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策略探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ong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明的道路中,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国际化,除了对人才知识技术的要求,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的技术性人才得到了全世界的青睐。心理健康的问题同时凸现出来,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合理结合成为今后教学的风向标,我对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现状怎样以及怎样有效解决心理素质与德育教育分离的现象,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育 德育教育 培养提高
  一、心理素质的概念
  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德育教育一直都是社会公认的重点问题,从来都是给予高度重视,但是在德育教育的同时,个人心理素质的培养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了,心理健康四个字也被人们频繁提起,那么心理健康到底指的是什么?
  心理素质是人自身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心理素质是建立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的影响与德育教育的培养逐渐慢慢形成的。心理素质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对事物情感的表现、本身意志力的形成等。心理从结构上讲属于人的生理结构,是受大脑支配和控制的,心理素质客观存在着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心理健康体现一个人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所具备的才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是否能够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否能够承受社会环境的考验。总而言之,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在社会中更好生存。
  二、德育教育中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中有些存在心理问题,虽然这些学生是少数,但我们还要充分重视起来,不能麻痹大意,要防范极端事件的发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努力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走出心理困境。通过对现代学生的观察了解,我们发现,学生在上学期间性格上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特性,在遇到挫折和打击时又会极端脆弱,一旦遇到逆境就会产生叛逆心理,或者进行强烈攻击、或者过度自责内疚、或者漠视放弃,更有甚者会犯放弃生命这样的严重错误。造成这些严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学校对心理素质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设置相关的心理课程。
  然后从师资方面来看,我国学校目前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员以学生辅导员为主,学生辅导员并没有接受正规心理专业的培训,没有系统学习心理学并接受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导致对心理学科专业知识的缺乏,同时必要的心理指导的技巧就更加无从获得。这个现象已经成为学校在心理方面指导匮乏的主要原因。加上目前心理健康辅导行业待遇低,得不到社会的足够重视,导致了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流失。
  三、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怎样结合
  1.德育教育时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应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知道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告诉学生挫折不仅仅会带来痛苦,还能使我们的意志得到磨练,获得更多生活经验,也能减少以后生活中遇到更多挫折的机会。在学习中,利用教学语文中所使用的真实教材,给学生讲解其中涵盖的生活哲理,利用教材中的励志精神,鼓励学生要勇于面对挫折,并接受挫折带来的伤害,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在逆境中也能坚持奋斗,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力,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发掘生活中的美好。通过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都能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从而避免危险事情的发生。
  2.重视心理课程的开设。在实施德育教学的计划中,把心理教育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把心理教育放到学校正常教学中。我们知道心理素质的培养,除了自身的限制外,绝大部分还是要靠后天环境的影响的,而我们人格形成的过程有大部分在校园中,所以校园心理教学的开展就尤为重要。学校要招聘专业的心理教学人员,专门从事心理教育工作,并且要认真布置教学任务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心理课程,并积极进行测验测试,及时发现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指导,绝不能轻视草率,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身心能得到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社会中奋斗,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能避免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危险事件的发生。
  3.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培养和重视。心理健康辅导员是心理教育的主导,是学生走向心理健康道路的引导者,学生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心理健康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好坏,社会应该尊重理解心理健康辅导人员,如果社会也不理解这一行业不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就会为以后学生身心发生危险变化埋下隐患,所以社会应该重视心理健康辅导人员的培养,为学校和社会各个心理健康机构提供大批专业的优秀的心理专家。
  总之,学校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要重视学生性格的培养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的变化规律,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我们深刻认识到人不应该只有才还要有德,这才是完整的人,那么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从何而来呢?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导致了高尚人格的形成。我们的心理健康怎样形成呢?就要德育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共同努力。健康心理自身因素占一小部分外,绝大多数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在发展德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养成教育是使学生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养成教育不仅关系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主要依赖于班主任,对初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有一定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养成教育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养成教育 原则 方法 注意点  初中阶段是增长知识、培养道德的重要时期,是每一
期刊
摘 要:文言文课堂上教师应转变角度,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努力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与教学内容亲密接触,营造艺术欣赏氛围,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乐有得。从而构建一个活泼、轻松、高效、探究的文言文课堂。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 激发兴趣 移情入境 讲述故事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简单而机械的“识词——翻译——讲解——背诵”的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接受者的被动地位。整个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是我们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一条准绳。捕捉到新课标的一些变化,就能更好地落实课标精神。其中,一句“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变化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堂形式悄然发生着变化。如何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让数学学习真正地发生。我们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兴趣——学习的动力,营造宽松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
期刊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支撑点、落脚点和归宿点,也是上级领导、学生家长、社区干群了解、检查、考评学校、老师和学生精神面貌、素质教育状况的重要窗口之一。  一、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商。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是对本班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快乐,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建并形成优秀班集体总是以协调一致的集体工作和有
期刊
摘 要: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学好语音是英语学习入门的关键,本文从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结合音标教学在小学英语中地位及学习特点,探讨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音标教学 特点 方法  小学英语课堂中是否应进行音标教学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那么,小学进行音标教学是否可行与必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
期刊
听,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要素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人们进行言语交流的主要手段,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Krashen曾经指出:无论儿童或成年人,在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只有当学生的听力得以发展时,他们才能对其语言充满自信。由此可见,听力无论是在语言掌握本身,还是在促发动机和调动情感因素方面都非常重要。《大纲》明确规定,“考试、考查既要有笔试,也要有口试和听力
期刊
摘 要:“欲立其业,先立其德”。德是决定人生的第一要素。小学数学教学要把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开启智慧的同时,润泽身心,优化品格。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科书 德育教育 内容 方法  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融入了大量的德育教育题材,广泛分布于教单元主题图、例题、课堂活动、“你知道吗”、综合实践活动和习题中。涵盖爱国、科学、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朗读教学要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这直接导致留守学生的增多。留守学生因想念父母,不适应住校生的生活,或多或少影响着他们的情绪,甚至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尤其是我们山区的孩子,文化活动少,内容不丰富,使其表现得尤为突出
期刊
摘 要:通过文献法、专家访问法等,提出假期生活中安排体育作业是教育和孩子成长的需要。但是实施过程中应合理规避自然环境带来的危害,采用恰当运动,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参与性,让体育作业成为教育中的亮点,而非负担。  关键词:假期 体育作业 实施策略  近二十年来,学生体质不断下降,肥胖、三高症状低龄化趋势显著,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如何提高青少年体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2012年伊始,不少地区,如上海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学模式仍然比较落后,课堂缺乏互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这一方面是由于英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刚性压力。在这两点的影响下,使得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学生的学习方式非常刻板,学习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加强英语学习效果,就需要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