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交系高频率再生因素研究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023144553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玉米自交系幼胚为外植体,就不同基因型、不同激素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玉米自交系高频率再生系统。方差分析表明:玉米自交系的高频率再生受基因型、激素以及二者间的互作影响。其中基因型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再生植株的分化还受到诱愈培养基、分化培养基、诱愈培养基与分化培养基的互作影响。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诱导中由N6+2mg/L2,4-D+10mg/L AgNO3+300mg/L脯氨酸+500mg/L水解酪蛋白+20g/L蔗糖+10g/L甘露醇组成最适培养基。诱导分化时,最适培养基
其他文献
检测野生型、半野生型及栽培型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进一步探讨小豆的起源地、品种分化和传播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研究用RAPD标记方法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
根据小麦成熟期籽粒淀粉组分的差异,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籽粒总淀粉含量相近、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存在差异的9个小麦品种分为3组:低直链淀粉组、中直链淀粉组和高直链淀粉组
用两个胚乳色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品种不同比率的混合来模仿具有不同标记基因频率的玉米群体,通过田间试验、统计抽样以及MonteCarlo模拟研究玉米种质在繁殖前后标记基因频率的变
作物主要依靠叶片表面的气孔进行CO2吸收和水分蒸散,从而影响光合和蒸腾等重要生理过程。赵瑞霞等^[1]发现不同时期干旱使小麦叶片背面气孔长度变短,对气孔宽度的影响很小。而
用3种微卫星标记分别分析了20个苎麻品种的DNA。每种标记方法都能在苎麻品种间产生多态性的谱带。ISSR每个检测单位产生的DNA条带最多,平均每个引物对扩增出8个DNA条带;其次是R
用12个含有不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小麦品种(或品系)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蛋白组分的积累规律及谷蛋白大聚合体与总蛋白比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幼粒中的清蛋
1994年10月至1995年5月,在美国阿肯色大学水稻研究推广中心的温室,对5个美国水稻品种Katy、Lemont、L202、RA73和Bond,及其F1、F2和部分组合的F3随机选系,用4个主要美国稻瘟病菌
在众多玉米转化方法中,农杆菌法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手段之一,它具有诸多优点:操作简便,一次性处理材料量大,成本低,可转化的外源DNA长,且外源基因大多为单拷贝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