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精神重在祭礼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8023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一直被人们视为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今天孔庙的作用如何彰显,台湾的很多作法值得借鉴。台北孔庙每年都举行春祭和秋祭,春祭简单些,秋祭隆重一些。通过一些古礼祭拜仪式,来展现祭礼之美,同时表达对于孔子的敬意。
  《礼记》中说的清楚,祭礼,并不是什么外在事物使人们这么做的,而是出自人们的内心。内心怀念逝去的祖先和亲人,表现出来后,就是祭礼。因此,只有贤德的人才能透彻了解祭礼的意义。贤德的人举行祭礼,必然受福。这个“福”,并不是世俗所谓的福。福就是备,备是百事顺利的名称。无所不顺称之为备,就是说在内能尽自己的心意,对外能完全顺从天道。因此贤者的祭祀,只是想表达自己的诚信和忠敬之心,用器物供奉,依礼而行,以乐慰藉,合乎时节地进献洁净祭品,如此而已,此外并不求神灵给自己什么佑助,降什么福祉。
  按照西方对宗教的定义,儒家不是宗教。但如果我们把宗教看作一种对神圣事物即敬畏、又向往的情感体验,看作是对终极存在的信任和关怀,儒家传统中是有宗教情怀的。比如儒家对“天命”“天道”的敬畏,对天地祖先尽忠尽孝的观念,都是使儒家得以安身立命的宗教情怀。祭礼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醒民众追怀先祖,返回本原,不忘自己从何而来。所以《论语》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礼只有致其敬意,发其真情,返璞归真,才能体现对先祖原初的那种虔敬与诚信。古时祭祀,最尊贵的酒,叫玄酒,其实就是清水。平时用细软的席子,祭祀时反而用草编粗席,天子祭天时,不能穿华丽衣裳,只穿素朴大裘,最高贵的祭品,是牲血,天子祭天才能用。因为这些事物都更接近原始与自然,所以在祭祀中,也更显尊贵。
  儒家认为,人的生命虽然受之于父母,但从根本上说却是来自一种生生不息的神圣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天命。’人是天命在世间的见证,有一种神圣的终极性,所以儒家在思考人生最高理想时,总是以天地万物为参照,这种天命观不仅超越人世,甚至超越了宇宙间的万物,有着终极关怀的意味。人有了这种终极关怀,才能获得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儒家的祭礼,就是让人用这种情怀来观照天地万物、祖先生命,并与之融为一体。当人以敬畏的精神来进行祭礼时,扩展的不仅是人的内在世界,同时也能使人超越外在的山河自然,而达到与万物共生的境界。祭礼中不仅有对天命和祖先的敬重,更有着无穷无尽的发展自我的力量。可以说儒家的这种宗教情怀,不仅给千百年来的中国人带来了心灵慰藉,也成为人们理解人文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礼记》也预见到,后世会出现不尊重天地先祖、不重视祭礼的情形,它说:古时有才识的人,论述自己先祖的美德,显示给后世的人,用来比照自身,也用来威重自己的国家。子孙中主持宗宙社稷的人,他的先祖没有美德却加以称扬,就是说谎;先祖有美德,子孙们却不知道,就是愚昧不明;知道有美德,而不加以传扬,就是不仁。这三种情况,都是有才识的人认为可耻的事。所以我认为,这个年代如果要重谈孔庙的价值,最重要的就是恢复民众对于祭礼的认知。
  
  链接:
  【众谈孔庙】
  台湾游客:
  孔子是我们心中的圣贤,我们这一代人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之所以来曲阜孔庙参观旅游是因为冥冥之中总有一种寻根的情愫。真希望,每年都能来一次孔庙,像温习功课一样,重新看看这里的碑、阁、楼、亭。
  ——4月8日访于曲阜孔庙门口
  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叶国良:
  宗庙其实在孔子以前就存在了,那时候多为家庙,人们用以供奉自己的祖先。现在,台湾大部分的闽南客家族家里都还有庙,只不过现代的家庙仅用一些祖先的牌位代替了。我们家族也有,每到春节的时候,我的儿子、侄儿等家里所有的人都会到庙前祭拜,家人因此团聚在一起。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不仅有家庙,还有宗祠,也就是更多的族人一起祭拜祖先的地方。这种小至家庭、家族的宗庙祭祀实际上发挥了一个“收服”的功能,也就是要家族团聚、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我想历代统治者建孔庙、岁时祭祀主要也是要让孔子思想在整个民族当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4月9日访于曲阜师范大学
  长衫先生李里
  孔子2558周年诞辰。李里先生带领弟子在四川德阳文庙祭孔,悠远深沉的古乐响起,李里在弟子的陪同下。向至圣先师孔子像三鞠躬,抬上祭品,全体参与人员面对孔子像膜拜、鞠躬。随后,李里宣读祭文。祭祀活动结束,上百名国学爱好者坐下来,聆听李里讲解孔子思想。“国学热是大势所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需要。孔庙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我的长衫也是古典情怀的一个载体。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为传承国学尽微薄之力!”
  ——孔子诞辰2558年。德阳文庙祭孔
  
  著名养生专家孔令谦
  2009年9月间,孔子七十六代后人孔令谦,赴曲阜参加孔子世家谱颁谱盛会。本次孔子世家续谱为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次,下次续谱预计60年之后。
  ——孔子世家谱曲阜颁谱盛会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
  弘扬孔儒思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若仅用学术来推广,就会只局限在学校和科研机构,学者、专家人数不多,占群众的比例太少,很难普及和化育万民。约占百分之九十的人民群众未能看懂四书五经。怎能分享孔子儒家思想的精华呢?我认为用儒学、儒教同时并举的历史传统方法去弘扬孔儒思想,这是一条更广大的渠道,易于普及,易于推广,使孔教大众化、普及化,让全民都可以分享孔儒的精华,从而提高人民大众的人文素质,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容易达致国家统一的局面,及能将孔儒思想传播到世界每一角落。而要走这条途径,孔庙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确认识孔庙的重大功能》讲座
  
  结语:
  “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世事精微,斯文在兹,悠悠华夏,千载烽烟,孔庙历经风雨的斑驳古迹,见证着孔子的浮沉和儒学兴衰;苍松劲柏,写就着守望夫子的艰难。置身曲阜,时刻让人感到历史的悠远和文明的凝重。
  当被摒弃的儒学和孔子重新被拾回,各种解读孔子和《论语》的书籍大行其道时,幸存的孔庙成了文物和旅游的场所,只有在孔子诞辰举行祭孔典礼,方才稍稍唤起人们的记忆;节日一过,又抛诸脑后。它已走在了我们生活的边缘,沦为无人问津的文化游魂,徘徊在可有可无的尴尬处境!孔子是中国人自己看自己的一面镜子,在镜子里我们看得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孔庙则是我们反观孔子的一面镜子,不入孔庙,焉能深悟孔子?而不知孔子,我们又何以重拾传统。遥问先哲,抚今凝思,悠哉孔庙,悲哉孔子!
其他文献
《礼记·曲礼》开篇就说: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大致意思是:不能不敬,庄重地思考,安详地谈论,这样民众就和平了。君子没有不恭敬、不严肃的形象,这种形象就像在严肃地思考一样。说话有条理,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心定则其言安稳而舒畅,容态恭严而语辞安定,则君子之形象已俱,民众佩服。寥寥数语,看似清淡,行为却难。朱子说:君子修身,其要在此三者,而其效足以安民。为政者,居庙堂之高,若能恪守,则天下太平
期刊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申,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在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己找伞去,说完便去了。  生活中,我们就
期刊
这两年最让中国人惊心动魄的,无疑就是房价的疯涨。各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手法来抬高地价,是房价不断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去年全国工商联向“两会”提交报告,通过对各大城市调查发现,土地成本已占到房屋直接成本的58.2%。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事实,在土地涨价过程中并没有创造任何新的价值,不过是社会财富的一次再分配。比如去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金额达15000亿元,这笔巨款看来是由开发商支付,但最终需要购房的民
期刊
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西施。西施是历史人物,是美女的代名词,是美的化身。连大自然的美景,在文人笔下也被比作了西施,苏东坡的千古绝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撩动了多少人的心怀。    然而中国人未必都清楚关于西施的故事。西施在哪里出生,在哪里长大,她的身世如何,她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美名,能把这一切说得头头是道的人并不多。西施生活的年代,离现在非常遥远,西施的身世和故事,在史书中并无太详尽
期刊
2560年前的公历9月28日,孔子诞生,此时西方那个作为公历起点的神之子还远未出世。孔子73岁泰山倾颓之后,他的思想却依然活在这块土地上,从未离去。他是圣人,是先师,是帝王统治的大旗。也是读书人膜拜的偶像。然而,在那未免太过“短暂”的73年里。孔子只不过是一个并不得志的哲人,他内心有情怀,却手中无权杖;注定了他要在离乱的时代颠沛流离,在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同时不断寻求自我完善,这和我们很多人的境遇,没
期刊
主要思想:排满;提倡文学复古。  人生理想:武力救国。  主要著作:《訄书》《国故论衡》《太炎学说》《齐物论释》《庄子解故》《管子余义》《广论语骈枝》《体撰录》《春秋左氏疑义答问》等。    父亲的遗命与人生两大主题    在同时代学人中,章太炎是最难以定位的一个。  时人多称赞章太炎的学问,章太炎十分不满,自认为政治胜于学术。他的弟子周作人在《谢本师》里就说,先生“自己以为政治是其专长,学问文艺
期刊
德大千年祀,名高万世师。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随着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孔庙祭祀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释奠礼    释奠原为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荀子《礼论》把“礼”最核心的内容归结为“天地”“先祖”“君师”三项,他说:“礼有三本:天地者,上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
期刊
孔夫子被历代统治者尊为圣人,孔庙被敬为圣域。然而,“无可奈何花落去”,世事沧桑,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礼崩乐坏时,反孔与尊孔的拉锯战分外激烈。对于孔子的态度要么是奉之为圣,顸礼膜拜;要么视为糟粕。打倒在地,悠悠千栽,几度悲凉!    孔氏浮沉   在孔府大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蓝底金字对联:上联是“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富”字缺上面一“点”,寓“富不到顶”,下联为“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期刊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直影响着世界,较之消失的玛雅文化、中断的古埃及文化以及失落的希腊文化,唯中华文化一直绵延不绝,主要是因为中华文化有其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序、以乐求和。  近年来。《百家讲坛》等媒体陆续推出了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王立群读《史记》、鲍鹏山《新说水浒》等多档讲读国学栏目,参与国学学习的受众空前,引发了—股强劲的尚古之风,受爱好和环境的影响,我乐此不倦
期刊
一想到《钗头凤》突然就卡住了,觉得太多人知道陆游、唐琬、沈园,时间慢慢地流了过去,那些曾经鲜活的人,他们血流成河的哀伤,渐渐变成了戏文里的皮囊,单单的,薄薄的,哪个人都可以套到身上来演;书页之间的黑白文字,轻薄,谁都可以谈起。他们成了故事,成了神话。  以为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可是,走过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到了南宋,焦母陆母们仍可以为了儿子的前程考量,举起“孝”的大棒逼散鸳鸯。原本属于两个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