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和需要,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所花的时间和所费的精力也往往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然而在传统语文教育观念中,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没有得到相应重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且依据相应因素从学校、教师、家庭等方面相互配合制定具体实施。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 阅读热情 阅读方法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必须途径。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从阅读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提高。然而初中生处在阅读的朦胧期,对阅读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怎样培养学生大量的阅读作为教师就显得非常重要,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可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彰显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读书的名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前一段时间,不少媒体热炒重拍《红楼梦》,可谓童叟皆知,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情节,学生为了更多地了解有关情节,自然产生阅读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去探究原著。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我们可以采用交流民示的方法,如“读书成果汇报会”、“故事演讲”等比赛活动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所感等表达出来;然后,教师适当引导,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成篇,张贴在教室里展览,交流。在此基础上搞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评出优秀“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让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查,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1.创设自由的阅读空间。首先,争取家长支持。可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向家长说明学习语文学科的方法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其次,建立班级图书角,书籍定期更换,课外活动、中午、自习课、双休日时间为课外阅读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自行上网阅读。
2.推荐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首先,要帮助学生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并重视阅读积累。用好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如学了《十三岁的际遇》推荐学生读《北大我羞涩的梦》,并将两课进行对比。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推荐学生读老舍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写的《大明湖的春》,让学生对老舍的写作风格有了较全面的把握。
3.指导学生选择文质兼美、与课文联系性强的书籍。如学习了《狼》,推薦学生阅读《聊斋志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等;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名家名作,且觉得乐趣无穷。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帮助学生选择书籍。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适时的向学生推荐《读者》中的精美文章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大众文化样式作品,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4.组建和谐的阅读小组。阅读小组一般由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学生自由组合而成,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 “亲近感”、 “友谊感”等能在交流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 “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三、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
1.尊重阅读个体,提倡个性化阅读。课外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且是个性化的自由阅读过程。学生如能把自己与作品、作者之间心灵交流和感情沟通中的滋味随时记下,这就是心得,也是一种创作。这样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有帮助。这才是阅读目标和归宿所在。
2.要养成会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字典,这样学生阅读时遇到的生字词就能随时查阅字典解决。对予提高阅读速度,加深理解文意大有裨益。
3.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精读”与“略读”并用,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也就是说,读书不在多而在精,有选择地读几本书效果反而好。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对于如此多的书籍报刊,仅用精读法是绝对不行的,需要了解大意地读——“略读”。“略读”应始终围绕两点。一是“量”,二是“质”。既要训练自己有“一目十行”的速度,又要培养“过目即记”的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人文教育,有着其它任何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让我们在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大力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让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营造一方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 阅读热情 阅读方法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必须途径。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从阅读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提高。然而初中生处在阅读的朦胧期,对阅读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怎样培养学生大量的阅读作为教师就显得非常重要,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可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彰显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读书的名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前一段时间,不少媒体热炒重拍《红楼梦》,可谓童叟皆知,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情节,学生为了更多地了解有关情节,自然产生阅读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去探究原著。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我们可以采用交流民示的方法,如“读书成果汇报会”、“故事演讲”等比赛活动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所感等表达出来;然后,教师适当引导,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成篇,张贴在教室里展览,交流。在此基础上搞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评出优秀“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让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查,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1.创设自由的阅读空间。首先,争取家长支持。可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向家长说明学习语文学科的方法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其次,建立班级图书角,书籍定期更换,课外活动、中午、自习课、双休日时间为课外阅读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自行上网阅读。
2.推荐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首先,要帮助学生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并重视阅读积累。用好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如学了《十三岁的际遇》推荐学生读《北大我羞涩的梦》,并将两课进行对比。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推荐学生读老舍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写的《大明湖的春》,让学生对老舍的写作风格有了较全面的把握。
3.指导学生选择文质兼美、与课文联系性强的书籍。如学习了《狼》,推薦学生阅读《聊斋志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等;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名家名作,且觉得乐趣无穷。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帮助学生选择书籍。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适时的向学生推荐《读者》中的精美文章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大众文化样式作品,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4.组建和谐的阅读小组。阅读小组一般由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学生自由组合而成,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 “亲近感”、 “友谊感”等能在交流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 “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三、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
1.尊重阅读个体,提倡个性化阅读。课外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且是个性化的自由阅读过程。学生如能把自己与作品、作者之间心灵交流和感情沟通中的滋味随时记下,这就是心得,也是一种创作。这样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有帮助。这才是阅读目标和归宿所在。
2.要养成会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字典,这样学生阅读时遇到的生字词就能随时查阅字典解决。对予提高阅读速度,加深理解文意大有裨益。
3.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精读”与“略读”并用,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也就是说,读书不在多而在精,有选择地读几本书效果反而好。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对于如此多的书籍报刊,仅用精读法是绝对不行的,需要了解大意地读——“略读”。“略读”应始终围绕两点。一是“量”,二是“质”。既要训练自己有“一目十行”的速度,又要培养“过目即记”的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人文教育,有着其它任何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让我们在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大力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让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营造一方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