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个时代其实不需要更好的管理,而是需要自我管理的复兴。”
这是某本书上的一句话,我个人非常认同,感觉较为贴合当今企业的管理状况与趋势。我们的企业现在并不缺乏好的管理方法,而是欠缺持久的耐心、优化的决心、变革的初心和对人的本心。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仍处于急功近利和妄图一招扭转乾坤的思维方式之中,他们不断浅尝辄止,忙乱地四处寻觅“好的”管理,这如同与魔鬼交换了灵魂一般可怕而上瘾。很多时候,他们对于管理方法的追捧正如恋爱中的人们一样狂热、执拗,但很可能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他们只是爱上了“恋爱”的感觉,而非爱上了某人。这很可能会毁掉企业发展的希望,也会毁掉很多本来还不错的管理方法。
近年来受到热捧的阿米巴经营模式就处在这样一个当口,那么到底谁会杀死阿米巴?
“棒杀”和“捧杀”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从自己经营实践中总结出的稻盛哲学与阿米巴经营手法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复兴,无疑对企业非常有价值。“哲学+实学”的思路也打通了企业经营的“道、法、术”任督二脉。从大处说,这满足了国内企业转型过程中根治“心病”与“身病”的需要;从小处说,这又给了尝遍百草的“神农氏企业家”们一味新药。能不能真正药到病除,还需要大家正确面对,但不“棒杀”和“捧杀”是第一要务。
我们在推行阿米巴经营时经常碰到两种企业:一种是棒杀,我们刚提出阿米巴的概念,就被企业断然否定——“日本企业的管理理念不适合中国国情。”另一种是捧杀,在我们讲完之后,被企业断然否定——“我们只相信稻盛先生原汁原味的阿米巴经营模式。”无知的热情与无畏的勇气都令人担心,缺乏辩证的视角看待管理方法让企业始终游走在“拿来主义”与“故步自封”的迷途。
阿米巴的“中国式解读”
“中国式解读”是学术界的山寨化思路,很多专家已经懒得思考和创新了,新瓶装旧酒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很多人在看了几本书之后,便急不可耐地把阿米巴经营理解为自己熟悉的理论,认为阿米巴经营又是一次“灵魂附体”,所以我们看到了如此之多的解释——从财务、流程、文化、组织……各种角度解读。一时间烽烟四起,乱花迷眼。更为要命的是,很多企业被误导着开始了变革,调整组织结构、梳理内部流程、制定核算规则等,争先恐后,却只达到了改头换面的功效。很多企业做了厚厚的企业哲学手册,却依然说不清自己的经营哲学与具体经营活动有何联系。甚至有的企业只是将原来的企业文化手册换了封皮。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困惑:企业划分了阿米巴组织、制定了内部核算规则,为什么没有效果?员工也有这样的抱怨:这是老板要折腾的,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流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干部也纳闷:这就是传说中的阿米巴吗?与若干年前我们搞的事业部产品线独立核算没啥区别。面对以上客户反应,我们哭笑不得也深感不安,这样下去,阿米巴经营最初那点吸引力很快就会耗尽。
求其形而忘其神
阿米巴经营是对企业内外部价值链的识别、重构、驱动,不是划小核算单元、内部交易、人文关怀……那么简单。遗憾的是,在我看到的企业阿米巴变革中,大家都是从调整组织开始,从单元核算入手,以绩效配套管理结束,中间夹杂一些稻盛哲学的宣扬。做到这里,很多人认为已经完成了阿米巴经营的转变,坐等阿米巴发挥起死回生的作用。稻盛给了我们一个“神形兼具”的经营体系,很多企业却只选择了其中部分形式化的内容,买椟还珠了。比如很多企业往往以采用了什么样的损益表而自豪,因坚持了7项会计原则而骄傲,做了本企业哲学手册之后就认为已经贯彻了经营哲学,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谋杀阿米巴经营。做得好的企业有个共同点:首先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其次知道如何“裁剪”,最后是创新化地应用,当然其背后往往还有一套自己的人文哲学在支撑。他们甚至可以不叫自己是阿米巴经营,但他们学到了“神”,掌握了要害。建议那些急于进行阿米巴改造的企业先停下来,好好想想这些问题:阿米巴“神”在何处?于我何益?如何得其实而尽其用?
过犹不及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阿米巴经营的本质是如何激发自我管理。激发自我管理其实有多个途径,但有些东西是根本性的,是企业存在的基础。比如说,企业创造什么价值?用哪些业务创造价值?在不同环节价值如何增值?哪些人在做贡献?贡献如何?如何让用户感受到企业的价值?等等。一切管理方法都是围绕这些基本、核心的问题展开的,忽视这些问题的管理方法肯定不是好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阿米巴带给我们的最大思考是“价值归核”,不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都要回归对企业经营活动真实价值的管理;阿米巴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则是如何激发自我管理,不论是个人、团队还是一个核算单元。做到价值归核和自我管理,就是一个成功的阿米巴经营了,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而要做到这两点,其实还有很多基础工作和准备工作要做,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很多国内企业还不能称之为“企业”,它们的基础管理水平实在太低,管理思维实在太弱,管理框架实在太残缺。对于这样的企业,建议还是养结实了再折腾吧,不然只会伤筋动骨,这是体质问题,无关管理方法的好坏。对于已经开始折腾的企业,建议大家还是设计好阶段、节奏,逐步过渡,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是不现实且有害的。
发心
稻盛在不同场合一直强调哲学对于阿米巴经营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在实施阿米巴经营时的发心并不纯善,仍以管理工具控制的思维主导。嘴上喊着“敬天爱人、精进利他”,却没有丝毫的行为印证,千万不要拿这做幌子忽悠别人,皇帝的新装只能骗了皇帝自己。这其实是一种伪善,也是很多企业实施阿米巴经营得不到员工真心支持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员工并不需要企业家一夜之间变为圣人,但员工需要看到你们的改变。只要你们向这个方向努力了,哪怕只是一点都会得到极大的回馈。
一个成功的管理变革取决于两件事情:一是寻找最合适的方法;二是成就最合适的方法。两者缺一不可。
这是某本书上的一句话,我个人非常认同,感觉较为贴合当今企业的管理状况与趋势。我们的企业现在并不缺乏好的管理方法,而是欠缺持久的耐心、优化的决心、变革的初心和对人的本心。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仍处于急功近利和妄图一招扭转乾坤的思维方式之中,他们不断浅尝辄止,忙乱地四处寻觅“好的”管理,这如同与魔鬼交换了灵魂一般可怕而上瘾。很多时候,他们对于管理方法的追捧正如恋爱中的人们一样狂热、执拗,但很可能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他们只是爱上了“恋爱”的感觉,而非爱上了某人。这很可能会毁掉企业发展的希望,也会毁掉很多本来还不错的管理方法。
近年来受到热捧的阿米巴经营模式就处在这样一个当口,那么到底谁会杀死阿米巴?
“棒杀”和“捧杀”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从自己经营实践中总结出的稻盛哲学与阿米巴经营手法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复兴,无疑对企业非常有价值。“哲学+实学”的思路也打通了企业经营的“道、法、术”任督二脉。从大处说,这满足了国内企业转型过程中根治“心病”与“身病”的需要;从小处说,这又给了尝遍百草的“神农氏企业家”们一味新药。能不能真正药到病除,还需要大家正确面对,但不“棒杀”和“捧杀”是第一要务。
我们在推行阿米巴经营时经常碰到两种企业:一种是棒杀,我们刚提出阿米巴的概念,就被企业断然否定——“日本企业的管理理念不适合中国国情。”另一种是捧杀,在我们讲完之后,被企业断然否定——“我们只相信稻盛先生原汁原味的阿米巴经营模式。”无知的热情与无畏的勇气都令人担心,缺乏辩证的视角看待管理方法让企业始终游走在“拿来主义”与“故步自封”的迷途。
阿米巴的“中国式解读”
“中国式解读”是学术界的山寨化思路,很多专家已经懒得思考和创新了,新瓶装旧酒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很多人在看了几本书之后,便急不可耐地把阿米巴经营理解为自己熟悉的理论,认为阿米巴经营又是一次“灵魂附体”,所以我们看到了如此之多的解释——从财务、流程、文化、组织……各种角度解读。一时间烽烟四起,乱花迷眼。更为要命的是,很多企业被误导着开始了变革,调整组织结构、梳理内部流程、制定核算规则等,争先恐后,却只达到了改头换面的功效。很多企业做了厚厚的企业哲学手册,却依然说不清自己的经营哲学与具体经营活动有何联系。甚至有的企业只是将原来的企业文化手册换了封皮。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困惑:企业划分了阿米巴组织、制定了内部核算规则,为什么没有效果?员工也有这样的抱怨:这是老板要折腾的,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流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干部也纳闷:这就是传说中的阿米巴吗?与若干年前我们搞的事业部产品线独立核算没啥区别。面对以上客户反应,我们哭笑不得也深感不安,这样下去,阿米巴经营最初那点吸引力很快就会耗尽。
求其形而忘其神
阿米巴经营是对企业内外部价值链的识别、重构、驱动,不是划小核算单元、内部交易、人文关怀……那么简单。遗憾的是,在我看到的企业阿米巴变革中,大家都是从调整组织开始,从单元核算入手,以绩效配套管理结束,中间夹杂一些稻盛哲学的宣扬。做到这里,很多人认为已经完成了阿米巴经营的转变,坐等阿米巴发挥起死回生的作用。稻盛给了我们一个“神形兼具”的经营体系,很多企业却只选择了其中部分形式化的内容,买椟还珠了。比如很多企业往往以采用了什么样的损益表而自豪,因坚持了7项会计原则而骄傲,做了本企业哲学手册之后就认为已经贯彻了经营哲学,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谋杀阿米巴经营。做得好的企业有个共同点:首先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其次知道如何“裁剪”,最后是创新化地应用,当然其背后往往还有一套自己的人文哲学在支撑。他们甚至可以不叫自己是阿米巴经营,但他们学到了“神”,掌握了要害。建议那些急于进行阿米巴改造的企业先停下来,好好想想这些问题:阿米巴“神”在何处?于我何益?如何得其实而尽其用?
过犹不及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阿米巴经营的本质是如何激发自我管理。激发自我管理其实有多个途径,但有些东西是根本性的,是企业存在的基础。比如说,企业创造什么价值?用哪些业务创造价值?在不同环节价值如何增值?哪些人在做贡献?贡献如何?如何让用户感受到企业的价值?等等。一切管理方法都是围绕这些基本、核心的问题展开的,忽视这些问题的管理方法肯定不是好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阿米巴带给我们的最大思考是“价值归核”,不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都要回归对企业经营活动真实价值的管理;阿米巴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则是如何激发自我管理,不论是个人、团队还是一个核算单元。做到价值归核和自我管理,就是一个成功的阿米巴经营了,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而要做到这两点,其实还有很多基础工作和准备工作要做,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很多国内企业还不能称之为“企业”,它们的基础管理水平实在太低,管理思维实在太弱,管理框架实在太残缺。对于这样的企业,建议还是养结实了再折腾吧,不然只会伤筋动骨,这是体质问题,无关管理方法的好坏。对于已经开始折腾的企业,建议大家还是设计好阶段、节奏,逐步过渡,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是不现实且有害的。
发心
稻盛在不同场合一直强调哲学对于阿米巴经营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在实施阿米巴经营时的发心并不纯善,仍以管理工具控制的思维主导。嘴上喊着“敬天爱人、精进利他”,却没有丝毫的行为印证,千万不要拿这做幌子忽悠别人,皇帝的新装只能骗了皇帝自己。这其实是一种伪善,也是很多企业实施阿米巴经营得不到员工真心支持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员工并不需要企业家一夜之间变为圣人,但员工需要看到你们的改变。只要你们向这个方向努力了,哪怕只是一点都会得到极大的回馈。
一个成功的管理变革取决于两件事情:一是寻找最合适的方法;二是成就最合适的方法。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