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段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往往是从简单到复杂,而数学作为一门适用范围广的课程,计算课是学习數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关键要素。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计算题充满兴趣,他们在课上也会显得格外认真,所以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把握时机,构建趣味且高效的计算氛围,促进低段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并为中高年级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欲望
数学课程的相关知识表示,低段计算课选择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便于低年级小学生理解。所以,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应该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分析,从生活情境中引导小学生思考和分析,理解计算存在的具体含义,认识其中的紧密联系,从而实现知识内化。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构建游乐场玩耍的生活情境,教师鼓励小学生主动思考,从图片中观察到什么?通过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游乐场情境,认识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乘法学习奠定基础。首先是坐火车的情境,说出小火车上有几个人?几节车厢?并用加法计算,为学生理解乘法概念积累经验。接着引导学生想象,如何利用加法算式表示7个2,假设火车过长,需要10个2相加,这样过于麻烦,那么如何利用乘法进行表示?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不同情境内完成教学目标,结合实物图形进行加法和乘法的有效转换。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构建合理情境,这也是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计算热情的一种方式,既能顺利过渡到乘法的相关知识,还能复习以往学习的加法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结合。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情境教学对数学计算课的重要性,选择在恰当时机,结合现实情境体验,符合低段学生的计算需求。
二、巧用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计算信心
低段小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理,但是他们年龄小,对陌生事物往往是凭借兴趣去分析和探索,而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所以,数学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能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并将知识牢固印刻在内心深处,培养低段小学生的计算素养。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为例,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从感性层面为出发点设计数学游戏,首先在讲台上放置8个苹果,2个人一份,分给了4位小朋友,如何合理分析,尝试着一共有几种分配苹果的方式?邀请感兴趣的学生上台操作,有的学生认识到可以1个苹果为一份,2个苹果为一份,4个苹果为一份,8个苹果又是一份,所以一共包含了4种苹果分配方式。学生动手计算的时候,促进他们思维的发散,接着教师讲解“平均分”的相关知识,基于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高低段小学生的计算信心。由此可见,数学改革课程的推进,教师认识到游戏在计算课中的实践优势,结合低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方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确保计算课的趣味高效性。
三、选择数学绘本,确保计算课的趣味性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绘本大多有一定的起源,具备极强的参考价值,所以当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在欣赏美丽画面的时候,也能学到更多的计算知识。而且绘本内容大多比较简单,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则是根据数学绘本的内容进行细致描述,让学生结合绘本内容理解知识,尝试着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此来培养低段学生的创新思维,确保数学计算课的趣味性。
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计算课堂,教师合理利用绘本素材,结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构建对应的课堂氛围,清楚认识到不同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的教学中,这一课时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认识时间,懂得如何记录和使用时间,而核心素养下的绘本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实物,主动让学生去观察,然后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融入到课堂情境内,逐渐认识到手表和计算器等工具。由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非常充分,借助绘本故事为主线去调动学生的生活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主动思考的时候,学生也会在观察、猜测和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潜在规律。其次,教师将“时、分、秒”的故事融入到课堂上,利用辅助学具进行交流和沟通,深化学生的认知记忆,当学生在感受和交流实物的时候,会非常小心,倍加珍惜这些物品,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格。最后,教师在讲完时间的故事后,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主动分享从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分享故事的时候,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还能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四、善用信息技术,创新计算课教学形式
数学教师恰当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计算课堂,将教材中复杂的知识进行简单处理,方便学生对容易混淆的事物进行合理鉴别,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化难为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例如在“加法的初步认识”中,虽然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过简单的加法运算,但是不懂得加法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以及对各个部分的名称没有确切认知。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3个透明的鱼缸,并进行标记,分别是鱼缸1、鱼缸2和鱼缸3,其中鱼缸1、鱼缸2分别有一条小金鱼,而鱼缸3是空的。接着将鱼缸1、鱼缸2的两条小金鱼倒入鱼缸3中,方便学生清楚认识到两个部分合在一起,接着呈现加法算式,对1+1=2有清楚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搭配上对应的音乐,动静结合的基础上,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解决计算课中存在的复杂问题。此外,多媒体在情趣导入的过程中,将计算题目进行层次化分解,实现资源转化,更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需求。
结束语:
低段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构建,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利用生活情境、信息技术、数学绘本和数学游戏等形式,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实现资源整合,打造趣味且高效的数学计算课堂。此外,数学教师应该体现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将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化处理,推动数学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广西南宁市高新小学北校区 蒙梓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欲望
数学课程的相关知识表示,低段计算课选择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便于低年级小学生理解。所以,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应该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分析,从生活情境中引导小学生思考和分析,理解计算存在的具体含义,认识其中的紧密联系,从而实现知识内化。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构建游乐场玩耍的生活情境,教师鼓励小学生主动思考,从图片中观察到什么?通过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游乐场情境,认识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乘法学习奠定基础。首先是坐火车的情境,说出小火车上有几个人?几节车厢?并用加法计算,为学生理解乘法概念积累经验。接着引导学生想象,如何利用加法算式表示7个2,假设火车过长,需要10个2相加,这样过于麻烦,那么如何利用乘法进行表示?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不同情境内完成教学目标,结合实物图形进行加法和乘法的有效转换。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构建合理情境,这也是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计算热情的一种方式,既能顺利过渡到乘法的相关知识,还能复习以往学习的加法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结合。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情境教学对数学计算课的重要性,选择在恰当时机,结合现实情境体验,符合低段学生的计算需求。
二、巧用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计算信心
低段小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理,但是他们年龄小,对陌生事物往往是凭借兴趣去分析和探索,而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所以,数学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能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并将知识牢固印刻在内心深处,培养低段小学生的计算素养。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为例,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从感性层面为出发点设计数学游戏,首先在讲台上放置8个苹果,2个人一份,分给了4位小朋友,如何合理分析,尝试着一共有几种分配苹果的方式?邀请感兴趣的学生上台操作,有的学生认识到可以1个苹果为一份,2个苹果为一份,4个苹果为一份,8个苹果又是一份,所以一共包含了4种苹果分配方式。学生动手计算的时候,促进他们思维的发散,接着教师讲解“平均分”的相关知识,基于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高低段小学生的计算信心。由此可见,数学改革课程的推进,教师认识到游戏在计算课中的实践优势,结合低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方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确保计算课的趣味高效性。
三、选择数学绘本,确保计算课的趣味性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绘本大多有一定的起源,具备极强的参考价值,所以当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在欣赏美丽画面的时候,也能学到更多的计算知识。而且绘本内容大多比较简单,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则是根据数学绘本的内容进行细致描述,让学生结合绘本内容理解知识,尝试着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此来培养低段学生的创新思维,确保数学计算课的趣味性。
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计算课堂,教师合理利用绘本素材,结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构建对应的课堂氛围,清楚认识到不同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的教学中,这一课时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认识时间,懂得如何记录和使用时间,而核心素养下的绘本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实物,主动让学生去观察,然后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融入到课堂情境内,逐渐认识到手表和计算器等工具。由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非常充分,借助绘本故事为主线去调动学生的生活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主动思考的时候,学生也会在观察、猜测和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潜在规律。其次,教师将“时、分、秒”的故事融入到课堂上,利用辅助学具进行交流和沟通,深化学生的认知记忆,当学生在感受和交流实物的时候,会非常小心,倍加珍惜这些物品,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格。最后,教师在讲完时间的故事后,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主动分享从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分享故事的时候,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还能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四、善用信息技术,创新计算课教学形式
数学教师恰当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计算课堂,将教材中复杂的知识进行简单处理,方便学生对容易混淆的事物进行合理鉴别,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化难为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例如在“加法的初步认识”中,虽然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过简单的加法运算,但是不懂得加法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以及对各个部分的名称没有确切认知。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3个透明的鱼缸,并进行标记,分别是鱼缸1、鱼缸2和鱼缸3,其中鱼缸1、鱼缸2分别有一条小金鱼,而鱼缸3是空的。接着将鱼缸1、鱼缸2的两条小金鱼倒入鱼缸3中,方便学生清楚认识到两个部分合在一起,接着呈现加法算式,对1+1=2有清楚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搭配上对应的音乐,动静结合的基础上,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解决计算课中存在的复杂问题。此外,多媒体在情趣导入的过程中,将计算题目进行层次化分解,实现资源转化,更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需求。
结束语:
低段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构建,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利用生活情境、信息技术、数学绘本和数学游戏等形式,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实现资源整合,打造趣味且高效的数学计算课堂。此外,数学教师应该体现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将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化处理,推动数学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广西南宁市高新小学北校区 蒙梓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