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家论经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9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书存留问题自清末便成了一个大问题,各家争执不休。今罗列一些各个时代的杰出人物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或许已经过时,或许还有待考证,或许今天看来仍是振聋发聩。至少,这些声音是我们一个民族思考的记录,沿着这些思路,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陈立夫:
  中西文化之所以殊途进展,其一在精神方面作畸形的发展,其一在物质方面作畸形的发展,乃由于西洋人先发现物质之重心与物质之动力,而中国人则先发现精神之重心(中)与精神之动力(诚)。如此见解不误,则“经”即在现代亦仍为最有价值之书。
  朱君毅:
  今日学校,应否读经,确有讨论之价值。其一,艰深之书,未必即为无益之书。其二,思想原无古今之分,而只有是非之别。其三,学有体用之别。为用之学,自应求其说理精确,而为体之学,不妨求其含义广大。经乃为体之学业。
  陈鹤琴:
  经书含义宏深,文字古奥。如果要小学生领略经书的精义,第一步要把经书的文字和编制,先加选择和改造。
  缪镇藩:
  应从早放弃小学读经,转移方向,来提倡从政人员读经,或许更为切合。
  吴自强:
  在学校对于读经方面,不绝对反对,也不完全赞同,我是反对小学读经,而赞成中学以上,可以酌量诵读。
  黄翼:
  用宗教的态度去读经,我以为是应当排斥的。以读经为道德教育的方法,也是应当反对的。但我却赞成受高等教育的人读些经史古籍。而此在低级学校中是绝对不相宜的。
  周宪文:
  我以为天下没有绝对好的书,也没有绝对坏的书,所以既没有绝对可读的书,也没有绝对不可读的书。经固然可以读,应该读,不过希望勿要让它来“救国”。
  翁文灏:
  读经问题并无重大关系,殊不值得多费讨论。 论经声音之强劲,可谓令人深思!
  
  编辑/张昆岗
其他文献
一想到《钗头凤》突然就卡住了,觉得太多人知道陆游、唐琬、沈园,时间慢慢地流了过去,那些曾经鲜活的人,他们血流成河的哀伤,渐渐变成了戏文里的皮囊,单单的,薄薄的,哪个人都可以套到身上来演;书页之间的黑白文字,轻薄,谁都可以谈起。他们成了故事,成了神话。  以为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可是,走过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到了南宋,焦母陆母们仍可以为了儿子的前程考量,举起“孝”的大棒逼散鸳鸯。原本属于两个人
期刊
孔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一直被人们视为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今天孔庙的作用如何彰显,台湾的很多作法值得借鉴。台北孔庙每年都举行春祭和秋祭,春祭简单些,秋祭隆重一些。通过一些古礼祭拜仪式,来展现祭礼之美,同时表达对于孔子的敬意。  《礼记》中说的清楚,祭礼,并不是什么外在事物使人们这么做的,而是出自人们的内心。内心怀念逝去的祖先和亲人,表现出来后,就是祭礼。因此,只有贤德的人才能透彻
期刊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江两省临川县)人,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从小勤奋好学,二十岁以前,随父宦游,到过南北很多地方,目睹官僚、豪绅、地主对农民欺凌压榨,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生计艰难,加上北宋王朝对外采取屈辱妥协政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国防和财政呈现严重危机,这些情况促使他立志改革政治,为以后实行变法打下思想基础。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中了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
期刊
马融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字季长。出生于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马融不辱祖制,一心想实现做大事的愿望,因而不缀寒暑,发愤读书,终成为经学大师,尤在古文经学方面成就突出。    师挚恂始发愤读书    马融自幼好学,没有固定的老师,后来跟随当时的名儒挚恂游学。挚恂有个女儿名叫碧玉,见马融自恃少年聪明不肯刻苦学习,于是提出要和马融比比学问,以此挫挫马融的那股傲劲。
期刊
悲观  我相信,每个正常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点悲观主义。区别在于,有的人被悲观主义的阴影笼罩住了,失却了行动的力量,有的人则以行动抵御悲观主义,为生命争得了或大或小的地盘。 悲观主义在理论上是驳不倒的,但生命的实践能消除它的毒害。最凄凉的不是失败者的哀鸣,而是成功者的悲叹。在失败者心目中,人间尚有值得追求的东西:成功。但获得成功仍然悲观的人,他的一切幻想都破灭了,他已经无可追求。失败者仅仅悲叹自己
期刊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二福至心灵,身轻脑清,为人做事如果身心轻松,智慧就可以增加几层。崩紧的弦易断,只有松弛的状态,才能产生大的智慧。  孔子曾与自己的学生谈过身心轻松、心地聪明的道理。  颜渊曾问孔子说:“我曾在宋国一条河上乘船过渡,摆渡的人驾船的技巧简直神了。我问船夫说:‘驾船的技术可以学到手吗?’船夫说:‘可以。会游泳的人很快就可以学会它,要是会潜水的人,就是从来没见过船,一上船便自动
期刊
在中国清代以前的几千年宫廷里,皇帝拥有后宫三千佳丽,在众多妻妾中,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也有此古籍简称为“后”;而尊称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皇帝的祖母则尊为太皇太后。可是,为什么称皇帝之妻为“后”呢?  在甲骨文里,“后”人在左下方是一口字,右上方是一拢起的手,但自金文将字型成镜像般翻转,拢起的手移到左上方,便一_互沿用至今。“后”原为君主之意。盘古之后第三位诞生的大神叫做后土。便是现在非常有名的
期刊
到曲阜的第二天,本刊记者来到孔子研究院,如期见到了孔院长。走进孔院长办公室的时候,他刚刚送走电视台的两名记者。寒喧之后,本刊记者递上《醒狮国学》杂志,简单翻阅之后,孔院长面带欣喜,一边倒了两杯热茶一边微笑着说“能办一本这样的杂志,真的很不错!”  “治世者尊孔,乱世者反孔,修身者敬孔,放纵者轻孔。”这是孔院长最喜欢的一句话,承先租之衣钵,继往圣之绝学,一直以来他始终把保护孔庙、传播儒家思想作为自己
期刊
西学东渐以来,中国学术始终面临着合法性危机。上个世纪初,留洋的中国学者以胡适和冯友兰为代表,按照西方哲学的概念系统疏理中国的文献典籍,形成了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然而,中国哲学却不断地遭遇究竟是不是哲学的难题。  哲学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狭义的哲学而论,西方哲学是哲学,中国哲学则不是哲学。但就广义的哲学而论,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都可以称之为哲学。  这里所说的“中国哲学”有两方面的含义:一
期刊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识人、育人、选人,一个优秀管理者必须首先学会识人。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善于从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来考察识别人才。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是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人们是用思想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对大是大非问题的看法也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只有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