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之女性形象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m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儒家这两个祖师爷的话语中明显流露出了作为男性的优越感,同时充满了对女性的轻视、歧视乃至鄙视。这些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从中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他鄙视女性,带有封建烙印的妇女观。
  一、《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分类
  (一)祸水型的女人
  《水浒传》中“祸水”式的女人可分为以下两种:
  1.“红杏出墙”,且有谋害亲夫的企图或事实者,她们都年轻貌美、风流成性,更兼心如蛇蝎,这方面的代表“二潘”、以及潘巧云的丫鬟、阎婆惜等。
  2.贞洁的女子因为貌美而惹火烧身者。这一类人以林冲娘子为代表。她美丽、贤慧、且对丈夫坚贞不二,但她也是变相的祸水。
  (二)英雄型的女人
  这类女人是梁山泊上的巾帼英雄。如“母夜叉”孙二娘:“眉横杀气,眼露凶光。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金钏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她杀人越货,甚至把人做成馒头馅;顾大嫂“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个时兴钏镯。”“她们没有女性的妩媚与温柔,只会舞枪弄棒,杀人放火,在梁山泊这个男人的世界里,她们被彻底同化,成为符号化的女性。”
  (三)邪恶型的女人
  此类女性分三种人为代表:
  1.此类妇女年老色衰,贪图小利,老于世故,且心术不正,惯于走东家串西家,家长里短,搬弄是非,其代表就是王婆和阎婆。
  2.这是一群风尘女子,她们水性杨花、能言快说、口舌伶俐,更该千夫所指。其代表人物就是名妓李师师、白秀英、李巧奴等。
  3.这类女子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其代表人物就是刘高之妻。
  二、作者的妇女观
  (一)对妇女的仇视
  在封建社会,“女人是祸水”这一观点根深蒂固,愈是美丽的女子,对社会的危害愈烈,伴随倾国倾城之貌而来的是丧家亡国。
  “母夜叉”孙二娘和顾大嫂,作为女性,即使她们处处强过丈夫,却时时从属于男人,这是封建社会的“公理”。本质上就是男人,甚至比男人还要强的地步,这是她们第一层的悲哀;成为非男非女的人而丧失了女性应有的特征,丧失女性的自我意识而不自知,这是她们第二层的悲哀。
  这些人物都是扭曲了的女性形象,反映出作者的男人高高在上、妇女亦步亦趋这一观念,这是对女性英雄形象的曲解。上古女娲补天的传说,让“人头蛇身”的女娲成为古代长江流域普遍存在的始祖神,女娲完成了两项伟业“造人”、“补天”,《说文》指出:“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女娲是中国神话中智能高强的美丽的神性女英雄,这折射出史前社会妇女在人类发展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二)英雄不能好色
  既然女性是“祸水”,那么“不近女色”自然成为梁山好汉及其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水浒传》在这方面既有理论作为指导,更有众多好汉的实践行动。
  矮脚虎王英是个狗改不了吃屎本性的好色之徒,宋江这样批评过他:“但凡好汉,犯了‘溜骨髓’三个字的,好生惹人耻笑。”“贪女色,不是好汉的勾当”,作者认为“好色”本身并无大碍,但因好色而被人耻笑却比丢掉性命更可怕,所以梁山好汉大多是远离女色的。
  这些英雄都是自愿疏远女性,在自己与女色之间挖掘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三)对女性生命的极度漠视
  既然在施耐庵的笔下,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是如此不值一提,害多益少,那他对女性的生命必然无比冷漠,这种态度在小说中随处可见。
  四十二回李逵下山接老母上梁山“快活”,谁知半路上母亲被老虎吃了,李逵悲愤交加,深入虎穴杀四虎,回山寨后“述说假李逵剪径一事,众人大笑,又述说杀虎一事,为取娘到沂岭,被虎吃了,说罢流下泪来。”此时众人不仅没有陪着流泪,甚至连安慰都没有,相反“众多好汉大喜”,尤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因孝而享誉天下的宋江竟也是“大笑”了之,在他们看来李逵老母的命和一只老虎是没有区别的,虎伤人,人杀虎,二者就扯平了。所以大虫吃人的悲惨故事就被他们过渡成了佐酒助兴的笑料和谈资。
  从这里既体现了这些绿林好汉得近乎丧失人伦、人性,也暴露出作者对个体生命的漠视。
  
其他文献
一、尊重:心灵对话的桥梁  真正的教育者如果是出于良好的动机而做事急躁,考虑欠周,儿童是会谅解的。可是儿童不会原谅那些态度冷淡、缺乏感情、好作长篇说教、总想置身于孩子的忧虑与激动之外的教师。  ——霍姆林斯基  案例:一篇诚实的周记  刚刚开学,黄老师因一次不经意的课堂失误差点酿成了重大的“教育事故”。刘路是高一的学生,语文成绩中等。有一次,他交了一篇令黄老师思之深切的周记,这篇周记是这样的: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面对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  然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并非易事,因为欣赏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创造。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看到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我们不仅惊叹其新颖别致的构思和优美流畅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走进去,品味作品的意境,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挖掘其深
期刊
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其实,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链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让作文批改成为写法交流的阵地  初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把握不起来,明知
期刊
“语言表达连贯”是高考明确要求的一个考点,历年各地高考卷与平时试卷中几乎都有文句衔接连贯题的身影,并经常以所谓定句选位题形式出现,即要求给一段话中的几个句子排出正确的顺序。  所谓“连贯”,是指表达的观点、角度、风格一致,读起来自然顺畅。具体来说也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话题统一,句序合理,前后衔接和呼应自然。但仅根据这些连贯概念中及其阐述中的要点,来解答衔接连贯题,就想达到快
期刊
如何理解创新?教育家认为:创新就是要有独特的见解,愿意探索新事物,敢于采用新的方法,不要墨守成规地跟着老传统走,也不要跟着时风潮流走。当然,语文教师要创新必先有个前提,就是要在前人传统基础上创新,在继承中求变化,语文教师该如何走创新之路?  一、转变观念,创新意识  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具备新时期的平等观念和对话态度。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进行学习交流的地方,语文教师自觉地具有平等意识确立对话态度,才
期刊
一、名人眼中的爱  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腑的怜悯。——罗素  美的爱情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她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苏霍姆林斯基  的确,爱情是神圣的、令人向往的,也是不可回避的。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爱情婚姻观也是必须的,对人的一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师生面对的爱  但现实中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期刊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成果,更是在享受思考的过程,试想,当学生不再有枯坐冷板凳听教师喋喋不休的无聊,不再有绞尽脑汁猜测所谓标准答案的无奈,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当阅读成为一种对话,当表达成为一种倾诉,我们难道不是在“享受”语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吗?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
期刊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饱经风霜,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为我们、为世界、为全人类留下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古代的先哲用他们的文字向我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浸润其中,涵咏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朝闻道  经典诵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这座由文言的
期刊
古代诗人,无不喜欢登高,他们或寄情山水、感叹个人际遇,或登高望远、抒发宏伟抱负。  读诗先从语言入手,抓住意象,理解内涵,联系写作背景,走进诗人内心,既要作感性的把握,又要作理性的思考。本诗前两联选景典型,摹声绘色,动静结合,寓情于景。“风急天高猿啸哀”,风,即秋风,“一天比一天凉”,再加上一“急”字,使人感到锥心刺骨,这里不仅冷在肉体,更冷在心灵。“天高”,是以人作参照物,天越高,一个人显得越渺
期刊
如今“大语文”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语文涉及的范围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拓展教学正是这一新理念下的一种教学状态。  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了课堂的导入与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过程,而忽视了最后的拓展延伸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