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的“活”,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恰当调节。高中地理学科是晦涩抽象的学科,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地理课堂积极思维,踊跃参与,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高中地理课堂“活”起来谈点浅见。
【关键词】高中地理;积极参与;活力课堂
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正确地看待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地理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维,增强课堂的活力,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加强师生合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在课堂中讲什么、怎么讲等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这种课堂既生硬又死板,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很多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师生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使高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在师生合作中,学生和老师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中,学生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天气与气候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开始讲课前,可以让学生先描述一下本地区的气候情况。学生一开始可能不知道怎么说,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比如:该地区下雨一般是集中在哪些月份。学生通过回顾和想象,能够说出一些基本的特征。在讲解天气时,教师可以在谈话导入中,引入教学内容。比如: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有的学生会说,天气很凉爽。这种回答只是学生对天气的一个感觉,教师可以继续问道:为什么大家会感到很凉爽?学生就会回答到:因为下雨了。学生说出雨,与将要学习的地理新知接近了。进而教师可以追问到:为什么会下雨?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是比较有好奇心的,通过教师一个个引导性的提问,最终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到了新知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地产生了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
二、知识融于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地理知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富有魅力的高中地理课堂,在教学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中。为此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积累和记载下来,作为教学素材在课堂中分享给学生。把地理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学生能够透过理论知识看到实际的地理现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利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和说明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学生也会对地理这门学科更加的感兴趣,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积极、主动地观察地理现象。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白天和黑夜来与理论结合起来。日出代表了白天的到来,日落又代表了黑夜的到来。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可能没有人去特意地关注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在地理课中,教师可以将这种现象跟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一天中的白天和黑夜循环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一年的365天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学生会有疑问: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有什么区别。此时,教师就需要通过地球仪来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并将地球自转的概念再重述一遍(地球的自转是围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的,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所以我们的一天是24小时。而地球公转是围绕太阳进行的周期性的运动,这个周期大约是365天,这就是一年365天的由来)。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讲解,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掌握知识也会更加牢固。在地理学中,还有很多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讲解的知识,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和应用,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三、合理利用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评这三种方式。教师常用的评价形式有语言评价、体态评价、物质激励等。目前课堂教学上,教师参与评价的机会比较多,学生也在逐渐地加入到评价中来。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行为最直接的反馈,学生获得教师的评价,学习起来就会更加积极、主动。而对于教师来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可以很好地督促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课堂评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个讨论会,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我国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可持续发展,高中生并不陌生,在政治课上也有所涉及,因此学生可以开启思维参加到讨论中。有学生说: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重视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控制人口的总基数以外,还要注重男女人口比例的协调发展。其他学生和教师都对这个回答赞不绝口,教师带头给这位学生鼓掌作为鼓励和支持。通过简单的鼓掌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认可,其他同学也受到感染,上课特别认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总之,高中地理活力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配合。因此,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在教学中注重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利用好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活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积极参与;活力课堂
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正确地看待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地理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维,增强课堂的活力,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加强师生合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在课堂中讲什么、怎么讲等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这种课堂既生硬又死板,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很多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师生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使高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在师生合作中,学生和老师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中,学生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天气与气候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开始讲课前,可以让学生先描述一下本地区的气候情况。学生一开始可能不知道怎么说,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比如:该地区下雨一般是集中在哪些月份。学生通过回顾和想象,能够说出一些基本的特征。在讲解天气时,教师可以在谈话导入中,引入教学内容。比如: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有的学生会说,天气很凉爽。这种回答只是学生对天气的一个感觉,教师可以继续问道:为什么大家会感到很凉爽?学生就会回答到:因为下雨了。学生说出雨,与将要学习的地理新知接近了。进而教师可以追问到:为什么会下雨?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是比较有好奇心的,通过教师一个个引导性的提问,最终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到了新知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地产生了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
二、知识融于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地理知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富有魅力的高中地理课堂,在教学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中。为此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积累和记载下来,作为教学素材在课堂中分享给学生。把地理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学生能够透过理论知识看到实际的地理现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利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和说明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学生也会对地理这门学科更加的感兴趣,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积极、主动地观察地理现象。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白天和黑夜来与理论结合起来。日出代表了白天的到来,日落又代表了黑夜的到来。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可能没有人去特意地关注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在地理课中,教师可以将这种现象跟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一天中的白天和黑夜循环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一年的365天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学生会有疑问: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有什么区别。此时,教师就需要通过地球仪来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并将地球自转的概念再重述一遍(地球的自转是围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的,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所以我们的一天是24小时。而地球公转是围绕太阳进行的周期性的运动,这个周期大约是365天,这就是一年365天的由来)。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讲解,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掌握知识也会更加牢固。在地理学中,还有很多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讲解的知识,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和应用,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三、合理利用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评这三种方式。教师常用的评价形式有语言评价、体态评价、物质激励等。目前课堂教学上,教师参与评价的机会比较多,学生也在逐渐地加入到评价中来。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行为最直接的反馈,学生获得教师的评价,学习起来就会更加积极、主动。而对于教师来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可以很好地督促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课堂评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个讨论会,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我国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可持续发展,高中生并不陌生,在政治课上也有所涉及,因此学生可以开启思维参加到讨论中。有学生说: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重视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控制人口的总基数以外,还要注重男女人口比例的协调发展。其他学生和教师都对这个回答赞不绝口,教师带头给这位学生鼓掌作为鼓励和支持。通过简单的鼓掌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认可,其他同学也受到感染,上课特别认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总之,高中地理活力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配合。因此,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在教学中注重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利用好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