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进行小学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应用。而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够做到灵活处理相应的问题。为了能够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尝试应用多样化的素材开展项目化学习,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学习任务,让他们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本文围绕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实践举隅展开论述,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推广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并不能够迅速地发掘合适的素材,因而他们会遇到无从下手的现象。然而收录在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内容,同学生的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因而教师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教学素材进行挖掘,让学生能够利用多样化的素材,推进项目化学习的进行。因此,学生不仅能够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对自己的综合素养进行提高。
一、拓展教材内容开展项目化学习
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因而他们并不会习惯性地拓展教材内容,让自己深入了解相关的知识。因此,他们在并不能够充分地汲取小学科学知识的养分,也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了能够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后,引导学生尝试拓展课本知识,并且构建项目化学习的框架,让学生在拓展性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这将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水到哪里去了》这一单元内容时,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水的形态变化,以及研究水蒸发的条件等。在此基础上,为了拓展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认知程度,教师可以尝试应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提问:“洗手后,即便不擦手,手也会干,那水去哪里了呢?水还可能有其他形态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明确项目化学习的目标,并且能够对其进行一定地思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然后,教师可以鼓励每一位学生做好表格,确保表格上有足够的空间记录水的形态变化和条件,让自己明确在后续的项目化学习中,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完成实验解释水蒸发现象,并且教授学生一些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完成相应的项目化学习目标。如“观察冷水到沸腾过程”、“观察水蒸汽的产生过程”等。而在水的加熱过程中,学生可以以自己观察的内容作为素材,在表格中水随着加热出现的变化。因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复习自己在教材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在记录的过程中,丰富自己对于“水到哪里去了”的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
二、以生活为素材开展项目化学习
小学科学的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因而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常常能够发现科学知识的影子。学生或多或少能够应用自己学习的内容,对生活的现象进行解释,但他们却并不能够确定自己的思考方向是否正确,因而他们并不能够对小学科学的理论知识形成明确的认知。为了能够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以生活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探索生活素材背后的知识内涵,因而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进行培养。
例如在学习《水珠从哪里来》的相关内容时,学生能够联想到在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会发现突然出现的水珠,但是却并不能够解释它们出现的原理。如,“呈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小水珠”等。为了能够引导学生顺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师可以以“水珠出现的原因”作为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将帮助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拓展自己对于现象解释的思路。如,他们可以提出以下的猜想:“可能是杯子中渗出的水”、“可能是杯子中的冰化成的水”等。然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针对不同的猜想,设计相关的实验操作,对假想进行验证。或者,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从理论层面上分析假设是否成立。因此,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动手能力等进行培养;能够在理论分析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进行过渡,这将帮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最后,教师可以引导每一个小组确定自己的答案,并且在同其他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明确正确答案。基于学生理解项目化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其他类似的生活现象进行解释,对结论进行进一步地验证,让学生在逻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引导学生分享项目化学习收获
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大量琐碎的知识,但如果他们并没有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那么,他们很快便会忘却自己的学习成果,也不能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因而他们并不能够加强对于小学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了能够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项目化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通过将琐碎的知识点进行串联的方式,对知识框架进行构建,并且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了解其他学生的想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并且能够对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加强自己的理解程度。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基于对教材内容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选择合适的拓展素材,进行项目化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选择同教材内容相契合的素材作为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材料,因而他们能够按照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推动学习的进行;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项目化学习的过程,让他们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蒋金燕.运用项目化学习,建构高效科学课堂[J].新教育,2020(32):62-63.
[2]陈筱筱.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15-16.
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推广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并不能够迅速地发掘合适的素材,因而他们会遇到无从下手的现象。然而收录在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内容,同学生的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因而教师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教学素材进行挖掘,让学生能够利用多样化的素材,推进项目化学习的进行。因此,学生不仅能够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对自己的综合素养进行提高。
一、拓展教材内容开展项目化学习
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因而他们并不会习惯性地拓展教材内容,让自己深入了解相关的知识。因此,他们在并不能够充分地汲取小学科学知识的养分,也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了能够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后,引导学生尝试拓展课本知识,并且构建项目化学习的框架,让学生在拓展性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这将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水到哪里去了》这一单元内容时,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水的形态变化,以及研究水蒸发的条件等。在此基础上,为了拓展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认知程度,教师可以尝试应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提问:“洗手后,即便不擦手,手也会干,那水去哪里了呢?水还可能有其他形态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明确项目化学习的目标,并且能够对其进行一定地思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然后,教师可以鼓励每一位学生做好表格,确保表格上有足够的空间记录水的形态变化和条件,让自己明确在后续的项目化学习中,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完成实验解释水蒸发现象,并且教授学生一些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完成相应的项目化学习目标。如“观察冷水到沸腾过程”、“观察水蒸汽的产生过程”等。而在水的加熱过程中,学生可以以自己观察的内容作为素材,在表格中水随着加热出现的变化。因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复习自己在教材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在记录的过程中,丰富自己对于“水到哪里去了”的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
二、以生活为素材开展项目化学习
小学科学的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因而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常常能够发现科学知识的影子。学生或多或少能够应用自己学习的内容,对生活的现象进行解释,但他们却并不能够确定自己的思考方向是否正确,因而他们并不能够对小学科学的理论知识形成明确的认知。为了能够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以生活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探索生活素材背后的知识内涵,因而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进行培养。
例如在学习《水珠从哪里来》的相关内容时,学生能够联想到在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会发现突然出现的水珠,但是却并不能够解释它们出现的原理。如,“呈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小水珠”等。为了能够引导学生顺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师可以以“水珠出现的原因”作为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将帮助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拓展自己对于现象解释的思路。如,他们可以提出以下的猜想:“可能是杯子中渗出的水”、“可能是杯子中的冰化成的水”等。然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针对不同的猜想,设计相关的实验操作,对假想进行验证。或者,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从理论层面上分析假设是否成立。因此,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动手能力等进行培养;能够在理论分析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进行过渡,这将帮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最后,教师可以引导每一个小组确定自己的答案,并且在同其他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明确正确答案。基于学生理解项目化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其他类似的生活现象进行解释,对结论进行进一步地验证,让学生在逻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引导学生分享项目化学习收获
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大量琐碎的知识,但如果他们并没有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那么,他们很快便会忘却自己的学习成果,也不能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因而他们并不能够加强对于小学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了能够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项目化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通过将琐碎的知识点进行串联的方式,对知识框架进行构建,并且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了解其他学生的想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并且能够对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加强自己的理解程度。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基于对教材内容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选择合适的拓展素材,进行项目化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选择同教材内容相契合的素材作为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材料,因而他们能够按照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推动学习的进行;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项目化学习的过程,让他们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蒋金燕.运用项目化学习,建构高效科学课堂[J].新教育,2020(32):62-63.
[2]陈筱筱.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