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辩诉交易的可行性探讨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4年美国以立法形式确立辩诉交易这一刑事诉讼制度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引发了一场对传统司法理念、司法审理制度的革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对辩诉交易予以认可和采用,尤其在美国,有近90%的刑事案件是通过辩诉交易方式审结的。辩诉交易是指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前,作为控诉方的检察官和代表被告人利益的辩护律师进行协商,以控诉方撤诉指控、降格指控或要求法官从轻判处刑罚为条件,换取被告人的认罪答辩。辩诉双方达成协议之后,法院便不再对该案进行实质性审判,而仅在形式上确认双方协议的内容。
  辩诉交易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得到法律认可,但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辩诉交易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司法制度将值得借鉴。由于受传统的司法观念的影响和现阶段我国法制尚不够健全,在国内审理刑事案件中全面实行辩诉交易的条件还不成熟。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立法,有条件的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先行尝试辩诉交易的方式。
  
  一、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先行尝试辩诉交易的理由
  
  1、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客体的公有性
  贪污、贿赂犯罪是利用一定的职权,以占有财产和为满足利益为目的的经济职务犯罪案件。其中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贿赂犯罪侵犯的是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和正常的公共管理秩序。这两类犯罪相对其他刑事犯罪案件来讲,没有狭义个体上明确的被害人。英美法系强调对私权的保护优先于对公权的保护,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方面的执法理念也将逐渐加强。在国外辩诉交易实践中,最担心和最容易引起争议的莫过于因对被告人降格指控所引发的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不利,而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尝试辩诉交易恰恰可以规避这方面的担心。
  
  2、贪污、贿赂犯罪手段的依赖性
  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一般都具备一定的公共职权,才能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贪污、受贿。他们一旦失去手中的权力,犯罪就无法实现。对贪污、贿赂罪犯的惩罚主要体现在公共职权的剥夺和财产的罚没,而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和有关党纪政纪规定,只要有证据证明构成了贪污、贿赂犯罪,其手中的职权就会被剥夺。这就给辩诉交易提供了可操作性,因为实行辩诉交易同样达到了惩治犯罪、铲除腐败的目的。实行辩诉交易后,法院对罪犯人身自由减轻的惩罚还可用加大对其财产的处罚数额来弥补,这对公共财产也同样给予了充分有效地保护。
  
  3、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查处的特殊性
  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普遍存在涉案范围广、取證难度大、司法成本高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贪污、贿赂的手段日趋隐蔽,作案环节及涉案人员的关系日趋复杂,特别是贿赂犯罪,涉案范围更为广泛,这给反贪侦查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有时候为查清一笔较小数额的犯罪事实,却要花费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司法成本。实行辩诉交易,主要的犯罪事实查明后,对那些一时难以查清或司法成本过高的犯罪事实可搁置待查。经辩、诉双方的确认,被告人对已查清的事实作有罪答辩,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搁置待查事实部分的不足,降低了司法成本,提高了诉讼效率。
  
  4、贪污、贿赂犯罪主体的特定性
  由于贪污、贿赂犯罪主体的特定性,相对其他刑事犯罪主体来讲,知识层次较高,对法律也具有较好地认知度,辩诉交易比较容易被认同和接受,被告方很容易明白交易后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并能分清利弊,这为辩诉交易的可行性提供了必备的前提。
  
  二、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尝试辩诉交易的利弊
  
  (一)有利方面
  1、提高司法效率,降低司法成本
  司法效率是体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实行辩诉交易,可使辩诉双方在公诉阶段达成对相关证据及罪名认定的一致意见,并使被告人充分认识到公诉方在辩诉交易中对他的特殊“照顾”,使被告人对公诉方在法庭审理过程中采取合作的态度,使庭审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司法效率,降低司法成本。这对我国目前不够充裕的司法资源来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迟来的正义并非正义”。通过辩诉交易,可使公正和效率得到兼顾。
  
  2、尊重被告人权利,有利于罪犯的改造
  在辩诉交易中,通过发挥当事人的程序主体作用,鼓励贪污、贿赂犯罪的被告人以合作的态度换取法律的从宽处理,激发他们自觉地设定和融入自己与社会今后关系的主动性,从而获得较原因有的审判模式更为积极的社会效果。判决后,贪污、贿赂犯罪当事人的认罪心理和改造心理将显得更为进取而稳定,从而提高他们对现阶段社会法制的公认度,使法治效果得以较好地实现。
  
  3、符合轻刑化的刑罚主流
  目前世界上普遍存在轻刑化的刑罚制度改革,刑罚侧重以财产刑来代替或减轻对人身自由的处罚。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实行辩诉交易后,其结果必将减轻对当事人的人身自由的处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对贪污、贿赂犯罪的当事人可适当增加财产刑的处罚力度。在执行上,相对其他案件的当事人来讲,贪污、贿赂案件当事人的财产刑较容易执行,当事人也愿意以加重财产处罚以换取其人身的早日自由。
  
  4、弥补现阶段法律的不完善
  当前在办理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由于法制尚不够完善,对认定的犯罪数额往往会因被告方在诉讼各阶段提出用于业务、公务交往等方面的开支而纠缠不清。有时在庭审中,被告人将赃款说成已全部用于业务开支,甚至讲用于业务交往的开支大大超过其所得的赃款,使庭审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通过辩诉交易,在庭审前充分体现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程序正义和尊重被告人的意思自治的司法理念,使被告方对主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避免庭审过程中对案件细枝末节的无休止论争。
  
  (二)不利方面
  1、证据把握上可能引起放松
  由于辩诉交易后,案件当事人和律师对实体证据一般不会再提出质疑,法庭审理也只注重程序,这样可能引起公诉人对证据要求的放松。而且实行辩诉交易后,可能还会引起在侦查阶段,侦查人员对取证要求的降低,认为反正贪污、贿赂案件可以实行辩诉交易,被告人会在庭审中采取合作的态度,因此就对案件的取证采取相应的降格要求。这对保证此类案件的质量将提出新的挑战。
  2、辩诉交易可能引发司法人员的职权滥用
  当前,我国的司法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相当的程度上还存在司法腐败。如果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由于检察官对被告人认罪的犯罪事实不需要在法庭上提交充分的证据,而盲目实行辩诉交易,其弊端将难以避免,甚至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司法腐败。因此要尤其注意限制在案件侦查阶段过早的进行辩诉交易。
  
  三、建议和对策
  
  1、有选择的交易
  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实行辩诉交易,并不是对所有案件都应实行辩诉交易。对证据确实充分,定性明确,以及经查证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案件,不需要实行辩诉交易。对辩诉交易可以控制在相对合适的一个百分比内,主要是案情相对复杂,甚至有数个罪名,但个别罪名的证据稳定性不够,或者司法成本过高的案件。
  
  2、通过立法进一步规范程序
  辩诉交易不能随心所欲,要有一套合法的、规范的程序。通过严格程序,处理好社会、被告人和侵犯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程序中,应包括审前程序中对犯罪嫌疑人的司法保障机制;辩护律师及时介入诉讼并广泛参与程序的机制;完善的阅卷制度或证据展示制度;检察办案人员的诚信保障以及辩诉协议的合法性规定;检察机关的内部制约、检查和外部监督的机制;法院对辩诉交易的公开审查制度等。
  
  3、提高公诉队伍素质
  实行以检察官和辩护方通过协商来确立诉讼模式和结案方式,甚至直接处分诉讼实体问题为特征的辩诉交易,必将赋予检察官更大的司法权,人的主观因素在办案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没有正确的执法观念,没有廉洁自律的政治素养,那么在辩诉交易中就很难保证案件审理的公正和交易的合法化。因此,要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试行辩诉交易,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提升司法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强化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培训,牢固确立公正、公平的执法理念。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询问中经常会遇到谈话对象有抵触行为,应对抵触行为产生成因深入细致地探析。如果判斷错误,则司法侦查行为不仅不能取得理想的法律效果,还可能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本文通过对一个询问案例中抵触行为成因之分析,阐释侦查部门主动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追求司法效果和社会效果和谐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抵触行为;成因分析;司法效果;社会效果
期刊
视听资料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由于其准确性、科学性和直观性在诉讼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录音、录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视昕资料的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尤其是私录视昕资料往往存在很多作假的成分。如果对这类证据材料不加以严格的审查,那么这一证据形式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随着摄像头在很多场合的广泛利用,通过视听资料破案已经成为破案方式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而且很多时候视听资料不仅是公安机关破案的
期刊
摘要:我国现行的职务犯罪侦查模式基本上是“由供到证”式的,这种侦查模式的产生及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模式显现出侦查权力不够集中、侦查措施落后、不利于保护人权等弊端,阻碍了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深入开展。检察机关要从有利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科学发展为出发点,转变现有的职务犯罪侦查模式,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此促进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
期刊
摘要:检察机关以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深入查办拆迁职务犯罪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本文分析了拆迁领域职务犯罪各种作案手法,并提出几种查办该类犯罪的方法。  关键词:三项重点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拆迁领域职务犯罪    2009年12月18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
期刊
一、关于法条竟合的基本理论    法条竟合亦称法规竟合,是指因法律错综复杂的规定,使一个行为表面上同时符合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可以适用数个法律条文,而实质上只符合—个犯罪构成,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法律条文定罪量刑,排除可能适用其他条文的情形。关于法条竞合的种类,理论界存在两种观点。一说为“包容关系说”,主张一个法律条文的内容为另一个法律条文的内容所包括,即法条之间存在包容关系的,才可构成法条竞合。
期刊
上访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检察机关作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检察工作职能,做好涉检上访的处置工作,已成为我们迫切研究和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涉检上访的基本现状和特点    (一)涉检上访的基本状况  1、涉检上访案件内容复杂多样,既涉及到民事、行政方面,也涉及到刑事、经济方面民刑交集。据某地检察机关对近两年来办
期刊
近几年来,民事督促起诉制度在全国各地检察机关逐步建立,督促起诉业务在实践探索中不断铺开,成为了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情形下,从立法赋予法律监督职能的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化解社会矛盾、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而作的一项制度创新。    一、民事督促起诉的概念、涵义    民事督促起诉是指针对遭受损害的国有资产或社会公共利益,监
期刊
摘要:司法考试的实施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为了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法学教育改革走得更远更宽,本文对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影响,从而提出辩证理解两者的关系的观点,然后进一步提出改革司法考试及法学教育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法学教育;改革;司法考试;通识教育;法律专业教育    200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法官法
期刊
摘要:预期违约制度源于英美法系,《合同法》规定了此制度,同时亦规定了不安抗辩权制度。然两项制度并存做法并未起到理想效果。本文将在对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进行比较之基础上探讨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的缺陷并提出完善其制度建议。  关键词:预期违约;不安抗辩权;立法建议   合同履行期前。可能出现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债务之情形,亦可能债务人虽未明确表示拒绝履行,但客观情事表明届时将不能履行,即预期违约。    一
期刊
取保候审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有关人员提出申请,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同意后,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取保候审强制措施一般适用于罪刑较轻、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这种强制措施的使用。不仅有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