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即语言文字,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学习语文,就是要学说话、学写文。多年来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感是对语言想象的感知能力,是一种关于语音、语法、语意的综合能力。语感普遍存在于听说读写之中。如果说语意可以经过教师分析而使学生达到理解,是外显的,那么,语感则主要是靠学生的感受去把握,是内隐的。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往往教师滔滔不绝地分析,学生零零碎碎地回答,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语言的训练,只重视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忽视了词汇的积累、语言资源的扩大、语言的感悟,结果造成了很多学生不敢讲真话、不会讲话,甚至面红耳赤、结结巴巴,有的即使讲了,也是只言片语,甚至语病连连。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感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训练学生的语感:
一、多听多读
范文是遣词造句、组织语言的典范,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听多读范文,经常接受范文的熏陶,接受正规的质量高的语言刺激,那么无形之中,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正确的遣词造句的习惯。我在语言课上十分注意给学生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并让学生跟随我一起朗读,在晨会课、语文课外活动课上,我选择了精彩的演讲稿或电台播音稿范读给学生听,反反复复,使学生在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去充分感受、反复琢磨,渐渐地,一些学生的口语变得流畅了,变得生动了。
语感的基本传达媒介是语音,而训练运用语音能力的主要方式是朗诵。在语文课上,我变讲读课文为读讲课文,读得多,讲得少,每读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最后达到发音准确、轻重分明、停顿恰当、语调自然、理解内容。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逐步领会了语言表达的技巧,提高了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二、多说多写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里有个‘语’字。如何听他人的话,如何更好地说自己的话,正是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说话能力直接反映了学生对语言达的感知能力,我尽可能地在课内给学生创造说和写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增强语感。我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形式训练学生说话,如口头复述、口头作文、即席发言、即兴演讲、双方论辩、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等等。在训练过程中,我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在公开场合讲话的胆量。在写的方面,我感到教师如果能放手让学生评改作文,对形成语感也特别有帮助,学生在自己改、互相改、共同改的实践活动中增强了语感。当我们的作文教学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不待老师改”而“学生自能作文”的境界时,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三、品味辨析
郭沫若说:“字面的色彩和感触同样很重要……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实在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里说的也是语感。为了能熟练准确地运用字面的色彩和表达自己的感触,要经常指导学生对范文语言进行品味辨析。课文中语言好在哪里?为什么用得那么好?对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程序、感情色彩等都要引导学生加以细致的辨析,逐步培养学生精读细思的阅读习惯。
此外,这种精彩的笔墨、传神的语言,只有仔细品味才能慢慢领悟到其中的美妙之处。这种品味辨析也要注意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特点来进行。如,古诗重在品味它的精练、含蓄;常識性课文重在品味它的准确、清晰;写景记叙文着重品味它的抒情性;叙事的记叙文着重品味它的细节等。
这样反复品味,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对各种表达方式产生特殊的语感。
四、熟练语言编码
说话和写文章都要连续不断地遣词造句,必须熟练地掌握一系列语言规则。所以教师要训练学生对语序、对句子结构的敏感。汉语的句子不论长短,不论简单和复杂,其词序的格式是基本一致的,总是先说什么人或是什么事物,然后再说某人或某事物怎么样。在语文课上我经常指导学生掌握各类句型的词序并对学生进行句式变化的训练,这些训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感。
五、积累词汇
积累词汇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听课、读书、看报、交谈、听广播、看影视等,随时都会获得新鲜有用的词语。尤其是阅读优秀的文艺作品,更能获得丰富多彩的词语。我鼓励学生建立一个“词仓句库”本,或抄或记,定期交流或组织词汇竞赛,持之于恒,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精词妙语,随时随地可供使用。
培养学生的途径有很多条,只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语言素质的提高,我相信目前学生语感能力弱的现状定会改变。
语感是对语言想象的感知能力,是一种关于语音、语法、语意的综合能力。语感普遍存在于听说读写之中。如果说语意可以经过教师分析而使学生达到理解,是外显的,那么,语感则主要是靠学生的感受去把握,是内隐的。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往往教师滔滔不绝地分析,学生零零碎碎地回答,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语言的训练,只重视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忽视了词汇的积累、语言资源的扩大、语言的感悟,结果造成了很多学生不敢讲真话、不会讲话,甚至面红耳赤、结结巴巴,有的即使讲了,也是只言片语,甚至语病连连。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感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训练学生的语感:
一、多听多读
范文是遣词造句、组织语言的典范,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听多读范文,经常接受范文的熏陶,接受正规的质量高的语言刺激,那么无形之中,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正确的遣词造句的习惯。我在语言课上十分注意给学生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并让学生跟随我一起朗读,在晨会课、语文课外活动课上,我选择了精彩的演讲稿或电台播音稿范读给学生听,反反复复,使学生在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去充分感受、反复琢磨,渐渐地,一些学生的口语变得流畅了,变得生动了。
语感的基本传达媒介是语音,而训练运用语音能力的主要方式是朗诵。在语文课上,我变讲读课文为读讲课文,读得多,讲得少,每读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最后达到发音准确、轻重分明、停顿恰当、语调自然、理解内容。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逐步领会了语言表达的技巧,提高了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二、多说多写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里有个‘语’字。如何听他人的话,如何更好地说自己的话,正是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说话能力直接反映了学生对语言达的感知能力,我尽可能地在课内给学生创造说和写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增强语感。我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形式训练学生说话,如口头复述、口头作文、即席发言、即兴演讲、双方论辩、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等等。在训练过程中,我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在公开场合讲话的胆量。在写的方面,我感到教师如果能放手让学生评改作文,对形成语感也特别有帮助,学生在自己改、互相改、共同改的实践活动中增强了语感。当我们的作文教学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不待老师改”而“学生自能作文”的境界时,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三、品味辨析
郭沫若说:“字面的色彩和感触同样很重要……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实在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里说的也是语感。为了能熟练准确地运用字面的色彩和表达自己的感触,要经常指导学生对范文语言进行品味辨析。课文中语言好在哪里?为什么用得那么好?对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程序、感情色彩等都要引导学生加以细致的辨析,逐步培养学生精读细思的阅读习惯。
此外,这种精彩的笔墨、传神的语言,只有仔细品味才能慢慢领悟到其中的美妙之处。这种品味辨析也要注意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特点来进行。如,古诗重在品味它的精练、含蓄;常識性课文重在品味它的准确、清晰;写景记叙文着重品味它的抒情性;叙事的记叙文着重品味它的细节等。
这样反复品味,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对各种表达方式产生特殊的语感。
四、熟练语言编码
说话和写文章都要连续不断地遣词造句,必须熟练地掌握一系列语言规则。所以教师要训练学生对语序、对句子结构的敏感。汉语的句子不论长短,不论简单和复杂,其词序的格式是基本一致的,总是先说什么人或是什么事物,然后再说某人或某事物怎么样。在语文课上我经常指导学生掌握各类句型的词序并对学生进行句式变化的训练,这些训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感。
五、积累词汇
积累词汇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听课、读书、看报、交谈、听广播、看影视等,随时都会获得新鲜有用的词语。尤其是阅读优秀的文艺作品,更能获得丰富多彩的词语。我鼓励学生建立一个“词仓句库”本,或抄或记,定期交流或组织词汇竞赛,持之于恒,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精词妙语,随时随地可供使用。
培养学生的途径有很多条,只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语言素质的提高,我相信目前学生语感能力弱的现状定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