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出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构建基于实践活动的体验式教育培养模式。分析了实践教育模式对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重要性,介绍了课题组所在单位开展的“以志愿服务为宗旨、以专业技能为依托、以品牌活动为载体、以效果评价为保障”的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的现状,并对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9-0050-02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佼佼者,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校开展“双高”建设等良好契机,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迫切需要。
一、开展基于实践体验的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模式的内涵
基于实践体验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模式(以下简称“实践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根据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目标,设计贴近生产生活、融入专业技能、符合当代青年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党组织的引领下,以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标、有责任地投身活动中,基于亲身实践感受提升对政治理论的领悟,提高对党组织的认知,坚定跟黨走的信念,实现内化提升综合素养、外化展示学生党员风采的目的。
二、实践教育模式对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
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党员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切身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果和国家发展的成就,从而增强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持续激发出不断跟党走的内在动力。
(二)帮助学生党员树立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通过参与实践教育模式下的各项活动,学生党员有更多机会将这一宗旨付诸行动,或发挥专业特长服务社会,或奉献爱心传递温暖,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党性修养,树立起学生党员的示范形象。
(三)帮助学生党员践行知行合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党员对党史、党章及政治理论学习的掌握和内化,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融入专业技能要求的实践教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党员有更多机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为学生党员检验专业学习成果、发挥技术技能特长等创造诸多机会,实现知行的有效融合。
(四)帮助学生党员促进自我成长
学生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是实践模式产生教育培养作用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个人能力、服务意识等都将得到锤炼及提升,同时实践情境下学生党员的表现也将是群众开展监督、党组织开展考察的重要依据,对促进学生党员的进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的现状
笔者所在学院将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列为分院“青年志愿者”团队的成员,构建了“以志愿服务为宗旨、以专业技能为依托、以品牌活动为载体、以效果评价为保障”的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如图所示)。现已建成四个品牌活动项目,为学生党员参与实践教育活动提供多种选项。
项目一:“学生党员学业帮扶”——面向学困生开展一对一助学志愿服务;
项目二:“老友计划”——面向社区长者开展手机APP使用教学志愿服务;
项目三:“易修管家”——面向全校师生开展计算机、手机等的软硬件维护志愿服务;
项目四:“网安卫士”——面向校内外重大赛事活动提供网络信息安全志愿服务。
分院学生党员充分发挥IT类专业优势,2019年通过以上四个项目共组织开展了近1100人次的实践活动。其中,“学生党员学业帮扶”项目通过“一对一帮扶”累计结对帮扶学困生150余人,并通过“小导师学堂”“晚自修学业帮扶”等子项目开展了50余次集中性辅导,参与活动的学生党员达230余人次;“老友计划”项目对接4个社区,学生党员390余人次开展了近800学时的服务活动;“易修管家”项目上门免费服务响应130余次,学生党员参与人员达240余人次;“网安卫士”项目为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提供30余人次的志愿服务。
为深入了解实践教育模式实施的现状及成效,课题组设计调查问卷,面向分院185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调研,并辅以座谈、访谈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其中,问卷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76份,有效回收率为97.8%。调查显示,在“参与实践教育活动的体验感”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党员认可实践教育活动在提升党性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及促进个人成长、成熟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在“对实践教育模式的认可度”调查中,约有76%对参与实践教育活动持比较积极的态度,但也有约24%的学生党员对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持无所谓或消极的态度。
问卷调查中,课题组还重点收集了提升实践教育模式成效的各种意见建议。结果显示,在“影响学生党员参与实践教育的因素”中,抢不到活动参与名额占38.7%;课业负担重、没时间参与占26.9%;活动安排与其他工作有冲突的占19.2%;觉得活动不够吸引人,缺乏参与积极性的占15.2%。 在“希望实践教育活动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中,学生普遍希望增加活动项目、活动频率及每次活动的名额,期待“加强实践活动开展前的相关培训”,在“其他”选填项目中,有约3%的学生提出“希望专业老师能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希望能加强对活动的宣传”“希望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等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课题组认为,学生党员对开展实践教育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实践教育模式对学生党员的成长进步也呈现了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学生党员对实践活动的期望,将是党组织下一阶段对实践教育模式进行优化的方向。
四、提升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成效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管理提升,深化品牌打造,开展示范建设
开展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被纳入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中,统一进行协调规划,强化宏观指导;在实施中以建成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品牌育人项目为目标,构建更多既有利于学生党员锤炼品格、发挥才干、全面发展,又能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奉献爱心的示范平台,使学生党员通过实践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引领青年学生向上向善的示范团队。
(二)注重思想引领,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内在动力
要继续加强党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党员对实践教育活动的认识,只有先参与进来了,才会有体验感,才有可能产生认同感,进而提升参与的热情、激发内在动力,达到乐于实踐、乐于服务、乐于奉献的目标;党组织要经常性地开展团体辅导,引导学生党员进行交流反思;也要通过党员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对有懈怠情绪等的学生党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其尽快调整好状态。
(三)注重项目设计,开展分层实施,突出结果导向
课题组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完善实践教育模式的实施:(1)更多开发基于专业技能的实践项目,积极对接校内外需求创造更多实践机会,适当提高活动开展的频率;(2)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党员的专业能力、实践水平等,以“必做+选做”的方式,规定其每学期参与实践教育活动的次数及时数,实现项目需求和学生需求的科学匹配;(3)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明确目标要求、考核办法、管理流程等,对学生党员在活动中的言行表现及时奖优惩劣,并作为其发展或转正的重要依据。
(四)注重专业融入,开展技术指导,形成育人合力
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不仅是高职院校党组织、党员教师的责任,也应是全体教师开展“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党员在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中需要有专业教师给予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因此,党组织应出台相应举措(如认定管理分、工作量等)鼓励各专业教师,通过担任项目指导教师、技术顾问等方式融入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的实施中,开展前期培训—中期指导—后期总结及场外指导等,形成育人合力,为提升实践教育成效发挥积极作用。
(五)注重宣传报道,营造舆论氛围,树立先进典型
党组织要结合新时期学生的媒体行为习惯,运用微信公众号、网站、微信群、QQ群等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出舆论氛围,通过线上、线下媒体结合的方式,对实践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优秀人物、感人场景等进行及时报道,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打造“人人讲奉献、处处做表率”的学生党员形象,以积极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党员担当作为的信心和热情,进而形成示范作用和引领效果,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学先进、争先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程艳丽.加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体验式教育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2]朱珍葶.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3]王莲华.打造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9).
[4]吴婷.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教育研究[J].高教探索,2015(2).
[5]宋水安,沈哲琼.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主动性培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学生党员培养中心”工作实践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6]刘思广.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平台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6(24).
◎编辑 武生智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9-0050-02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佼佼者,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校开展“双高”建设等良好契机,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迫切需要。
一、开展基于实践体验的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模式的内涵
基于实践体验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模式(以下简称“实践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根据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目标,设计贴近生产生活、融入专业技能、符合当代青年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党组织的引领下,以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标、有责任地投身活动中,基于亲身实践感受提升对政治理论的领悟,提高对党组织的认知,坚定跟黨走的信念,实现内化提升综合素养、外化展示学生党员风采的目的。
二、实践教育模式对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
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党员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切身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果和国家发展的成就,从而增强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持续激发出不断跟党走的内在动力。
(二)帮助学生党员树立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通过参与实践教育模式下的各项活动,学生党员有更多机会将这一宗旨付诸行动,或发挥专业特长服务社会,或奉献爱心传递温暖,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党性修养,树立起学生党员的示范形象。
(三)帮助学生党员践行知行合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党员对党史、党章及政治理论学习的掌握和内化,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融入专业技能要求的实践教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党员有更多机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为学生党员检验专业学习成果、发挥技术技能特长等创造诸多机会,实现知行的有效融合。
(四)帮助学生党员促进自我成长
学生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是实践模式产生教育培养作用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个人能力、服务意识等都将得到锤炼及提升,同时实践情境下学生党员的表现也将是群众开展监督、党组织开展考察的重要依据,对促进学生党员的进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的现状
笔者所在学院将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列为分院“青年志愿者”团队的成员,构建了“以志愿服务为宗旨、以专业技能为依托、以品牌活动为载体、以效果评价为保障”的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如图所示)。现已建成四个品牌活动项目,为学生党员参与实践教育活动提供多种选项。
项目一:“学生党员学业帮扶”——面向学困生开展一对一助学志愿服务;
项目二:“老友计划”——面向社区长者开展手机APP使用教学志愿服务;
项目三:“易修管家”——面向全校师生开展计算机、手机等的软硬件维护志愿服务;
项目四:“网安卫士”——面向校内外重大赛事活动提供网络信息安全志愿服务。
分院学生党员充分发挥IT类专业优势,2019年通过以上四个项目共组织开展了近1100人次的实践活动。其中,“学生党员学业帮扶”项目通过“一对一帮扶”累计结对帮扶学困生150余人,并通过“小导师学堂”“晚自修学业帮扶”等子项目开展了50余次集中性辅导,参与活动的学生党员达230余人次;“老友计划”项目对接4个社区,学生党员390余人次开展了近800学时的服务活动;“易修管家”项目上门免费服务响应130余次,学生党员参与人员达240余人次;“网安卫士”项目为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提供30余人次的志愿服务。
为深入了解实践教育模式实施的现状及成效,课题组设计调查问卷,面向分院185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调研,并辅以座谈、访谈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其中,问卷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76份,有效回收率为97.8%。调查显示,在“参与实践教育活动的体验感”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党员认可实践教育活动在提升党性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及促进个人成长、成熟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在“对实践教育模式的认可度”调查中,约有76%对参与实践教育活动持比较积极的态度,但也有约24%的学生党员对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持无所谓或消极的态度。
问卷调查中,课题组还重点收集了提升实践教育模式成效的各种意见建议。结果显示,在“影响学生党员参与实践教育的因素”中,抢不到活动参与名额占38.7%;课业负担重、没时间参与占26.9%;活动安排与其他工作有冲突的占19.2%;觉得活动不够吸引人,缺乏参与积极性的占15.2%。 在“希望实践教育活动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中,学生普遍希望增加活动项目、活动频率及每次活动的名额,期待“加强实践活动开展前的相关培训”,在“其他”选填项目中,有约3%的学生提出“希望专业老师能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希望能加强对活动的宣传”“希望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等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课题组认为,学生党员对开展实践教育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实践教育模式对学生党员的成长进步也呈现了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学生党员对实践活动的期望,将是党组织下一阶段对实践教育模式进行优化的方向。
四、提升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成效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管理提升,深化品牌打造,开展示范建设
开展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被纳入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中,统一进行协调规划,强化宏观指导;在实施中以建成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品牌育人项目为目标,构建更多既有利于学生党员锤炼品格、发挥才干、全面发展,又能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奉献爱心的示范平台,使学生党员通过实践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引领青年学生向上向善的示范团队。
(二)注重思想引领,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内在动力
要继续加强党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党员对实践教育活动的认识,只有先参与进来了,才会有体验感,才有可能产生认同感,进而提升参与的热情、激发内在动力,达到乐于实踐、乐于服务、乐于奉献的目标;党组织要经常性地开展团体辅导,引导学生党员进行交流反思;也要通过党员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对有懈怠情绪等的学生党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其尽快调整好状态。
(三)注重项目设计,开展分层实施,突出结果导向
课题组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完善实践教育模式的实施:(1)更多开发基于专业技能的实践项目,积极对接校内外需求创造更多实践机会,适当提高活动开展的频率;(2)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党员的专业能力、实践水平等,以“必做+选做”的方式,规定其每学期参与实践教育活动的次数及时数,实现项目需求和学生需求的科学匹配;(3)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明确目标要求、考核办法、管理流程等,对学生党员在活动中的言行表现及时奖优惩劣,并作为其发展或转正的重要依据。
(四)注重专业融入,开展技术指导,形成育人合力
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不仅是高职院校党组织、党员教师的责任,也应是全体教师开展“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党员在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中需要有专业教师给予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因此,党组织应出台相应举措(如认定管理分、工作量等)鼓励各专业教师,通过担任项目指导教师、技术顾问等方式融入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的实施中,开展前期培训—中期指导—后期总结及场外指导等,形成育人合力,为提升实践教育成效发挥积极作用。
(五)注重宣传报道,营造舆论氛围,树立先进典型
党组织要结合新时期学生的媒体行为习惯,运用微信公众号、网站、微信群、QQ群等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出舆论氛围,通过线上、线下媒体结合的方式,对实践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优秀人物、感人场景等进行及时报道,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打造“人人讲奉献、处处做表率”的学生党员形象,以积极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党员担当作为的信心和热情,进而形成示范作用和引领效果,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学先进、争先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程艳丽.加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体验式教育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2]朱珍葶.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3]王莲华.打造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9).
[4]吴婷.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教育研究[J].高教探索,2015(2).
[5]宋水安,沈哲琼.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主动性培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学生党员培养中心”工作实践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6]刘思广.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平台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6(24).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