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一直被人们视为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今天孔庙的作用如何彰显,台湾的很多作法值得借鉴。台北孔庙每年都举行春祭和秋祭,春祭简单些,秋祭隆重一些。通过一些古礼祭拜仪式,来展现祭礼之美,同时表达对于孔子的敬意。
《礼记》中说的清楚,祭礼,并不是什么外在事物使人们这么做的,而是出自人们的内心。内心怀念逝去的祖先和亲人,表现出来后,就是祭礼。因此,只有贤德的人才能透彻了解祭礼的意义。贤德的人举行祭礼,必然受福。这个“福”,并不是世俗所谓的福。福就是备,备是百事顺利的名称。无所不顺称之为备,就是说在内能尽自己的心意,对外能完全顺从天道。因此贤者的祭祀,只是想表达自己的诚信和忠敬之心,用器物供奉,依礼而行,以乐慰藉,合乎时节地进献洁净祭品,如此而已,此外并不求神灵给自己什么佑助,降什么福祉。
按照西方对宗教的定义,儒家不是宗教。但如果我们把宗教看作一种对神圣事物即敬畏、又向往的情感体验,看作是对终极存在的信任和关怀,儒家传统中是有宗教情怀的。比如儒家对“天命”“天道”的敬畏,对天地祖先尽忠尽孝的观念,都是使儒家得以安身立命的宗教情怀。祭礼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醒民众追怀先祖,返回本原,不忘自己从何而来。所以《论语》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礼只有致其敬意,发其真情,返璞归真,才能体现对先祖原初的那种虔敬与诚信。古时祭祀,最尊贵的酒,叫玄酒,其实就是清水。平时用细软的席子,祭祀时反而用草编粗席,天子祭天时,不能穿华丽衣裳,只穿素朴大裘,最高贵的祭品,是牲血,天子祭天才能用。因为这些事物都更接近原始与自然,所以在祭祀中,也更显尊贵。
儒家认为,人的生命虽然受之于父母,但从根本上说却是来自一种生生不息的神圣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天命。’人是天命在世间的见证,有一种神圣的终极性,所以儒家在思考人生最高理想时,总是以天地万物为参照,这种天命观不仅超越人世,甚至超越了宇宙间的万物,有着终极关怀的意味。人有了这种终极关怀,才能获得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儒家的祭礼,就是让人用这种情怀来观照天地万物、祖先生命,并与之融为一体。当人以敬畏的精神来进行祭礼时,扩展的不仅是人的内在世界,同时也能使人超越外在的山河自然,而达到与万物共生的境界。祭礼中不仅有对天命和祖先的敬重,更有着无穷无尽的发展自我的力量。可以说儒家的这种宗教情怀,不仅给千百年来的中国人带来了心灵慰藉,也成为人们理解人文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礼记》也预见到,后世会出现不尊重天地先祖、不重视祭礼的情形,它说:古时有才识的人,论述自己先祖的美德,显示给后世的人,用来比照自身,也用来威重自己的国家。子孙中主持宗宙社稷的人,他的先祖没有美德却加以称扬,就是说谎;先祖有美德,子孙们却不知道,就是愚昧不明;知道有美德,而不加以传扬,就是不仁。这三种情况,都是有才识的人认为可耻的事。所以我认为,这个年代如果要重谈孔庙的价值,最重要的就是恢复民众对于祭礼的认知。
链接:
【众谈孔庙】
台湾游客:
孔子是我们心中的圣贤,我们这一代人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之所以来曲阜孔庙参观旅游是因为冥冥之中总有一种寻根的情愫。真希望,每年都能来一次孔庙,像温习功课一样,重新看看这里的碑、阁、楼、亭。
——4月8日访于曲阜孔庙门口
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叶国良:
宗庙其实在孔子以前就存在了,那时候多为家庙,人们用以供奉自己的祖先。现在,台湾大部分的闽南客家族家里都还有庙,只不过现代的家庙仅用一些祖先的牌位代替了。我们家族也有,每到春节的时候,我的儿子、侄儿等家里所有的人都会到庙前祭拜,家人因此团聚在一起。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不仅有家庙,还有宗祠,也就是更多的族人一起祭拜祖先的地方。这种小至家庭、家族的宗庙祭祀实际上发挥了一个“收服”的功能,也就是要家族团聚、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我想历代统治者建孔庙、岁时祭祀主要也是要让孔子思想在整个民族当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4月9日访于曲阜师范大学
长衫先生李里
孔子2558周年诞辰。李里先生带领弟子在四川德阳文庙祭孔,悠远深沉的古乐响起,李里在弟子的陪同下。向至圣先师孔子像三鞠躬,抬上祭品,全体参与人员面对孔子像膜拜、鞠躬。随后,李里宣读祭文。祭祀活动结束,上百名国学爱好者坐下来,聆听李里讲解孔子思想。“国学热是大势所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需要。孔庙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我的长衫也是古典情怀的一个载体。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为传承国学尽微薄之力!”
——孔子诞辰2558年。德阳文庙祭孔
著名养生专家孔令谦
2009年9月间,孔子七十六代后人孔令谦,赴曲阜参加孔子世家谱颁谱盛会。本次孔子世家续谱为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次,下次续谱预计60年之后。
——孔子世家谱曲阜颁谱盛会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
弘扬孔儒思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若仅用学术来推广,就会只局限在学校和科研机构,学者、专家人数不多,占群众的比例太少,很难普及和化育万民。约占百分之九十的人民群众未能看懂四书五经。怎能分享孔子儒家思想的精华呢?我认为用儒学、儒教同时并举的历史传统方法去弘扬孔儒思想,这是一条更广大的渠道,易于普及,易于推广,使孔教大众化、普及化,让全民都可以分享孔儒的精华,从而提高人民大众的人文素质,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容易达致国家统一的局面,及能将孔儒思想传播到世界每一角落。而要走这条途径,孔庙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确认识孔庙的重大功能》讲座
结语:
“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世事精微,斯文在兹,悠悠华夏,千载烽烟,孔庙历经风雨的斑驳古迹,见证着孔子的浮沉和儒学兴衰;苍松劲柏,写就着守望夫子的艰难。置身曲阜,时刻让人感到历史的悠远和文明的凝重。
当被摒弃的儒学和孔子重新被拾回,各种解读孔子和《论语》的书籍大行其道时,幸存的孔庙成了文物和旅游的场所,只有在孔子诞辰举行祭孔典礼,方才稍稍唤起人们的记忆;节日一过,又抛诸脑后。它已走在了我们生活的边缘,沦为无人问津的文化游魂,徘徊在可有可无的尴尬处境!孔子是中国人自己看自己的一面镜子,在镜子里我们看得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孔庙则是我们反观孔子的一面镜子,不入孔庙,焉能深悟孔子?而不知孔子,我们又何以重拾传统。遥问先哲,抚今凝思,悠哉孔庙,悲哉孔子!
《礼记》中说的清楚,祭礼,并不是什么外在事物使人们这么做的,而是出自人们的内心。内心怀念逝去的祖先和亲人,表现出来后,就是祭礼。因此,只有贤德的人才能透彻了解祭礼的意义。贤德的人举行祭礼,必然受福。这个“福”,并不是世俗所谓的福。福就是备,备是百事顺利的名称。无所不顺称之为备,就是说在内能尽自己的心意,对外能完全顺从天道。因此贤者的祭祀,只是想表达自己的诚信和忠敬之心,用器物供奉,依礼而行,以乐慰藉,合乎时节地进献洁净祭品,如此而已,此外并不求神灵给自己什么佑助,降什么福祉。
按照西方对宗教的定义,儒家不是宗教。但如果我们把宗教看作一种对神圣事物即敬畏、又向往的情感体验,看作是对终极存在的信任和关怀,儒家传统中是有宗教情怀的。比如儒家对“天命”“天道”的敬畏,对天地祖先尽忠尽孝的观念,都是使儒家得以安身立命的宗教情怀。祭礼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醒民众追怀先祖,返回本原,不忘自己从何而来。所以《论语》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礼只有致其敬意,发其真情,返璞归真,才能体现对先祖原初的那种虔敬与诚信。古时祭祀,最尊贵的酒,叫玄酒,其实就是清水。平时用细软的席子,祭祀时反而用草编粗席,天子祭天时,不能穿华丽衣裳,只穿素朴大裘,最高贵的祭品,是牲血,天子祭天才能用。因为这些事物都更接近原始与自然,所以在祭祀中,也更显尊贵。
儒家认为,人的生命虽然受之于父母,但从根本上说却是来自一种生生不息的神圣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天命。’人是天命在世间的见证,有一种神圣的终极性,所以儒家在思考人生最高理想时,总是以天地万物为参照,这种天命观不仅超越人世,甚至超越了宇宙间的万物,有着终极关怀的意味。人有了这种终极关怀,才能获得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儒家的祭礼,就是让人用这种情怀来观照天地万物、祖先生命,并与之融为一体。当人以敬畏的精神来进行祭礼时,扩展的不仅是人的内在世界,同时也能使人超越外在的山河自然,而达到与万物共生的境界。祭礼中不仅有对天命和祖先的敬重,更有着无穷无尽的发展自我的力量。可以说儒家的这种宗教情怀,不仅给千百年来的中国人带来了心灵慰藉,也成为人们理解人文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礼记》也预见到,后世会出现不尊重天地先祖、不重视祭礼的情形,它说:古时有才识的人,论述自己先祖的美德,显示给后世的人,用来比照自身,也用来威重自己的国家。子孙中主持宗宙社稷的人,他的先祖没有美德却加以称扬,就是说谎;先祖有美德,子孙们却不知道,就是愚昧不明;知道有美德,而不加以传扬,就是不仁。这三种情况,都是有才识的人认为可耻的事。所以我认为,这个年代如果要重谈孔庙的价值,最重要的就是恢复民众对于祭礼的认知。
链接:
【众谈孔庙】
台湾游客:
孔子是我们心中的圣贤,我们这一代人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之所以来曲阜孔庙参观旅游是因为冥冥之中总有一种寻根的情愫。真希望,每年都能来一次孔庙,像温习功课一样,重新看看这里的碑、阁、楼、亭。
——4月8日访于曲阜孔庙门口
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叶国良:
宗庙其实在孔子以前就存在了,那时候多为家庙,人们用以供奉自己的祖先。现在,台湾大部分的闽南客家族家里都还有庙,只不过现代的家庙仅用一些祖先的牌位代替了。我们家族也有,每到春节的时候,我的儿子、侄儿等家里所有的人都会到庙前祭拜,家人因此团聚在一起。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不仅有家庙,还有宗祠,也就是更多的族人一起祭拜祖先的地方。这种小至家庭、家族的宗庙祭祀实际上发挥了一个“收服”的功能,也就是要家族团聚、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我想历代统治者建孔庙、岁时祭祀主要也是要让孔子思想在整个民族当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4月9日访于曲阜师范大学
长衫先生李里
孔子2558周年诞辰。李里先生带领弟子在四川德阳文庙祭孔,悠远深沉的古乐响起,李里在弟子的陪同下。向至圣先师孔子像三鞠躬,抬上祭品,全体参与人员面对孔子像膜拜、鞠躬。随后,李里宣读祭文。祭祀活动结束,上百名国学爱好者坐下来,聆听李里讲解孔子思想。“国学热是大势所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需要。孔庙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我的长衫也是古典情怀的一个载体。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为传承国学尽微薄之力!”
——孔子诞辰2558年。德阳文庙祭孔
著名养生专家孔令谦
2009年9月间,孔子七十六代后人孔令谦,赴曲阜参加孔子世家谱颁谱盛会。本次孔子世家续谱为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次,下次续谱预计60年之后。
——孔子世家谱曲阜颁谱盛会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
弘扬孔儒思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若仅用学术来推广,就会只局限在学校和科研机构,学者、专家人数不多,占群众的比例太少,很难普及和化育万民。约占百分之九十的人民群众未能看懂四书五经。怎能分享孔子儒家思想的精华呢?我认为用儒学、儒教同时并举的历史传统方法去弘扬孔儒思想,这是一条更广大的渠道,易于普及,易于推广,使孔教大众化、普及化,让全民都可以分享孔儒的精华,从而提高人民大众的人文素质,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容易达致国家统一的局面,及能将孔儒思想传播到世界每一角落。而要走这条途径,孔庙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确认识孔庙的重大功能》讲座
结语:
“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世事精微,斯文在兹,悠悠华夏,千载烽烟,孔庙历经风雨的斑驳古迹,见证着孔子的浮沉和儒学兴衰;苍松劲柏,写就着守望夫子的艰难。置身曲阜,时刻让人感到历史的悠远和文明的凝重。
当被摒弃的儒学和孔子重新被拾回,各种解读孔子和《论语》的书籍大行其道时,幸存的孔庙成了文物和旅游的场所,只有在孔子诞辰举行祭孔典礼,方才稍稍唤起人们的记忆;节日一过,又抛诸脑后。它已走在了我们生活的边缘,沦为无人问津的文化游魂,徘徊在可有可无的尴尬处境!孔子是中国人自己看自己的一面镜子,在镜子里我们看得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孔庙则是我们反观孔子的一面镜子,不入孔庙,焉能深悟孔子?而不知孔子,我们又何以重拾传统。遥问先哲,抚今凝思,悠哉孔庙,悲哉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