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演绎,不仅使学生深度解读文本,而且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具体的课文,引导学生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或在演绎的过程中归纳,或将两者进行融合渗透,使学生学会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归纳演绎;实证推演;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1-0035-01
所谓归纳,是指是对所学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总结,并形成某种规律性的认知,这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演绎是从结论进行推理,针对命题展开的逻辑推演,形成特殊的认识,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阅读教学的归纳和演绎,包含更多的内容信息。教师需要有实证推演意识,对归纳和演绎顺利融合与转化展开解析,以帮助学生掌握归纳和演绎的学习方法。
一、在归纳感知基础上演绎
演绎与归纳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互补。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如果归纳不到位,演绎就无法展开;而演绎是归纳的基本外化表现,没有演绎也没有归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讲解大多属于归纳范畴,而教师利用教辅手段进行直观展示,或者是展开诵读、角色扮演等,则属于演绎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结思考,并利用材料展开课堂演绎活动,这是阅读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方法。
归纳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比较多,特别是在文本解读方面。为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需要观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归纳的过程进行分解。或由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或者是师生合作探讨,这样的归纳学习才最为高效。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梦圆飞天》时,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归纳视频的主要内容。看完后,有的学生说:“真是太激动了。当发射的一瞬间,我们都非常紧张;当宣布发射成功时,我们都非常兴奋。我们已经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教师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光辉灿烂的历史。今天,我们的航天技术又有了新突破。历史又会增加精彩的一笔!”归纳心理体验,这是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有心理触动的归纳,其实践价值更高。
二、在演绎文本过程中归纳
演绎是归纳的前导。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材料进行直观演示,或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角色表演,都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为学生的认知归纳创造了良好条件。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敏感。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演绎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演绎活动中形成学习认知。
教学《月光启蒙》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体验感知,教师设计演绎活动:“请同桌两名同学合作,分别饰演母亲和女儿两个角色,对课文情节进行编演,可适当增加对话情节,并现场展示给大家看。”听说要展开演绎活动,学生都显得特别兴奋,积极参与创编、排练活动。在展示阶段,学生踊跃参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演绎进行评价。观看了同伴的演绎之后,学生纷纷进行评价:“母女二人有长幼之分,因此说话语气、语调应有差异,但表演的同学,这方面注意不够。”教师也进行评价:“‘月光启蒙’,这里需要凸显‘启蒙’的情况。人物对话时,需要体现亲情关爱,这方面还需要提高。”课堂教学启动演绎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诉求,其效果比较理想。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设计能成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三、归纳演绎相互渗透转化
归纳和演绎是相互渗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多元教学意识,科学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意识。閱读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如何将归纳和演绎法融合到具体的语文实践中,这是我们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望月》一文有不少描绘、歌颂月亮的诗句,具有较高鉴赏价值。在阅读赏析时,教师引导学生仿写:“文本中有不少句子是描写月亮的。根据你的理解,结合现成的名句,能不能对月亮展开仿写呢?”学生听说要仿写名句,自然都跃跃欲试。经过一番琢磨推敲,学生大多展示出自己的仿写。教师对学生的仿写进行评价和修改,给学生带来深入学习的机会。在评价过程中,有的学生与教师展开互动,对名句仿写进行评价。有的学生认为:“这些诗句都比较精彩。作为小学生能够写出这样的诗句已经难能可贵了。”教师也给出自己的评价。学生在互动中获得了学习认知。归纳与演绎互相渗透,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之中。只有不断归纳、演绎,学生才能形成更完整的认知。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归纳和演绎法,是阅读教学的创新追求。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比较欠缺,因此教师要通过改进教法,引导学生展开实证推演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归纳演绎;实证推演;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1-0035-01
所谓归纳,是指是对所学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总结,并形成某种规律性的认知,这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演绎是从结论进行推理,针对命题展开的逻辑推演,形成特殊的认识,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阅读教学的归纳和演绎,包含更多的内容信息。教师需要有实证推演意识,对归纳和演绎顺利融合与转化展开解析,以帮助学生掌握归纳和演绎的学习方法。
一、在归纳感知基础上演绎
演绎与归纳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互补。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如果归纳不到位,演绎就无法展开;而演绎是归纳的基本外化表现,没有演绎也没有归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讲解大多属于归纳范畴,而教师利用教辅手段进行直观展示,或者是展开诵读、角色扮演等,则属于演绎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结思考,并利用材料展开课堂演绎活动,这是阅读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方法。
归纳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比较多,特别是在文本解读方面。为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需要观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归纳的过程进行分解。或由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或者是师生合作探讨,这样的归纳学习才最为高效。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梦圆飞天》时,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归纳视频的主要内容。看完后,有的学生说:“真是太激动了。当发射的一瞬间,我们都非常紧张;当宣布发射成功时,我们都非常兴奋。我们已经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教师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光辉灿烂的历史。今天,我们的航天技术又有了新突破。历史又会增加精彩的一笔!”归纳心理体验,这是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有心理触动的归纳,其实践价值更高。
二、在演绎文本过程中归纳
演绎是归纳的前导。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材料进行直观演示,或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角色表演,都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为学生的认知归纳创造了良好条件。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敏感。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演绎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演绎活动中形成学习认知。
教学《月光启蒙》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体验感知,教师设计演绎活动:“请同桌两名同学合作,分别饰演母亲和女儿两个角色,对课文情节进行编演,可适当增加对话情节,并现场展示给大家看。”听说要展开演绎活动,学生都显得特别兴奋,积极参与创编、排练活动。在展示阶段,学生踊跃参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演绎进行评价。观看了同伴的演绎之后,学生纷纷进行评价:“母女二人有长幼之分,因此说话语气、语调应有差异,但表演的同学,这方面注意不够。”教师也进行评价:“‘月光启蒙’,这里需要凸显‘启蒙’的情况。人物对话时,需要体现亲情关爱,这方面还需要提高。”课堂教学启动演绎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诉求,其效果比较理想。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设计能成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三、归纳演绎相互渗透转化
归纳和演绎是相互渗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多元教学意识,科学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意识。閱读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如何将归纳和演绎法融合到具体的语文实践中,这是我们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望月》一文有不少描绘、歌颂月亮的诗句,具有较高鉴赏价值。在阅读赏析时,教师引导学生仿写:“文本中有不少句子是描写月亮的。根据你的理解,结合现成的名句,能不能对月亮展开仿写呢?”学生听说要仿写名句,自然都跃跃欲试。经过一番琢磨推敲,学生大多展示出自己的仿写。教师对学生的仿写进行评价和修改,给学生带来深入学习的机会。在评价过程中,有的学生与教师展开互动,对名句仿写进行评价。有的学生认为:“这些诗句都比较精彩。作为小学生能够写出这样的诗句已经难能可贵了。”教师也给出自己的评价。学生在互动中获得了学习认知。归纳与演绎互相渗透,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之中。只有不断归纳、演绎,学生才能形成更完整的认知。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归纳和演绎法,是阅读教学的创新追求。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比较欠缺,因此教师要通过改进教法,引导学生展开实证推演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