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8例胃癌伴肝转移的患者分为治疗组(n=25)与对照组(n=23),治疗组患者接受TACE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方案:奥沙利铂+5-FU/CF),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5-FU/CF全身静脉化疗,4周重复,至少行2周期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R分别为56%和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4个月,对照组为1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化疗能有效的控制和缩小肝转移癌,延长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肝转移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道肿瘤的首位。晚期胃癌常常伴有肝转移,肝转移癌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切除肝转移癌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实际上由于肝转移癌大小、数目或剩余肝脏不能代偿等原因,大部分肝转移癌不适宜行手术切除,而全身静脉化疗疗效不理想,这些人生存期往往较短。近年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成为治疗肝转移癌的常用和有效方法,大量文献表明,肝动脉药物灌注疗效优于全身静脉化疗[1]。本研究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灌注栓塞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生存期和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48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3.5岁,病理及影像学确诊为胃癌肝转移,未行手术切除36例,胃癌术后伴肝转移12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3例,KPS>60分,患者每次化疗前均行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及上腹部CT检查。预计生存期≥3个月,无化疗或介入化疗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常规介入术前准备,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成功,置入血管鞘,全身肝素化,置入5.0FRH导管鞘至肝总动脉,经鞘内注入地塞米松5mg和5-羟受体阻滞剂预防止吐,根据患者肝脏转移癌情况,分别将RH导管超选入左或右肝动脉内,必要时使用微导管超选,行DSA血管造影,明确肝脏转移癌染色情况,灌注化疗药物(L-OHP135mg/m2+5-FU0.75g/m2+CF0.2g/m2),注射完成后用超液化碘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剂为碘化油与多柔比星混合物。所有治疗患者治疗结束时均行造影,观察肿瘤血管消失情况,确定无严重并发症后拔管,按压10-15min,局部包扎。介入术后第2天行5-FU/CF静脉化疗4天(5-FU0.75g/m2+CF0.2mg/m2)。每间隔4周重复1次,对每一位患者连续治疗2次结束后进行总体疗效评价。静脉化疗组:行全身静脉化疗(L-OHP135mg/m2d1+5-FU0.75g/㎡d1-5+CF0.2g/m2d1-5)化疗过程给予止吐、护胃、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间隔4周重复上述治疗。
1.3 疗效评价及及不良反应 采用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有效率为(CR+PR)。远期疗效主要观察总生存时间(OS)。不良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IV级,化疗结束复查血象、肝肾功能。
1.4 随访 所有患者均随访,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肿瘤标记物,包括CEA、CAl99),心电图,上腹部增强CT,观察碘油沉积情况及肿瘤大小、数目变化。记录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观察有无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每间隔4周重复1次上述治疗,最少完成2次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至2013年1月或随访至死亡。生存期计算自确诊开始至死亡或2013年1月止。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和生存率比较Kaplan-meier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组:经过3-4次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肝脏病灶一度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5例,进展6例,对照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6例,进展9例。治疗组有效率(CR+PR)56%,对照组有效率(CR+PR)34.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p<0.0.5)。
2.2 远期疗效 所有患者均随访,最短随访6月,最长随访36月,至最后随访治疗组有17例死亡,对照组有19例死亡,治疗组中位生存期24月,对照组16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栓塞后综合征(发热、肝区疼痛)和化疗药物所致毒副反应。栓塞后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1-5天好转,对照组不良反应为化疗药物引起引起毒副反应。两组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神经毒性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止吐、保肝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患者均能耐受。
3 讨 论
肝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很重要因素,有效的控制肝脏转移瘤能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2]。正常肝脏是双重血供的器官,其中75%的血供来自门静脉,25%来自肝动脉;而肝转移癌的95%血供来自肝动脉。因此,经肝动脉的灌注化疗和化疗栓塞是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主要方法[3]。
肿瘤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多数抗癌药物的细胞杀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局部浓度增加1倍,杀灭细胞的数量可增加10倍,药物作用时间越长疗效越好[4]。经肝动脉灌注化疗使肝脏的药物浓度为全身的100-400倍,而腫瘤病灶的药物浓度高于正常肝组织5-20倍。此外,动脉内给药又可减少抗癌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血药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给药数倍[5],由于同时进行碘油栓塞减缓局部血流,可以增加药物在肿瘤内停留时间,闭塞肿瘤的供血动脉,加速肿瘤缺血坏死,提高肿瘤治疗疗效。同时延长抗肿瘤药物和肿瘤细胞的接触时间,增加局部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克服其耐药性,避免或者减轻化疗药物的全身毒性反应,增加疗效。 本研究提示TACE聯合5-FU/CF静脉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有效率为56%,而静脉化疗组有效率为34.8%,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4月,对照组为16月,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静脉化疗较全身静脉化疗能提高患者的有效率,延长生存期。本研究肝动脉局部化疗栓塞与全身静脉化疗相结合,对肝脏转移灶起一定化疗作用,又对胃及全身微小转移灶起到杀灭作用。但治疗组仍有一些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考虑可能与这些患者肝转移癌血供不丰富,碘油沉积不佳有关。治疗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肝动脉栓塞后综合征、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化疗是治疗胃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能有效的控制肝转移癌,提高其有效率,延长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Sugurdson ER,Ridge JA,Kemeny N,et al,Tumor and Liver drug uptake following hepatic artery and portal eininfusion in man.J Clin oncol,1967,5:1836-1840.
[2] Cho BC Kim JH,Kim CB,et al.Paclitaxel and Leucovorin-modulated infusioned 5-fluorouraci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Oncol Rep,2006,15:621-627.
[3] Shi GF,Wang Q,Li ZG,et a1.Blood supply of liver metastatic tumors observed by both CT arterial portography via superior mesenterica arterial and multi-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Chinese Journal 0f Cancer,2007,26:1257-1262.
[4] 朱志东,蒲永东.胃左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治疗胃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1(8):26-28.
[5] Maurer C A,Borner M,Buehler M W,et a1.Region Chemotherapy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Dif Surg,1997,14(1):9.
【关键词】 肝转移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道肿瘤的首位。晚期胃癌常常伴有肝转移,肝转移癌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切除肝转移癌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实际上由于肝转移癌大小、数目或剩余肝脏不能代偿等原因,大部分肝转移癌不适宜行手术切除,而全身静脉化疗疗效不理想,这些人生存期往往较短。近年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成为治疗肝转移癌的常用和有效方法,大量文献表明,肝动脉药物灌注疗效优于全身静脉化疗[1]。本研究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灌注栓塞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生存期和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48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3.5岁,病理及影像学确诊为胃癌肝转移,未行手术切除36例,胃癌术后伴肝转移12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3例,KPS>60分,患者每次化疗前均行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及上腹部CT检查。预计生存期≥3个月,无化疗或介入化疗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常规介入术前准备,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成功,置入血管鞘,全身肝素化,置入5.0FRH导管鞘至肝总动脉,经鞘内注入地塞米松5mg和5-羟受体阻滞剂预防止吐,根据患者肝脏转移癌情况,分别将RH导管超选入左或右肝动脉内,必要时使用微导管超选,行DSA血管造影,明确肝脏转移癌染色情况,灌注化疗药物(L-OHP135mg/m2+5-FU0.75g/m2+CF0.2g/m2),注射完成后用超液化碘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剂为碘化油与多柔比星混合物。所有治疗患者治疗结束时均行造影,观察肿瘤血管消失情况,确定无严重并发症后拔管,按压10-15min,局部包扎。介入术后第2天行5-FU/CF静脉化疗4天(5-FU0.75g/m2+CF0.2mg/m2)。每间隔4周重复1次,对每一位患者连续治疗2次结束后进行总体疗效评价。静脉化疗组:行全身静脉化疗(L-OHP135mg/m2d1+5-FU0.75g/㎡d1-5+CF0.2g/m2d1-5)化疗过程给予止吐、护胃、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间隔4周重复上述治疗。
1.3 疗效评价及及不良反应 采用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有效率为(CR+PR)。远期疗效主要观察总生存时间(OS)。不良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IV级,化疗结束复查血象、肝肾功能。
1.4 随访 所有患者均随访,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肿瘤标记物,包括CEA、CAl99),心电图,上腹部增强CT,观察碘油沉积情况及肿瘤大小、数目变化。记录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观察有无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每间隔4周重复1次上述治疗,最少完成2次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至2013年1月或随访至死亡。生存期计算自确诊开始至死亡或2013年1月止。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和生存率比较Kaplan-meier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组:经过3-4次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肝脏病灶一度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5例,进展6例,对照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6例,进展9例。治疗组有效率(CR+PR)56%,对照组有效率(CR+PR)34.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p<0.0.5)。
2.2 远期疗效 所有患者均随访,最短随访6月,最长随访36月,至最后随访治疗组有17例死亡,对照组有19例死亡,治疗组中位生存期24月,对照组16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栓塞后综合征(发热、肝区疼痛)和化疗药物所致毒副反应。栓塞后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1-5天好转,对照组不良反应为化疗药物引起引起毒副反应。两组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神经毒性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止吐、保肝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患者均能耐受。
3 讨 论
肝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很重要因素,有效的控制肝脏转移瘤能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2]。正常肝脏是双重血供的器官,其中75%的血供来自门静脉,25%来自肝动脉;而肝转移癌的95%血供来自肝动脉。因此,经肝动脉的灌注化疗和化疗栓塞是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主要方法[3]。
肿瘤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多数抗癌药物的细胞杀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局部浓度增加1倍,杀灭细胞的数量可增加10倍,药物作用时间越长疗效越好[4]。经肝动脉灌注化疗使肝脏的药物浓度为全身的100-400倍,而腫瘤病灶的药物浓度高于正常肝组织5-20倍。此外,动脉内给药又可减少抗癌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血药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给药数倍[5],由于同时进行碘油栓塞减缓局部血流,可以增加药物在肿瘤内停留时间,闭塞肿瘤的供血动脉,加速肿瘤缺血坏死,提高肿瘤治疗疗效。同时延长抗肿瘤药物和肿瘤细胞的接触时间,增加局部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克服其耐药性,避免或者减轻化疗药物的全身毒性反应,增加疗效。 本研究提示TACE聯合5-FU/CF静脉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有效率为56%,而静脉化疗组有效率为34.8%,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4月,对照组为16月,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静脉化疗较全身静脉化疗能提高患者的有效率,延长生存期。本研究肝动脉局部化疗栓塞与全身静脉化疗相结合,对肝脏转移灶起一定化疗作用,又对胃及全身微小转移灶起到杀灭作用。但治疗组仍有一些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考虑可能与这些患者肝转移癌血供不丰富,碘油沉积不佳有关。治疗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肝动脉栓塞后综合征、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化疗是治疗胃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能有效的控制肝转移癌,提高其有效率,延长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Sugurdson ER,Ridge JA,Kemeny N,et al,Tumor and Liver drug uptake following hepatic artery and portal eininfusion in man.J Clin oncol,1967,5:1836-1840.
[2] Cho BC Kim JH,Kim CB,et al.Paclitaxel and Leucovorin-modulated infusioned 5-fluorouraci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Oncol Rep,2006,15:621-627.
[3] Shi GF,Wang Q,Li ZG,et a1.Blood supply of liver metastatic tumors observed by both CT arterial portography via superior mesenterica arterial and multi-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Chinese Journal 0f Cancer,2007,26:1257-1262.
[4] 朱志东,蒲永东.胃左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治疗胃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1(8):26-28.
[5] Maurer C A,Borner M,Buehler M W,et a1.Region Chemotherapy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Dif Surg,1997,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