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的开设和探究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调整心态、丰富自身、宏观把握、 巧妙引导、评价激励、教给方法。【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教学方法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研究性学习正是这样一门真正体现学习本质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的开设和探索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在为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这种新的课程中教师遇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传什么“道”还不清楚,对所授之业也不精通,对所解之惑并不明白。学生希望研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研究性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是十分宽广的,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和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的奥妙。2.教学内容的拓展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由幕前引退到了幕后,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课题的讨论,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就首先有发言权。研究性课程的形式使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一样是研究的同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才是主角,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遵从学生的意愿和思路的。教师与学生非常亲密,教师在学生眼中是可依靠的,学生在老师眼中是聪明灵活的。这会使一些教师感到一些不适应。但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位,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本身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进行都是新鲜而有益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教师既不能完全放手,袖手旁观,也不能因循守旧。要做到这样并非易事,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2.1调整心态。让自己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适应新的位置。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会使你更清晰地审视你的学生和你的工作。2.2丰富自身。不断地丰富自己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平时多思考多练笔。丰富自己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大量知识。2.3宏观把握。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关注的范围是有限的,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课题,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好题目,对课题研究的进度、深度做到心中有数,随时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把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课题研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在一定的层面上结题。尤其是研究方向的确定,更需要教师的指导。研究方向是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教师既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又要保证学习的效果,这个尺度的把握是很难的。2.4巧妙引导。明确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学生们初涉研究领域,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他们一遇到问题便会习惯性地向老师询问。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直接帮助他们,那么就失去了学生独立研究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做到巧妙引导。2.5评价激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让我惊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老师作为最重要的参照者,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承认、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2.6教给方法。它的内容包括使学生明确研究的精神及实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访谈等;让学生掌握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一般写法,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教师角色的转换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信任学生。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研究性学习正是这样一门真正体现学习本质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的开设和探索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在为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这种新的课程中教师遇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传什么“道”还不清楚,对所授之业也不精通,对所解之惑并不明白。学生希望研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研究性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是十分宽广的,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和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的奥妙。2.教学内容的拓展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由幕前引退到了幕后,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课题的讨论,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就首先有发言权。研究性课程的形式使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一样是研究的同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才是主角,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遵从学生的意愿和思路的。教师与学生非常亲密,教师在学生眼中是可依靠的,学生在老师眼中是聪明灵活的。这会使一些教师感到一些不适应。但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位,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本身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进行都是新鲜而有益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教师既不能完全放手,袖手旁观,也不能因循守旧。要做到这样并非易事,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2.1调整心态。让自己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适应新的位置。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会使你更清晰地审视你的学生和你的工作。2.2丰富自身。不断地丰富自己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平时多思考多练笔。丰富自己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大量知识。2.3宏观把握。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关注的范围是有限的,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课题,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好题目,对课题研究的进度、深度做到心中有数,随时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把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课题研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在一定的层面上结题。尤其是研究方向的确定,更需要教师的指导。研究方向是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教师既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又要保证学习的效果,这个尺度的把握是很难的。2.4巧妙引导。明确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学生们初涉研究领域,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他们一遇到问题便会习惯性地向老师询问。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直接帮助他们,那么就失去了学生独立研究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做到巧妙引导。2.5评价激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让我惊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老师作为最重要的参照者,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承认、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2.6教给方法。它的内容包括使学生明确研究的精神及实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访谈等;让学生掌握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一般写法,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教师角色的转换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信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