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综合性较强,有“百科之母”之称。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教学的形式、内容以及方法等而言都是深刻的变革。相比较过去只能依靠课本和教参的教学手段而言,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丰富语文教学的资源,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扩大其语文学习知识面。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演变成了现代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手段。本文立足初中语文教学,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将情景化教学模式引入进课堂,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进行情景式教学。比如以多媒体中的图片、音乐、甚至视频的形式,将课本上的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都更上一层楼,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教学方式。此外,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从不同的感官上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相对于传统初中语文课程中所要讲的内容来说,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将所学的内容进行高度提炼的方式,结合动态视频的应用更能符合教师的需要,更能增加课堂的丰富性。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重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建立完善的教学信息资源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把网络上的优质课件直接拿到课堂上使用,可能存在着“水土不服”,不适应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完善的教学信息资源库,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学习掌握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关信息技术。语文教师应自觉学习、掌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种软件。其次,形成良好的教学资源开发设计能力。语文教师应统筹分析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以此为导向搜集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源,如视频、图像、图片等。然后,利用软件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一个符合教学目标的课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资源开发设计。以作文教学为例,讲某一个写作主题时,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视频、图像等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二次加工整理后,制作成声像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辅助写作主题讲解,加深学生对写作主题的印象和理解,拓展写作思路。再次,借鉴吸收他人的教学资源利用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资源利用能力。对于网络上的优质课件,虽然不能直接拿来用,却可以从中借鉴吸收有用的经验。为此,教师应分析优质课件的优点,明确课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之处,再借鉴学习有用经验。以微课为例,讲修辞手法时,教师可通过互联网观看他人的微课,学习其成功的制作与使用经验,为自己所用,以增强自身的教学资源利用能力。最后,基于校园网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信息库。当农村语文教师拥有了教学资源开发设计与利用能力后,他们可以根据课程教学需要不断开发设计语文教学资源,基于校园网建立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信息库,随用随取,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二)整合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微课是与传统教学显然不同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是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巧妙地整合微课视频,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写作的过程中都容易出现语法错误的现象,针对学生常见的语法错误,笔者开展了“病句专题”微课讲解,将学生常见的病句类型,应对策略等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不仅不用占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病句连篇的现象。这种借助微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方式,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赏析技能
欣赏能力是学生评估作文的能力。鲁迅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技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评价和修改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理解评价和评论的方法,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可先进行示范评价:在课前,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作品选择几种典型的作品作为评价模型。在课堂上,准备的作文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要求进行展示。评价的评语可附在论文的一侧。(使用不同的风格和颜色来展示)教师让学生欣赏作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判断,讨论,评估和衡量,按照作文的要求进行项目评价,并告诉学生被评为好作文的原因。接着,指导学生围绕评价的要求,如“选择是否合适,内容是否具体,陈述是否流利”,分析和诊断有毛病的作文,一个段落接着一个段落的进行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指出修改的方法。再接下来,引导学生围绕作文的标点和其他具体的语段和句子进行“治疗”。讨论结束后,将进行修改后的地方显示为红色,提醒学生进行比较。对于那些遣词造句有特色的学生说,直接在句子下画一条波浪线来鼓励。
(四)运用信息技术,引发学习兴致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技能,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感兴趣,他会积极探索。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充分利用历史和现实的数据,扩大知识能力,而且能通过声音和图片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渠道,使教学内容生动、吸引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以图片、文字、声音立体呈现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快、准、深的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课堂互动性
在新式教育的课改建设中,小组式学习正在被逐渐推广普及。笔者是十分赞同这种学习方式的。就语文科目而言,小组学习的效率是远远大于自己学习的。语言类科目的学习本来就是在不断的交流和积累学习中慢慢提高的,长此以往会形成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環。再借助一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一定能使课堂的互动性和学习氛围都更加良好。比如在讲到写景的文章时,可以向学生询问他的一些游览经历,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谈一谈自己认为景色最美、最值得游玩的地方并推荐给大家。并通过多媒体工具向大家展现出来。这样的互动模式会立刻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说出自己的游览经历,并进一步引出所学的文章,比如:《巴东三峡》《周庄水韵》等文章,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利用多媒体制作一张导引图,以便于更好的学习和实践应用。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兴趣,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扩大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切记不能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让信息技术手段喧宾夺主。对此,要不断探索、搜寻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进而探索出更为适合且合理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及方法,使信息技术成为初中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荀国胜.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将情景化教学模式引入进课堂,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进行情景式教学。比如以多媒体中的图片、音乐、甚至视频的形式,将课本上的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都更上一层楼,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教学方式。此外,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从不同的感官上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相对于传统初中语文课程中所要讲的内容来说,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将所学的内容进行高度提炼的方式,结合动态视频的应用更能符合教师的需要,更能增加课堂的丰富性。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重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建立完善的教学信息资源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把网络上的优质课件直接拿到课堂上使用,可能存在着“水土不服”,不适应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完善的教学信息资源库,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学习掌握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关信息技术。语文教师应自觉学习、掌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种软件。其次,形成良好的教学资源开发设计能力。语文教师应统筹分析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以此为导向搜集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源,如视频、图像、图片等。然后,利用软件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一个符合教学目标的课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资源开发设计。以作文教学为例,讲某一个写作主题时,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视频、图像等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二次加工整理后,制作成声像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辅助写作主题讲解,加深学生对写作主题的印象和理解,拓展写作思路。再次,借鉴吸收他人的教学资源利用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资源利用能力。对于网络上的优质课件,虽然不能直接拿来用,却可以从中借鉴吸收有用的经验。为此,教师应分析优质课件的优点,明确课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之处,再借鉴学习有用经验。以微课为例,讲修辞手法时,教师可通过互联网观看他人的微课,学习其成功的制作与使用经验,为自己所用,以增强自身的教学资源利用能力。最后,基于校园网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信息库。当农村语文教师拥有了教学资源开发设计与利用能力后,他们可以根据课程教学需要不断开发设计语文教学资源,基于校园网建立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信息库,随用随取,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二)整合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微课是与传统教学显然不同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是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巧妙地整合微课视频,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写作的过程中都容易出现语法错误的现象,针对学生常见的语法错误,笔者开展了“病句专题”微课讲解,将学生常见的病句类型,应对策略等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不仅不用占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病句连篇的现象。这种借助微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方式,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赏析技能
欣赏能力是学生评估作文的能力。鲁迅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技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评价和修改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理解评价和评论的方法,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可先进行示范评价:在课前,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作品选择几种典型的作品作为评价模型。在课堂上,准备的作文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要求进行展示。评价的评语可附在论文的一侧。(使用不同的风格和颜色来展示)教师让学生欣赏作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判断,讨论,评估和衡量,按照作文的要求进行项目评价,并告诉学生被评为好作文的原因。接着,指导学生围绕评价的要求,如“选择是否合适,内容是否具体,陈述是否流利”,分析和诊断有毛病的作文,一个段落接着一个段落的进行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指出修改的方法。再接下来,引导学生围绕作文的标点和其他具体的语段和句子进行“治疗”。讨论结束后,将进行修改后的地方显示为红色,提醒学生进行比较。对于那些遣词造句有特色的学生说,直接在句子下画一条波浪线来鼓励。
(四)运用信息技术,引发学习兴致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技能,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感兴趣,他会积极探索。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充分利用历史和现实的数据,扩大知识能力,而且能通过声音和图片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渠道,使教学内容生动、吸引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以图片、文字、声音立体呈现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快、准、深的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课堂互动性
在新式教育的课改建设中,小组式学习正在被逐渐推广普及。笔者是十分赞同这种学习方式的。就语文科目而言,小组学习的效率是远远大于自己学习的。语言类科目的学习本来就是在不断的交流和积累学习中慢慢提高的,长此以往会形成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環。再借助一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一定能使课堂的互动性和学习氛围都更加良好。比如在讲到写景的文章时,可以向学生询问他的一些游览经历,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谈一谈自己认为景色最美、最值得游玩的地方并推荐给大家。并通过多媒体工具向大家展现出来。这样的互动模式会立刻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说出自己的游览经历,并进一步引出所学的文章,比如:《巴东三峡》《周庄水韵》等文章,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利用多媒体制作一张导引图,以便于更好的学习和实践应用。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兴趣,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扩大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切记不能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让信息技术手段喧宾夺主。对此,要不断探索、搜寻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进而探索出更为适合且合理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及方法,使信息技术成为初中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荀国胜.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