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信息化以增强 企业竞争力为目标
信息化目标不明确出现在资金缺乏的中小企业中的情况较多,企业信息化是回收时间较长的工程,为了使企业信息化投资的回收加快,企业管理者往往缺乏合理的信息化的总体规划,过分注重信息化成果在局部提高生产效率中的作用,忽略了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其他因素,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以取得较快的回报,但是从长远来看,却会造成信息系统不兼容导致重复建设,企业竞争力增强程度有限等不良后果。
企业信息化中运用到的诸如流程重组等先进的管理经验是在信息技术成熟以前就出现的,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是发达国家企业在竞争市场的活动中不断总结并由资深的学者升华得到的,其出现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国外不少成功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就已经将这些先进管理经验运用到企业管理中,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及其与先进管理经验的相结合使效果更为明显,信息化在其间起到了固化先进管理经验的作用,因此企业信息化是先进管理理念的体现,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根本目标。
企业信息化与影响企业 竞争力的各种因素的有机融合
中国竞争情报协会副理事长张典耀研究员提出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中,信息包括4项指标: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档案管理水平;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网络水平、使用情况;信息在各级决策中所起的作用;信息在科研、开发、生产、培训中所起的作用。其作了第一指标是对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水平的衡量外,另三项指标都与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各项因素紧密相关。由此可见,企业竞争能力所包含的任何一种能力都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就能达到的。要基于企业竞争力、真正体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就应该使其与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各因素有机融合。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市场、信息技术、技术创新、组织、人力资本、企业文化、资本等因素,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各种因素,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信息化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斯托克等人提出的基于能力的竞争理论认为,除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外,成功的企业应特别注意行为方式,即产生能力的组织活动和业务流程,并把改善这些活动和流程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BPR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像一股风潮席卷了整个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并大有风靡世界之势。BRP的目的是提高整个流程的效率,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在新的环境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通过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密切相互间的协作关系,找出增加价值的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重复性的工作,减少环节间的延迟,从而优化整个流程。它从原有的流程出發,但并不局限于原有的流程,不是对原有流程的逐步改善,而是对原有流程的根本性改变。它需要抛开以往的理论、方法、制度的束缚,创造性地进行再构造。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信息化与流程再造是互为影响的。
信息化的应用使得企业流程再造成为可能,数据库、网络、能信技术可以突破劳动分工的束缚,MIS、ERP等信息系统使得一个人可以在不降低效率或者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完成以往多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信息共享和快速流动大大消除环节间的壁垒和时延。企业流程再造反过来促进信息化的深入,使得信息化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深度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绩效的大小,许多企业流程重组和信息化失败的案例显示,在没有对造成原流程低绩效的弊端进行根本性思考之前,就简单地运用IT进行自动化处理,不仅不能创造出新的高绩效流程来,反而会使流程中原本无绩效的各项活动被固锁在流程中,使旧有流程更加恶化。只有在企业信息化进行前期充分地考察企业原有流程,去除弊端,对新流程进行规划,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据新流程为指导来进行,才能使企业信息化的成果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各项流程,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效率,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所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也进行了流程再造,但要发挥信息化的真正作用,就要求所有的流程都是并行的同步的。否则即使“信息化了”、“流程再造了”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管理者组织结构创新与企业信息化
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需要组织不断创新,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将组织创新纳入日常的议事日程中去,管理者要驾驭环境的变化,同时要带领自己的组织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制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时,充分考虑组织创新问题。随着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企业的新业务流程需要有新的组织形式与其相适应,企业组织变革热在必行。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以及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任何一个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都很难垄断市场,为了避免恶性竞争,保存自身实力,企业应该通过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网络化组织等组织形式有效地整合企业外部资源,抓住有限的市场机会,超越传统企业的边界,使企业在利用品牌、网络和资本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所谓的虚拟企业是指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为实现某种市场机会,将拥有实现该机会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组织。当市场机会不存在时,虚拟企业则自行解体。战略联盟是指多个具有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利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形成的优势互长、风险共控的网络组织。网络化组织是按工作流程构成的一个具有固定连接的业务关系为基础的小单元联合体。它既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工作单位的联合,也可以扩充到外部联盟企业。
竞争情报与企业信息化
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认为产业环境中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新的竞争对手的进入、替代品的威胁、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相同行业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五种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推动这些力量相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是基于竞争力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就是为了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获取更好的信息、抓住各种机遇、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被动向主动转化,从而提升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如果以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阶段为横坐标,纵观企业的市场竞争情况以及企业内部信息机构变动情况,就可以看到竞争情报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与业务不同,企业应充分考虑适合本企业竞争态势的竞争情报系统模式,建立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竞争情报系统,一个成功的竞争情报系统完全有可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信息化
人力资源(HR)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实现企业的目标,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又一关键。企业信息化建设与HR管理也是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环节(即HR配备、HR开发、HR报酬、HR保护、HR关系)上。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HR管理相应的辅助,尤其在HR配备与开发两个环节上,信息化带来大量的新技术、新成果,由此形成了新的技术岗位,这就需要HR管理部门为这些岗位配置新的合适的人员,同时企业信息化为企业带来了组织结构、企业流程等方面的变革,需要HR管理部门对企业原有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使HR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应用者自身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水平,创造一种务实高效的、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
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能更好的完善HR管理,特别是HR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使得HR管理在包括HR报酬、HR、保护、HR关系等环节上得到优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信息化的成果会给HR各个环节产生一定的变动,例如新的报酬机制、晋升机制等,所以在设计和实施HR管理系统时一定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有预见性的进行。一套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明了企业的人力状况、基本素质,有的放矢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这对于进行正确的企业经营决策有着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竞争力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包含着一个企业的核心精神和向心力,正是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可见,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都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并且都着眼于企业长远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过两者对于企业竞争力作用的角度有所不同,企业文化主要通过企业精神、理念等“软件”来影响企业职员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信息化则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硬件”建设来影响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手段,提高企业效率,打破企业原有瓶颈。同时,只有“软硬件”的相互结合才能更为有效地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但并不排斥企业硬件的建设。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的形成与交流,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改进,都要借助各种科学的技术手段与方法。而企业信息化正是其首选手段。同时,信息化成果在企业中运用的效果受到上至决策层下屋普通员工的管理思想与观念的制约。信息化成果的有效运用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员工转变观念,接受信息化带来的新的理念,从而促使企业对信息化成果的积极引进和有效利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规划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一种基于先进信息技术具有企业特色的高效率的企业文化。
信息化目标不明确出现在资金缺乏的中小企业中的情况较多,企业信息化是回收时间较长的工程,为了使企业信息化投资的回收加快,企业管理者往往缺乏合理的信息化的总体规划,过分注重信息化成果在局部提高生产效率中的作用,忽略了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其他因素,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以取得较快的回报,但是从长远来看,却会造成信息系统不兼容导致重复建设,企业竞争力增强程度有限等不良后果。
企业信息化中运用到的诸如流程重组等先进的管理经验是在信息技术成熟以前就出现的,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是发达国家企业在竞争市场的活动中不断总结并由资深的学者升华得到的,其出现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国外不少成功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就已经将这些先进管理经验运用到企业管理中,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及其与先进管理经验的相结合使效果更为明显,信息化在其间起到了固化先进管理经验的作用,因此企业信息化是先进管理理念的体现,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根本目标。
企业信息化与影响企业 竞争力的各种因素的有机融合
中国竞争情报协会副理事长张典耀研究员提出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中,信息包括4项指标: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档案管理水平;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网络水平、使用情况;信息在各级决策中所起的作用;信息在科研、开发、生产、培训中所起的作用。其作了第一指标是对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水平的衡量外,另三项指标都与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各项因素紧密相关。由此可见,企业竞争能力所包含的任何一种能力都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就能达到的。要基于企业竞争力、真正体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就应该使其与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各因素有机融合。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市场、信息技术、技术创新、组织、人力资本、企业文化、资本等因素,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各种因素,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信息化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斯托克等人提出的基于能力的竞争理论认为,除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外,成功的企业应特别注意行为方式,即产生能力的组织活动和业务流程,并把改善这些活动和流程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BPR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像一股风潮席卷了整个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并大有风靡世界之势。BRP的目的是提高整个流程的效率,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在新的环境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通过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密切相互间的协作关系,找出增加价值的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重复性的工作,减少环节间的延迟,从而优化整个流程。它从原有的流程出發,但并不局限于原有的流程,不是对原有流程的逐步改善,而是对原有流程的根本性改变。它需要抛开以往的理论、方法、制度的束缚,创造性地进行再构造。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信息化与流程再造是互为影响的。
信息化的应用使得企业流程再造成为可能,数据库、网络、能信技术可以突破劳动分工的束缚,MIS、ERP等信息系统使得一个人可以在不降低效率或者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完成以往多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信息共享和快速流动大大消除环节间的壁垒和时延。企业流程再造反过来促进信息化的深入,使得信息化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深度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绩效的大小,许多企业流程重组和信息化失败的案例显示,在没有对造成原流程低绩效的弊端进行根本性思考之前,就简单地运用IT进行自动化处理,不仅不能创造出新的高绩效流程来,反而会使流程中原本无绩效的各项活动被固锁在流程中,使旧有流程更加恶化。只有在企业信息化进行前期充分地考察企业原有流程,去除弊端,对新流程进行规划,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据新流程为指导来进行,才能使企业信息化的成果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各项流程,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效率,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所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也进行了流程再造,但要发挥信息化的真正作用,就要求所有的流程都是并行的同步的。否则即使“信息化了”、“流程再造了”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管理者组织结构创新与企业信息化
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需要组织不断创新,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将组织创新纳入日常的议事日程中去,管理者要驾驭环境的变化,同时要带领自己的组织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制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时,充分考虑组织创新问题。随着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企业的新业务流程需要有新的组织形式与其相适应,企业组织变革热在必行。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以及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任何一个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都很难垄断市场,为了避免恶性竞争,保存自身实力,企业应该通过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网络化组织等组织形式有效地整合企业外部资源,抓住有限的市场机会,超越传统企业的边界,使企业在利用品牌、网络和资本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所谓的虚拟企业是指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为实现某种市场机会,将拥有实现该机会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组织。当市场机会不存在时,虚拟企业则自行解体。战略联盟是指多个具有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利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形成的优势互长、风险共控的网络组织。网络化组织是按工作流程构成的一个具有固定连接的业务关系为基础的小单元联合体。它既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工作单位的联合,也可以扩充到外部联盟企业。
竞争情报与企业信息化
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认为产业环境中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新的竞争对手的进入、替代品的威胁、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相同行业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五种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推动这些力量相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是基于竞争力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就是为了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获取更好的信息、抓住各种机遇、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被动向主动转化,从而提升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如果以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阶段为横坐标,纵观企业的市场竞争情况以及企业内部信息机构变动情况,就可以看到竞争情报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与业务不同,企业应充分考虑适合本企业竞争态势的竞争情报系统模式,建立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竞争情报系统,一个成功的竞争情报系统完全有可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信息化
人力资源(HR)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实现企业的目标,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又一关键。企业信息化建设与HR管理也是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环节(即HR配备、HR开发、HR报酬、HR保护、HR关系)上。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HR管理相应的辅助,尤其在HR配备与开发两个环节上,信息化带来大量的新技术、新成果,由此形成了新的技术岗位,这就需要HR管理部门为这些岗位配置新的合适的人员,同时企业信息化为企业带来了组织结构、企业流程等方面的变革,需要HR管理部门对企业原有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使HR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应用者自身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水平,创造一种务实高效的、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
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能更好的完善HR管理,特别是HR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使得HR管理在包括HR报酬、HR、保护、HR关系等环节上得到优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信息化的成果会给HR各个环节产生一定的变动,例如新的报酬机制、晋升机制等,所以在设计和实施HR管理系统时一定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有预见性的进行。一套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明了企业的人力状况、基本素质,有的放矢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这对于进行正确的企业经营决策有着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竞争力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包含着一个企业的核心精神和向心力,正是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可见,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都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并且都着眼于企业长远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过两者对于企业竞争力作用的角度有所不同,企业文化主要通过企业精神、理念等“软件”来影响企业职员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信息化则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硬件”建设来影响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手段,提高企业效率,打破企业原有瓶颈。同时,只有“软硬件”的相互结合才能更为有效地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但并不排斥企业硬件的建设。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的形成与交流,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改进,都要借助各种科学的技术手段与方法。而企业信息化正是其首选手段。同时,信息化成果在企业中运用的效果受到上至决策层下屋普通员工的管理思想与观念的制约。信息化成果的有效运用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员工转变观念,接受信息化带来的新的理念,从而促使企业对信息化成果的积极引进和有效利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规划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一种基于先进信息技术具有企业特色的高效率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