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民间经典民歌概况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4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贵州全省有49个民族,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大多都能歌善舞,民风淳朴。每个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且数量丰富的民歌资源,本文试图就贵州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民族,即苗族、侗族、彝族、布衣族、仡佬族等,依托对一首本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或歌种的介绍,剖析出这些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民歌风格、歌词语言等重要的民族元素,从而梳理出贵州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框架,以窥贵州民族民歌全貌。
  【关键词】贵州;民族民间;经典民歌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世居在贵州的少数民族有17个都是能歌善舞、独怀绝技的民族,他们以打猎或农业为生。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和图腾,如苗族的图腾是蝴蝶、仡佬族的图腾是鹰、侗族的图腾是鱼等等。这里民风淳朴果敢,热情好客。贵州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如苗族的四月八、白族的三月三等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有本民族的由来和传说。每年的传统节日都会成为各个民族的歌的盛会、舞的海洋,热闹非凡,好戏连连,经常会吸引众多的远方宾客前来参会。这些传统节日盛会里面的内容非常多,有贸易、有比赛、有对歌,有谈情说爱,每次盛会最为吸引人的莫过于对歌,对歌不是仅仅比个输赢,还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交流方式。
  贵州各民族民歌既精彩独特又数量庞大,仅仅出版一个民歌集就收集到5000多首,还有许多民歌未收集。据贵州都市报于2007年8月3日刊载一则消息说,贵州毕节赫章的一位70多岁的老人王旭经历了17年走遍毕节,收集到了10815首民歌。贵州有九个市区,仅毕节地区就可以收集到一万多首民歌,实在令人咋舌。所以笔者想要把贵州的民歌都进行梳理那是不太现实的,也只能对部分民族部分经典的民歌加以简析以窥贵州民歌梗概。
  一、苗族经典民歌——苗族飞歌
  在历史上,贵州苗族应该是苗族第三次迁徙过来的,苗族曾生活在我国富庶的中原地带,自从由蚩尤领导的九黎集团被战败炎黄二帝于山东的涿鹿后,他的子民就开始经历几千年的迁徙生活。但是苗族的确是一个顽强而聪慧的民族,他们生活在最艰苦的地方劳作而歌;他们吃着最粗糙的食物却在坚韧地创造属于他们的世界。生活在贵州的苗族人口在全国的比例来看也是最多的,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有三千多万,其中以黔东南千户苗寨最负盛名。
  苗族是一个心灵手巧的民族,用她们那双勤劳而灵巧的手创造了灿烂的手工艺术,如她们那些华丽的服饰、闪亮的银饰以及刺绣、蜡染都非常具有名气,很受人们欢迎。她们追求自由,游方和跳花坡是自由恋爱的鼻祖。在这些交流活动中唱歌和跳舞是青年男女展示自我的主要方式。
  苗族民歌种类繁多,其中古歌、游方歌和飞歌是很有特点的民歌。苗族古歌是一部古老的叙事歌曲,讲的是苗族诞生和生存的历史歌曲,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游方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在寻找对象的时候演唱的歌曲,和部分民族的盘歌的作用相似,一问一答,寻找自己倾心的对象;而苗族的飞歌更富盛名,因它的音调悠扬婉转,高亢明亮而得名。苗族飞歌又叫“恰央”,苗语为“Hxak Yangt”,其主要流行于贵州黔东南一代,由于飞歌声音高亢、情感粗犷,所以往往在丰收、喜庆和过节的时候演唱。这种民歌非常具有特色,多以四声音阶为主,特别那个“b3”特色音更是成为了苗族民歌的标志,当听到这个标志音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然地想到了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是苗族飞歌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这首民歌以歌颂苗家美丽家乡的颂歌。如谱例1-1:
  上例就是一首典型的苗族飞歌,它属于四声音阶徵调式作品。第八小节和十七小节的“b3”就是一个标志音,它没有独立成为一个功能性音级,也仅仅是四声音阶:5 6 1 3 5 的第Ⅳ音的临时变化音级。没有引动整个调式的变异,但是歌曲唱到这个地方就很新颖,很有特色,常被很多音乐家使用。
  二、侗族经典民歌——侗族大歌
  侗族是贵州的一个世居古老的民族,没有文字(1958年创文字以前),历史和音乐都靠歌师口传心授,其发展史上与贵州其他民族有融合交叉发展的可能,“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峒蛮’‘峒苗’”。人口有1400344人,占全国侗族人口55.7%,是全国之最。
  侗族大歌历史起源悠久,据传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侗族大歌又叫“嘎老”,侗语是gallaox,是一种无伴奏的混声多声部合唱歌曲,多声部是采取支声复调为主,声部多达八个声部以上,各声部先后进入是同头进入,合尾结束,最后以“咓久”煞尾。侗族大歌以清亮的声音取胜,早于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侗族大歌就曾亮相并征服在场听众,从此很多外国友人都以慕名侗族大歌而来。如今侗族大歌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大歌歌唱的内容很多,有世俗歌、踩堂歌、酒歌、情歌等,有嘎听、嘎嘛、嘎想、嘎吉。侗族以鼓楼文化著称,鼓楼相当于苗族的游方场,侗族男女经常在鼓楼里对歌赛歌,寻找自己钟情的人,演唱的种类有“哎嗬顶”《安赛》和《嘎索》。在侗族大歌里,“蝉歌”是广泛被演唱的作品,并被改编成各种版本的蝉歌演唱,如女声蝉歌,由高中低不同蝉叫的声音组合,清澈明亮、银铃般的音声交相辉映、错综复杂,把夏天满山的蝉鸣模仿得惟妙惟肖。如谱例2-1。
  本例仅仅是侗族大歌《蝉歌》的一个雏本,是主体,很多“蝉歌”都有大段单独的蝉叫演唱,声部多达七八个声部,本例只有两个声部,并没有把蝉的特性模仿出来。“蝉歌”是典型的五声羽调式,本例是五声e羽调式。由三句不规则的长短句组成的一段式歌曲,第一句由六小节组成,第二句也是有六小节组成,但这句又由两个乐汇组成。第三句由七個小节组成,是5+2句子结构,最后有一个所谓总结性的语句“咓久”。本例“蝉歌”是个完全不对称不规则的作品,我们可以想象到侗族人民追求自然多变的的个性生活,不拘一格,随性抒发。本例如果再配上那个交相辉映的模仿蝉叫的“嘞嘞嘞嘞嘞”,就更像蝉歌了。
  三、彝族经典民歌——“阿喽喽”   彝族也是贵州一支世居民族,主要集中在毕节和六盘水,有70多万人口。贵州并不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地,最多聚居在四川和云南,四川有大凉山彝族聚居地,云南有小凉山彝族聚居地。彝族就是早期的“夷族”,有自己的语言,分支较多,有诺苏、纳苏、聂苏、乃苏等,其中诺苏是最大的一支。彝族是一支彪悍的民族,男子以黑衣,头上帽子带有英雄结为标志。彝族因有身材魁梧、古铜肤色、鹰钩鼻等有别于汉族人种特点,所以其来源学说众说纷纭,有中国古氐羌族人后裔一说,也有外来雅利安人一说,不管哪种说法,生长在中国几千年的民族早已融进了中国河山的血脉里。
  彝族同样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雄壮矫健,豪迈而粗犷,特别是他们创造的达体舞深受大众喜欢。每年他们的火把节的时候,参会的所有来宾贵客与主人围着熊熊的篝火跳起了达体舞,喜气洋洋、舞姿翩翩、欢快热烈,令人难忘。火把节是彝族人家的活动盛会,每年的这个节日,他们会举行竞技,唱歌、跳舞,也是男女青年找对象的好时日。
  彝族的民歌种类很丰富,有山歌、情歌、叙事歌。歌曲的曲调也多,有爬山调、迎客调、迎亲调等。彝族的音乐很有特色,让人有种过目不忘的感觉,如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赶圩归来阿里里》等。流传在贵州的彝族民歌有《山歌出在淤泥河》酒歌《苏牧地围》等。在彝族的曲种中又属儿歌最为丰富,也是最有特色,如《阿细跳月》。但贵州彝族较为有影响的民歌可能就是《阿喽喽》了。“阿喽喽”是一首贵州彝族儿歌,是根据当地民歌重新填词的歌曲,描写的是彝家人在新中国党的领导下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景象,如谱例3-1。
  通过上例我们可以看出来,“阿喽喽”这首儿歌结构很不规则,由七句加一句哎组成,而且句子小节数也不统一,第一句由六个小节组成,结构为2+2+2结构,而第二句是由四个小节构成,结构为2+2。词曲结合也不规则,我们可以从第一二小节便知,第一小节的阿喽喽是一字一音,而第二小节的阿喽喽却是一字两音的结构,节奏扩展后就打破了歌曲动机的平衡,给人一种新奇感。类似的很明显的地方就是最后两处你“信不信”。整个作品不管是结构还是词曲结合都不规则,很不平衡。当然,正因为有如此奇特的地方才会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这首歌曲也还是典型的五声羽调式,调性是e羽调式。歌词内容是后期填写的,写的是彝家人在党的领导下抽水灌溉农田的景象。对于当地的彝族人来说,由于长期居住在高山,因为没水源导致没有农田,粮食主要有玉米和土豆,生活曾极度艰苦,有了抽水机把水引上山后,彝家人创造了农田,种上了稻谷,吃上了大米,大大改善了生活。彝家人的生活甜如蜜,却把这种生产方式也当成了谜,唱成儿歌让世人都来猜。
  这是贵州流传较广的一首彝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这首歌曲已被选编在人教版的小学音乐教材里,广为传唱。
  四、布依族经典民歌——“好花红”
  布依族是“濮越人”的后裔,它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汉唐时期称“僚”,元称为“番”,明清时期称为“仲家”,建国后统称为“布依”。贵州布衣族是贵州土著居民中又一大民族,据传在上古时代贵州就来了古越人,贵州布依族人口是全国最多的省份,大约有一百五十多万,大都居住在贵州的南部。布依族和苗族一样,也属于世界性民族,在越南也有布依族人居住,据考证也是从中国移民过去的。
  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布依族即Buxqyaix。在贵州的很多民族中,布依族和侗族都是依山傍水、生活条件较好、土地肥沃、生活较为富庶的民族。相对于其他民族,布依族占居了有利的地理位置。
  布依族是一个音乐内涵相当丰富的民族,族内使用的铜鼓就是他们民族声音的传递者。他们发明的近似于驱邪避险的铜鼓舞带领着人们在歌舞里感受着“音乐”的无穷魔力。他们使用的乐器相当多,有唢呐、月琴、萧等。布依族千百年来流传的民族乐器合奏“八音坐唱”素有“声音活化石”之称,吸引了很多好奇者和研究者慕名前来领略和学习。布依族也把三月三作为自己民族的传统盛大节日,每逢这个节日,男女青年都要聚集在“查白歌场”对歌、吹木叶,谈情说爱、相定终生。
  布依族的民歌较为丰富,歌唱的内容也包罗万象,有叙事歌、古歌、情歌、劳动歌等,且还有明歌和土歌之分。明歌就是用汉语言演唱的歌,有四平调、三滴水调、酒歌类等。而土歌就是用布依族语言演唱的民歌,这种民歌较为自由,句子不固定,即兴发挥。但是不管是按地域还是按方言等分类,最有名的还是惠水一代的“好花红”调。“好花紅”调民歌也唱响中国,很多有名气的歌唱家都唱过。著名歌唱家吴碧霞曾在自己的独唱音乐会也唱起《好花红》。《好花红》是一首由上下两句构成的一段式民歌,句子较为规整,但是内部也有自由伸缩的地方,所以短短的两句歌曲,竟然已变换了四次拍号,基本达到每个小节都在变化。调式也是e羽调式,但是音阶却是四声音阶:6 1 2 3 6。如谱例4-1。
  通过上例我们可以看出,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结构并不复杂,调式单一,但是它那悠扬婉转的曲调使人荡气回肠,余音绕梁。布依族民歌中也有多声部作品,而且因布依族多声部声乐作品的大胆二度音程而很有特色。笔者曾在论文《从长征组歌之<遵义会议放光辉>中看苗族和红军的关系》大段谈及这个布依族的多声部音乐的发岔学原理,让中国知名的音乐家都来借鉴和使用。
  五、仡佬族经典民族——“情节下河洗衣裳”
  据被誉为“仡佬王”的张人卓老教授在其个人较多的著作中阐述,贵州最原始的土著居民应该是仡佬族,夜郎的主体民族也是仡佬族,张明权在其《濮祖经与濮语仡佬族》一文中记载:“夜郎灭亡后,务川地区的仡佬部落重新组建起后濮国。另有《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讲的就是仡佬族在贵州的原始与古老。
  贵州仡佬族目前主要聚集在遵义的务川和道真,占据了整个中国仡佬族人口的90%以上。仡佬族的文化底蕴较为醇厚,民俗民风较为古朴,现在流传于仡佬族聚居地的饮食文化传统“三幺台”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仡佬族的歌曲,保留了历史悠久的“放信歌”、儿歌“打秋千”。近些年在务川和道真都分别挖掘了大量的民歌,较为有影响的有“无情的哥哥穿草鞋”“高山画眉叫得欢”“太阳出来望香台”“放牛调”以及“阳雀声声悠悠呀”等,然而真正有深远影响的仡佬族民歌却是“情姐下河洗衣裳”。这首歌由贵州籍作曲家邓承群改编,贵州籍歌唱家穆维平在青歌赛上把它带给了全国观众,如今很多歌唱家都争相来演唱这首作品。
  “情姐下河洗衣裳”堪称情歌中的经典,和四川民歌“高高山上一树槐”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歌里还透露出了另外一种民俗文化——早期的姐弟恋。“情姐下河洗衣裳”这首民歌也是由上下两句构成,依然是不规整乐句,第一句有五个小节,在下属音上构成半终止,下句有六个小节,结束在主音上构成全终止,歌曲的调式也是典型的五声徵调特征,如谱例5-1。
  上例便是仡佬族民歌代表作“情姐下河洗衣裳”,歌曲依然以旋律高亢明亮、曲调委婉动人为主,歌曲最具特色的音在第四小节那个c3上,旋律一开始就在高音上演唱,到第四小节的時候突然上扬去最高音,很有特色,旋法与陕北民歌《赶牲灵》类似。正如上文所说《情姐下河洗衣裳》里透露出两种民俗文化,第一种是男女自由恋爱文化。他们爱得含蓄、爱得巧妙,男女心心相印。第二种是早期的姐弟恋文化。早期仡佬族里确有童养夫情况,而且在仡佬族的古歌传说里就流传着姐弟与葫芦的婚约故事,所以比起四川民歌“高高山上一树槐”有过之而无不及。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其他兄弟民族依然在贵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存发展,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贵州的多民族文化离不开多民族共同的智慧、共同的努力。本文涉及的经典民歌,也仅仅是代表个人的观点取舍,每个民族都非常多优秀的民歌。其他未涉及的民族也有非常多的优秀民歌,因这些民族主体不在贵州,例如贵州也有土家族,而且民歌也很丰富,但是土家族的主体在湖南湖北;贵州的白族在六盘水较多,民歌很有特色,但是白族的主体部分在云南,限于篇幅未能把这些民族一一介绍给大家,实属遗憾。
  参考文献
  [1]常树蓬.中国民歌集成(贵州卷)[M].北京:新华书店发行,1995: 1928.
  [2]周晓玲,刘腾飞.贵州民歌一万首[N].贵州都市报,2007-08-03.
  [3]乔红.侗族民间乐器在侗族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J].民族音乐,2009(06):17-21.
  [4]廖天勇.从长征组歌之<遵义会议放光辉>中看苗族和红军的关系[A].苗族学术年会论文集[A].2015(11):25.
  作者简介:廖天勇(1978—),男,贵州遵义人,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音乐学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及民族音乐理论文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利用竖笛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实现小学音乐现代化革新的重要途径。音乐来自于生活的沃土,包含着人们对于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和感怀。通过竖笛教学,能够教会学生用竖笛来表达生活情感,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有效提高,有效地实现了智育与美育的结合。  【关键词】竖笛教学;音乐素养;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根小小的竖笛因其演奏简单易学、乐声优美、造价经济等特点深受音乐教师
期刊
【摘要】“生命化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最本质的意义所在。生命化音乐课堂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教育得以落實的重要路径之一。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音乐教学;生命化;课堂;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生命化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最本质的意义所在。然而,生命化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的高效是唱响
期刊
【摘要】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开发幼儿音乐天赋的关键时期。因此,现今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幼儿音乐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单纯地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感受音乐的过程。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音乐,理解音乐,演奏音乐,创造音乐。为此,音乐教育应该强调幼儿自身的参与和感受,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和感受中体会音乐的魅力和内涵。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区;策
期刊
【摘要】合唱作为初中音乐教学工作重点,应务必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激发,并加强对合唱教学方法的引导,如此方能有效降低合唱教学难度,并解决此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初中生音乐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路径,有利于全面提升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效率,增强初中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高效路径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根基是提高欣赏能力,而打开这扇门的金钥匙便是教师本身。如何将提高欣赏能力有效地融入到音乐教学,重建对欣赏教学的认知,是我们每一位教者都应该为之深思和努力的。  【关键词】小学阶段;音乐欣赏;能力培养;“音”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欣赏教学是以聆听作为基本方式,对乐曲、旋律、乐器、和声等音乐要素进行提炼、联结和运用的能力。审视当下的欣赏教学,欣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开展中呈现出的一种畸形发展趋势,希望通过对音乐课堂与音乐社团关系的讨论,以及本人在音乐社团实践活动中对出现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从而为学校音乐社团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 ; 音乐社团 ;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作为课外音乐活动的一种,可以有效地缓解音乐科目中存在的课堂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多
期刊
【摘要】《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西方音乐文化与秩序的形而上学》一书出自美国深通音乐的人文学者布里安·K·艾特博士之手。这位生活在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学者有着这一时期典型英美音乐学者的学术特征。  【关键词】布里安·K·艾特;西方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19世纪侧重于从宏观角度探讨音乐的价值与审美的德国学术系统是研究音乐学的重镇的话,20世纪前后崛起的英美实证传统和
期刊
【摘要】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中国古代的民族声乐就能给人以“绕梁余音何以丽,声振林木藉丹田”的震撼。早在中国的远古时期就产生了歌唱,《候人歌》就是中国最早的可吟唱的诗歌。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民族声乐的技法和审美方面来分析其对于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的价值,旨在给现代民族声乐实践以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古代民族声乐的
期刊
【摘要】当前,在所谓“戏曲危机”的状况下,就戏曲界整体而言,各地小戏剧种的上座率一般仍然胜于皮黄声腔剧种,这是无须讳言的客观事实,它说明了当代戏曲观众对地方民间歌舞型的小戏剧种,依旧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兴趣和爱好。当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人们对小戏唱腔的热衷与传唱是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在研究地方小戏音乐之时,应对它的曲牌体结构及其曲调的标题性予以高度重视。探索地方小戏剧种的曲调标题性的意
期刊
【摘要】近些年民族声乐演唱在当代审美的要求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和作品的情感表达也成为学院派研究的主要课题。声乐演唱的本质是一种表演艺术,那么,在扎实的基本功和华丽的技巧已不足以诠释作品内涵的情况下,学习重心始向作品的内涵解读与情感表达层面转移。本文以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中的经典唱段为例,结合笔者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的实践经验,来试论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民族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