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waiww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漯河食品职业学院2012级高职食工专业部分学生进行了测评。测评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在整体上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10.67%的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等。对此我们不得不更加关注“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使“90后”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 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97-02
  一、“90后”大学生心理现状
  第一,研究方法。选取漯河食品职业学院2012级食工专业新生作为研究对象(“90后”大学生占100%),有效施测对象为253人。研究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是由美国Derogatis.L.R.在1975年编制的,共90个项目,包含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在分析测试结果时,将其分为10个症状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量表采用五点评分制,因子分数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得分2~3分提示亚健康心理状态;3~4分提示有心理健康问题;4~5分提示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测量结果。在本次测试中,共有256人(男生60人,女生196人)参加测试,有效试卷为253份。其中,总均分在2以上的人数为29人,约占总测人数比例的11.46%;在各因子项中,有一项以上分数超过3的人数为26人,约占总测人数比例的10.27%。通过本次测试,我们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中等水平88.34%的大学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11.46%的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大约10.27%的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结果分析。测试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上得分普遍较低,个别同学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上得分较高。与有关人员对以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相比,“90后”大学生在所有因子上得分都明显偏低。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似,就总体而言,说明“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在“90后”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中等程度心理困扰也不容忽视。
  二、“90后”大学生的特点
  “90后”是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与“80后”相比,他们表现出许多新特点:
  第一,个性张扬、积极乐观。尽管“90后”大学生常被认为是“非主流”,但是他们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自主独立、思想活跃、求新求变,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渴求成功,这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积极影响。
  第二,个性独立。“90后”大学生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崇尚创新与探索,他们注重社会交往,但人际关系有着强烈的信息时代特点。此外,他们对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求。
  第三,“90后”大学生非常自信,但容易过分膨胀,导致团队协作意识薄弱,欠缺社会责任感。
  第四,“90后”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经历,但容易受挫折的打击。他们注重社会交往,但人际关系有着强烈的信息时代特点,往往感到缺少知心朋友而莫名空虚。
  第五,“90后”大学生对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求,但承受着社会、家庭及个人给予自己的巨大精神压力。
  三、“90后”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
  第一,心理不适带来的压力。“90后”大学生刚刚从熟悉的高中进入陌生的大学,面临生活环境、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一系列问题所产生的心理不适。此外,处在青春后期的大学生,还将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课题:完成学业、求职就业、自我认同、亲密关系等。同一时期要处理这么多重要课题,自然会引起紧张。
  第二,独立意识与依赖性带来的矛盾挣扎。“90后”大学生生理发展基本成熟,自我意识日趋完善,但心理发展还没有真正成熟。处于“心理断乳期”的“90后”大学生们内心存在许多矛盾与冲突,渴望独立但又有较强的依赖性,封闭心灵但又渴求理解与交流,情绪、情感体验丰富且波动较大,这些都必将对其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大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是在中学形成的,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去人性化”,即把学生当做学习的机器,而不考虑他们的其他需要。中学生的成长任务变为单一的学习,生活极为单调枯燥。因此中学阶段很多成长的任务,如对自我的了解和认识、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意识、人际交往的能力、自我管理等,都没有完成。一旦进入大学,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时,就变得很难应付,难免产生焦虑和挫折感。中学时的巨大压力,也使一些同学产生了到大学寻求补偿的心理。到大学后,“他律”力量减弱,但“自律”能力并未形成,因此很多同学感到失去目标和动力。
  第四,家庭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家庭对人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很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都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当今急剧转型的社会给中国家庭带来了极大冲击,如离婚率的快速增长、单亲家庭的增多,城市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些都影响着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传统的家庭理念和家庭教育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学生的父母要求孩子按照他们设定的目标发展,而不尊重孩子的选择;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恋爱强行干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等。紧密的家庭关系固然给人以支持,但也会使人窒息。
  此外,“90后”大学生喜欢彰显个性、我行我素,对未来有更多期望,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较大压力。由于个性不合,“90后”大學生往往会产生较大的人际与情感困扰。这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90后”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应对之策
  鉴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殊性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高校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提高“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在课堂教学等教育工作中强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崇尚创新的特点,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基础知识类必修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设“婚恋与性心理”、“成功心理训练”、“职业生涯规划”等发展类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心理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内在的因素,它是其他各项素质发展的心理前提与心理基础。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德、智、体、美教育的进行都离不开学生的心理活动。而要培养合格的人才,就应该从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应与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全面渗透到整个学校教育中去,建立起相应的教学和研究机构,在大学生中开设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挫折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和讲座,使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科學化,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卫生常识。同时,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要通过个别咨询、书信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第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是一种适合高校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就必须着力培养有本校特点的校园精神,如科学精神、民主精神等。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社团活动等。通过校报、广播站、闭路电视、橱窗、宣传栏等宣传媒体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加深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和控制,决不让腐败没落的东西污染学生的身心。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文雅的氛围,确保学生在优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不断地提高认识、升华情操、磨炼意志,从而铸就他们健康的经得起考验的心理品质。
  第三,重视大学生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咨询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和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健康人格。建议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学校主管部门应该针对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开展活动、责任目标、督导评估、领导责任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认真组织实施。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2 段鑫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李敏、于威.20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心理学研究,2006(11)
  4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96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材料成形工艺”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将“材料成形工艺”课程内容模块化并采用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工艺过程的理解和分析及解决工程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工程实践人才。  【关键词】模块 工程实践 材料成形工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35-02  一、引 言
期刊
读过邵燕祥老先生写的一首诗,名为《放风筝的孩子,哪儿去了?》,至今心中仍有不少的触动。“放风筝的孩子”也就是“堆雪人的孩子”、“粘知了的孩子”、“捉萤火虫的孩子”……那些人类童年常见的游戏在这一代人的童年中似乎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兴趣班、提高班、活动班……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按照成人赋予的期望在各类知识的跑道上奔跑着。记得卢梭曾说:“正是由于我们力图增加我们的幸福,才使我们的幸福变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状况,并分析了影响其择业焦虑的八个因子,以期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为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择业焦虑 影响因子 择业情景 择业期望 自我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85-02  一、高职毕业生择业焦虑状况分析  研究发现,高职毕业生的
期刊
【摘 要】军队文职人员是按照规定的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本文通过探析军队文职人员缺乏职业安全感的现状及原因,进而提出增强文职人员职业安全感的思考,为军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职人员队伍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军队 文职人员 职业安全感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68-02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思想状态及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就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参考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当代 大学生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07-01  价值观具有社会性,它是由社会产生,并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中国社会二十多
期刊
【摘 要】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映学生掌握网络专业的技能和应用前景,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争论的核心内容,探讨了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方法,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行为养成教育问题,据此提出如何基于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来解决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主张基于人格培养的行为养成教育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来解决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问题,促使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格培养 行为养成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适时更新教学观念,坚持育人为本,着眼于大学生未来的生存环境和作为社会创造者的发展需要,积极创设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 教学观念 更新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91-02  教学观念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外语学习若脱离了目标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则无法成立。因此,大部分设有日语专业的学校都开设了日本社会文化之类的课程。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以及网络的普及,日本文化教育这一课题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面对现状必须在互联网信息与学生之间构筑起一层过滤网,多切入口、多角度地对学生加以指引,使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指导这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关键词】日本文化教育 一刀切式 固
期刊
【摘 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自然成为了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增加新颖的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改变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学生体育意识和观念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思想,真正做到“健康第一,终身受益”。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 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