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家界是一座神迷的城市,因拥有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而成名。从1988年建市至今只有短短的18年时间,张家界便由当初的“养在深闺人未识”一举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特别是经过两次匠心独运的特技飞行表演,张家界更是名声远播。慕名前来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旅游人数一路飙升。游客人数从2000年起就盖过名满天下的黄山,2005年竟又超过久负盛名的桂林,一跃成为我国旅游城市的魁首。
迷幻般的张家界,其神奇的魅力在哪里?
撩开迷人的面纱
从市区驱车半个小时,峰回路转之间景色突变,就像顷刻间拉开了巨大的帏幕,托出一个神奇的世界,这就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进入“闺门初开”,张家界这位“养在深闺”的“绝代佳丽”才显露出了容颜:两岸红岩峭壁,高耸入云,中间一溪碧水潺潺而过,山势狭窄,如一扇天门洞开。前行几百米远的路程,我们乘上观光缆车直达黄狮寨顶,寨顶有一片平地,四周天然形成十多处观景台。站在观光台上,张家界的美景尽收眼底,那连绵不断的群山千峰耸秀,万石峥嵘,一座座山峰如刀劈斧砍,有的如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有的双峰插云,像两根尖尖的竹笋,有的如一支长长的利剑,直刺青天……我们感叹于大自然的造化神工!
沿着山顶的石级路前行,紫红的杜鹃及无名的山花缀满了山坡,阵阵清香袭人。金鞭岩、大岩屋、铁墩台、半壁江山、天书宝匣、一颗玉印、定山神针、南天门、把门将军、南天一柱、天然壁画、千里相会、天桥遗墩等一个个风格迥异的景点不断引人入胜。尉为壮观的峰林大峡谷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山奇,奇在俯仰皆成故事,横侧都是奇观。黄狮寨之雄,南天一柱之险,金鞭溪之幽,定山神针之秀,醉罗汉之野,在这里显露无遗。这里的三千峰林,神态维肖,风格各异,是张家界山奇之精华。
令人心驰神往的还有那千沟万壑之间,保存了大量原始的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目前已探明的木本植物就有93科,517种,比欧洲多一倍以上,有活化石之称的珙桐、银杏、水杉在这里比比皆是。野生动物多达500余种,属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的就有金钱豹、娃娃鱼、猕猴、红腹锦鸡等。文革期间黄狮寨还曾见到老虎下山觅食。这里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四季如春,景色怡人,简直就是世外桃源。所以,我国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建议:将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个景区共同命名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人世间最美好、最理想的境地“武陵源”。也许没有比“武陵源”来比喻张家界更形象、更贴切了,这一建议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赞同,并欣然为之题写了“武陵源”。
养在深闺谁发掘
1979年底,为制作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巨幅湘绣韶山,湖南省委邀请著名画家吴冠中来长沙作画。完工后,湖南省委征求他对稿酬的意见,吴冠中提出了一个唯一的要求:请省委派一辆专车让他在湖南省寻景写生。于是有人向他推荐了张家界。本意是到张家界寻景写生的吴冠中写出了《养在深闺人未识——张家界是一颗风景明珠》的文章,发表在1980年元旦的《湖南日报》上;后又以《让新桃花源传世》为题挥就了第二篇,发表在《中国旅游》杂志上。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是一家国营林场。由于地处湘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曾是湘西匪患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千百年来无人问津。由于这里的造林工作出色,1974年湖南省林业系统的两个会议在此召开,张家界旖旎的自然风光才逐渐被外人所知。1978年,湖南省计委的一位处长参观张家界后向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作了汇报。张平化指示新任的林业厅长“一定去看看,好好总结一下”。林业厅长不但去看了,而且还拨款34万元于1979年修建了一条公路,这才缩短了张家界与外面世界的距离,也促成了吴冠中的张家界之行。
1981年5月,国家林业部国营林场局局长周戈千来到南岳开会。会议结束后,有人请他到张家界,他将信将疑地说:“湖南,我知道有个岳阳楼,有个南岳,从未听说有个张家界”。但是一到张家界,他就被震憾了。考察四天后,他第一次正式提出要考虑在此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回到林业部,他就向部领导和国家计委作了汇报,引起重视。同年9月,国家计委农林计划局局长刘中一及有关人员一行抵达张家界考察。经过考察后,刘中一局长指着青翠的峰林说:“三山五岳,在自然景观上都不及张家界”。最后,他肯定地说“外国有森林公园,我们还没有,我们国家第一个森林公园,就建在张家界”!
当时,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共建立了1000多处国家森林公园,而我国也将建立国家森林公园的问题列入了议事日程,当时国务院主要领导正在委托国家计委与林业部联系,物色建立国家森林公园的对象,所以张家界的出现立即得到林业部和国家计委的认同。198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在张家界正式诞生,这是张家界旅游开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张家界从此名声大振,游客从1983年的4.45万人次迅速增至1984年的22.0753万人次。
在张家界的早期开发过程中,有不少人做过报道、做过贡献,但以吴冠中先生所写文章影响最大,所以社会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吴冠中发现了张家界。可是,张家界市史志办的郑立先生认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对张家界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一颗养在深闺数千年的明珠,奇迹般地在短时间内光芒四射地展现在人世间。
璀璨明珠闪耀世界
张家界的开发带动了风景同样隽秀的索溪峪与天子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个风景区山水相连,有着天然的地理联系。由于三个景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地区三个县,引发了一系列矛盾。1988年5月18日,一个地级市张家界市(原为大庸市)应运而生,从而促成了三个风景区即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最终统一。
武陵源“是无价的地球纪念物,它不仅属于中国人民,而且是属于世界人民的。”这是1989年10月武陵源名胜区总体规划评议会上,中国人自己评说的,能得到世界公认吗?
为将张家界这一中华民族珍贵的自然历史遗产推向世界,1991年11月8日,张家界举办了一届声势浩大的国际森林保护节,这次活动不但邀请了44名省部以上领导参加,还邀请了德国、法国、日本、奥地利、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驻华使馆人员参加。张家界的影响力开始走出国门。
1991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交了绿皮书,申请将武陵源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2年5月27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委派,桑塞尔博士和卢卡思博士来到武陵源进行考察验收。置身于树木掩映、峭壁乱横、溪水潺潺的峡谷,目睹着壮观的峰林和变幻多姿的云海奇观,两位博士陶醉了,连连称赞:太雄伟了,太令人激动了!特别是他们对武陵源独特的峰林景观和保护完好的生态、植被环境十分赞赏。经过两天的考察,两位博士一致认定:武陵源完全具备世界自然遗产四条标准中的第三条,即具有绝顶美好的自然现象、地层、地貌或稀有的自然风景区,诸如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的绝妙论证、自然特征、动物大量聚集的峡谷风光,以及自然与文化要素的奇妙组合。12月14日武陵源以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张家界终于完成了从“养在深闺”到走向世界的世纪历程。
1995年3月26日至2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的陪同下来到张家界,江总书记说:“张家界现在知名度很高,将来会越来越发展。”他兴致勃勃地进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沿途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他心情激动,在下榻的酒店挥毫题词:“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江总书记的题词为张家界走向世界明确了方向。
为将张家界进一步推向世界,张家界市于1999年策划了一次穿越天门洞的特技飞行表演。富有悬念且技术精湛的表演,加上现代传媒的宣传,张家界再次引起世界的瞩目。
张家界市委书记刘力伟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著名旅游城市的环境保护压力相当大!张家界已先后投资完成了编制《石英砂岩峰林保护》、《古村名木保护》等多个单项规划,从景区内迁出了几千人从事第三产业,拆迁了十五万多平方米建筑物,对金鞭溪、卧龙岭、西海沿线树木采取围栏、挂牌等保护措施,使遭受涂刻的石壁复原等,为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作了努力。但由于游客增长速度太快,加之以前基础差,所以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一时还跟不上,同时张家界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开发与需要开发。刘力伟说,张家界将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因为张家界不仅仅属于张家界,它是中国的张家界,更是世界的张家界!
铸造城市的山水文化之魂
中共张家界市委书记 刘力伟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市长 胡伯俊
张家界是一个年轻的国际旅游城市。1989年建市前,还是一个城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人的小县城。建市以来,我们致力于景区保护建设,旅游经济迅猛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53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1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亿元。无论游客接待量,还是旅游总收入,张家界都已坐上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的头把交椅。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张家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昔日的小县城到如今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一城两区”架构、城市人口超过20万人口的新兴城市,城区规划面积和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142.6平方公里和18.2平方公里,城市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特别是旅游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但是,与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相比,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仍然滞后。为了缩小城区与景区的差距,200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强城市工作的决定》,提出以创建“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最佳旅游城市”为主要内容的“五项创建”工作任务,着力实施“依山建城,蓄水托城,园艺饰城,人文兴城”四大工程,精心打造城市的山水文化之魂。
依山建城 彰显城之神韵
张家界的山是“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2001年朱镕基同志视察张家界,面对这里的三千奇峰发出“张家界顶有神仙”的感叹。张家界城区就坐落在这些绵延叠翠、宛如仙境的群山之中,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武陵源世界地质公园这三大世界知名公园的簇拥之下,整个城市就是一个超大型的名山主题公园。这是张家界城市与众不同的地理特质,也是城市规划建设必须首先考虑的重要元素。
城区山地园林化。在加快建设天门山索道生态广场、黄龙洞生态广场、火车站生态广场、老磨峪生态广场、吴家峪生态广场等五大生态广场和各类街头游憩园的同时,加快推进崆峒山等城区山地的园林化建设步伐,抓紧建设子午台、回龙观、金沙泉、五子坡等四大城市森林公园,让这些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城市公园交相辉映,使张家界城市名山名水名城的内涵更加丰富。
城周山体森林化。一方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植被保护,常抓植树造林,实现城周山体的全面绿化,形成天然绿色屏障,使之成为城市外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城市轮廓线和天际线的关系,科学布局和设计城市建筑物,形成开放的城市视野,把四周山体的绿色引入城区,使城市空间环境融入自然,形成城在景区、楼在绿中的和谐景观效果。
城市小区花园化。坚持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小区和花园式社区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工作。通过合理配置绿地资源,科学搭配乔、灌、草、花等园林品种,努力形成以市树香樟为基调的绿化特色。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域特征,努力形成以城市街头游憩园绿地和居民区单位附属绿地为绿点,以城市道路绿化带为绿线,以城区中心绿化广场为绿面,以城周森林公园为绿环,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蓄水托城 展示城之秀美
山水相宜、人水相亲是山水旅游城市的应有之义。张家界山是名山,水有名水,“三湘四水”之一的澧水河自西向东穿越永定城区,妩媚秀丽的索溪河蜿蜒缠绕武陵源城区,但因上游水库截流等方面原因,无论永定城区,还是武陵源城区,河床长期干枯裸露,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筑坝蓄水。永定城区抓紧启动红壁岩水电站蓄水工程,做到蓄一池碧水在城中,造一种意境在水面,增添城市秀美和灵性。武陵源城区索溪河河道治理工程要力争年底完工,清砂建坝,还清泉于河道,养神韵于溪流。
治污净水。加快推进茅塔、杨家溪、军地坪、锣鼓塔等四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同时配套完善城区地下排污管线,确保全面实现城市污水一级达标排放,有效消除河流水体污染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献一河清亮洁净的水面。
美化滨水。紧密结合永定旧城改造、滨河路建设和武陵源城区索溪河旅游综合开发,全面落实水系整治要求,合理布局城市空间,高标准建设绿化风光带,努力形成柔和优美的澧水空间景观,让市民信步闲庭,让游客流连往返,让人水相依相亲。
造景赏水。大力倡导和推动有条件的单位和城市小区,运用园林艺术,精心造设涤尘荡垢、赏心悦目的精美水景,不求其大、但求其美,不求其形、但求其意,让水的元素在城市的各个空间尽情流淌,让水的意蕴随时随地随手可触。
园艺饰城 装点城之雅趣
经广泛征求专家和广大游客的意见,我们确立了城市建筑园林化、本土化、人本化、精品化的建设方向,依托本市弥足珍贵的自然山水资源,努力建设一个具有南方水乡山国独特神韵的园林城市。
建筑艺术园林化。坚持围绕生态主题,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园林建筑”,减少灰色建筑和方块建筑,使之与城市的山水环境、周边景区环境相协调。在建筑布局、建筑色彩、建筑密度、建筑造型、建筑材料等方面,要充分体现园林艺术的匠心,展示南方山水建筑的独特情调。
建筑风格本土化。坚持深入挖掘和弘扬张家界的地方建筑文化传统与特色,形成具有土家族鲜明特色的小青瓦、坡屋面、外挑檐、七字挑、转角楼(吊脚楼)、浅灰墙的主体建筑风格。要突出本土景观特色,力求城市建设与自然呼应、与历史对话、与社会风情融合,依山傍水,依山顺势,让山之自然、水之灵气给城市增辉。要建设一批土家族传统风格的精品建筑,让中外游客从每件建筑作品中看到我们的文化艺术和魅力风情。
建筑功能人本化。所有城市建筑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具有实用性,更要满足游客的需要,具有观赏性。要努力发挥城市建筑的最大功能,形成独有的人文特色和地方风格,为广大市民和游客造就“吃、住、行、游、购、娱”的理想场所。
建筑质量精品化。无论是投资亿元的大项目,还是投资很小的站棚、岗亭、公园座椅、街道果皮箱,都要精益求精,对建设方案进行反复比较,优中选优,绝不搞“鹤立鸡群”式的建筑单体,更不搞破坏性建筑,绝不走“建了拆,拆了建”重复建设的老路。
人文兴城 修养城之性情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致力于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打造张家界山水旅游城市,要显山露水,要园林装饰,还要延伸文脉,用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诠释城市的意蕴内涵。
展示民族文化。张家界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沉积和鲜明民俗风情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就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到了尧舜时代,又因“舜放兜于崇山,以变南蛮”,首开中国历史“南蛮”一说。此后,历史在这块巴楚南蛮之地上盛情演绎了周赧王墓葬澧水之滨、鬼谷子演《易》天门山、赤松子云游云梦山、张良师从赤松子、马援征战、覃垕起义、京开凿窟、土司番权等一幕幕岁月更替的经典故事,造就了兼容并蓄的文化特性。这里的民族文艺精彩纷呈,戏有大庸阳戏、汉戏、丝弦、傩愿戏,曲有渔鼓、三棒鼓、花灯、九子鞭、车灯,乐有吹木叶、吹唢呐、敲围鼓、打溜子,歌有桑植民歌、薅草锣鼓、哭嫁歌,舞有摆手舞、高花灯、八宝铜铃舞、罗汉戏柳、毛古斯,无一不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这里的民俗风情根植巴楚大地,源于蛮古洪荒,具有崇武善战、土厚水朴、重义轻利、亲近自然的鲜明特色,诸多耐人寻味。我们打造人文城市,就是要把这些历史的、民族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特性有机融入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和城市功能布局设置中,展示给所有来到张家界的国内外游客,让每一位游客在尽情观赏世界一流的张家界自然山水景观的同时,也能够尽兴领略张家界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神奇魅力。
推行真情服务。进一步完善张家界旅游信息网站的咨询、预定功能设置,夯实移动咨询平台,加大公众媒体宣传力度,建立为初到游客“指点迷津”的多语种公共符号系统,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全面的无障碍的旅游信息服务。坚持从国内外游客的差异性需求出发,尊重旅游者的个人信仰和生活习惯,在交通、住宿、餐饮、休闲、购物等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周到细致的无障碍的旅游行程服务。切实强化投诉处理、应急救助、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体系建设,为广大游客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安全保障服务。要努力构建全社会整体运作机制,政府、旅游企业、城市居民协调联动,共同营造安全文明、舒适便利的张家界旅游环境。
提高市民素质。在广大市民中深入开展社会公德、文明礼仪和民主法制、旅游服务知识教育,着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和“诚信张家界”建设等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市民服务旅游的意识,以健康向上的城市主流文化不断升华城市的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永定新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文/陈雪楚
张家界城区西溪坪组团开发建设永定新城,是加快推进张家界国际山水旅游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永定区“张家界旅游核心服务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永定新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积极开展了新城建设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着力建设了工业园核心展示区。但是,与既定的建设目标比,与张家界旅游的发展形势比,差距还很大,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把永定新城打造成张家界旅游城市的新亮点。
以打造城市亮点为目标 抓紧完善新城建设规划
一是准确定位永定新城。永定新城的开发建设,必须紧紧把握“永定区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面向国际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的定位,以建设超大型物流商贸区、技术创新辐射区和高档商务酒店密集区、区级行政机关集中区为主攻方向,兼顾建设旅游产品展示销售区、特色餐饮娱乐休闲区,突出园林建筑风格,建成一个高品位的综合性旅游新城。
二是明确新城建设目标任务。按照“三年打好基础,五年初具规模”的总体要求,到2010年,永定新城要基本完成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成一批标志性城市景观项目,成为张家界旅游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旅游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支持配合老城区有效满足国内外游客全方位的需求;区域工业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经济总量占全区总量1/3以上;商贸流通空前繁荣,逐步确立湘西北乃至湘鄂黔渝地区的物流仓储中心地位;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居住人口达8万人左右,城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
三是迅速调整修编规划。按照新城建设的定位和目标任务,本着有利于分期、分阶段实施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西溪坪组团控制性规划、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通过优化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等途径,切实加强新城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以经营城市资产为手段 加快建设新城基础设施
一是整体经营土地资源,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永定新城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有6074亩,如果整体出让和开发建设这些土地,政府仅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就可实现收入11亿元,完全可以满足新城建设9亿元的基础设施投入。要启动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区国土储备中心一道,通过建立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出让制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储备市场,对城市土地使用权实行公开招标拍卖,从整体运作国有土地资源中取得收益,并最终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二是实施区直机关搬迁,带动新城开发建设。实施区直机关统一搬迁是加快永定新城开发建设的关键性举措,不仅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而且可以为新城建设凝聚旺盛人气,还可以盘活旧城区的资产、带动新城的开发建设,让出老城区的地盘、带动旧城改造及商业开发。区委区政府前期通过处置一批机关房地产,已经筹资建设了总面积28000平方米的区治大院办公楼,今年7月底可实现搬迁入驻。下一步,计划按照新城的总体规划和“统一运作、统一建设、集中办公”的要求,把有关区直机关在老城区价值约1.5亿元的房地产资源全面变现,用于再建一栋区直机关办公楼,争取两年内将老城区内所有的区直机关搬迁到区治(直)大院集中办公。
三是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建设基础设施。要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给永定区的近亿元贷款指标,用足用活省、市关于科技工业园和永定新城土地开发费用、税收返还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政策,抓住火车货运站改造项目、红壁岩电站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的机遇,抓好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着力加快街道、桥梁、防洪堤设施的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路网结构;加快新城供水设施建设,构建方便洁净的供水管网;加快污水处理、排水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污染防控能力;抓好绿化工程建设、河道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一批标志性城市景观项目,形成张家界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同时,还要按照集约、统一安置的原则,规划建设好高质量的居民安置区。
以开展招商引资为动力 加快推进新城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新城建设的终极目标。招商引资成效的好坏,决定了新城开发建设的成败。让各种资本参与永定新城开发建设,不仅可以加快新城建设进度,由此形成的城市产业集群还将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整体开发策略顺利实施的前提下,未来15年永定新城建设将完成总投资30亿元以上,新增GDP约30亿元,真正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区。
一是突出发展优势产业。要围绕新城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服务业、新型工业、文化产业和商住产业。要抓住火车货站改造和汽车东站建设的契机,大力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建立大型物流仓储设施,逐步确立湘西北乃至湘鄂黔渝边区的物流仓储中心地位。要规划建设高尔夫球场和一批高星级宾馆酒店及购物场所,提升旅游接待档次和服务水平,把永定新城打造成旅游服务新城。要以加快科技工业园建设为重点,突出高科技、环保型工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及旅游商品、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园区年产值超过15亿元。要打好“湘西民俗文化牌”,坚持“文化兴旅”、“文化强旅”,高标准建设中心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文化产业基础项目,配套完善各类便民文化场所,大力挖掘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要着力开发一批高档次、集约化、功能全、环境好的商住楼,吸引外商和市民来新城投资兴业、安家居住,加速城市化进程。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根据新城功能定位和总体规划,精心编制新城招商引资项目库,精心包装一批招商项目,广辟渠道,积极参加国内外重大招商引资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招商。要加强招商引资宣传,精心打造永定新城对外招商的优良形象。要通过引进和建设一批大项目、大企业,有力推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优化投资和建设环境。要成立永定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全面行使新城的开发、建设、管理权,积极协调各方关系,解决新城开发建设当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要继续坚持“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措施,实行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严厉打击“以地霸工”等严重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努力形成良好的经济环境。
(作者系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政府区长)
把索溪河打造成新景观
文/陈红日
索溪河是张家界市武陵源城区的生命河,犹如一条美丽的飘带,把武陵源城区和天子山、宝峰湖、黄龙洞等著名景区紧紧连在一起。适应张家界旅游发展形势,抓好索溪河综合治理,对满足武陵源城区防洪要求,改善河道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提升水景观效应,挖掘和发挥水的综合效益,发展城市旅游,提高城市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努力打造一条全新的索溪河。
注重以人为本,打造安全之河
索溪河两岸河谷地势较低,现有防洪标准仅为五年一遇,泄洪防洪能力较低,近年来多次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旅游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索溪河综合治理应着重考虑索溪河道泄洪防洪要求,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一是要提高防洪等级。在设计和建设标准上,要确立“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远近结合、城市防洪与河道治理相结合、河道治理与城市市政建设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严格按照五十年一遇标准设计和施工,河道堤防建筑均要达到2级标准,相应次要建筑要达到3级标准。在河道护岸形式、支河护岸形式、河道防冲措施等方面,要根据河道水力计算结果,提高防护、防冲等级和能力。二是要科学设计。根据多年经验,索溪河具有河道洪峰流量大、水位高;洪水期携带大量的砂砾,砂砾淤积河床;河道山溪支流多,山洪暴发,携带大量的砂石进入河道,造成局部地段的泄洪困难;丰水期与枯水期流量差比较大,河势河床不稳定等特点。因此,在防洪泄洪设计上必须注重“防”与“疏”相结合,河道组坡在满足河道防洪要求的条件下要尽量维护河道天然坡度,通过沿程设置潜坝、拦砂坝,以缩小落差,降低底坡,并通过局部跌水消能及坝前水位雍高,减少水流动能,降低水流流速,同时拦截上流中的粗砂,减少对下流的淤积。河道两岸通过工程措施,设置护岸工程,提高护岸防洪防冲刷能力,约束河道流面,顺利流向下游。三是要确保质量。在施工组织上,要强化工程监理,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标段严格把关,不允许有丝毫疏漏。在选材选料上,要以选本地石材、砾石为主,辅之以合金钢丝石笼、土工布等,严把材料质量关。在施工环境上,施工期间以绝不能对周围景观环境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为原则。要通过合理设计,科学施工,使治理后的索溪河满足五十年一遇的泄洪防洪要求,打造成一条安全之河。
注重自然和谐,打造生态之河
索溪河综合治理必须全面贯彻生态治水的理念,恢复索溪河原有生态系统,尽量注重河槽与河床、河床与河堤、河堤与城镇及周围景观的和谐。
一要注重河流形态。在河流形态上,应保持河流的蜿蜒性,恢复生态湿地,河道断面采用复式断面,枯水期水流归槽主河道,河滩处作为休闲景观平台,以满足人们“亲水、近水”的要求。二要注重生态平衡。人工设置河流落差,增加水体的复氧能力。保岸结构选择抗冲刷能力强,整体性好,又可为水生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的护岸形式。同时,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以及为水生动物营造栖息环境,吸引索溪河上下游河流中的各种水生动物,修补索溪河河水中的生物链,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三要注重生态环境。边坡绿化工程种植适合本地培植的草种,保护边坡及预防和抑制崩塌,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美化景观。要尽量考虑索溪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形成生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平衡的大小环境,不阻断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不打破其本身固有的生物链和生态平衡,尽可能恢复生物生态环境的基础,并通过形成生态湿地等形式为各类生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从而通过恢复和平衡生态系统来净化水体,形成优良的水质,达到河道生态治理的目的,形成整体河道的良性循环。四要注重整体和谐。堤防建设、护岸建设、河床疏理、河滨建设都要考虑与周围景观的和谐,按照“南控北靠,西提东扩”的原则,改善和加强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创建出统一、流畅的亲水景观,丰富沿河风光整体,将索溪河与周边旅游区规划设计为一幅美丽、和谐、自然、统一的景观,最终实现索溪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和自然和谐,打造成一条生态之河。
注重综合开发,打造效益之河
索溪河综合治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经济、发展旅游。要以索溪河综合治理为契机,以发展索溪河沿岸休闲观光旅游为龙头,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并带动索溪河沿岸其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要合理开发沿岸土地。随着治理工程的完成,索溪河沿岸将成为黄金宝地,土地价值将直线上升。因此,要合理规范、引导、调控沿岸用地,盘活土地存量,增加土地收益。二是要合理开发水上项目。按照自然、环境、亲水的要求,开发水上漂流、小船游览、水上茶座、水上游乐等项目,提高水上综合利用价值。三是要合理开发城市旅游。建设索溪河亲水生态廊道,突出自然山水特色,将索溪河建为集山水景观、沿河风光、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景观主轴线,吸引广大游客来此观光、休闲,延长其逗留时间。四是要合理开发沿岸设施。通过在河道沿岸修建停车服务设施、休息娱乐设施、商品销售设施等,提高滨河沿岸综合经济效益。同时,要通过索溪河综合开发,带动沿河两岸商品销售、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将索溪河综合开发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兴奋点,打造成一条效益之河。
注重文化底蕴,打造文明之河
索溪河综合整治必须注重文化底蕴,成为“山下建设未来文化遗产”的典范。要本着发展和拓展传统文化底蕴的精髓,遵循“建新如旧、整旧如旧”的原则,充分展现“小桥、流水、人家”意境中鲜明的地方民俗、民风和民居特征,弘扬土家文化,倡导社会文明。
一是要展示土家建筑文化。索溪河沿岸建筑必须以“小青瓦、外挑檐、坡屋面、浅灰墙、转角楼”为主体建筑风格,在对新建筑物实施统一规划设计的同时,对原有建筑实行穿衣戴帽,体现鲜明民族特征,形成土家建筑长廊。二是要弘扬土家文化。索溪河滨可以考虑建设土家文化主题公园,以雕塑、壁画等形式再现土家传奇故事,讴歌土家人勤劳、善良、勇敢、热爱生活的民族精神,弘扬土家民族文化。在沿河两岸可以开辟民俗风情一条街、文化表演一条街、土家饮食文化一条街等,使索溪河深深打上土家文化的烙印。三是要倡导文明服务。要提高服务设施的人性化程度,推行人性化管理和服务。同时,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规范经营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展示武陵源人“热情、文明、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要通过文化展示和文明服务,将索溪河打造成一条生生不息的文明之河。
(作者系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人民政府区长)
迷幻般的张家界,其神奇的魅力在哪里?
撩开迷人的面纱
从市区驱车半个小时,峰回路转之间景色突变,就像顷刻间拉开了巨大的帏幕,托出一个神奇的世界,这就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进入“闺门初开”,张家界这位“养在深闺”的“绝代佳丽”才显露出了容颜:两岸红岩峭壁,高耸入云,中间一溪碧水潺潺而过,山势狭窄,如一扇天门洞开。前行几百米远的路程,我们乘上观光缆车直达黄狮寨顶,寨顶有一片平地,四周天然形成十多处观景台。站在观光台上,张家界的美景尽收眼底,那连绵不断的群山千峰耸秀,万石峥嵘,一座座山峰如刀劈斧砍,有的如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有的双峰插云,像两根尖尖的竹笋,有的如一支长长的利剑,直刺青天……我们感叹于大自然的造化神工!
沿着山顶的石级路前行,紫红的杜鹃及无名的山花缀满了山坡,阵阵清香袭人。金鞭岩、大岩屋、铁墩台、半壁江山、天书宝匣、一颗玉印、定山神针、南天门、把门将军、南天一柱、天然壁画、千里相会、天桥遗墩等一个个风格迥异的景点不断引人入胜。尉为壮观的峰林大峡谷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山奇,奇在俯仰皆成故事,横侧都是奇观。黄狮寨之雄,南天一柱之险,金鞭溪之幽,定山神针之秀,醉罗汉之野,在这里显露无遗。这里的三千峰林,神态维肖,风格各异,是张家界山奇之精华。
令人心驰神往的还有那千沟万壑之间,保存了大量原始的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目前已探明的木本植物就有93科,517种,比欧洲多一倍以上,有活化石之称的珙桐、银杏、水杉在这里比比皆是。野生动物多达500余种,属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的就有金钱豹、娃娃鱼、猕猴、红腹锦鸡等。文革期间黄狮寨还曾见到老虎下山觅食。这里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四季如春,景色怡人,简直就是世外桃源。所以,我国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建议:将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个景区共同命名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人世间最美好、最理想的境地“武陵源”。也许没有比“武陵源”来比喻张家界更形象、更贴切了,这一建议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赞同,并欣然为之题写了“武陵源”。
养在深闺谁发掘
1979年底,为制作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巨幅湘绣韶山,湖南省委邀请著名画家吴冠中来长沙作画。完工后,湖南省委征求他对稿酬的意见,吴冠中提出了一个唯一的要求:请省委派一辆专车让他在湖南省寻景写生。于是有人向他推荐了张家界。本意是到张家界寻景写生的吴冠中写出了《养在深闺人未识——张家界是一颗风景明珠》的文章,发表在1980年元旦的《湖南日报》上;后又以《让新桃花源传世》为题挥就了第二篇,发表在《中国旅游》杂志上。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是一家国营林场。由于地处湘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曾是湘西匪患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千百年来无人问津。由于这里的造林工作出色,1974年湖南省林业系统的两个会议在此召开,张家界旖旎的自然风光才逐渐被外人所知。1978年,湖南省计委的一位处长参观张家界后向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作了汇报。张平化指示新任的林业厅长“一定去看看,好好总结一下”。林业厅长不但去看了,而且还拨款34万元于1979年修建了一条公路,这才缩短了张家界与外面世界的距离,也促成了吴冠中的张家界之行。
1981年5月,国家林业部国营林场局局长周戈千来到南岳开会。会议结束后,有人请他到张家界,他将信将疑地说:“湖南,我知道有个岳阳楼,有个南岳,从未听说有个张家界”。但是一到张家界,他就被震憾了。考察四天后,他第一次正式提出要考虑在此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回到林业部,他就向部领导和国家计委作了汇报,引起重视。同年9月,国家计委农林计划局局长刘中一及有关人员一行抵达张家界考察。经过考察后,刘中一局长指着青翠的峰林说:“三山五岳,在自然景观上都不及张家界”。最后,他肯定地说“外国有森林公园,我们还没有,我们国家第一个森林公园,就建在张家界”!
当时,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共建立了1000多处国家森林公园,而我国也将建立国家森林公园的问题列入了议事日程,当时国务院主要领导正在委托国家计委与林业部联系,物色建立国家森林公园的对象,所以张家界的出现立即得到林业部和国家计委的认同。198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在张家界正式诞生,这是张家界旅游开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张家界从此名声大振,游客从1983年的4.45万人次迅速增至1984年的22.0753万人次。
在张家界的早期开发过程中,有不少人做过报道、做过贡献,但以吴冠中先生所写文章影响最大,所以社会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吴冠中发现了张家界。可是,张家界市史志办的郑立先生认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对张家界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一颗养在深闺数千年的明珠,奇迹般地在短时间内光芒四射地展现在人世间。
璀璨明珠闪耀世界
张家界的开发带动了风景同样隽秀的索溪峪与天子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个风景区山水相连,有着天然的地理联系。由于三个景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地区三个县,引发了一系列矛盾。1988年5月18日,一个地级市张家界市(原为大庸市)应运而生,从而促成了三个风景区即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最终统一。
武陵源“是无价的地球纪念物,它不仅属于中国人民,而且是属于世界人民的。”这是1989年10月武陵源名胜区总体规划评议会上,中国人自己评说的,能得到世界公认吗?
为将张家界这一中华民族珍贵的自然历史遗产推向世界,1991年11月8日,张家界举办了一届声势浩大的国际森林保护节,这次活动不但邀请了44名省部以上领导参加,还邀请了德国、法国、日本、奥地利、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驻华使馆人员参加。张家界的影响力开始走出国门。
1991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交了绿皮书,申请将武陵源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2年5月27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委派,桑塞尔博士和卢卡思博士来到武陵源进行考察验收。置身于树木掩映、峭壁乱横、溪水潺潺的峡谷,目睹着壮观的峰林和变幻多姿的云海奇观,两位博士陶醉了,连连称赞:太雄伟了,太令人激动了!特别是他们对武陵源独特的峰林景观和保护完好的生态、植被环境十分赞赏。经过两天的考察,两位博士一致认定:武陵源完全具备世界自然遗产四条标准中的第三条,即具有绝顶美好的自然现象、地层、地貌或稀有的自然风景区,诸如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的绝妙论证、自然特征、动物大量聚集的峡谷风光,以及自然与文化要素的奇妙组合。12月14日武陵源以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张家界终于完成了从“养在深闺”到走向世界的世纪历程。
1995年3月26日至2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的陪同下来到张家界,江总书记说:“张家界现在知名度很高,将来会越来越发展。”他兴致勃勃地进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沿途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他心情激动,在下榻的酒店挥毫题词:“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江总书记的题词为张家界走向世界明确了方向。
为将张家界进一步推向世界,张家界市于1999年策划了一次穿越天门洞的特技飞行表演。富有悬念且技术精湛的表演,加上现代传媒的宣传,张家界再次引起世界的瞩目。
张家界市委书记刘力伟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著名旅游城市的环境保护压力相当大!张家界已先后投资完成了编制《石英砂岩峰林保护》、《古村名木保护》等多个单项规划,从景区内迁出了几千人从事第三产业,拆迁了十五万多平方米建筑物,对金鞭溪、卧龙岭、西海沿线树木采取围栏、挂牌等保护措施,使遭受涂刻的石壁复原等,为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作了努力。但由于游客增长速度太快,加之以前基础差,所以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一时还跟不上,同时张家界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开发与需要开发。刘力伟说,张家界将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因为张家界不仅仅属于张家界,它是中国的张家界,更是世界的张家界!
铸造城市的山水文化之魂
中共张家界市委书记 刘力伟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市长 胡伯俊
张家界是一个年轻的国际旅游城市。1989年建市前,还是一个城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人的小县城。建市以来,我们致力于景区保护建设,旅游经济迅猛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53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1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亿元。无论游客接待量,还是旅游总收入,张家界都已坐上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的头把交椅。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张家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昔日的小县城到如今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一城两区”架构、城市人口超过20万人口的新兴城市,城区规划面积和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142.6平方公里和18.2平方公里,城市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特别是旅游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但是,与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相比,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仍然滞后。为了缩小城区与景区的差距,200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强城市工作的决定》,提出以创建“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最佳旅游城市”为主要内容的“五项创建”工作任务,着力实施“依山建城,蓄水托城,园艺饰城,人文兴城”四大工程,精心打造城市的山水文化之魂。
依山建城 彰显城之神韵
张家界的山是“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2001年朱镕基同志视察张家界,面对这里的三千奇峰发出“张家界顶有神仙”的感叹。张家界城区就坐落在这些绵延叠翠、宛如仙境的群山之中,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武陵源世界地质公园这三大世界知名公园的簇拥之下,整个城市就是一个超大型的名山主题公园。这是张家界城市与众不同的地理特质,也是城市规划建设必须首先考虑的重要元素。
城区山地园林化。在加快建设天门山索道生态广场、黄龙洞生态广场、火车站生态广场、老磨峪生态广场、吴家峪生态广场等五大生态广场和各类街头游憩园的同时,加快推进崆峒山等城区山地的园林化建设步伐,抓紧建设子午台、回龙观、金沙泉、五子坡等四大城市森林公园,让这些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城市公园交相辉映,使张家界城市名山名水名城的内涵更加丰富。
城周山体森林化。一方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植被保护,常抓植树造林,实现城周山体的全面绿化,形成天然绿色屏障,使之成为城市外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城市轮廓线和天际线的关系,科学布局和设计城市建筑物,形成开放的城市视野,把四周山体的绿色引入城区,使城市空间环境融入自然,形成城在景区、楼在绿中的和谐景观效果。
城市小区花园化。坚持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小区和花园式社区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工作。通过合理配置绿地资源,科学搭配乔、灌、草、花等园林品种,努力形成以市树香樟为基调的绿化特色。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域特征,努力形成以城市街头游憩园绿地和居民区单位附属绿地为绿点,以城市道路绿化带为绿线,以城区中心绿化广场为绿面,以城周森林公园为绿环,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蓄水托城 展示城之秀美
山水相宜、人水相亲是山水旅游城市的应有之义。张家界山是名山,水有名水,“三湘四水”之一的澧水河自西向东穿越永定城区,妩媚秀丽的索溪河蜿蜒缠绕武陵源城区,但因上游水库截流等方面原因,无论永定城区,还是武陵源城区,河床长期干枯裸露,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筑坝蓄水。永定城区抓紧启动红壁岩水电站蓄水工程,做到蓄一池碧水在城中,造一种意境在水面,增添城市秀美和灵性。武陵源城区索溪河河道治理工程要力争年底完工,清砂建坝,还清泉于河道,养神韵于溪流。
治污净水。加快推进茅塔、杨家溪、军地坪、锣鼓塔等四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同时配套完善城区地下排污管线,确保全面实现城市污水一级达标排放,有效消除河流水体污染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献一河清亮洁净的水面。
美化滨水。紧密结合永定旧城改造、滨河路建设和武陵源城区索溪河旅游综合开发,全面落实水系整治要求,合理布局城市空间,高标准建设绿化风光带,努力形成柔和优美的澧水空间景观,让市民信步闲庭,让游客流连往返,让人水相依相亲。
造景赏水。大力倡导和推动有条件的单位和城市小区,运用园林艺术,精心造设涤尘荡垢、赏心悦目的精美水景,不求其大、但求其美,不求其形、但求其意,让水的元素在城市的各个空间尽情流淌,让水的意蕴随时随地随手可触。
园艺饰城 装点城之雅趣
经广泛征求专家和广大游客的意见,我们确立了城市建筑园林化、本土化、人本化、精品化的建设方向,依托本市弥足珍贵的自然山水资源,努力建设一个具有南方水乡山国独特神韵的园林城市。
建筑艺术园林化。坚持围绕生态主题,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园林建筑”,减少灰色建筑和方块建筑,使之与城市的山水环境、周边景区环境相协调。在建筑布局、建筑色彩、建筑密度、建筑造型、建筑材料等方面,要充分体现园林艺术的匠心,展示南方山水建筑的独特情调。
建筑风格本土化。坚持深入挖掘和弘扬张家界的地方建筑文化传统与特色,形成具有土家族鲜明特色的小青瓦、坡屋面、外挑檐、七字挑、转角楼(吊脚楼)、浅灰墙的主体建筑风格。要突出本土景观特色,力求城市建设与自然呼应、与历史对话、与社会风情融合,依山傍水,依山顺势,让山之自然、水之灵气给城市增辉。要建设一批土家族传统风格的精品建筑,让中外游客从每件建筑作品中看到我们的文化艺术和魅力风情。
建筑功能人本化。所有城市建筑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具有实用性,更要满足游客的需要,具有观赏性。要努力发挥城市建筑的最大功能,形成独有的人文特色和地方风格,为广大市民和游客造就“吃、住、行、游、购、娱”的理想场所。
建筑质量精品化。无论是投资亿元的大项目,还是投资很小的站棚、岗亭、公园座椅、街道果皮箱,都要精益求精,对建设方案进行反复比较,优中选优,绝不搞“鹤立鸡群”式的建筑单体,更不搞破坏性建筑,绝不走“建了拆,拆了建”重复建设的老路。
人文兴城 修养城之性情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致力于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打造张家界山水旅游城市,要显山露水,要园林装饰,还要延伸文脉,用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诠释城市的意蕴内涵。
展示民族文化。张家界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沉积和鲜明民俗风情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就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到了尧舜时代,又因“舜放兜于崇山,以变南蛮”,首开中国历史“南蛮”一说。此后,历史在这块巴楚南蛮之地上盛情演绎了周赧王墓葬澧水之滨、鬼谷子演《易》天门山、赤松子云游云梦山、张良师从赤松子、马援征战、覃垕起义、京开凿窟、土司番权等一幕幕岁月更替的经典故事,造就了兼容并蓄的文化特性。这里的民族文艺精彩纷呈,戏有大庸阳戏、汉戏、丝弦、傩愿戏,曲有渔鼓、三棒鼓、花灯、九子鞭、车灯,乐有吹木叶、吹唢呐、敲围鼓、打溜子,歌有桑植民歌、薅草锣鼓、哭嫁歌,舞有摆手舞、高花灯、八宝铜铃舞、罗汉戏柳、毛古斯,无一不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这里的民俗风情根植巴楚大地,源于蛮古洪荒,具有崇武善战、土厚水朴、重义轻利、亲近自然的鲜明特色,诸多耐人寻味。我们打造人文城市,就是要把这些历史的、民族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特性有机融入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和城市功能布局设置中,展示给所有来到张家界的国内外游客,让每一位游客在尽情观赏世界一流的张家界自然山水景观的同时,也能够尽兴领略张家界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神奇魅力。
推行真情服务。进一步完善张家界旅游信息网站的咨询、预定功能设置,夯实移动咨询平台,加大公众媒体宣传力度,建立为初到游客“指点迷津”的多语种公共符号系统,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全面的无障碍的旅游信息服务。坚持从国内外游客的差异性需求出发,尊重旅游者的个人信仰和生活习惯,在交通、住宿、餐饮、休闲、购物等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周到细致的无障碍的旅游行程服务。切实强化投诉处理、应急救助、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体系建设,为广大游客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安全保障服务。要努力构建全社会整体运作机制,政府、旅游企业、城市居民协调联动,共同营造安全文明、舒适便利的张家界旅游环境。
提高市民素质。在广大市民中深入开展社会公德、文明礼仪和民主法制、旅游服务知识教育,着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和“诚信张家界”建设等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市民服务旅游的意识,以健康向上的城市主流文化不断升华城市的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永定新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文/陈雪楚
张家界城区西溪坪组团开发建设永定新城,是加快推进张家界国际山水旅游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永定区“张家界旅游核心服务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永定新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积极开展了新城建设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着力建设了工业园核心展示区。但是,与既定的建设目标比,与张家界旅游的发展形势比,差距还很大,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把永定新城打造成张家界旅游城市的新亮点。
以打造城市亮点为目标 抓紧完善新城建设规划
一是准确定位永定新城。永定新城的开发建设,必须紧紧把握“永定区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面向国际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的定位,以建设超大型物流商贸区、技术创新辐射区和高档商务酒店密集区、区级行政机关集中区为主攻方向,兼顾建设旅游产品展示销售区、特色餐饮娱乐休闲区,突出园林建筑风格,建成一个高品位的综合性旅游新城。
二是明确新城建设目标任务。按照“三年打好基础,五年初具规模”的总体要求,到2010年,永定新城要基本完成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成一批标志性城市景观项目,成为张家界旅游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旅游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支持配合老城区有效满足国内外游客全方位的需求;区域工业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经济总量占全区总量1/3以上;商贸流通空前繁荣,逐步确立湘西北乃至湘鄂黔渝地区的物流仓储中心地位;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居住人口达8万人左右,城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
三是迅速调整修编规划。按照新城建设的定位和目标任务,本着有利于分期、分阶段实施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西溪坪组团控制性规划、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通过优化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等途径,切实加强新城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以经营城市资产为手段 加快建设新城基础设施
一是整体经营土地资源,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永定新城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有6074亩,如果整体出让和开发建设这些土地,政府仅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就可实现收入11亿元,完全可以满足新城建设9亿元的基础设施投入。要启动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区国土储备中心一道,通过建立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出让制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储备市场,对城市土地使用权实行公开招标拍卖,从整体运作国有土地资源中取得收益,并最终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二是实施区直机关搬迁,带动新城开发建设。实施区直机关统一搬迁是加快永定新城开发建设的关键性举措,不仅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而且可以为新城建设凝聚旺盛人气,还可以盘活旧城区的资产、带动新城的开发建设,让出老城区的地盘、带动旧城改造及商业开发。区委区政府前期通过处置一批机关房地产,已经筹资建设了总面积28000平方米的区治大院办公楼,今年7月底可实现搬迁入驻。下一步,计划按照新城的总体规划和“统一运作、统一建设、集中办公”的要求,把有关区直机关在老城区价值约1.5亿元的房地产资源全面变现,用于再建一栋区直机关办公楼,争取两年内将老城区内所有的区直机关搬迁到区治(直)大院集中办公。
三是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建设基础设施。要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给永定区的近亿元贷款指标,用足用活省、市关于科技工业园和永定新城土地开发费用、税收返还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政策,抓住火车货运站改造项目、红壁岩电站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的机遇,抓好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着力加快街道、桥梁、防洪堤设施的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路网结构;加快新城供水设施建设,构建方便洁净的供水管网;加快污水处理、排水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污染防控能力;抓好绿化工程建设、河道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一批标志性城市景观项目,形成张家界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同时,还要按照集约、统一安置的原则,规划建设好高质量的居民安置区。
以开展招商引资为动力 加快推进新城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新城建设的终极目标。招商引资成效的好坏,决定了新城开发建设的成败。让各种资本参与永定新城开发建设,不仅可以加快新城建设进度,由此形成的城市产业集群还将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整体开发策略顺利实施的前提下,未来15年永定新城建设将完成总投资30亿元以上,新增GDP约30亿元,真正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区。
一是突出发展优势产业。要围绕新城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服务业、新型工业、文化产业和商住产业。要抓住火车货站改造和汽车东站建设的契机,大力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建立大型物流仓储设施,逐步确立湘西北乃至湘鄂黔渝边区的物流仓储中心地位。要规划建设高尔夫球场和一批高星级宾馆酒店及购物场所,提升旅游接待档次和服务水平,把永定新城打造成旅游服务新城。要以加快科技工业园建设为重点,突出高科技、环保型工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及旅游商品、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园区年产值超过15亿元。要打好“湘西民俗文化牌”,坚持“文化兴旅”、“文化强旅”,高标准建设中心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文化产业基础项目,配套完善各类便民文化场所,大力挖掘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要着力开发一批高档次、集约化、功能全、环境好的商住楼,吸引外商和市民来新城投资兴业、安家居住,加速城市化进程。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根据新城功能定位和总体规划,精心编制新城招商引资项目库,精心包装一批招商项目,广辟渠道,积极参加国内外重大招商引资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招商。要加强招商引资宣传,精心打造永定新城对外招商的优良形象。要通过引进和建设一批大项目、大企业,有力推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优化投资和建设环境。要成立永定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全面行使新城的开发、建设、管理权,积极协调各方关系,解决新城开发建设当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要继续坚持“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措施,实行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严厉打击“以地霸工”等严重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努力形成良好的经济环境。
(作者系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政府区长)
把索溪河打造成新景观
文/陈红日
索溪河是张家界市武陵源城区的生命河,犹如一条美丽的飘带,把武陵源城区和天子山、宝峰湖、黄龙洞等著名景区紧紧连在一起。适应张家界旅游发展形势,抓好索溪河综合治理,对满足武陵源城区防洪要求,改善河道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提升水景观效应,挖掘和发挥水的综合效益,发展城市旅游,提高城市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努力打造一条全新的索溪河。
注重以人为本,打造安全之河
索溪河两岸河谷地势较低,现有防洪标准仅为五年一遇,泄洪防洪能力较低,近年来多次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旅游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索溪河综合治理应着重考虑索溪河道泄洪防洪要求,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一是要提高防洪等级。在设计和建设标准上,要确立“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远近结合、城市防洪与河道治理相结合、河道治理与城市市政建设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严格按照五十年一遇标准设计和施工,河道堤防建筑均要达到2级标准,相应次要建筑要达到3级标准。在河道护岸形式、支河护岸形式、河道防冲措施等方面,要根据河道水力计算结果,提高防护、防冲等级和能力。二是要科学设计。根据多年经验,索溪河具有河道洪峰流量大、水位高;洪水期携带大量的砂砾,砂砾淤积河床;河道山溪支流多,山洪暴发,携带大量的砂石进入河道,造成局部地段的泄洪困难;丰水期与枯水期流量差比较大,河势河床不稳定等特点。因此,在防洪泄洪设计上必须注重“防”与“疏”相结合,河道组坡在满足河道防洪要求的条件下要尽量维护河道天然坡度,通过沿程设置潜坝、拦砂坝,以缩小落差,降低底坡,并通过局部跌水消能及坝前水位雍高,减少水流动能,降低水流流速,同时拦截上流中的粗砂,减少对下流的淤积。河道两岸通过工程措施,设置护岸工程,提高护岸防洪防冲刷能力,约束河道流面,顺利流向下游。三是要确保质量。在施工组织上,要强化工程监理,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标段严格把关,不允许有丝毫疏漏。在选材选料上,要以选本地石材、砾石为主,辅之以合金钢丝石笼、土工布等,严把材料质量关。在施工环境上,施工期间以绝不能对周围景观环境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为原则。要通过合理设计,科学施工,使治理后的索溪河满足五十年一遇的泄洪防洪要求,打造成一条安全之河。
注重自然和谐,打造生态之河
索溪河综合治理必须全面贯彻生态治水的理念,恢复索溪河原有生态系统,尽量注重河槽与河床、河床与河堤、河堤与城镇及周围景观的和谐。
一要注重河流形态。在河流形态上,应保持河流的蜿蜒性,恢复生态湿地,河道断面采用复式断面,枯水期水流归槽主河道,河滩处作为休闲景观平台,以满足人们“亲水、近水”的要求。二要注重生态平衡。人工设置河流落差,增加水体的复氧能力。保岸结构选择抗冲刷能力强,整体性好,又可为水生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的护岸形式。同时,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以及为水生动物营造栖息环境,吸引索溪河上下游河流中的各种水生动物,修补索溪河河水中的生物链,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三要注重生态环境。边坡绿化工程种植适合本地培植的草种,保护边坡及预防和抑制崩塌,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美化景观。要尽量考虑索溪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形成生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平衡的大小环境,不阻断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不打破其本身固有的生物链和生态平衡,尽可能恢复生物生态环境的基础,并通过形成生态湿地等形式为各类生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从而通过恢复和平衡生态系统来净化水体,形成优良的水质,达到河道生态治理的目的,形成整体河道的良性循环。四要注重整体和谐。堤防建设、护岸建设、河床疏理、河滨建设都要考虑与周围景观的和谐,按照“南控北靠,西提东扩”的原则,改善和加强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创建出统一、流畅的亲水景观,丰富沿河风光整体,将索溪河与周边旅游区规划设计为一幅美丽、和谐、自然、统一的景观,最终实现索溪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和自然和谐,打造成一条生态之河。
注重综合开发,打造效益之河
索溪河综合治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经济、发展旅游。要以索溪河综合治理为契机,以发展索溪河沿岸休闲观光旅游为龙头,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并带动索溪河沿岸其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要合理开发沿岸土地。随着治理工程的完成,索溪河沿岸将成为黄金宝地,土地价值将直线上升。因此,要合理规范、引导、调控沿岸用地,盘活土地存量,增加土地收益。二是要合理开发水上项目。按照自然、环境、亲水的要求,开发水上漂流、小船游览、水上茶座、水上游乐等项目,提高水上综合利用价值。三是要合理开发城市旅游。建设索溪河亲水生态廊道,突出自然山水特色,将索溪河建为集山水景观、沿河风光、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景观主轴线,吸引广大游客来此观光、休闲,延长其逗留时间。四是要合理开发沿岸设施。通过在河道沿岸修建停车服务设施、休息娱乐设施、商品销售设施等,提高滨河沿岸综合经济效益。同时,要通过索溪河综合开发,带动沿河两岸商品销售、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将索溪河综合开发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兴奋点,打造成一条效益之河。
注重文化底蕴,打造文明之河
索溪河综合整治必须注重文化底蕴,成为“山下建设未来文化遗产”的典范。要本着发展和拓展传统文化底蕴的精髓,遵循“建新如旧、整旧如旧”的原则,充分展现“小桥、流水、人家”意境中鲜明的地方民俗、民风和民居特征,弘扬土家文化,倡导社会文明。
一是要展示土家建筑文化。索溪河沿岸建筑必须以“小青瓦、外挑檐、坡屋面、浅灰墙、转角楼”为主体建筑风格,在对新建筑物实施统一规划设计的同时,对原有建筑实行穿衣戴帽,体现鲜明民族特征,形成土家建筑长廊。二是要弘扬土家文化。索溪河滨可以考虑建设土家文化主题公园,以雕塑、壁画等形式再现土家传奇故事,讴歌土家人勤劳、善良、勇敢、热爱生活的民族精神,弘扬土家民族文化。在沿河两岸可以开辟民俗风情一条街、文化表演一条街、土家饮食文化一条街等,使索溪河深深打上土家文化的烙印。三是要倡导文明服务。要提高服务设施的人性化程度,推行人性化管理和服务。同时,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规范经营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展示武陵源人“热情、文明、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要通过文化展示和文明服务,将索溪河打造成一条生生不息的文明之河。
(作者系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人民政府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