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伪分论点”例说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198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尽管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在文体上是开放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考作文主要还是采用两大文体:记叙性文体和议论性文体。
  在议论文写作中,一般提倡对中心论点加以切分,要有几个分论点的设置。这一方面是为了体现文章清晰的结构层次,另一方面更是为了体现写作者缜密的思维。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议论文貌似分论点非常清楚,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分论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并没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或者所列出的若干分论点并不处于同一层面,或者几个分论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相互包含的现象。
  我们认为,这样的分论点并不是人们所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分论点,在这里我们不妨姑且称之为“伪分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论点设置“顾左右而言他”
  议论文中分论点设置的第一要素是,分论点必须是中心论点的“子论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或不同的层次来对中心论点进行诠释、展开或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那么,我们在设置分论点时,就不能脱离中心论点去“顾左右而言他”。
  但是,很多学生在设置议论文的分论点时,忽视了根据中心论点的制约性按照一定的“向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从而使分论点沦为了一种“标签”。
  以命题议论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为例。有学生在分析了命题的内涵之后,得出了“‘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人生永无止境的追求”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正属于“新解”的范畴,但是,在设置分论点时却没有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分解:①“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脚踏实地;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持之以恒;③“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直面挫折。这样的分论点的设置,偷换概念,中途易辙。表面上看,“向度”清晰,而实质忽视了中心论点的制约性,因此,只能是一种“标签”。
  “这山望着那山高”原来的意思是“爬上这一座山,觉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其主要意思是指人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是一个含贬义色彩的成语;所谓“新解”,就是要从原意中翻出新意,从原来的否定之中寻求值得肯定的内容,如“永不知足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追求”等等,而这才是该命题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作文所要论述的观点。据此,我们可以根据“这山望着那山高,是……的精神(表现)”的“向度”来切分出以下几个并列关系的分论点: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二、分论点设置“前言不搭后语”
  议论文中分论点设置的第二要素是,几个分论点应该是按照同一尺度、同一标准切分出来的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应该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不能是按几个不同的标准切分出的几个不同的方面。
  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中心论点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具体用哪一个问题来切分,要视文章的中心论点而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只能以三个问题中特定的“那一个”来切分,这就是同一尺度、同一标准,而不能同时动用两个甚至三个问题来切分;否则,我们切分出的分论点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以命题议论文“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为例。这是一道思维限制比较明确、语文味较浓的作文题,有一定的审题难度。通过分析命题的结构我们可以发现,该命题的重心在“给……机会”,而不在“梦想”,其中心是要我们去谈“怎样才能让梦想开花”。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围绕“怎么样”来切分分论点。如:①梦想是亮在人生航道前方的灯塔;②拥有梦想就拥有了人生的希望;③梦想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去成就。
  表面上看似乎是三个分论点,但实际上这三点又不能成为分论点,因为这三点分别从属于“梦想是什么”“梦想的作用”和“怎样实现梦想”三个不同的层面,是用三个不同的标准切分出的,只有第三点才能与中心论点直接对接,才是我们所说的“子论点”。
  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关键是分论点切分的标准不统一。如果围绕命题的重心“给……机会”和“梦想开花”的比喻,严格按照“怎样才能让梦想开花”这同一标准来对中心论点进行切分,那么很自然的就能够切分出以下几个层次:①用信心播种梦想;②用汗水浇灌梦想;③用智慧耕耘梦想;④用创造收获梦想。
  三、分论点设置“剪不断理还乱”
  议论文中分论点设置的第三要素是,几个分论点之间应该构成一种并列或递进关系,而不能存在包含或交叉现象,否则就容易因概念间的界限不清而造成思维的紊乱、结构的混乱。这就需要我们在切分出分论点之后,要仔细检查分论点所包含的几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确保这几个方面是平行的或递进的。
  以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为例。有学生在对“绿色生活”作了简单的阐释、强调“绿色生活”的重要性之后,提出了如下四个方面的观点:①绿色生活,能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②绿色生活,也等同于健康的生活;③绿色生活,会使我们远离污染,远离喧嚣;④绿色生活,人文生活,低碳生活。
  乍一看,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但是,这四个分论点所领起的四个层次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论点呢?认真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这四者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密切的关联,这四个方面也不是真正的分论点。因为这四个分论点中概念的大与小、具体与抽象胡乱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表面看来是很有层次感的,但实际上文思不清,松散杂乱,大有“脚踩西瓜皮”之嫌。
  其实,围绕“绿色生活”,我们可以通过“绿色生活是什么”“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怎样去做”等途径来切分出若干分论点。比如:①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热爱(绿色生活需要我们热爱自然);②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护卫(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护卫自然);③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顺应(绿色生活需要我们顺乎自然)。
  这样切分出来的三个方面就没有了前面所说的包含或交叉现象,因为这三个方面分别属于“情感层面”、“实践层面”和“思想意识层面”,形成的是一种层进式的关系。这样,文章的思路也就变得清晰起来。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而分论点则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精心、合理设置议论文的分论点,是议论文取胜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议论的结构层次,使人一目了然;更能展示出写作者缜密的思维,使分析说理透彻全面。
  (作者:崔国明,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其他文献
“他乡遇故知”,是谓“一喜”。然而,“他乡”又岂“故知一喜”了得?游学天下、漂泊他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人生之课堂,心灵之炼狱。他乡,实为玉己于成的生活熔炉,登临圣殿的理想阶除……不是么?沱沱河之滴水,因其向往他乡,在千回百折中成就了大海的浩淼;蒲公英之种子,因其向往他乡,在清风冷雨中绽放了青春的辉煌;哥伦布之心志,因其向往他乡,在探殊究异中发现了世界新奇。他乡,意味着追求、意味着闯荡;他乡,
期刊
椭圆的定义、方程、几何性质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综观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对椭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求椭圆的离心率、考查椭圆的性质及与之有关的简单运算、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和情境新颖的创新题.本文通过具体的例子分类解析.  热点一、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  通常利用椭圆的定义或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方程.  点评:本题考查椭圆、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考查转化与化归思想、数
期刊
原文    骆驼之死   文/王族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位牧民的一峰母驼下了两只小驼。它带它们出去寻找草吃。其实,冬天的沙漠中没有草,母驼带小驼出去,也就是从冻土中扯出几根草根,喂到小驼的嘴里。它们出去一般都不会走远,主人也就放心地让它们去了。  一天黄昏,起了暴风雪,天地很快便一片灰暗。母驼和两只小驼迷路了,它们原以为向着家的方向在走,实际上却越走越远。半夜,母驼为了保护小驼,在一棵大树下
期刊
原文    银行里的小男孩  [美]菲利普罗斯  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男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  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个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名初中生,而不是银行的顾客。  他手
期刊
数学填空题,作为江苏新高考数学试题中第一大类型题,考查目标集中,旨在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和考生的基本技能;重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理过程,其结果必须是数值准确、形式规范、表达式(数)最简.结果稍有毛病,便得零分. 针对填空题的特点,我们的基本策略是在“准”、“巧”、“快”上下功夫.而要做到“准”、“巧”、“快”,我们必
期刊
文言文中的人物传记,可分史传类人物传记与非史传类人物传记两种。前者集中于历朝正史中,如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选《宋史·萧燧传》、大纲卷选《宋史·郭浩传》;后者散落于历代作家著作里,如北京卷选明初宋濂写的《李疑传》、安徽卷选清代刘大櫆写的《松江府通判许君传》。高考文言文中的人物传记,往往具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  其一,文本以写人物为主,即详细记述传主的生平主要事迹、史上特殊贡献,略去一般的经历
期刊
近几年来,“考试说明”作文部分在“基础等级”中均提出“符合文体要求”,其实就是要求学生以某种文体模式为参照系,一方面遵循它的基本框架和规格,另一方面又能自由扩张和变异,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我们知道,任何文章都是以特定的文体形式而存在的。各种文体都有其相对应的写作要求,在写作时就要遵循其中的“潜规则”。我们要杜绝无“人”无“事”、无“论”无“议”的“四不像”文章的出现,写什么就得“像什么”,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面对512地震,党和国家的回答是“不抛弃,不放弃”;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胡总书记的回答是“北京奥运会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面对经济危机,温总理的回答是“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无数的回答指明了方向,声张了正义,增进了友谊,团结了力量。请以“回答”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要鲜明。    审题指导  从字
期刊
“语句扩展”是高考语言运用部分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所谓“语句扩展”,就是要求将结构简单、内容贫乏、表意欠明确、表达欠具体、描述欠生动的语句,通过增加修饰成分或增加分句,进行扩充,加以阐述、发展或引申,使语句的内容更充实、形象更鲜明、表达更丰富。  一、关于试题类型  1.情景再现型  这类题一般会给出几个情景信息或一两句诗歌,然后要求同学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
期刊
分类讨论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从阅卷情况看,同学们对此类问题得分率偏低.失误原因除了不清楚“为什么分类、怎样分类”外,不会正确表达“分类后的结论”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近年来的高考题为例对此进行分类解析,供同学们参考.  一、按所求量分类  例1 解不等式5-4x-x2≥x.  解:(1)当x≥0时,原不等式可化为5-4x-x2≥x2,即2x2+4x-5≤0.  ∴-2-1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