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化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涌进传统课堂,使开、声、色浑然一体,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地运用,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让课堂富有生命力;能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和教师有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能更好地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能使课堂模式不断改变,优化课堂结构;能充分挖掘网络资源,拓展学生思维,以达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化 数学 教学
当今社会已步入以数字化、多媒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思维方式。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涌进传统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而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让课堂富有生命力。
一、信息技术巧用 让课堂富有生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能够使大脑活动得到促进,从而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激活。未知的知识就是诱发探究兴趣的源头,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整个数学课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契机,创设数学学习情境。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把学生主动性激发出来投入新知的探究中去,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使课堂生机勃勃,五彩缤纷。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大胆去探究,积极去探究,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在广阔的想象与探究天地里尽情翱翔,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自觉走上探究创新之路。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教师这一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让学生在创新路上成长。
二、信息技术 增大容量及灵活性
多媒体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涌进传统课堂,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适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它们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象;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象)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时为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初步看懂会用条形统计图,并且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数量解答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资源,首先组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然后对网上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接着指导学生使用Excel软件制成条形统计图。这节课不但很好地解决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而且解决了数学学科知识的实用性问题,学生在短短一节课中作出了丰富多彩的统计图表:①近三年奥运会金牌统计表;②世界前十名高楼高度统计;③中国近五年国民生产总值统计;④第1-4次人口普查人数统计……同时借助网上邻居,学生互相观看统计图表,取长补短,达到扬长教学的目的。
三、巧用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中切忌那种重复单调的固定模式,要追求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改变学法,寻求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整合,对学生实施新异刺激,不断激励学生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以刺激学生新异感,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是这样安排的:(1)深入生活,感知概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红领巾、三角旗、三角形房架、三角形纸板等中直观抽象出三角形,并从网上收寻利用三角形的实例。使学生对三角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实践操作理解概念。学生对三角形有初步感知后进一步指导:让学生在多媒体投影仪上用小棒摆三角形,让学生在黑板上沿事先贴好的三角形纸板边缘画出三角形后并取出三角形纸板。学生情绪高涨,于是让学生“摆三角形→剪三角形→画三角形→议三角形”得出什么叫三角形。(3)自学课本,掌握特征。问:“数学家把三角形各部分规定为不同名称,想知道吗?请自学课本。”(4)自主探索尝试分类。让学生量角填表,再按自己拟定的标准分类,在小组合作中寻求最佳分类方法。(5)开放练习,内化创新。为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表和锻炼,我安排了两个开放性练习①利用三角形拼成有趣的图形,并说明用了哪些三角形。②在三个信封里各装一个三角形,分别只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③课后在网上收寻三角形的知识及应用。
四、巧用信息技术 挖掘资源拓宽知识
网络的广泛使用促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收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研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方式。如教学《统计表与统计图》时,引导学生上网收集近五年、十三年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每百人中电话、手机拥有量等数据,绘制统计表与统计图。学生不仅学到了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而且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体会到数学来自社会生产与生活、服务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道理。
另外,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也是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重点内容。阅读材料介绍了一些数学史和数学知识,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交融。教师要以这些内容为出发点,善于在网上收集数学应用范例、数学史料,开设第二课堂,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有效地、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使形、声、色浑然一体,创设最佳情境,使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更大发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
2、刘云生《技术时代的学习与最优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化 数学 教学
当今社会已步入以数字化、多媒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思维方式。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涌进传统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而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让课堂富有生命力。
一、信息技术巧用 让课堂富有生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能够使大脑活动得到促进,从而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激活。未知的知识就是诱发探究兴趣的源头,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整个数学课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契机,创设数学学习情境。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把学生主动性激发出来投入新知的探究中去,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使课堂生机勃勃,五彩缤纷。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大胆去探究,积极去探究,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在广阔的想象与探究天地里尽情翱翔,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自觉走上探究创新之路。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教师这一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让学生在创新路上成长。
二、信息技术 增大容量及灵活性
多媒体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涌进传统课堂,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适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它们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象;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象)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时为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初步看懂会用条形统计图,并且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数量解答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资源,首先组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然后对网上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接着指导学生使用Excel软件制成条形统计图。这节课不但很好地解决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而且解决了数学学科知识的实用性问题,学生在短短一节课中作出了丰富多彩的统计图表:①近三年奥运会金牌统计表;②世界前十名高楼高度统计;③中国近五年国民生产总值统计;④第1-4次人口普查人数统计……同时借助网上邻居,学生互相观看统计图表,取长补短,达到扬长教学的目的。
三、巧用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中切忌那种重复单调的固定模式,要追求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改变学法,寻求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整合,对学生实施新异刺激,不断激励学生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以刺激学生新异感,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是这样安排的:(1)深入生活,感知概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红领巾、三角旗、三角形房架、三角形纸板等中直观抽象出三角形,并从网上收寻利用三角形的实例。使学生对三角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实践操作理解概念。学生对三角形有初步感知后进一步指导:让学生在多媒体投影仪上用小棒摆三角形,让学生在黑板上沿事先贴好的三角形纸板边缘画出三角形后并取出三角形纸板。学生情绪高涨,于是让学生“摆三角形→剪三角形→画三角形→议三角形”得出什么叫三角形。(3)自学课本,掌握特征。问:“数学家把三角形各部分规定为不同名称,想知道吗?请自学课本。”(4)自主探索尝试分类。让学生量角填表,再按自己拟定的标准分类,在小组合作中寻求最佳分类方法。(5)开放练习,内化创新。为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表和锻炼,我安排了两个开放性练习①利用三角形拼成有趣的图形,并说明用了哪些三角形。②在三个信封里各装一个三角形,分别只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③课后在网上收寻三角形的知识及应用。
四、巧用信息技术 挖掘资源拓宽知识
网络的广泛使用促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收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研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方式。如教学《统计表与统计图》时,引导学生上网收集近五年、十三年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每百人中电话、手机拥有量等数据,绘制统计表与统计图。学生不仅学到了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而且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体会到数学来自社会生产与生活、服务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道理。
另外,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也是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重点内容。阅读材料介绍了一些数学史和数学知识,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交融。教师要以这些内容为出发点,善于在网上收集数学应用范例、数学史料,开设第二课堂,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有效地、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使形、声、色浑然一体,创设最佳情境,使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更大发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
2、刘云生《技术时代的学习与最优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