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常会假设“如果有钱了之后会想做什么?”大部分人可能会想买辆好车,一栋大房子,或者去周游世界,但是现在,你还可以有个更有理想、更时髦的选择——“建个美术馆”。
美术馆——富豪们的新梦想
时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当然也日益增长。平日里仔细看看各个艺术创意园区都人头挤挤,北京的798,上海的H50以及各大免费开放的美术馆,都成了约会的、旅游观光的首选场所,参观展览成了一种时尚。同时,经济的繁荣也给一部分人带来了丰厚的财富,富人们在有了房有了车有了各类奢侈品之后他们也存开始寻找新的追求,此时艺术品就理所当然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而收藏艺术品则成为了另一种生活。然而当藏品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建个美术馆就成为了富豪们新的梦想。
其实据资料显示早在1998年前后,中国就曾出现了建立私人美术馆的第一次热潮,成都上河美术馆、沈阳东宇美术馆、天津泰达美术馆都在这一年成立,1999年在成都还成立了半官方半民营色彩的成都现代艺术馆。2002年前后,随着北京的今日美术馆和犀锐艺术中心,南京的红色经典美术馆、上海多伦美术馆和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的成立掀起第二波热潮。而自2007年至今,当下正经历着第三次民营美术馆的热潮,各大城市都在兴建美术馆、其中上海,更是成为了民营美术馆的高地。在继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之后,2012年7月7日龙当代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等也在上海的“西岸文化走廊”与政府签约,落户上海。看来,在不久的将来,又有两位富豪的美术馆梦想即将实现。
实现梦想并非一蹴而就
然而做梦容易,实现梦想却并非一蹴而就,特别还是如此富有专业含量的梦想,其道路必定漫长。
在世界范围内,民营美术馆已经发展了近一个世纪了,然而其在我国的历史尚短。此时的中国民营美术馆不仅要面对公立美术馆的资源竞争同时也要面对自身发展的各个问题。中国自改革开放后成立了相当数量的公立美术馆,但是“中国目前的国有美术馆一直是个官店私营的老爷机构,既没有高水平的艺术展览,也没有丰厚的艺术馆藏,更没有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只是靠着吃财政和卖展位,养活了一批文化官僚。”国内著名美术批评家程美信曾这样说道。所以,如果此时出现更多的私人或民营的美术馆,一方面来说可以视作为对于公办美术馆的个有利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刺激公立美术馆进入个良性的学术竞争环境中,进而去建立一个成熟的美术馆体系,这是十分有益的。
但是还在襁褓中的中国民营美术馆到底该怎样健康茁壮地成长?看来还得向西方老大哥取取教育经。我们知道,在美国,大部分美术馆都是民营的,如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等,它们采取的是执行馆长负责制。这种制度是基于西方国家对公众艺术事业的鼓励体制之上的——企业家如果将财产留给后代,必须支付超过50%的遗产税,而支持公共艺术事业便可以免税或减税,所以富豪们将大量的资金流入艺术品领域,在付出的同时也为后人们留下笔财富。然而就这点来说,中国还没有出台任何关于艺术品免税或减税方面的政策,对于大部分的民营美术馆的运营来说,每一分钱都将是实打实的投入,如何去操作这么一个投入大产出少的行业便成了难题。我们知道,不管是公立的,还是民营的,美术馆的运营一直以来都是“烧钱”的美术事业,因为其作为公益事业、学术机构、文化设施,盈利从来就不应当是它的最终目的。公立的美术馆可能可以较多地从各级政府的财政中获取部分的文化建设基金,然而民营或是私人美术馆的运营资金必然是由投资商或收藏家本身付出。如,龙美术馆的馆长黄剑就在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美术馆的资金来源将过去靠刘益谦的实业支持,未来要考虑建立确保资金来源的保障机制。而其长期目标则要建立基金会,来保证美术馆长期运作”。但是,笔者认为这种由投资商或收藏家本身付出资金运营美术馆,又没用任何的托管机制,势必会造成美术馆“先天不足”:
首先,不少民营美术馆是家族式的,无论其规模大小,其经营状况也就决定了美术馆的运营状况。如果经营状况一直良好,对于美术馆有持续的投入,那么就发展来说当然是有益的,然而,万美术馆背后的运营资金链出了问题,直接会影响到美术馆的运作以至于生存。
其次,如果一个人坐拥艺术王国,但对自己的收藏一无所知,那么,他存放在仓库或保险柜的名画,与证券和房地产无异,同样建美术馆如果没有系统专业管理,美术馆也只是另一个仓库。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民营美术馆,其出资人往往不是房地产商就是企业家。美术馆就变相成为企业树立宣传自身形象的一个手段,所以投资人大多以管理企业的方式来经营美术馆,更有甚者还会将其个人的艺术喜好介入到美术馆展览的规划中影响美术馆专业主体的运作。虽然国外有众多的企业管理介入美术馆运营的先例,但是纵观国外美术馆的发展史,这一操作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方式就替代了学术机制长期以来所发挥的作用。试想,一个没有学术上发展美术馆,其价值何在?又从何去谈论其品质?
再者,民营美术馆自身在展览操作等方面是否符合专业规范,也没有外部有效监管。有时,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些藏家大佬们出资建立美术馆背后的动机,他们是否会利用美术馆这一公共平台通过展览的形式来炒作艺术作品,哄抬艺术品价格以获取艺术品投资中更大的利益,也值得商榷。近日,东方早报的评论便将矛头指向香港M+美术馆,该评论认为希克向M+捐赠藏品事件的终极目的是“希克通过与M+的交易来利用香港纳税人的钱来建造希克的个人美术馆,艺术炒家控制政府公共艺术平台”。未来该事件将如何发展还很难说,但是笔者非常赞同“美术馆事业和民间资本的良性结合,只有建立在私人资本和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基础之上,否则,不可能出现实质意义的民曹美术馆。”(程美信:对中国兴建美术馆之我见)
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梦想
同时,建立一个好的美术馆当然不是光靠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够实现的,还需要很多社会力量,包括政府给予的支持、社会的关注、社会的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记得前不久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的创建者余德耀就在其微博中诉苦道“报国无门”,作为印尼华侨却在国内筹建美术馆困难重重。而仅仅时隔半年,他想了四年的美术馆梦想却得以实现,相信这与其背后的政府支持是分不开的。据此次上海的徐汇区政府透露,本次两家美术馆的签约活动仅仅是西岸文化走廊的启动篇章未来徐汇滨江将依托其资源优越的岸线、宽广辽阔的空间、深厚浓重的文脉,以文化为先导,建成一个集产业发展、文化集聚、城市生态景观为一体的上海城市中心轴。“上海西岸文化走廊”正式开建,众多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剧场、文化活动平台、雕塑等将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条走廊上,成为上海”最大的户外美术馆”和文化新地标。政府行为在这里成为了一支强劲的“催化剂”。然而,这支“催化剂”的效力能有多久,还有待时间的检验:首先,美术馆在投资批地时得到了政府支持,然而对于美术馆后续的建设是否也作为政府工程有所考量了呢?如果直接分管项目的官员任期满后,其继任者对此毫无兴趣,那么美术馆在区域内是否能可持续发展便成了问题。
其次,在文化地产大力盛行的今天,如果美术馆所位于的区域在若干年后发展成为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区,那么租金和地价的增值,必然会对美术馆造成压力,而作为非盈利性公益机构的美术馆能否得到政府政策的优待?还是美术馆与政府联手靠土地和地产增值共同赚取暴利?这也值得警惕。
再次,目前我国对于民营美术馆的政策还处于空白时期,很多方面还有待立法予以规范。比如,在美术馆接受藏品捐赠的问题上公立美术馆和民营美术馆就存在着天壤之别。有报道称,目前在中国内地,省级以上的国有美术馆在接受海外艺术品捐赠时,可根据《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暂行规定》(2009年第2号)对进口藏品实行免税,但民营美术馆暂不享受此待遇。也就是说,民营美术馆在接受海外藏品捐赠的时候,需要缴纳进口关税(今年暂行6%)。由此,这也将大大地阻碍那些藏家们将暂存于海外的作品回流国内的脚步。同时,目前中国也没有政策规定企业赞助支持美术馆可以得到相关税费减免,而目还需要缴纳税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赞助美术馆事业的积极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只有经历过风雨飘摇,各位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彼得潘”们才能到达最终的梦想岛。
美术馆——富豪们的新梦想
时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当然也日益增长。平日里仔细看看各个艺术创意园区都人头挤挤,北京的798,上海的H50以及各大免费开放的美术馆,都成了约会的、旅游观光的首选场所,参观展览成了一种时尚。同时,经济的繁荣也给一部分人带来了丰厚的财富,富人们在有了房有了车有了各类奢侈品之后他们也存开始寻找新的追求,此时艺术品就理所当然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而收藏艺术品则成为了另一种生活。然而当藏品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建个美术馆就成为了富豪们新的梦想。
其实据资料显示早在1998年前后,中国就曾出现了建立私人美术馆的第一次热潮,成都上河美术馆、沈阳东宇美术馆、天津泰达美术馆都在这一年成立,1999年在成都还成立了半官方半民营色彩的成都现代艺术馆。2002年前后,随着北京的今日美术馆和犀锐艺术中心,南京的红色经典美术馆、上海多伦美术馆和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的成立掀起第二波热潮。而自2007年至今,当下正经历着第三次民营美术馆的热潮,各大城市都在兴建美术馆、其中上海,更是成为了民营美术馆的高地。在继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之后,2012年7月7日龙当代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等也在上海的“西岸文化走廊”与政府签约,落户上海。看来,在不久的将来,又有两位富豪的美术馆梦想即将实现。
实现梦想并非一蹴而就
然而做梦容易,实现梦想却并非一蹴而就,特别还是如此富有专业含量的梦想,其道路必定漫长。
在世界范围内,民营美术馆已经发展了近一个世纪了,然而其在我国的历史尚短。此时的中国民营美术馆不仅要面对公立美术馆的资源竞争同时也要面对自身发展的各个问题。中国自改革开放后成立了相当数量的公立美术馆,但是“中国目前的国有美术馆一直是个官店私营的老爷机构,既没有高水平的艺术展览,也没有丰厚的艺术馆藏,更没有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只是靠着吃财政和卖展位,养活了一批文化官僚。”国内著名美术批评家程美信曾这样说道。所以,如果此时出现更多的私人或民营的美术馆,一方面来说可以视作为对于公办美术馆的个有利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刺激公立美术馆进入个良性的学术竞争环境中,进而去建立一个成熟的美术馆体系,这是十分有益的。
但是还在襁褓中的中国民营美术馆到底该怎样健康茁壮地成长?看来还得向西方老大哥取取教育经。我们知道,在美国,大部分美术馆都是民营的,如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等,它们采取的是执行馆长负责制。这种制度是基于西方国家对公众艺术事业的鼓励体制之上的——企业家如果将财产留给后代,必须支付超过50%的遗产税,而支持公共艺术事业便可以免税或减税,所以富豪们将大量的资金流入艺术品领域,在付出的同时也为后人们留下笔财富。然而就这点来说,中国还没有出台任何关于艺术品免税或减税方面的政策,对于大部分的民营美术馆的运营来说,每一分钱都将是实打实的投入,如何去操作这么一个投入大产出少的行业便成了难题。我们知道,不管是公立的,还是民营的,美术馆的运营一直以来都是“烧钱”的美术事业,因为其作为公益事业、学术机构、文化设施,盈利从来就不应当是它的最终目的。公立的美术馆可能可以较多地从各级政府的财政中获取部分的文化建设基金,然而民营或是私人美术馆的运营资金必然是由投资商或收藏家本身付出。如,龙美术馆的馆长黄剑就在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美术馆的资金来源将过去靠刘益谦的实业支持,未来要考虑建立确保资金来源的保障机制。而其长期目标则要建立基金会,来保证美术馆长期运作”。但是,笔者认为这种由投资商或收藏家本身付出资金运营美术馆,又没用任何的托管机制,势必会造成美术馆“先天不足”:
首先,不少民营美术馆是家族式的,无论其规模大小,其经营状况也就决定了美术馆的运营状况。如果经营状况一直良好,对于美术馆有持续的投入,那么就发展来说当然是有益的,然而,万美术馆背后的运营资金链出了问题,直接会影响到美术馆的运作以至于生存。
其次,如果一个人坐拥艺术王国,但对自己的收藏一无所知,那么,他存放在仓库或保险柜的名画,与证券和房地产无异,同样建美术馆如果没有系统专业管理,美术馆也只是另一个仓库。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民营美术馆,其出资人往往不是房地产商就是企业家。美术馆就变相成为企业树立宣传自身形象的一个手段,所以投资人大多以管理企业的方式来经营美术馆,更有甚者还会将其个人的艺术喜好介入到美术馆展览的规划中影响美术馆专业主体的运作。虽然国外有众多的企业管理介入美术馆运营的先例,但是纵观国外美术馆的发展史,这一操作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方式就替代了学术机制长期以来所发挥的作用。试想,一个没有学术上发展美术馆,其价值何在?又从何去谈论其品质?
再者,民营美术馆自身在展览操作等方面是否符合专业规范,也没有外部有效监管。有时,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些藏家大佬们出资建立美术馆背后的动机,他们是否会利用美术馆这一公共平台通过展览的形式来炒作艺术作品,哄抬艺术品价格以获取艺术品投资中更大的利益,也值得商榷。近日,东方早报的评论便将矛头指向香港M+美术馆,该评论认为希克向M+捐赠藏品事件的终极目的是“希克通过与M+的交易来利用香港纳税人的钱来建造希克的个人美术馆,艺术炒家控制政府公共艺术平台”。未来该事件将如何发展还很难说,但是笔者非常赞同“美术馆事业和民间资本的良性结合,只有建立在私人资本和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基础之上,否则,不可能出现实质意义的民曹美术馆。”(程美信:对中国兴建美术馆之我见)
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梦想
同时,建立一个好的美术馆当然不是光靠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够实现的,还需要很多社会力量,包括政府给予的支持、社会的关注、社会的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记得前不久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的创建者余德耀就在其微博中诉苦道“报国无门”,作为印尼华侨却在国内筹建美术馆困难重重。而仅仅时隔半年,他想了四年的美术馆梦想却得以实现,相信这与其背后的政府支持是分不开的。据此次上海的徐汇区政府透露,本次两家美术馆的签约活动仅仅是西岸文化走廊的启动篇章未来徐汇滨江将依托其资源优越的岸线、宽广辽阔的空间、深厚浓重的文脉,以文化为先导,建成一个集产业发展、文化集聚、城市生态景观为一体的上海城市中心轴。“上海西岸文化走廊”正式开建,众多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剧场、文化活动平台、雕塑等将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条走廊上,成为上海”最大的户外美术馆”和文化新地标。政府行为在这里成为了一支强劲的“催化剂”。然而,这支“催化剂”的效力能有多久,还有待时间的检验:首先,美术馆在投资批地时得到了政府支持,然而对于美术馆后续的建设是否也作为政府工程有所考量了呢?如果直接分管项目的官员任期满后,其继任者对此毫无兴趣,那么美术馆在区域内是否能可持续发展便成了问题。
其次,在文化地产大力盛行的今天,如果美术馆所位于的区域在若干年后发展成为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区,那么租金和地价的增值,必然会对美术馆造成压力,而作为非盈利性公益机构的美术馆能否得到政府政策的优待?还是美术馆与政府联手靠土地和地产增值共同赚取暴利?这也值得警惕。
再次,目前我国对于民营美术馆的政策还处于空白时期,很多方面还有待立法予以规范。比如,在美术馆接受藏品捐赠的问题上公立美术馆和民营美术馆就存在着天壤之别。有报道称,目前在中国内地,省级以上的国有美术馆在接受海外艺术品捐赠时,可根据《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暂行规定》(2009年第2号)对进口藏品实行免税,但民营美术馆暂不享受此待遇。也就是说,民营美术馆在接受海外藏品捐赠的时候,需要缴纳进口关税(今年暂行6%)。由此,这也将大大地阻碍那些藏家们将暂存于海外的作品回流国内的脚步。同时,目前中国也没有政策规定企业赞助支持美术馆可以得到相关税费减免,而目还需要缴纳税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赞助美术馆事业的积极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只有经历过风雨飘摇,各位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彼得潘”们才能到达最终的梦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