有立竿见影的好处。所以,学生平时无论坐、站,还是行走,教师都要纠正学生塌腰、脊柱弯曲、胸部僵硬等不良体态,注意抬头沉肩、挺胸收腹,保持整个身体支架挺拔、舒展和精神状态的饱满、兴奋。
在课堂上,语文教师也要始终保持轻松自然的说话姿势,语速适中,语句之间要有停顿,一句话不要拉得太长,多利用肢体语言,如手势以及面部表情,随时随地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的是,从低年级起就要考虑学生用嗓负荷,除了诵读教学,还要重视默读教学,诵读与默读相结合,缓解学生用嗓压力。
音乐不仅能提高学生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还能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能合理运用音乐,不仅能使师生身心愉悦,还能使学生体味“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魅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课外,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哼歌,锻炼声带。因为当重频率的音乐节奏与人体内各器官的振动节律一致时,就可使躯体产生共鸣,产生心理上的快感,收到一种微妙的按摩效果,所以,哼歌对保护学生的嗓音是非常有效的。
三、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避免情绪化发音
学生在情绪低落,斤斤计较的时候不可能发出洪亮圆润的声音;只有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宽宏大量,心境平和,嗓音才有可能悦耳动听。练声是最好的“疏泄疗法”,既能及时排解宣泄不良情绪,又能促使嗓音健美。
为了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发声训练,教师可以借助笑、打喷嚏、打呵欠、吹纸条等形象夸张的训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放松喉咙,下沉喉头,打通腔体,加强腰部力量,自然轻松地寻找眉心的亮点。这种训练需要教师运用动作、形象的语言等感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教师只有创设一个快乐的客观环境,积极营造洁净、和谐、阳光的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把教育目标完全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在学习“简易练声法”中收获快乐,及早学会科学发声。当然,在嗓音训练过程中要强调其内化作用,让同学们基本做到知识上自学、行动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感情上自悦,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完成体验,将外部的活动向内心世界转化,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从儿童即将走向成人的重要阶段,正处于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并出现高峰,各种日常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或支配。为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避免学生的情绪化发音,善于运用生理学与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以消除变声期学生的恐惧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淡化学生厌恶变声的心理。
愿正处在快乐时光里的小学生们人人都拥有阳光的个性、强壮的体格,对生活充满热情,歌声更加迷人,语调更加清脆动听!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