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1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12 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13 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4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和谐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在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防止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体地说是:
21 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2 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了学生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教师从各个方面关注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有:①学习心理指导。②生活心理指导。③人际交往指导。④个性发展指导。⑤情感教育。⑥升学与择业指导。⑦青春期教育。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三条基本途径:第一条途径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第二条途径是开设将心里健康教育活动课;第三条途径是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活动。所谓全面渗透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下面我们就重点谈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全面渗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渗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主途径,从整体上来说,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环境中。就学校来说,它要求学校里的各科教学、班主任日常管理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都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41 全面渗透的方式。
411 直接渗透。所谓直接渗透,就是将心育的内容直接渗透在教育教学及学校其他各项工作中。如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教育;通过班级教育活动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际适应教育;通过日常教育工作渗透自我观教育及社会适应教育。直接渗透的关键是教师要选择好合适的时机,抓住适当的切入点,有机地结合教育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增加心理卫生知识,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能力和策略。
412 间接渗透。所谓间接渗透,就是教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例如,教师运用动机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现代迁移理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运用策略性知识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又如运用团体动力学理论,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教育资源的作用……教师的教育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都对学生的心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用心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师自身的工作,改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这本身就是一种心育。从这一意义上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的教育。
42 全面渗透的渠道。
421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区别,不能相互代替,但也有密切联系。两者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品德问题也往往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中,不仅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实施,而且还能丰富和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同时为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422 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各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挖掘教材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做到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例如,通过数理教学训练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语文课教学中通过选择典型的内容,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史地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历史唯物的观点;通过音乐、美术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审美心理,丰富学生的想像力;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训练,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竞争与协作的精神,等等。
423 各种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精心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学校的团组织、班集体活动及其常规教育活动等,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如,通过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感、责任感、自尊感等高级社会情感;通过形式多样的班团队活动培养学生谦虚、进取、自尊、自爱、自勉、自信、团结协作、互谅互让等人格特质以及自我管理和相互交往的能力;通过早操、课间操和其他体育锻炼,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其生动活泼、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等心理品质;通过科技文体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欲,发展各种特殊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相应形成分析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通过学校组织的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远足等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424 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中的渗透。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活动的目的是要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塑造良好的个性、培养高尚的品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如各种班会、班集体问的联谊活动、集体劳动、外出旅游等,只要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用心理健康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环境。
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即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由、健康的发展。从物质环境来说,校园的校舍布局、绿化、卫生状况,乃至一草一木,都应给人们美的感受,使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而创建良好的学校环境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文化、精神环境建设即心理环境的建设。学校心理环境主要包括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良好的校风、班风催人积极上进、团结合作,人际关系和谐。这样的环境无疑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消极的校风和班风则使人情绪低落、压抑,纪律松懈,师生关系紧张,这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或生活中多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就一定能做的更好。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1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12 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13 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4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和谐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在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防止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体地说是:
21 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2 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了学生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教师从各个方面关注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有:①学习心理指导。②生活心理指导。③人际交往指导。④个性发展指导。⑤情感教育。⑥升学与择业指导。⑦青春期教育。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三条基本途径:第一条途径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第二条途径是开设将心里健康教育活动课;第三条途径是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活动。所谓全面渗透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下面我们就重点谈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全面渗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渗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主途径,从整体上来说,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环境中。就学校来说,它要求学校里的各科教学、班主任日常管理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都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41 全面渗透的方式。
411 直接渗透。所谓直接渗透,就是将心育的内容直接渗透在教育教学及学校其他各项工作中。如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教育;通过班级教育活动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际适应教育;通过日常教育工作渗透自我观教育及社会适应教育。直接渗透的关键是教师要选择好合适的时机,抓住适当的切入点,有机地结合教育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增加心理卫生知识,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能力和策略。
412 间接渗透。所谓间接渗透,就是教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例如,教师运用动机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现代迁移理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运用策略性知识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又如运用团体动力学理论,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教育资源的作用……教师的教育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都对学生的心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用心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师自身的工作,改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这本身就是一种心育。从这一意义上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的教育。
42 全面渗透的渠道。
421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区别,不能相互代替,但也有密切联系。两者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品德问题也往往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中,不仅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实施,而且还能丰富和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同时为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422 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各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挖掘教材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做到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例如,通过数理教学训练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语文课教学中通过选择典型的内容,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史地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历史唯物的观点;通过音乐、美术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审美心理,丰富学生的想像力;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训练,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竞争与协作的精神,等等。
423 各种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精心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学校的团组织、班集体活动及其常规教育活动等,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如,通过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感、责任感、自尊感等高级社会情感;通过形式多样的班团队活动培养学生谦虚、进取、自尊、自爱、自勉、自信、团结协作、互谅互让等人格特质以及自我管理和相互交往的能力;通过早操、课间操和其他体育锻炼,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其生动活泼、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等心理品质;通过科技文体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欲,发展各种特殊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相应形成分析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通过学校组织的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远足等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424 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中的渗透。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活动的目的是要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塑造良好的个性、培养高尚的品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如各种班会、班集体问的联谊活动、集体劳动、外出旅游等,只要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用心理健康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环境。
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即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由、健康的发展。从物质环境来说,校园的校舍布局、绿化、卫生状况,乃至一草一木,都应给人们美的感受,使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而创建良好的学校环境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文化、精神环境建设即心理环境的建设。学校心理环境主要包括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良好的校风、班风催人积极上进、团结合作,人际关系和谐。这样的环境无疑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消极的校风和班风则使人情绪低落、压抑,纪律松懈,师生关系紧张,这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或生活中多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就一定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