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对金坛市城区四所初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了解新课程试行六年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知、信、行的情况,并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因素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表明,91.5%的初中学生对体育感兴趣,76.3%的学生喜欢现在的体育课,但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还不够积极,课程太多和缺乏场地、器材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差异非常显著,各年级段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学生 体育锻炼 影响因素
体育锻炼是学生增强体能、发展运动技能、改善健康状况、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比以前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以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观。本次调查的目的就是了解新课程试行六年后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并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新课程正式实施后如何更好地达到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为金坛市新课程试行学校(金坛二中、金坛三中、金坛五中、华罗庚实验初中)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750分,回收1685分,有效回收率96.3%。其中男生905人,占53.4%;女生780人,占46.3%。初一570人,占33.8%;初二564人,占33.7%;初三551人,占32.7%。
(2)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结果和分析
2.1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总体认识(见表1)
有98.8%的学生能认识到体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有89.5%的学生对体育有兴趣,说明试点初中学生对体育已有很大亲和力,能认识到体育在他们成长中的作用,有较高的主观认知和积极的态度。高达76.3%的学生喜欢现在的体育课,这与以前的调查数据相比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表明已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现在的体育课,其改革已见成效。
2.2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因(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他们参与课外活动的目的和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思想认识、功能和价值取向是正确的,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基本一致。
学习负担太重是试行初中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少场地、器材和无合作伙伴。初一、初二、初三学生选择学习负担重的人数比例分别是46.2%、68.3%、72.7%,说明年级增高,学习压力明显地逐年增加趋势。
本研究所指的体育锻炼频率是指学生在各学校课表上明确规定的体育活动以外的每周自觉参加体育锻炼(15min以上)的次数。31.6%的学生每周参加3次以上,30.4%的学生每周2~3次,35.0%的学生偶尔参加。3.1%的学生从不参加。本文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做了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卡分检验,(见表3、表4)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男生比女生更积极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相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因调查结果又显示,学生的课业负担随着年级的升高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说明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加强。
3.结论与建议
(1)新课程试行初中学生对体育具有很大的亲和力,有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良好的动因,普遍认为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丰富余暇、能使心情愉快,这与新课程的5个目标基本一致,说明新课程改革成效显著。
(2)新课程试行初中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不积极,只有62%的学生每周参加2次以上的课外体育锻炼。学习负担太重和缺乏场地器材是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学生对自身运动能力的评价和父母朋友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显著的影响。在今后的体育新课程实施中,学校应该尽其所能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安全和适宜的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同时,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要努力做到学科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体育与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
(3)女生不论在体育意识、运动能力、健康水平、课外锻炼次数与时间上都明显低于男生。新课程实施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女生的体育意识,引导她们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高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罗春燕.上海市初一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2002(16).
[2]郑良忠.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J]宁德师专学报,2003(2).
[3]范立仁.全国学生参加课外 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3).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学生 体育锻炼 影响因素
体育锻炼是学生增强体能、发展运动技能、改善健康状况、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比以前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以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观。本次调查的目的就是了解新课程试行六年后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并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新课程正式实施后如何更好地达到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为金坛市新课程试行学校(金坛二中、金坛三中、金坛五中、华罗庚实验初中)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750分,回收1685分,有效回收率96.3%。其中男生905人,占53.4%;女生780人,占46.3%。初一570人,占33.8%;初二564人,占33.7%;初三551人,占32.7%。
(2)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结果和分析
2.1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总体认识(见表1)
有98.8%的学生能认识到体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有89.5%的学生对体育有兴趣,说明试点初中学生对体育已有很大亲和力,能认识到体育在他们成长中的作用,有较高的主观认知和积极的态度。高达76.3%的学生喜欢现在的体育课,这与以前的调查数据相比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表明已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现在的体育课,其改革已见成效。
2.2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因(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他们参与课外活动的目的和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思想认识、功能和价值取向是正确的,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基本一致。
学习负担太重是试行初中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少场地、器材和无合作伙伴。初一、初二、初三学生选择学习负担重的人数比例分别是46.2%、68.3%、72.7%,说明年级增高,学习压力明显地逐年增加趋势。
本研究所指的体育锻炼频率是指学生在各学校课表上明确规定的体育活动以外的每周自觉参加体育锻炼(15min以上)的次数。31.6%的学生每周参加3次以上,30.4%的学生每周2~3次,35.0%的学生偶尔参加。3.1%的学生从不参加。本文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做了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卡分检验,(见表3、表4)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男生比女生更积极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相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因调查结果又显示,学生的课业负担随着年级的升高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说明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加强。
3.结论与建议
(1)新课程试行初中学生对体育具有很大的亲和力,有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良好的动因,普遍认为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丰富余暇、能使心情愉快,这与新课程的5个目标基本一致,说明新课程改革成效显著。
(2)新课程试行初中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不积极,只有62%的学生每周参加2次以上的课外体育锻炼。学习负担太重和缺乏场地器材是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学生对自身运动能力的评价和父母朋友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显著的影响。在今后的体育新课程实施中,学校应该尽其所能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安全和适宜的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同时,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要努力做到学科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体育与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
(3)女生不论在体育意识、运动能力、健康水平、课外锻炼次数与时间上都明显低于男生。新课程实施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女生的体育意识,引导她们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高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罗春燕.上海市初一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2002(16).
[2]郑良忠.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J]宁德师专学报,2003(2).
[3]范立仁.全国学生参加课外 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