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是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发自内心地要学、想学、会学、坚持学,是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方法教给学生,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凡是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解答,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读书时间、练习时间、思考时间、思考空间、想象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如教学“圆锥侧面展开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圆锥,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圆锥是由什么图形围成的?与扇形有何关系?这样,学生亲自体会圆锥是由扇形做成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主动去找圆锥和扇形之间的联系,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实现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一般4人一个小组,定好小组长,明确共同的任务和个人承担的职责,每个学生都要说自己的见解,小组中学生轮流发言,与其他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巡视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提高小组学习交流的实效性。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个人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交往沟通,互相竞争,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离不开独立学习这个前提。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比如教学“探索多边形外角和”一课,多媒体显示一个人围绕一个五边形广场跑步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剪多边形的外角拼在一起,能得到什么结论?怎样得到的?并说明为什么。此问题提出后,学生剪的剪、拼的拼、议的议,合作、交流的情绪高涨,纷纷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3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猜想质疑、相互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把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猜想,让学生去质疑,让学生去试验操作,让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去发现,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它强调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怎样转化为数学模型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取的……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概念时,设计一系列的二次函数模型,让学生充分感觉这样的函数和以前所学的函数有何不同,然后自己主动探究二次函数是一个什么样函数模型,有什么特征,从而得出二次函数的定义。
4 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1)明确学习的目的,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什么,为什么要学。
2)围绕目标互动。无论形式怎样,必须是时刻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否则就失去教学的意义。
3)加强情感教育,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不应该居高临下地站在三尺讲台上。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课堂气氛,设计优质的教案学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实验教材给教师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入钻研教材、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补充教材,优化教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实验学校)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是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发自内心地要学、想学、会学、坚持学,是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方法教给学生,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凡是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解答,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读书时间、练习时间、思考时间、思考空间、想象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如教学“圆锥侧面展开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圆锥,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圆锥是由什么图形围成的?与扇形有何关系?这样,学生亲自体会圆锥是由扇形做成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主动去找圆锥和扇形之间的联系,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实现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一般4人一个小组,定好小组长,明确共同的任务和个人承担的职责,每个学生都要说自己的见解,小组中学生轮流发言,与其他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巡视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提高小组学习交流的实效性。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个人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交往沟通,互相竞争,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离不开独立学习这个前提。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比如教学“探索多边形外角和”一课,多媒体显示一个人围绕一个五边形广场跑步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剪多边形的外角拼在一起,能得到什么结论?怎样得到的?并说明为什么。此问题提出后,学生剪的剪、拼的拼、议的议,合作、交流的情绪高涨,纷纷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3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猜想质疑、相互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把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猜想,让学生去质疑,让学生去试验操作,让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去发现,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它强调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怎样转化为数学模型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取的……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概念时,设计一系列的二次函数模型,让学生充分感觉这样的函数和以前所学的函数有何不同,然后自己主动探究二次函数是一个什么样函数模型,有什么特征,从而得出二次函数的定义。
4 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1)明确学习的目的,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什么,为什么要学。
2)围绕目标互动。无论形式怎样,必须是时刻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否则就失去教学的意义。
3)加强情感教育,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不应该居高临下地站在三尺讲台上。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课堂气氛,设计优质的教案学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实验教材给教师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入钻研教材、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补充教材,优化教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