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m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8例胃癌伴肝转移的患者分为治疗组(n=25)与对照组(n=23),治疗组患者接受TACE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方案:奥沙利铂+5-FU/CF),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5-FU/CF全身静脉化疗,4周重复,至少行2周期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R分别为56%和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4个月,对照组为1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化疗能有效的控制和缩小肝转移癌,延长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肝转移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道肿瘤的首位。晚期胃癌常常伴有肝转移,肝转移癌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切除肝转移癌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实际上由于肝转移癌大小、数目或剩余肝脏不能代偿等原因,大部分肝转移癌不适宜行手术切除,而全身静脉化疗疗效不理想,这些人生存期往往较短。近年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成为治疗肝转移癌的常用和有效方法,大量文献表明,肝动脉药物灌注疗效优于全身静脉化疗[1]。本研究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灌注栓塞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生存期和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48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3.5岁,病理及影像学确诊为胃癌肝转移,未行手术切除36例,胃癌术后伴肝转移12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3例,KPS>60分,患者每次化疗前均行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及上腹部CT检查。预计生存期≥3个月,无化疗或介入化疗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常规介入术前准备,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成功,置入血管鞘,全身肝素化,置入5.0FRH导管鞘至肝总动脉,经鞘内注入地塞米松5mg和5-羟受体阻滞剂预防止吐,根据患者肝脏转移癌情况,分别将RH导管超选入左或右肝动脉内,必要时使用微导管超选,行DSA血管造影,明确肝脏转移癌染色情况,灌注化疗药物(L-OHP135mg/m2+5-FU0.75g/m2+CF0.2g/m2),注射完成后用超液化碘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剂为碘化油与多柔比星混合物。所有治疗患者治疗结束时均行造影,观察肿瘤血管消失情况,确定无严重并发症后拔管,按压10-15min,局部包扎。介入术后第2天行5-FU/CF静脉化疗4天(5-FU0.75g/m2+CF0.2mg/m2)。每间隔4周重复1次,对每一位患者连续治疗2次结束后进行总体疗效评价。静脉化疗组:行全身静脉化疗(L-OHP135mg/m2d1+5-FU0.75g/㎡d1-5+CF0.2g/m2d1-5)化疗过程给予止吐、护胃、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间隔4周重复上述治疗。
  1.3 疗效评价及及不良反应 采用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有效率为(CR+PR)。远期疗效主要观察总生存时间(OS)。不良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IV级,化疗结束复查血象、肝肾功能。
  1.4 随访 所有患者均随访,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肿瘤标记物,包括CEA、CAl99),心电图,上腹部增强CT,观察碘油沉积情况及肿瘤大小、数目变化。记录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观察有无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每间隔4周重复1次上述治疗,最少完成2次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至2013年1月或随访至死亡。生存期计算自确诊开始至死亡或2013年1月止。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和生存率比较Kaplan-meier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组:经过3-4次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肝脏病灶一度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5例,进展6例,对照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6例,进展9例。治疗组有效率(CR+PR)56%,对照组有效率(CR+PR)34.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p<0.0.5)。
  2.2 远期疗效 所有患者均随访,最短随访6月,最长随访36月,至最后随访治疗组有17例死亡,对照组有19例死亡,治疗组中位生存期24月,对照组16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栓塞后综合征(发热、肝区疼痛)和化疗药物所致毒副反应。栓塞后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1-5天好转,对照组不良反应为化疗药物引起引起毒副反应。两组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神经毒性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止吐、保肝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患者均能耐受。
  3 讨 论
  肝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很重要因素,有效的控制肝脏转移瘤能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2]。正常肝脏是双重血供的器官,其中75%的血供来自门静脉,25%来自肝动脉;而肝转移癌的95%血供来自肝动脉。因此,经肝动脉的灌注化疗和化疗栓塞是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主要方法[3]
  肿瘤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多数抗癌药物的细胞杀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局部浓度增加1倍,杀灭细胞的数量可增加10倍,药物作用时间越长疗效越好[4]。经肝动脉灌注化疗使肝脏的药物浓度为全身的100-400倍,而腫瘤病灶的药物浓度高于正常肝组织5-20倍。此外,动脉内给药又可减少抗癌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血药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给药数倍[5],由于同时进行碘油栓塞减缓局部血流,可以增加药物在肿瘤内停留时间,闭塞肿瘤的供血动脉,加速肿瘤缺血坏死,提高肿瘤治疗疗效。同时延长抗肿瘤药物和肿瘤细胞的接触时间,增加局部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克服其耐药性,避免或者减轻化疗药物的全身毒性反应,增加疗效。   本研究提示TACE聯合5-FU/CF静脉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有效率为56%,而静脉化疗组有效率为34.8%,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4月,对照组为16月,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静脉化疗较全身静脉化疗能提高患者的有效率,延长生存期。本研究肝动脉局部化疗栓塞与全身静脉化疗相结合,对肝脏转移灶起一定化疗作用,又对胃及全身微小转移灶起到杀灭作用。但治疗组仍有一些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考虑可能与这些患者肝转移癌血供不丰富,碘油沉积不佳有关。治疗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肝动脉栓塞后综合征、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化疗是治疗胃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能有效的控制肝转移癌,提高其有效率,延长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Sugurdson ER,Ridge JA,Kemeny N,et al,Tumor and Liver drug uptake following hepatic artery and portal eininfusion in man.J Clin oncol,1967,5:1836-1840.
  [2] Cho BC Kim JH,Kim CB,et al.Paclitaxel and Leucovorin-modulated infusioned 5-fluorouraci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Oncol Rep,2006,15:621-627.
  [3] Shi GF,Wang Q,Li ZG,et a1.Blood supply of liver metastatic tumors observed by both CT arterial portography via superior mesenterica arterial and multi-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Chinese Journal 0f Cancer,2007,26:1257-1262.
  [4] 朱志东,蒲永东.胃左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治疗胃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1(8):26-28.
  [5] Maurer C A,Borner M,Buehler M W,et a1.Region Chemotherapy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Dif Surg,1997,14(1):9.
其他文献
【摘要】 利用google earth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充分挖掘其功能,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实际相结合,标注所需查灭螺环境位置和技术参数,提高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准确性及精度。  【关键词】 google earth全球地理信息系统;标注;血吸虫病防治  google earth(全球地理信息系统)是一款风靡世界的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它使用了公共领域中发布的图片、受许可的航空照相图片、KeyHole间
期刊
【摘要】 颈、肩、腰腿痛病灶压痛点按“生物衍生律”来看,是机体内在病变在衍生部位的表达方式,准确地寻找病变原发压痛点及结合临床症状是诊断和治疗机体内在疾病的重要手段,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做到术有专攻、药达病所。  【关键词】 生物衍生律;压痛点;衍生痛  民间有“颈、肩、腰、腿痛是疼痛性癌症”的说法,可见其是常见、多发的痛苦顽症。中医是根据“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的理论、并佐以“十二经筋”的导引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经皮肾造瘘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B超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结果 96例患者一次性经皮肾穿刺造瘘成功,有3例在引流过程中由于血块阻塞引流不畅,后改用肾镜穿刺造瘘术,6例由于肾积脓而经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引流通畅,余87例静脉导管引流良好,术中术后未见明显大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结论 B超定位下中心静脉导管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肾积水效果肯定,安全可靠。  【关
期刊
【摘要】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粘膜过敏性疾病,发病者出现大小不等的局限性水肿风团,并伴有剧烈瘙痒,红斑,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通过查阅近15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针灸治疗荨麻疹的文章,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索针刺治疗荨麻疹具有显著疗效的特定穴位的机理。  【关键词】 针灸;荨麻疹;穴位  1 中医学对荨麻疹的认识  中医学历代文献对荨麻疹记载较多,大多以症状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在实验性小鼠纤维化肺组织的表达及其肺间质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平阳霉素盐溶液管内灌注诱导ICR小鼠制备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处死小鼠并收集肺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组织免疫化学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 TGF-β1除了表达在支气管粘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外,还表达在细支气管和大的血管周围的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灶和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使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入院治疗的6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记录,其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3例,采用改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方法31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1例。结果 65例患者进行的手术均顺利,随访记录显示37例患者恢复效果明显,15例患者恢复较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究儿童轻症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165例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咽痛消失时间、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
期刊
【摘要】 目的 随访观察两种术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致干眼症的阳性率。方法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40眼);B组:40例(40眼)。A组:行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来评价翼状胬肉及胬肉切除术后6个月引起干眼症的情况。结果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住院初治肺结核患者开始接受标准化疗至痰菌转阴和胸片病灶开始吸收经历的时间即好转时间、累积好转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生存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5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好转时间、累积好转率和影响因素。结果 在标准化疗下,50%的肺结核患者中位好转时间为3个月。生存曲线显示全组肺结核患者1个月的累积好转率为25.
期刊
【摘要】 目的 儿科超IgE综合征患者肺囊虫感染的关系。方法 超IgE综合征是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的特点是复发性化脓性皮肤和肺脓肿,皮炎,和血清免疫球蛋白高水平。卡氏肺孢子虫(原卡氏肺孢子虫)通常不与IgE综合征相关。结果 我们确定了4例超IgE综合征与肺囊虫在呼吸道或肺病理标本的检测。3例是唯一的病原体,1例合并其他病原体,它有微生物的病因。没有给出一致的预防,并有长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我们的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