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看我72变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et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中国卡通片中的美猴王,想必谁也不会陌生。《大闹天宫》中那副头戴软毛、腰围虎皮、长腿细腰、英姿飒爽的机灵模样早已深入人心,随着时光流转浸入几代人的记忆之中。然而,美猴王的经典作品远不止《大闹天宫》一部,中国动画发展史上每一个关键性的瞬间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1941年,中国(亚洲)第一部黑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1958年,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
  1964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
  1985年,中国第一部由长片改编的动画系列片《金猴降妖》;
  1999年,中国第一部采用先期录音方式制作的动画长片《宝莲灯》;
  1999年,中国第一部采用全数字电视后期制作的动画系列片《西游记》;
  ……
  孙大圣本领如一,造型却千变万化。正如小说《西游记》里的它擅长72变一样,在70余年的动画表演生涯中,美猴王的荧幕造型也随着时代在悄然变化着。
  中国版“米老鼠”
  1941年问世的黑白长片《铁扇公主》是美猴王初次登场的动画作品。在那个弥漫着抗日硝烟的年代,作为中国及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具有浓厚的时代意义和政治色彩。导演万氏兄弟(万籁鸣、万超尘、万古蟾、万涤寰)以期通过师徒四人智斗牛魔王、勇闯火焰山的故事激励民众坚持团结一心、奋勇抗日。因此,无论是古装侠女风的铁扇公主,还是文弱书生打扮的唐僧,抑或是猪脸人身的八戒与粗犷憨厚的沙僧,其整体设定都十分成人化,却唯独美猴王的模样显得有些滑稽另类——铜铃眼、雷公嘴,细胳膊、面条腿,手上似乎还带着副白手套,又圆又矮的身体怎么看都有几分米老鼠的影子。要不是因为它拿着金箍棒,还真难认出它就是那个神气十足的孙悟空。
  美猴王初次亮相的造型如此“美国范儿”,其实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上世纪20年代左右,中国动画之父万氏兄弟相继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从小就对木偶、皮影、走马灯和中国传统美术感兴趣的他们在这个时期初次接触到了“卡通片”。这些“卡通片”基本都是从美国引入国内的,如《白雪公主》、《大力水手》、《鲍比小姐》、《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的小人》等等。万氏兄弟从此爱上了这门新鲜的艺术形式,倚凭有限的美国动画资料开始研究动画的制作原理和表现手法。随后他们的几部实验性作品《大闹画室》、《纸人捣乱记》等,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模仿了美国动画作品的风格,可见早期的中国动画是深受美国动画影响的。
  配角也精彩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双百”方针,鼓励全国进行文艺创作。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时任厂长的特伟先生提出“走民族风格之路,探喜剧风格之门”的口号,开启了上世纪50年代中国动画的辉煌时期。这一阶段的动画作品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猪八戒吃西瓜》首次采用中国民间美术传统的剪纸作为元素,结合皮影戏操纵关节运动的方式进行动作设计。动画片中的人物不再是一张张进行绘制,而是被制作成平面的、带有关节的、可以活动的纸偶。并且由于工艺的特殊性,采用皮影风格的“侧面式”设计,通过关节解剖、镂刻、剪形、装配等多个步骤,最后在拍摄时将纸偶放在玻璃板上,逐格调整肢体动作进行拍摄。
  虽然这次美猴王不是主角,可戏份依然不少,造型也颇为精致细腻。在“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号召下,造型设计人员参考了京剧、皮影、民间画中的孙悟空造型,将它设计为凹型脸、凸额头,当中一个橘色“倒载桃”,四周点缀脸谱花纹,绒球护耳,头戴软帽,腰围虎皮裙,一身京剧式黄袍。两只半月弯眼笑意十足,眼珠滴溜溜一转的模样与片中那个耍得八戒团团转的机敏性格十分吻合,既描绘出猴子活泼俏皮的面孔,又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加工。显然,这次的美猴王造型一改以前的中国“米老鼠”风格,似乎更加贴近人们的想像。
  不朽的经典
  美猴王的动画造型中最为经典的要数《大闹天宫》。这部由近百位画家历时四年绘制的彩色动画长片,时长117分钟,画稿高达15万4千多张。在1964年问世以来,至今仍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当时,法国《世界报》这样评价:“《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
  《大闹天宫》中的美猴王造型设计可谓一波三折。“如何才能画出人们想像中的美猴王”成为了导演万籁鸣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虽然滑稽搞笑、幽默机智,但少了几分猴王的英姿与霸气,显得不够成熟。于是,他邀请我国著名的漫画家、装饰画家,也是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的张光宇为影片中的人物造型进行设计。张光宇在自己1945年创作的连环漫画《西游漫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基础上,吸取了戏曲脸谱、民间版画等传统美术的精髓,先后创作了三版各具特色的美猴王造型。这三版造型方圆交替、高矮不一,胖瘦不同。线条运用刚柔相济、炉火纯青。设色也十分大胆,采用钴蓝、群青、桃红、赭石以及红、蓝、黄三原色等难以驾驭的颜色,可谓张氏趣味十足。特别是那个花果山猴王的造型,身着戎装,威风凛凛,头插几根羽毛,颇有少数民族的野性特色。
  虽然三版造型都很精彩,但万籁鸣导演认为这三个形象还是有些复杂,装饰性过强了。这其实是动画造型和漫画造型的一个很大区别,动画角色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多张静态图像连续播放而成的,复杂的造型会大大增加制作成本,必须要省略很多东西。因此,万籁鸣委托当时只有24岁的原动画创作组组长严定宪对张光宇的造型进行修改,并提出了三点要求:形象突出,线条简练,色彩鲜明。严定宪通过反复实验,设计出了改良版的美猴王。这一次的造型加强了两眼周围的金色,体现出“火眼金睛”。绿眉毛、红鸡心,嘴边再各添一道线,表现下陷的猴腮。鹅黄上衣,大红裤子,腰围虎皮,脚踩黑靴,身材修长而圆润,配色鲜亮而利落。这个形象较之以前,尤其给人一种亲切之感,十分符合剧本中对美猴王性格的要求——具有猴的机灵、神的法术和人的情感。导演万籁鸣用八个字称赞这一形象:“神采奕奕,勇猛矫健”。就这样,一个面对同伴和蔼可亲、真诚坦率,面对敌人正义凛然、英勇不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诞生了。   “国际范儿”的斗战胜佛
  由于《大闹天宫》中美猴王的造型十分成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之后的几部《西游记》题材动画(如1980年的《人参果》、1985年的《金猴降妖》)中一直延续了之前的设定。到了1999年,尽管在常光希导演的《宝莲灯》中,同样没有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但是作为新时期一部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影院级动画来说,这部影片在诸多方面都在挑战新的可能性,美猴王的造型也有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宝莲灯》中,孙悟空属于客串角色,却又是极为关键的角色。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前聘请美术界大师参与设定的传统不同,这次的人物造型均出自几位20多岁的年轻人之手。孙悟空的形象大体上延续传统,只在细节上有所增减。例如眼睛周围象征“火眼金睛”的金边没有了,去掉了嘴旁的腮线,眉毛的颜色由绿变棕,围巾的颜色也改成了蓝色等等。另外在本作中,美猴王的身份不同以往,已经是取得真经的斗战胜佛。因此它身披袈裟,双手合十,盘坐于莲花之上,祥和安宁的样子看起来好似成熟稳重了一些。不过,细心的观众可能很容易察觉,《宝莲灯》中的孙悟空动作夸张、表情丰富,嬉笑怒骂间总有一种迪士尼动画的味道。常光希导演的考虑是:“年轻人比较了解现代青少年的喜好,设计出的形象能适应他们看惯了迪士尼动画的眼睛。《宝莲灯》一片的人物形象确实有借鉴迪斯尼风格之意,有某种概念化的倾向。”
  此外,为了与国际接轨,动画中的造型均采用电脑设计,这使得美猴王造型的线条更加平滑细腻,上色也更加均匀饱满。考虑到片中有一些三维的立体场景,传统平面式的角色很难与其融合,因此特别为孙悟空等角色增加了光影效果,从而产生一定的立体感,使影片整体的风格统一而和谐。
  新时期的青春偶像派
  同样在1999年,还有一部美猴王出演的动画系列片在全国的少年儿童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就是由火炬动画公司和辉煌动画公司联合制作的52集电视动画系列片《西游记》。
  这部明确将受众人群定位为少年儿童的动画系列片,在角色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为了不让造型局限在某些传统的美术风格中,同时也为了符合新时期少年儿童的欣赏习惯,导演组采用新思路,面向社会征稿,鼓励广大群众对动画中师徒四人的角色进行创作。消息一经公布,便收到了大量来稿,各种样式的造型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最终,角色造型被确定下来,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美猴王的形象:大眼睛、翘鼻子,没有了京剧风格的红鸡心和绿眉毛,耳朵和手脚的深色毛发都变成了普通的肤色,脸上的毛发更是被改良成了酷似日韩明星的披肩发。放眼望去,活脱脱一位英俊帅气的偶像派少年。只是仍保留了基本的猴样脸型和传统服饰。这一次,美猴王一下子跳脱出《大闹天宫》里被符号化的经典形象,以一个全新的风貌展现在新时期的小观众面前,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转眼间,美猴王的动画之旅已经持续了70余年,可魅力始终不减当年。这位从中国版的“米老鼠”跳入到传统美术风格之上,又随着全球化浪潮走向国际范儿和新时期青少年群体的美猴王,始终引领着国人以无所畏惧的精神迎接下一个崭新的时代。而它自己,则俨然成为了中国动画和中华民族一个标志性的象征。
其他文献
钱庄票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地方都有着自己的钱庄票。而在山东青岛,能在市区内发行的老钱票却不多,因为当时青岛正值德占时期。但在当时的台东镇却发行过一种钱票。  自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中德签订《胶澳租借条约》之后,青岛便由德国殖民者统治。青岛被分为大青岛区和鲍岛区,青岛区即德人区流通货币一般为德国大马克,或是大德国宝;而在鲍岛区也就是华人区一般都按照中国当地传统流通中国货
期刊
大约八九年前某天上午,止庵与我约好在报国寺收藏市场见面,那时我是报国寺常客,止庵是第一回来。为什么来?是因为我常跟他讲起在报国寺所见所闻的淘书故事,止庵一时出于好奇,就来了。跟我转了几个地摊,他居然鼓动我买了一本有汪精卫大照片的老杂志。中午正好有个饭局,我的一位朋友张文标先生召集,入席有两位媒体的朋友,有六七位收藏圈的朋友,还有几位朋友的朋友。止庵面对这些人煞觉眼生,全凭我一一低声给他介绍;这位是
期刊
钢锁(Grimlock)  机器恐龙的领袖,能变成暴龙,一个冷酷无情的家伙,一位勇猛无比的战士,在关键时刻总能打倒挡在他前面的霸天虎。  1988年7月30日,美国95集动画片《变形金刚》由上海电视台引进译制首播。一时间,这些来自海外的机器人俘获了许许多多电视机前小朋友(特别是男孩)的心,几乎所有的小男孩都为之痴迷、疯狂;而紧随其后,大都市的商场、小城镇的小店、学校门口的地摊,几乎所有卖玩具的地方
期刊
随着京城2014年春拍告一段落,藏家和业内人士开始把目光聚焦到了沪上拍场。6月底7月初,朵云轩、上海道明、上海嘉禾、上海敬华等沪上的拍卖公司相继敲响槌音。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京城拍卖场的“高大上”,沪上拍场更加专注于“小而精”,此季春拍也表现出一番不同于京城拍场的景象。  私人收藏受捧  6月27日下午,朵云轩推出的朱昌言藏书画专场开拍,场内座无虚席,走道也水泄不通。首件拍品—程十发《锦葵双鸽
期刊
松花石御砚,是中国砚林中的一朵奇葩。自康熙大帝创制以来,作为一个王朝的见证者,记录了大清王朝的盛世辉煌。  乾隆盛世编纂的《钦定西清砚谱》为研究我国古砚史提供了极为翔实的宝贵资料,其中所载的6方松花石砚,是松花石御砚在砚史中最权威的记载。不仅体现了中国制砚工艺水平的高超,而且凝聚着清王朝曾经的辉煌。  在沉寂多年之后,1980年,重见天日的松花石御砚引起了文化艺术界的极大震动。一代国学和书法大师启
期刊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大千世界,紫陌红尘,一旦形诸艺术家的笔端,就不再只是它们的本来面目了,不可避免地要感染上作者的主观色彩,成为他们抒情言志的载体;而到了观众的眼里,又不可避免地再度点染,从而直抵人的内心深处。这件翡翠作品《曾经的童谣》给我的便是这样一个粲美如诗的观感。  一块水种俱佳的翡翠料子,色彩明丽,翠绿与紫罗兰共生,极为难得。作者匠心独运,设计一藤蔓交织的葡萄架,
期刊
7月27日,香港太阳国际拍卖行在香港中环四季酒店举行了首场拍卖会。作为2013年刚刚成立的新公司,太阳国际拍卖行将视野首先放在珠宝领域,可谓深知香港及亚洲藏家的喜好。珍贵珠宝向来是不少中外藏家的挚爱,尤其在香港艺术品收藏市场,珠宝是一贯的热点,稀有的顶级彩钻、各种高端翡翠及常青于拍卖会的钻饰更广受藏家及投资者青睐,近年在亚洲市场屡创拍卖记录。  此次太阳国际首场拍卖会中,共上拍了超过330件来自世
期刊
当春拍的“热闹”仍是人们热议的谈资时,殊不知,已有人为今年的秋拍开始忙碌。一直深耕于东瀛的日本美协,将于8月30日至31日在东京槌响秋拍,堪为今年中国文物艺术品秋拍的首槌。  随着拍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拍品征集也越来越难。日本美协的春秋拍卖却总能率先亮相,而且每每都有一些新奇、独特的中国艺术品登场,这在业内外赢得了不少掌声。这季拍卖他们又会给藏家带来什么?日前,本刊记者“对话”日本美协负责人藤文浩
期刊
戴着瓜皮帽、穿着中国传统礼服、马褂上有三颗大钮扣的老夫子,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漫画形象,近期老夫子“真貌”将登陆香江,定会唤醒人们的儿时回忆。  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将于8月9日推出“耐人寻味:王泽(王家禧)老夫子手稿展”,展出王泽(本名王家禧,以长子王泽为笔名创作老夫子)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老夫子原稿作品逾120帧,涵盖四格至六格漫画及封面作品,全为其亲笔手稿,非常珍贵。  老夫子漫画最先出
期刊
自秦始皇嬴政以来,在漫长而繁复的中国帝王史上,乾隆帝曾创下了诸多“之最”:寿命最长、实际执政时间最久、赋诗最多、出巡游历最频繁……堪称包罗万有。但鲜为人知的是,乾隆帝还有一个可能的“最多”——他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拥有最多肖像画的一位皇帝。据北京故宫统计,乾隆帝在89年的人生中,累计留下了一百幅左右的肖像画,即平均不到一年便得一幅。相较之下,其他皇帝——即便是康熙帝或雍正帝——的肖像画数量,均相形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