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学上对于医源性损伤的鉴定主要是因医务工作者言谈举止失误而导致患者生理、心理上受到创伤。当前,在医院中的表现集中为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低下等,给患者住院治疗带来的损伤。儿科病房的小儿童患者是一群特殊群体,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年龄小体质差,心理刺激发育也尚未成熟,受外界刺激时,其心理与行为受主观情绪支配性大。随着现代儿科医学飞速发展,各种仪器设备的大量使用及频繁的抢教,各种侵人性操作,勢必会产生儿科病房内的医源性损伤,使患儿及家长格外紧张。
关键词:儿童医源性损伤;因素;预防
引言: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逐渐上升层次。儿童患者的家属在医疗过程中追求的是高质量的医院服务,一旦医务人员操作、言语失误就会激起患者的不满,很容易造成医患纠纷。但最主要的还是在心理、生理上给患者造成伤害,这是治疗过程不允许出现的状况,加强这方面的防范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一、导致医原性损伤的因素
1.言语方面:医务人员在常规治疗时,没有从儿童患者的实际需要采取针对性方案,尤其是语言交流上未能从儿童患者角度出发,这常会造成儿童患者心理上的不适应。而医生由于职业素养训练不足,在语言组织上过于硬朗,给儿童患者造成较大的打击。更有甚者直接胡言乱语,破坏儿童患者的治疗情绪,影响其诊治信心,这些都会给医疗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最多见的则是医务工作者未能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立场,过分夸大病情而伤害心理情绪,造成了医患矛盾激化,从而破坏了和谐的治疗气氛,医源性损伤随之而来。
2.行为方面:良好的工作行为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点,而医院有的医务人员行为活动不到位,做错事情不愿出面道歉。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能做好本质工作,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对儿童患者造成生理上的损害。对医疗安排没有向儿童患者交代清楚,造成病人情绪过度紧张而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少数医务者在检查儿童患者病情时,常会抱有歧视的心态,以冷言冷语应对病人,这对于儿童患者而言无疑是莫大的心理伤害。
3.心态方面:缺少端正的心态也是医院工作者常见的问题,心态上不够端正则必将导致实际工作效率低下。其主要体现在:治疗记录不全,病情观察不仔细,指标检测不正确操作等,对于儿童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未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这些都会给医源性损伤埋下隐患。
4.环境方面因素
4.1噪音各种仪器设备机械声,报警声,各类通讯运输系统,包括电脑主机、打印机、输液用推车,电话,门铃等,其他患儿的哭声,医护人员及家属的说话声都可以成为噪声的来源。
4.2各种显示器上亮的指示灯,运行中的心电、呼吸曲线波形、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也可刺激患儿视觉,引起情結紧张,恐惧不安,往往加重病。
4.3睡眼干扰因患儿疾病本身治疗需要,緊的睡眠干批使患儿感到紧
4.4强迫静卧和拥挤感思儿自由受跟及病室陌生环境和人员造成的拥物挤感。
5.医疗方面因素
5.1监护仪用到的血氧检测探头、电极片、轴带等接触皮肤时间越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越高
5.2强迫卧位引起压疮。
5.3医用胶布的大量使用造成批胶布引起的皮肤损伤。
5.4诊疗操作造成药物外渗引起皮肤损伤,甚至坏死
6.护理方面对策
6.1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静保持住院区的干净、整洁、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定期消毒,免交又感染。医护人员应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讲话轻、操做轻,仪器报警声应尽量调低,.插放一些曲调缓的音乐。要著摆放设备,调整病室的温度、温度和荒线,抢教危重儿童患者时注意保护周围者。减少对儿视听,触等感觉器官的朝激,护土与思儿及家长通时话要轻至目光中带有安和希,使儿感到切与安全。
6.2皮肤护理
6.2.1保持皮肤清洁,长时间卧床患儿特别注意骨突部位及皮肤褶皱处皮肤有无破损,每2-4小时翻身一次。
6.2.2粘贴电极片部位的皮肤需用酒精清洁,皮肤需干燥,电仏放置时间24-48小时后应更换。重新粘贴时必须更换部位,难免长时间粘贴引起皮肤损伤。
6.2.3尽量减少医用胶布的使用,改用水胶体敷料或布包裏。撕扯胶布最好在粘胶布24小时后执行,使用有温水的棉棒湿润局部皮肤有利于减轻损伤,在不需要重新胶布固定的部位可以使用液体石蜡或润滑剂撕揭胶布,减轻对皮肤的损伤。
6.2.4减少侵人性操作,如气道吸引、足底采血,各种注射等,减少造成机体防御屏障的人为破坏。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头皮针使用。有研究证明,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的损伤小液体外渗的几率低于头皮针。
6.2.5药物外渗的顶防经常巡视,有效固定,选择管腔大的血管,免反复用一条血管穿剩或长时间输液。判断局部血液循环惜况,避免选择血运差部位的血管和关节部位血管。静脉排注药物速度应减慢,使用刺激性药物、高性药物、箱血管药物时尽量稀释。使用透明料或透明胶布固定穿部、有利于及时发现药物外港。
二、避免医源性损害的策略
1. 转变思想观念
作为医务人员,其必须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意识,坚持“救死扶伤”的理念,真心诚意地为儿童患者们服务。积极转变工作观念是保证治疗效果的根本,这也是当前科学避免医源性损伤的主要方式。医院领导需注重人员培训计划的安排,在日常工作中定期搞好专业培训。如:影像科室医务人员采取培训计划后,则能消除医务人员的麻痹松懈思想,使其端正工作态度,在思想上对医源性损伤有足够的认识,运用先进的医源性损伤技术来缓解儿童患者的检查和治疗压力。
2.改善言语交流
医务人员在和儿童患者交流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状况运用言语和儿童患者展开交流。在影像科检查和治疗的病人多是急症病重儿童患者,医生在交流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语言的运用,使得检查和治疗对象感觉到亲切和蔼,对自己的言语能及时领会。此外,在面部表情上也需要保持温顺的状态,给儿童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3.严格控制感染
在手术前需要做好无菌消毒措施,对参加手术人员进行消毒检查,做好各方面的卫生管理工作。而处于检查阶段时,考虑到医护人员的双手与病人接触次数较多,这会直接造成各种细菌感染而引起损伤,这就需要医生高度重视操纵的规范性。操作前医护人员应该戴好口罩、帽子、手套,且进行洗手消毒。影像检查室属于医院相对密集的科室,大量咳嗽喷的飞沫、血液和病菌分布在检查室内,这些都可以作为感染的传播途径而危害儿童患者的健康。这就提醒医生应该维持检查室的清洁,维持相对安静的诊治环境,避免病菌传播感染。
4.加强自身软硬件建设
明确医方的各项权利义务,强化自身操作中的规范性。医务人员必须在医疗过程中,完整履行自身的义务,并且加强书面告知和知情同意签字制度。认真执行注意义务,包括各项告知义务、保密义务、同意的义务;最适当的诊疗义务;医院不得拒诊的义务和医院的安全管理的义务。
结语:我们在肯定新的仪器设备其先进性和优越性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局限性和不足,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对患儿的身心状况及时作出评估,善于发现问題,针对不同情况给予护理对策,减少医源性损伤,促进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爱霞,杨巧会等,重症监护病房噪音监测与于[J].护理学杂声,2015(24):
[2]黄小梅 质量监督小组对病席者的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虑2012(03)
[3]杨晓静 湿性口盒合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4(08)
关键词:儿童医源性损伤;因素;预防
引言: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逐渐上升层次。儿童患者的家属在医疗过程中追求的是高质量的医院服务,一旦医务人员操作、言语失误就会激起患者的不满,很容易造成医患纠纷。但最主要的还是在心理、生理上给患者造成伤害,这是治疗过程不允许出现的状况,加强这方面的防范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一、导致医原性损伤的因素
1.言语方面:医务人员在常规治疗时,没有从儿童患者的实际需要采取针对性方案,尤其是语言交流上未能从儿童患者角度出发,这常会造成儿童患者心理上的不适应。而医生由于职业素养训练不足,在语言组织上过于硬朗,给儿童患者造成较大的打击。更有甚者直接胡言乱语,破坏儿童患者的治疗情绪,影响其诊治信心,这些都会给医疗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最多见的则是医务工作者未能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立场,过分夸大病情而伤害心理情绪,造成了医患矛盾激化,从而破坏了和谐的治疗气氛,医源性损伤随之而来。
2.行为方面:良好的工作行为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点,而医院有的医务人员行为活动不到位,做错事情不愿出面道歉。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能做好本质工作,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对儿童患者造成生理上的损害。对医疗安排没有向儿童患者交代清楚,造成病人情绪过度紧张而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少数医务者在检查儿童患者病情时,常会抱有歧视的心态,以冷言冷语应对病人,这对于儿童患者而言无疑是莫大的心理伤害。
3.心态方面:缺少端正的心态也是医院工作者常见的问题,心态上不够端正则必将导致实际工作效率低下。其主要体现在:治疗记录不全,病情观察不仔细,指标检测不正确操作等,对于儿童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未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这些都会给医源性损伤埋下隐患。
4.环境方面因素
4.1噪音各种仪器设备机械声,报警声,各类通讯运输系统,包括电脑主机、打印机、输液用推车,电话,门铃等,其他患儿的哭声,医护人员及家属的说话声都可以成为噪声的来源。
4.2各种显示器上亮的指示灯,运行中的心电、呼吸曲线波形、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也可刺激患儿视觉,引起情結紧张,恐惧不安,往往加重病。
4.3睡眼干扰因患儿疾病本身治疗需要,緊的睡眠干批使患儿感到紧
4.4强迫静卧和拥挤感思儿自由受跟及病室陌生环境和人员造成的拥物挤感。
5.医疗方面因素
5.1监护仪用到的血氧检测探头、电极片、轴带等接触皮肤时间越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越高
5.2强迫卧位引起压疮。
5.3医用胶布的大量使用造成批胶布引起的皮肤损伤。
5.4诊疗操作造成药物外渗引起皮肤损伤,甚至坏死
6.护理方面对策
6.1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静保持住院区的干净、整洁、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定期消毒,免交又感染。医护人员应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讲话轻、操做轻,仪器报警声应尽量调低,.插放一些曲调缓的音乐。要著摆放设备,调整病室的温度、温度和荒线,抢教危重儿童患者时注意保护周围者。减少对儿视听,触等感觉器官的朝激,护土与思儿及家长通时话要轻至目光中带有安和希,使儿感到切与安全。
6.2皮肤护理
6.2.1保持皮肤清洁,长时间卧床患儿特别注意骨突部位及皮肤褶皱处皮肤有无破损,每2-4小时翻身一次。
6.2.2粘贴电极片部位的皮肤需用酒精清洁,皮肤需干燥,电仏放置时间24-48小时后应更换。重新粘贴时必须更换部位,难免长时间粘贴引起皮肤损伤。
6.2.3尽量减少医用胶布的使用,改用水胶体敷料或布包裏。撕扯胶布最好在粘胶布24小时后执行,使用有温水的棉棒湿润局部皮肤有利于减轻损伤,在不需要重新胶布固定的部位可以使用液体石蜡或润滑剂撕揭胶布,减轻对皮肤的损伤。
6.2.4减少侵人性操作,如气道吸引、足底采血,各种注射等,减少造成机体防御屏障的人为破坏。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头皮针使用。有研究证明,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的损伤小液体外渗的几率低于头皮针。
6.2.5药物外渗的顶防经常巡视,有效固定,选择管腔大的血管,免反复用一条血管穿剩或长时间输液。判断局部血液循环惜况,避免选择血运差部位的血管和关节部位血管。静脉排注药物速度应减慢,使用刺激性药物、高性药物、箱血管药物时尽量稀释。使用透明料或透明胶布固定穿部、有利于及时发现药物外港。
二、避免医源性损害的策略
1. 转变思想观念
作为医务人员,其必须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意识,坚持“救死扶伤”的理念,真心诚意地为儿童患者们服务。积极转变工作观念是保证治疗效果的根本,这也是当前科学避免医源性损伤的主要方式。医院领导需注重人员培训计划的安排,在日常工作中定期搞好专业培训。如:影像科室医务人员采取培训计划后,则能消除医务人员的麻痹松懈思想,使其端正工作态度,在思想上对医源性损伤有足够的认识,运用先进的医源性损伤技术来缓解儿童患者的检查和治疗压力。
2.改善言语交流
医务人员在和儿童患者交流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状况运用言语和儿童患者展开交流。在影像科检查和治疗的病人多是急症病重儿童患者,医生在交流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语言的运用,使得检查和治疗对象感觉到亲切和蔼,对自己的言语能及时领会。此外,在面部表情上也需要保持温顺的状态,给儿童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3.严格控制感染
在手术前需要做好无菌消毒措施,对参加手术人员进行消毒检查,做好各方面的卫生管理工作。而处于检查阶段时,考虑到医护人员的双手与病人接触次数较多,这会直接造成各种细菌感染而引起损伤,这就需要医生高度重视操纵的规范性。操作前医护人员应该戴好口罩、帽子、手套,且进行洗手消毒。影像检查室属于医院相对密集的科室,大量咳嗽喷的飞沫、血液和病菌分布在检查室内,这些都可以作为感染的传播途径而危害儿童患者的健康。这就提醒医生应该维持检查室的清洁,维持相对安静的诊治环境,避免病菌传播感染。
4.加强自身软硬件建设
明确医方的各项权利义务,强化自身操作中的规范性。医务人员必须在医疗过程中,完整履行自身的义务,并且加强书面告知和知情同意签字制度。认真执行注意义务,包括各项告知义务、保密义务、同意的义务;最适当的诊疗义务;医院不得拒诊的义务和医院的安全管理的义务。
结语:我们在肯定新的仪器设备其先进性和优越性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局限性和不足,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对患儿的身心状况及时作出评估,善于发现问題,针对不同情况给予护理对策,减少医源性损伤,促进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爱霞,杨巧会等,重症监护病房噪音监测与于[J].护理学杂声,2015(24):
[2]黄小梅 质量监督小组对病席者的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虑2012(03)
[3]杨晓静 湿性口盒合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