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的艺术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zzf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代表着科学严谨;艺术,代表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人会觉得这是牛马不相及的两个话题,但是我想说,他们是互通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能对该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与该门功课执教者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创造一种艺术美,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这种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堂环境的艺术性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在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展示物理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和学习兴趣。
  二、 教学设计的艺术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也是组织者的角色。
  教学设计的艺术性,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并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创造性的、充满美感的措施和手段的技能、技巧。其中包括
  (一).教学环节的艺术性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讲授和结课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环节都是决定这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首先,导入的艺术是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性的导课,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导课无固定不变的模式,全靠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②利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导入;③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导入;④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问题导入;⑤巧设悬念,以提出事物矛盾的方式导入;⑥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⑦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导入;⑧从审题入手,以提纲挈领的方法导入;⑨利用知识的衔接与转折导入等等。
  其次,过程的艺术是关键。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发展,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也从原来的"主导者"变成了现在的"引导者",所以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那么一节成功的物理课,老师应该如何引导提问呢?
  1.提问要适时:
  即所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思考、质疑相吻合,并在学生有思、有疑正要提出问题而苦于不知怎样表达之时提问。应在教学重点、难点之处提问。
  2.提问要适度:
  一是所提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否则会使学生答得没劲或答不上来,影响答的积极性;
  二是提问不能超出教学内容,也就是所提问题必须是学生利用现有和过去学过的知识能够作答的。如果超出课文内容太多太泛,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要做到提问适度,关键是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一般来说,一个提问,如果班上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在经过思考后能回答,其适当性便可以接受。面向全体还有个区别对待问题,即要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提出不同问题,或根据不同的问题提问不同的学生。
  最后,结课的艺术是"点睛之笔"。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开始引人入胜,而且也要求结尾更为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
  (二)板书设计的艺术性
  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
  具有艺术性的板书应达到以下几点:
  a.字体工整、清晰,书写规范、准确,有示范性;
  b.用词恰当,造句准确,线条整齐,图表规范,有科学性;
  c.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线清晰,枝蔓有序,有条理性;
  d.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鲜明性;
  e.布局合理,有计划性;
  f.形式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有趣味性。
  g.静中含动,有启发性;
  静中含动,是根据需要,加上实线、虚线、箭头、括号、省略号,使静态的板书蕴含着动态的思路,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教师边讲边写,边讲边画,比用现成文字挂图或事先画好的挂图,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启发性,会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综合发挥作用。
  板书的文字、图表、格式要灵活多样,要有新的变化,既整齐、规范、美观,又有新异、奇特之处,使学生感到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拨动他们的心灵,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加思维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三、 语言运用的艺术性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赢得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
  1.语言的形象性
  物理教学语言技巧性的特点是它的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富有力度,能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到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识产生兴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特别注意,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并非基于活跃课堂气氛,逗逗风趣。与此相反,教师运用形象化语言施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本身,而不是诱使他们的知识撇在一边。
  2、语言要注意严谨性、针对性
  教师的语言也应该是精辟、简练的,但也必须考虑针对性,物理教学语言的针对性首先应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其次还要受到学生年龄的制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必须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否则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再次是受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灵敏性、随机性,也就是因材施教。
  3.语言要幽默可亲、有较强的趣味性
  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如在讲"照相机"时,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某君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学生听后发出笑声,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牢牢地记住了成像的特点。
  一节课成功的教学,应从激发求知欲、揭示科学美、促进学生发展等整体上把握,体现各种艺术因素的综合作用。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还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一课、二上、三反思"校本教研模式,即同一堂课要上两次,反思三次,它是利用一课多研的形式,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这种教研方式,能优化师资力量,节省时间,深研教法和学法,形成好的教学设计后,同一老师可以上二次或多次,甚至可以上完同年级的所有平行班,教师在上同堂课的过程中,一些固有的旧习惯得到了改变,观念得到了更新,思路得到了拓展。组内每位教师都是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他们提供原有的经验,又获得
【摘 要】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深入,班级教育衔接工作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做好班级教育工作的有机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习与生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班级教育 衔接 思考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深入,班级教育衔接工作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做好班级教育工作的有机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习与生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对学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教育"。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那么,我们如何利用生活这个教材,科学、合理地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幼儿特长,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呢?一方面,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特点去选择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教育幼儿过程中教师角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对课程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另外,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与教学改革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下面是
漫步名校,总会被树所震撼。要么是一株枝叶婆娑的香樟,要么是一行姿态曼妙的垂柳,要么是一片直插云天的水杉,她们就好像学校的灵魂,用绿色传递着生机,用坚守彰显着精神,滋润着每一个生命。对树的情结,是国人源远流长的文化诉求,"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校园里的树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坚守和求索;不仅是一株有形的树,也是一株无形的树。作为校长就应该学会种"三棵树"
[摘要]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科学 探究 创新精神  在几年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我在教育学生同时,也不断进行反思。从开始的了解教材,照本宣科教教材到现在逐渐熟悉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应该说"新课程"让我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