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玉堂,名辛杰、号玉堂,生于公元1877年冬月16日午时,重庆府大足县三驱乡窟窿河桅杆坝倒石桥生长人氏,后移居珠溪镇。仙逝于1947年9月14日,享年70岁,安息于重庆市荣昌县路孔镇恒升门前。姚玉堂一生无嗣,但是,徒子徒孙及后学遍布五湖四海。六十多年来,每年都常有人在他的墓前烧香祭拜,缅怀大师。
一、入缠门 从师名家承法脉
据前辈回忆,姚玉堂中等个子,晚年身材精瘦、美须飘逸、目光炯炯。
姚玉堂小时候聪明伶俐,却个矮体弱,父亲要他习武强身。6岁起在本乡学拳,15岁后到大足宝顶拜师深造,成年时武功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姚玉堂与学缠丝拳的张贵林是同乡拳友,张贵林引荐姚玉堂结识了缠丝拳名家何五堂之子何峻山,姚玉堂向何峻山提出想向何五堂学缠丝拳,何峻山答应了,随后,姚玉堂备好礼物与何峻山同行去大足县龙水镇何宅。何五堂见识了姚玉堂的功底和习武天分,同意收徒。由于年事已高,安排何峻山“带师授徒”,自己给姚玉堂指点窍要。何五堂是缠丝拳宗师杨为善的高徒,功夫达炉火纯青之境,名振川东。
姚玉堂在何府学拳期间,常见有人来何府或是拜师,或是切磋,或是挑战,见识了何五堂的真功。
一天,有位名为“河南梁毡帽”的壮年武师到何府登门比武求教。梁武师出招“黑虎掏心”,拳头生风直冲何五堂胸口,何五堂不偏不躲,梁手感打在棉花团上,力量顿消。梁紧接“穿心腿”踢向何五堂的腹部,谁知何五堂旋身已至梁背后,右掌向他肩上一拍,梁的五脏六腑顿觉翻江倒海般难受,不能动弹。过招之后,梁武师请求拜师,何五堂婉拒不收。
姚玉堂在何俯学艺六年,功成之后,仍以打鱼为业,闲时开始教棚。
二、战擂台 夺冠避祸路孔镇
民国初年,重庆府摆擂比武,姚玉堂赶去参赛,心想检验一下自己所学。谁知报名时才知道是生死擂台赛,“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毅然签下了生死文书。不料姚玉堂与擂主决赛第一场,竟不慎掌毙擂主。擂方势力强大,姚玉堂为了躲避对方追杀,有家不能回,漂泊到濑溪河流经荣昌县路孔河段上打鱼维持生计。
路孔镇距荣昌县城东八公里,是座历史文化名镇。路孔镇大荣寨碑记:“行商坐贾,望白银滩堆金砌玉,舟楫如云,指濑溪万壑朝宗”。由此可见,当年古镇繁荣昌盛的景象。
姚玉堂特别擅长轻功。清晨,人们常见姚玉堂在码头将船一推数丈之遥,篙杆触地,纵身一跃,轻落船头,船在水中却不摇不晃,日纵渔网濑溪河,夜泊渔火路孔镇。姚玉堂不仅武功高强,而且人脉口碑也好。他与路孔名门赵氏(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铜梁县县长赵秉乾,綦江县县长赵彤臣,同盟会会员、川军将领赵萼生,荣昌县洪拳名家、画家陈子庄等交情很深。因其武功和人品名满江湖,1917年春,姚玉堂被聘为军队武术教官,1919年,被公推为路孔码头的龙头大爷,江湖上的纷争,官商中的矛盾,百姓间的恩怨,大多都去找他调解。姚玉堂还常将打鱼所得分给穷苦人家,人们都恭称他“小宋江”,姚玉堂自嘲“姚打鱼”,济人危难,行侠仗义,是他的人生写照。
三、行侠义 扶弱打恶济世人
1936年寒冬的一天,姚玉堂和几位渔民驾船至濑溪河二郎塘,正在吆喝渔鹰捕鱼,忽听岸边有人在喊:“这里不许打鱼,不然,老子石头来了哈!”原来是二郎塘渔霸的狗腿子在逞威风。见此情形,姚玉堂收了网,篙杆往河里一点,船像离弦的箭直射河边,厉声诘问:“这河是你们开的?”一个壮汉吼道:“你皮子紧了?老子给你松松!”脚踢地上一砣石头飞向船头。姚玉堂头一偏同时篙杆往岸上一招“黄龙缠竹”,犹如旋风扫地,“噗嗵”几声,有三人被扫下了河里,余下的人吓得转身飞跑。姚玉堂对渔民们说:“你们各自打鱼,啥都不管。”然后,坐在船杠上抽烟。一会儿,有来人大叫:“敢在这里打鱼?我看是哪个吃了豹子胆!”来者正是二郎塘渔霸。孰料那渔霸一见是姚玉堂,赶忙满脸笑容说:“啊哟,是姚大爷!对不起!”回头对打手们骂道:“瞎了你们的狗眼,连姚大爷都不认得?快陪罪!”这帮人齐向姚玉堂陪不是。姚玉堂要求渔霸不阻挡渔民在二郎塘河段打鱼,渔霸满口应承。此后,渔民们在二郎塘河段打鱼畅通无阻,都对姚玉堂心存感激。
四、修武道 德高功深播巴蜀
姚玉堂自从在重庆府擂台赛致人丧命之后,潜心向善。后来,经历了在四川泸州蓝田坝飞机场建设工地,点穴制服调戏中国妇女的两个美国兵;与地趟拳名家较技;还与多个门派的名家论拳研武。在双方切磋拳技时,点到为止;若遇有人挑战,以制服对手为限。姚玉堂在巴蜀武林闻名遐迩,江湖豪杰仰慕其英名,常聚路孔品茶论拳。
四川省地趟拳名家刘青云,武林中人称“地滚子”,他久闻姚玉堂在巴蜀武林的盛名,专程从富顺县来到荣昌县路孔镇拜访姚玉堂,俩人在街上茶馆商定切磋拳技。比武消息传出,本地的缠门、洪门、苏门等拳派的人和旁观者蜂涌而至。姚玉堂和刘青云来到码头河坝平地,互行抱拳礼之后,姚玉堂随意而立说:“刘师兄,请!”刘青云不再客气,虚晃一招未能引动对方,“嗨!”先声夺人,“连环捶”已到姚玉堂胸前。姚玉堂迎上“浪子踏球”一手三势齐发,中踏来捶、下震脚、上冲捶已抵刘青云下腭。刘青云一惊,急偏头缩前脚“侧身滚翻”化解,姚玉堂追步“弹腿填捶”踢打;刘青云再使“乌龙绞柱”夹摔,姚玉堂急应“腾排手”化解。刘青云地滚蛟龙猛攻姚玉堂下盘,姚玉堂掌拳争锋重打刘青云上盘,场外围观者不断叫“好!”双方交手十余回合难分胜负,定为平局。两名家互生钦佩之意,结为金兰之交,在武林中留下一段佳话。
五、施拳技 一招收徒“铁罗汉”
姚玉堂收徒有三十多人,都是慕名恭敬地拜师。但是,爱徒之一“杨铁罗汉”,却是姚玉堂展艺收徒。
杨铁罗汉名占彪号吉山,虎背熊腰,石匠职业,洪拳功夫远近闻名。他听说姚玉堂打死了擂主来路孔避祸,又被赵家请去教护院家丁练拳,杨铁罗汉走过路过时好奇心驱使,常攀上院墙去探究。一日,杨铁罗汉从街上路过,见姚玉堂正在吊脚楼茶馆喝茶,就大步进门对姚玉堂抱拳礼说:“姚师傅,缠丝拳也能打人?我要领教下。”姚玉堂先是谦逊,杨铁罗汉执意要“过手”,姚玉堂回应:“试了便知道。”姚玉堂起身搬开桌凳,让他进招,杨铁罗汉力大拳猛,抢步“炮捶”直冲姚玉堂欲逼到死角。姚玉堂顺势借力,原地旋身双手反粑杨铁罗汉来拳,“浪排手弹腿”化打齐发将杨铁罗汉踢飞,紧随“咔嚓”一声响,人撞断了木板墙滚下坎去。姚玉堂在窗口大声问道:“伤倒没有?”杨铁罗汉起身说“不要紧”,再回到茶馆,叩头跪拜姚玉堂为师。姚玉堂赞叹:“真是打不死的铁罗汉!”喜欢他的耿直,收其为徒。
杨铁罗汉带艺投师后,在师父指教下功勤艺精,内功深厚。三十年代,他在四川的大足、荣昌、永川、江津、泸州等地举办的国术擂台赛中斩获银牌。
六、留遗产 缠门拳医传四海
姚玉堂常教诲徒弟们:“练武强身自卫,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千万别恃功夫逞强,切记山外有山”。姚玉堂不仅闲时教拳,而且行船捕鱼时,也要求弟子随船同行练功。其高徒蔡德泉为最,一脚驻船上,一脚代篙,双手掷网,四体并用,舟行如飞,练至脚似与船一体,桩稳如泰山。“名师出高徒”,众弟子中的蔡德泉、于天沛、杨吉山、蔡吉全、吴敬周、姚克全(侄)、姜志军(外侄)等人都历练成为武林中公认的缠丝拳名家,皆立门户传缠丝拳法脉。
姚玉堂功达化境,仙风道骨,纵横江湖几十年,深感缠丝拳要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拳艺,才能屹立于武林。他不自满于“敌家若要定输赢,尽在吾门六路中”(古拳谱《缠门打经》),在总结缠丝拳六路短打拳法的基础上,续编出长拳短打兼融的第七路平桩、第八路总桩,之后,他又从实战博击中感悟缠丝拳以手法见长,低腿为主,尚欠地趟功夫,找准继承和创新的契合点,用缠丝拳结合地趟拳再创编出第九路滚龙桩。其中前跌身“贯裆腿”、后跌身“兔儿双蹬腿”、侧跌身“夹剪腿”(乌龙绞柱)、腾空转体“烈马扬蹄”等地趟动作,跌扑滚翻,演练犹如蛟龙劲舞,动感形像,很有中国传统文化品味,缠丝拳由六个短打套路扩展为与地趟兼融的九个套路。
姚玉堂还与同辈其他名家共同丰富了缠丝拳两大强项:手法和正骨术,完善了缠丝拳体系。
姚玉堂大师德艺双馨,垂范后人,至今,在巴蜀武术界有口皆碑,堪称缠门的万世师表。(作者简介:陈伯华,男,58岁,1973年从师谢易奎学习缠丝拳至今。2006年参加缠丝拳的挖掘整理,曾任重庆市荣昌县缠丝拳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会长;姚正强,姚玉堂侄孙,男,48岁。幼承其父姚克全嫡传缠丝拳,现任重庆市大足县武术协会珠溪镇分会副会长,缠丝拳大足县支脉主要传承人之一)
一、入缠门 从师名家承法脉
据前辈回忆,姚玉堂中等个子,晚年身材精瘦、美须飘逸、目光炯炯。
姚玉堂小时候聪明伶俐,却个矮体弱,父亲要他习武强身。6岁起在本乡学拳,15岁后到大足宝顶拜师深造,成年时武功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姚玉堂与学缠丝拳的张贵林是同乡拳友,张贵林引荐姚玉堂结识了缠丝拳名家何五堂之子何峻山,姚玉堂向何峻山提出想向何五堂学缠丝拳,何峻山答应了,随后,姚玉堂备好礼物与何峻山同行去大足县龙水镇何宅。何五堂见识了姚玉堂的功底和习武天分,同意收徒。由于年事已高,安排何峻山“带师授徒”,自己给姚玉堂指点窍要。何五堂是缠丝拳宗师杨为善的高徒,功夫达炉火纯青之境,名振川东。
姚玉堂在何府学拳期间,常见有人来何府或是拜师,或是切磋,或是挑战,见识了何五堂的真功。
一天,有位名为“河南梁毡帽”的壮年武师到何府登门比武求教。梁武师出招“黑虎掏心”,拳头生风直冲何五堂胸口,何五堂不偏不躲,梁手感打在棉花团上,力量顿消。梁紧接“穿心腿”踢向何五堂的腹部,谁知何五堂旋身已至梁背后,右掌向他肩上一拍,梁的五脏六腑顿觉翻江倒海般难受,不能动弹。过招之后,梁武师请求拜师,何五堂婉拒不收。
姚玉堂在何俯学艺六年,功成之后,仍以打鱼为业,闲时开始教棚。
二、战擂台 夺冠避祸路孔镇
民国初年,重庆府摆擂比武,姚玉堂赶去参赛,心想检验一下自己所学。谁知报名时才知道是生死擂台赛,“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毅然签下了生死文书。不料姚玉堂与擂主决赛第一场,竟不慎掌毙擂主。擂方势力强大,姚玉堂为了躲避对方追杀,有家不能回,漂泊到濑溪河流经荣昌县路孔河段上打鱼维持生计。
路孔镇距荣昌县城东八公里,是座历史文化名镇。路孔镇大荣寨碑记:“行商坐贾,望白银滩堆金砌玉,舟楫如云,指濑溪万壑朝宗”。由此可见,当年古镇繁荣昌盛的景象。
姚玉堂特别擅长轻功。清晨,人们常见姚玉堂在码头将船一推数丈之遥,篙杆触地,纵身一跃,轻落船头,船在水中却不摇不晃,日纵渔网濑溪河,夜泊渔火路孔镇。姚玉堂不仅武功高强,而且人脉口碑也好。他与路孔名门赵氏(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铜梁县县长赵秉乾,綦江县县长赵彤臣,同盟会会员、川军将领赵萼生,荣昌县洪拳名家、画家陈子庄等交情很深。因其武功和人品名满江湖,1917年春,姚玉堂被聘为军队武术教官,1919年,被公推为路孔码头的龙头大爷,江湖上的纷争,官商中的矛盾,百姓间的恩怨,大多都去找他调解。姚玉堂还常将打鱼所得分给穷苦人家,人们都恭称他“小宋江”,姚玉堂自嘲“姚打鱼”,济人危难,行侠仗义,是他的人生写照。
三、行侠义 扶弱打恶济世人
1936年寒冬的一天,姚玉堂和几位渔民驾船至濑溪河二郎塘,正在吆喝渔鹰捕鱼,忽听岸边有人在喊:“这里不许打鱼,不然,老子石头来了哈!”原来是二郎塘渔霸的狗腿子在逞威风。见此情形,姚玉堂收了网,篙杆往河里一点,船像离弦的箭直射河边,厉声诘问:“这河是你们开的?”一个壮汉吼道:“你皮子紧了?老子给你松松!”脚踢地上一砣石头飞向船头。姚玉堂头一偏同时篙杆往岸上一招“黄龙缠竹”,犹如旋风扫地,“噗嗵”几声,有三人被扫下了河里,余下的人吓得转身飞跑。姚玉堂对渔民们说:“你们各自打鱼,啥都不管。”然后,坐在船杠上抽烟。一会儿,有来人大叫:“敢在这里打鱼?我看是哪个吃了豹子胆!”来者正是二郎塘渔霸。孰料那渔霸一见是姚玉堂,赶忙满脸笑容说:“啊哟,是姚大爷!对不起!”回头对打手们骂道:“瞎了你们的狗眼,连姚大爷都不认得?快陪罪!”这帮人齐向姚玉堂陪不是。姚玉堂要求渔霸不阻挡渔民在二郎塘河段打鱼,渔霸满口应承。此后,渔民们在二郎塘河段打鱼畅通无阻,都对姚玉堂心存感激。
四、修武道 德高功深播巴蜀
姚玉堂自从在重庆府擂台赛致人丧命之后,潜心向善。后来,经历了在四川泸州蓝田坝飞机场建设工地,点穴制服调戏中国妇女的两个美国兵;与地趟拳名家较技;还与多个门派的名家论拳研武。在双方切磋拳技时,点到为止;若遇有人挑战,以制服对手为限。姚玉堂在巴蜀武林闻名遐迩,江湖豪杰仰慕其英名,常聚路孔品茶论拳。
四川省地趟拳名家刘青云,武林中人称“地滚子”,他久闻姚玉堂在巴蜀武林的盛名,专程从富顺县来到荣昌县路孔镇拜访姚玉堂,俩人在街上茶馆商定切磋拳技。比武消息传出,本地的缠门、洪门、苏门等拳派的人和旁观者蜂涌而至。姚玉堂和刘青云来到码头河坝平地,互行抱拳礼之后,姚玉堂随意而立说:“刘师兄,请!”刘青云不再客气,虚晃一招未能引动对方,“嗨!”先声夺人,“连环捶”已到姚玉堂胸前。姚玉堂迎上“浪子踏球”一手三势齐发,中踏来捶、下震脚、上冲捶已抵刘青云下腭。刘青云一惊,急偏头缩前脚“侧身滚翻”化解,姚玉堂追步“弹腿填捶”踢打;刘青云再使“乌龙绞柱”夹摔,姚玉堂急应“腾排手”化解。刘青云地滚蛟龙猛攻姚玉堂下盘,姚玉堂掌拳争锋重打刘青云上盘,场外围观者不断叫“好!”双方交手十余回合难分胜负,定为平局。两名家互生钦佩之意,结为金兰之交,在武林中留下一段佳话。
五、施拳技 一招收徒“铁罗汉”
姚玉堂收徒有三十多人,都是慕名恭敬地拜师。但是,爱徒之一“杨铁罗汉”,却是姚玉堂展艺收徒。
杨铁罗汉名占彪号吉山,虎背熊腰,石匠职业,洪拳功夫远近闻名。他听说姚玉堂打死了擂主来路孔避祸,又被赵家请去教护院家丁练拳,杨铁罗汉走过路过时好奇心驱使,常攀上院墙去探究。一日,杨铁罗汉从街上路过,见姚玉堂正在吊脚楼茶馆喝茶,就大步进门对姚玉堂抱拳礼说:“姚师傅,缠丝拳也能打人?我要领教下。”姚玉堂先是谦逊,杨铁罗汉执意要“过手”,姚玉堂回应:“试了便知道。”姚玉堂起身搬开桌凳,让他进招,杨铁罗汉力大拳猛,抢步“炮捶”直冲姚玉堂欲逼到死角。姚玉堂顺势借力,原地旋身双手反粑杨铁罗汉来拳,“浪排手弹腿”化打齐发将杨铁罗汉踢飞,紧随“咔嚓”一声响,人撞断了木板墙滚下坎去。姚玉堂在窗口大声问道:“伤倒没有?”杨铁罗汉起身说“不要紧”,再回到茶馆,叩头跪拜姚玉堂为师。姚玉堂赞叹:“真是打不死的铁罗汉!”喜欢他的耿直,收其为徒。
杨铁罗汉带艺投师后,在师父指教下功勤艺精,内功深厚。三十年代,他在四川的大足、荣昌、永川、江津、泸州等地举办的国术擂台赛中斩获银牌。
六、留遗产 缠门拳医传四海
姚玉堂常教诲徒弟们:“练武强身自卫,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千万别恃功夫逞强,切记山外有山”。姚玉堂不仅闲时教拳,而且行船捕鱼时,也要求弟子随船同行练功。其高徒蔡德泉为最,一脚驻船上,一脚代篙,双手掷网,四体并用,舟行如飞,练至脚似与船一体,桩稳如泰山。“名师出高徒”,众弟子中的蔡德泉、于天沛、杨吉山、蔡吉全、吴敬周、姚克全(侄)、姜志军(外侄)等人都历练成为武林中公认的缠丝拳名家,皆立门户传缠丝拳法脉。
姚玉堂功达化境,仙风道骨,纵横江湖几十年,深感缠丝拳要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拳艺,才能屹立于武林。他不自满于“敌家若要定输赢,尽在吾门六路中”(古拳谱《缠门打经》),在总结缠丝拳六路短打拳法的基础上,续编出长拳短打兼融的第七路平桩、第八路总桩,之后,他又从实战博击中感悟缠丝拳以手法见长,低腿为主,尚欠地趟功夫,找准继承和创新的契合点,用缠丝拳结合地趟拳再创编出第九路滚龙桩。其中前跌身“贯裆腿”、后跌身“兔儿双蹬腿”、侧跌身“夹剪腿”(乌龙绞柱)、腾空转体“烈马扬蹄”等地趟动作,跌扑滚翻,演练犹如蛟龙劲舞,动感形像,很有中国传统文化品味,缠丝拳由六个短打套路扩展为与地趟兼融的九个套路。
姚玉堂还与同辈其他名家共同丰富了缠丝拳两大强项:手法和正骨术,完善了缠丝拳体系。
姚玉堂大师德艺双馨,垂范后人,至今,在巴蜀武术界有口皆碑,堪称缠门的万世师表。(作者简介:陈伯华,男,58岁,1973年从师谢易奎学习缠丝拳至今。2006年参加缠丝拳的挖掘整理,曾任重庆市荣昌县缠丝拳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会长;姚正强,姚玉堂侄孙,男,48岁。幼承其父姚克全嫡传缠丝拳,现任重庆市大足县武术协会珠溪镇分会副会长,缠丝拳大足县支脉主要传承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