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感情。历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分性,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育中具有深厚的涵蕴。从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有系统分层次地发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无疑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历史 爱国主义 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的教育,特别不能有效地利用历史科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不能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种舍本求末的教学现状实在是令人痛心。下面我将结合我十几年初中历史教学的经验,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一、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和爱国志士,在讲述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富于感情的语言将他们爱国家、爱民族的事迹加以描述,还应尽量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来教育学生。比如讲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时,不仅要讲述他的事迹,而且还可引用他的文章来说明。李大钊1919年11月9日在《新生活》杂志上发表的短文《牺牲》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自己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地牺牲,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在壮烈地牺牲中。"李大钊实践了这条人生之途。正是他的高尚人格所实践的人生之路,吸引了亿万人民去拼搏,才赢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样,就能使学生树立起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思想感情。比较法是教学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历史教学而言,比较就是将历史上有关联的同属性的历史事件加以对照,从而使学生在大脑中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进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如讲到《马关条约》时,就可以同《南京条约》比较,从中找出各自的特点,使学生从内容的比较中明确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则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在比较中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落后就会挨打,从而更加努力地学好本领,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而打下坚实基础。
二、紧密结合时代特征
我们现在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救国兴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从林则徐、魏源向洋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农民自发的义和团运动,一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落后挨打的状况,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才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如果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爱国主义教育集中表现在“拯救中华”上,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爱国主义则集中表现在“振兴中华”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史实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令国人欢欣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懂得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应当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进,使学生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自觉地树立起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三、结合乡土和实践的教学
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材料,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家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对本乡本土的历史人物、事迹、文物遗址多少有些了解。讲授历史时联系他们从小耳闻目睹的乡土历史,将使学生倍感亲切,产生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乡土教材蕴含丰富的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思想教育的内容。为此,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和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四、巧妙穿插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事例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极为丰富的。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能从另一个角度激发青少年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如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节中,我就联系到慈禧太后为镇压人民的抗争,竟下令清军调转枪口屠杀毫无戒备的义和团战士,将义和团战士们的头颅挂在城墙上欢迎八国联军的到来,不少清军将领甚至还带着食品等慰问品前去慰问八国联军,学生们闻之无不哀恨连声,哀叹义和团由于轻信清政府而惨遭毒手,恨清政府之腐败无能,再者讲到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劫掠,屠杀无辜,无恶不作,学生们则义愤填膺,激愤之情溢于言表。此外,世界史的教学内容,虽不能像中国史那样直接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和杰出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讲授,也能使我们的青少年吸取爱国主义营养。
关键词: 初中历史 爱国主义 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的教育,特别不能有效地利用历史科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不能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种舍本求末的教学现状实在是令人痛心。下面我将结合我十几年初中历史教学的经验,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一、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和爱国志士,在讲述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富于感情的语言将他们爱国家、爱民族的事迹加以描述,还应尽量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来教育学生。比如讲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时,不仅要讲述他的事迹,而且还可引用他的文章来说明。李大钊1919年11月9日在《新生活》杂志上发表的短文《牺牲》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自己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地牺牲,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在壮烈地牺牲中。"李大钊实践了这条人生之途。正是他的高尚人格所实践的人生之路,吸引了亿万人民去拼搏,才赢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样,就能使学生树立起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思想感情。比较法是教学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历史教学而言,比较就是将历史上有关联的同属性的历史事件加以对照,从而使学生在大脑中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进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如讲到《马关条约》时,就可以同《南京条约》比较,从中找出各自的特点,使学生从内容的比较中明确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则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在比较中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落后就会挨打,从而更加努力地学好本领,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而打下坚实基础。
二、紧密结合时代特征
我们现在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救国兴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从林则徐、魏源向洋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农民自发的义和团运动,一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落后挨打的状况,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才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如果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爱国主义教育集中表现在“拯救中华”上,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爱国主义则集中表现在“振兴中华”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史实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令国人欢欣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懂得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应当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进,使学生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自觉地树立起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三、结合乡土和实践的教学
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材料,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家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对本乡本土的历史人物、事迹、文物遗址多少有些了解。讲授历史时联系他们从小耳闻目睹的乡土历史,将使学生倍感亲切,产生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乡土教材蕴含丰富的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思想教育的内容。为此,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和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四、巧妙穿插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事例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极为丰富的。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能从另一个角度激发青少年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如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节中,我就联系到慈禧太后为镇压人民的抗争,竟下令清军调转枪口屠杀毫无戒备的义和团战士,将义和团战士们的头颅挂在城墙上欢迎八国联军的到来,不少清军将领甚至还带着食品等慰问品前去慰问八国联军,学生们闻之无不哀恨连声,哀叹义和团由于轻信清政府而惨遭毒手,恨清政府之腐败无能,再者讲到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劫掠,屠杀无辜,无恶不作,学生们则义愤填膺,激愤之情溢于言表。此外,世界史的教学内容,虽不能像中国史那样直接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和杰出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讲授,也能使我们的青少年吸取爱国主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