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历来有尊重师德的传统,师德建设关系国家命运,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未来。师德建设在新形势下面临新的问题,学校应该发挥主体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解决棘手问题,促进师德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师德;学校主体作用;问题;措施
一、关于师德含义的界定
我国历来有注重师德的传统。古人十分重视师德,汉代学者杨雄就讲过:“师者,人之模范也。那么究竟什么是师德?笔者参阅各家学说得出结论。师德,狭义上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对现阶段教师师德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该是具备以下要求的教师,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笔者将在这个框架下下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
二、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师德建设关系国家命运。《礼记?学记》曾提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观点。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体魄心智健全的,具有健康个性和主动发展的富有创造力的人。知识在育人中具有工具价值,不能代替全部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国民而师者也,学子之根核也”,毋庸置疑,教育在国家的建设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育者的职业道德。
师德建设关系教育者的工作。教师法中把教师的职责表述为“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良好的师德不仅关乎教师的声誉还决定着教师能否顺利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实现人生的“事业”。
师德建设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人才质量。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中,应更强调师德。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三、师德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笔者认为师德建设中主要有三大方面的问题。首先,学校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亟待加强。师德建设的主体是教育者,最直接的组织者是学校。学校不仅可以带领教育者学习相关教育政策,还是师德塑造的考评者及监督者。师德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环境中的学校。但相当部分的学校忽视教师的师德塑造及培养工作。学校乃至地区教育局把升学率视为评价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今天的中国还是大行其道。
其次,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及职业道德亟待加强。表现在以下方面: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和冲突使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发生动摇。既要保证升学率还要下大力气进行德育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尺度不好把握,并且在评职称和工资奖金方面也不对师德做额外的要求和考评。部分教育者只注重成绩,淡化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和自己的师德塑造。
再次,接受教育的学生主体呈现的新状况给教育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和任务。90后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相对安逸,他们生活条件优越,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相对充足,社会上所呈现的多元文化状态提供给提供给当代学生多样的生活方式和选择的自由空间,使得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优越感,多数的学生不满于老教师的满堂灌教育,他们思想活跃、追求时尚个性,专注自我,更要求平等和民主的教学环境,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关于师德建设的几点措施
师德建设工作线多面广,在大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学校要给发挥主导做用,学校不仅可以带领教育者学习相关教育政策,还是师德塑造的考评者及监督者。师德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环境中的学校。
学校领导班子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较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爱因斯坦“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不应该仅仅是教书的地方,还是育人的地方。只注重升学率的做法不仅短视,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为此学校应该切实从思想上重视师德建设问题。
其次,学校应重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科任老师的教化作用。俗话说大蛇打七寸,抓住了以上两者也就抓住了师德建设的关键。党员同志的思想觉悟本身就高一些,发挥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树立典型的榜样,有利于思想和情感上引起师德建设队伍的共鸣。
再次,教师作为师德建设的主体,应该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加深对职业道德教育规范的认识和理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应主动加强师德建设。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源泉不仅在于教师的“才”更在于其“德”。为此,教师要不断开阔视野,研究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变传统的德育思路,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敬业精神,使自己成为学生喜爱的德才兼备的老师。
小结
教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职业,他的言传身教作用的最直接受众即为白纸般的学生,要做好“太阳底下最为崇高的职业”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新形势下,师德建设面临着极为严峻的任务和挑战,只有学校及教育者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才能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不断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参考文献:
[1]叶澜 杨小微:《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
[2]孙培青 李国均:《中国教育思想史》 第三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齐健辉:《关于师德建设的思考》,工会与师德建设,2000年第六期
【关键词】师德;学校主体作用;问题;措施
一、关于师德含义的界定
我国历来有注重师德的传统。古人十分重视师德,汉代学者杨雄就讲过:“师者,人之模范也。那么究竟什么是师德?笔者参阅各家学说得出结论。师德,狭义上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对现阶段教师师德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该是具备以下要求的教师,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笔者将在这个框架下下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
二、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师德建设关系国家命运。《礼记?学记》曾提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观点。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体魄心智健全的,具有健康个性和主动发展的富有创造力的人。知识在育人中具有工具价值,不能代替全部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国民而师者也,学子之根核也”,毋庸置疑,教育在国家的建设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育者的职业道德。
师德建设关系教育者的工作。教师法中把教师的职责表述为“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良好的师德不仅关乎教师的声誉还决定着教师能否顺利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实现人生的“事业”。
师德建设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人才质量。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中,应更强调师德。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三、师德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笔者认为师德建设中主要有三大方面的问题。首先,学校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亟待加强。师德建设的主体是教育者,最直接的组织者是学校。学校不仅可以带领教育者学习相关教育政策,还是师德塑造的考评者及监督者。师德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环境中的学校。但相当部分的学校忽视教师的师德塑造及培养工作。学校乃至地区教育局把升学率视为评价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今天的中国还是大行其道。
其次,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及职业道德亟待加强。表现在以下方面: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和冲突使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发生动摇。既要保证升学率还要下大力气进行德育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尺度不好把握,并且在评职称和工资奖金方面也不对师德做额外的要求和考评。部分教育者只注重成绩,淡化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和自己的师德塑造。
再次,接受教育的学生主体呈现的新状况给教育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和任务。90后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相对安逸,他们生活条件优越,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相对充足,社会上所呈现的多元文化状态提供给提供给当代学生多样的生活方式和选择的自由空间,使得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优越感,多数的学生不满于老教师的满堂灌教育,他们思想活跃、追求时尚个性,专注自我,更要求平等和民主的教学环境,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关于师德建设的几点措施
师德建设工作线多面广,在大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学校要给发挥主导做用,学校不仅可以带领教育者学习相关教育政策,还是师德塑造的考评者及监督者。师德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环境中的学校。
学校领导班子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较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爱因斯坦“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不应该仅仅是教书的地方,还是育人的地方。只注重升学率的做法不仅短视,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为此学校应该切实从思想上重视师德建设问题。
其次,学校应重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科任老师的教化作用。俗话说大蛇打七寸,抓住了以上两者也就抓住了师德建设的关键。党员同志的思想觉悟本身就高一些,发挥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树立典型的榜样,有利于思想和情感上引起师德建设队伍的共鸣。
再次,教师作为师德建设的主体,应该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加深对职业道德教育规范的认识和理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应主动加强师德建设。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源泉不仅在于教师的“才”更在于其“德”。为此,教师要不断开阔视野,研究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变传统的德育思路,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敬业精神,使自己成为学生喜爱的德才兼备的老师。
小结
教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职业,他的言传身教作用的最直接受众即为白纸般的学生,要做好“太阳底下最为崇高的职业”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新形势下,师德建设面临着极为严峻的任务和挑战,只有学校及教育者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才能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不断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参考文献:
[1]叶澜 杨小微:《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
[2]孙培青 李国均:《中国教育思想史》 第三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齐健辉:《关于师德建设的思考》,工会与师德建设,2000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