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界资讯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在湖北荆州召开
  
  2007年10月11日-14日,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和湖北省收藏家协会联合主办,湖北省荆州市关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荆州市山水酒店承办的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在湖北省荆州市隆重召开。会议由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余松波主持,湖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桂祥盛致开幕辞。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杜耀西,湖北省和荆州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各省、市、自治区和省会城市二十多个收藏家协会的负责人一百多人。湖北省荆州市的主要媒体和《收藏界》杂志社的负责人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在此之前已举办了六届,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探讨收藏文化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第七届高层论坛以铜镜收藏为主要议题,共收到论文38篇。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铜器专家李先登、孙克让以及湖北省的文博专家先后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会议的成功举办,表明中国收藏家协会每年一次的高层论坛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本刊记者:辛友)
  
  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成功举办
  
  2007年10月18日,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在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公园南门广场隆重举行。论坛由开封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这是我国民间收藏文化活动第一次由当地政府主办,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开封作为宋文化的发源地,古风厚重,宋韵犹存。开封市政府将收藏文化与独特的旅游资源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旅游业向旅游文化产业的跨越。同时,他们以超前的眼光,将中华古老的文化艺术与当代艺术融会贯通。在开封东京文化艺术中心展出了许多融合中西文化的当代艺术品。在全球文化相互融合的今天,当代艺术在我国收藏文化领域的影响与日剧增,“开封论坛”的组织者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 点,并以此作为这次论坛展出的重点项目。在参展的诸多当代艺术品中,陈锦芳先生的绘画展引起许多观众的注意。他那融东西文化和绘画技法于一体的油画作品构图别致,主题鲜明,画风现代,创意大胆,耐人寻味,在绘画艺术上倡导多元化的“新意象派”画风,被誉为“后现代艺术先驱”。
  陈锦芳先生认为,绘画不仅仅是追求美、创造美的艺术,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进入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文化思考,赋予作品精神内涵。在全球文化相互融会的历史潮流下,开封市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当面向世界以宽容和宽广的胸怀接纳世界,构建一个融会古今、中西结合的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
  “开封论坛”已落下帷幕,政府主办民间收藏文化活动,从国外引进元青花展览,将现代艺术与古老的收藏艺术品同时展览,这些举措和创意无疑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为今后各地举办同类型的论坛树立了新的模式。(本刊记者: 辛友)
  
  西安碑林博物馆举办920周年庆典活动
  
  10月25日,历经920年风雨沧桑的西安碑林博物馆隆重举办庆祝活动,纪念西安碑林920周年华诞。来自国内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机构、文博、出版单位的学者专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庆典活动。
  锣鼓喧天,丝竹齐鸣。西安碑林打破了往日的清静与肃穆,到处张灯结彩,载歌载舞尽现一片节日的欢乐气氛。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碑林文化内涵,展示碑林魅力,西安碑林围绕“守望千年遗产、铸就碑林辉煌”为主题,举办了“纪念碑林920周年华诞庆祝大会”、“纪念西安碑林9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西安碑林92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等一系列纪念活动。
  据悉,这次研讨会收到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共54篇,其中38位代表在研讨会上做了演讲。冯其庸教授就洛阳豫深文博城的一件唐元和九年《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的历史渊源以及经文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台湾中华文物学会秘书长张克晋教授谈到了以碑林文化为研究中心的“长安学”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长安文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尤以长安所存之碑刻和墓志为盛,更补充了文献史学的不足。西安碑林是九百余年来有计划、有意识的收集保存。因此可从中深入地研究长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影响,故以碑林为中心成立学术上的“长安学”是非常必要的。研讨会进行得非常热烈,与会代表紧绕西安碑林文化与学术的建设各抒己见,高谈阔论。
  另外,庆典活动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他们对西安碑林历经920年的历史表示惊叹! (本刊记者:匡鹏智)
  
  陕西数百文物 亮相安徽芜湖
  
  为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推动青少年科技文化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由芜湖市人民政府、共青团安徽省委主办,共青团芜湖市委、芜湖市贸易促进会、芜湖国际会展中心承办的“2007中国(芜湖)青少年科技文化博览会”,于11月1日在芜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受芜湖市政府邀请,由陕西省收藏协会古陶瓷研究会与汉唐收藏网承办的“汉风唐韵收藏展”成为此次青博会的一大亮点,展出了来自汉唐时期的青铜器、铜镜、瓦当、佛像、印章、画像石、唐三彩、耀州窑瓷器等珍稀文物200多件。展品大多来自陕西私人收藏家的珍贵藏品。前来观看展览的人络绎不绝,好评如潮。 共青团芜湖市委书记贺东,芜湖市收藏协会会长许苏平、秘书长赵履成一行参观了展览,并对展览做出了很高的评价。汉唐收藏网执行总监马骥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的展品以汉唐文物收藏品为主,从生活器皿到陈设品、供奉品三个种类。通过参观展览让青少年更深刻、更具体、更亲切地了解我国古文化艺术,加强传统教育,使青少年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主办方介绍说,这样大规模高质量的文物展出在芜湖还是第一次。据估计,参观这次青博会展览的青少年超过15万人次。
  另外,陕西文物鉴定专家禚振西女士、何建武先生还在展览期间为芜湖市的市民现场免费鉴定了文物收藏品。(本刊记者:匡鹏智)
  
  西夏货币与丝绸之路货币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9月17日至19日,西夏货币与丝绸之路货币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市宁夏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召开,中国钱币学会副会长兼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黄锡全、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王永生等70多位来自全国各文博部门和钱币学会的专家、收藏家参加了大会。
  这次大会是由中国钱币学会组织召开,宁夏钱币学会负责承办,共提交论文四十多篇。会上,西夏学考古专家牛达生作了《关于大安通宝钱的国库问题》的专题报告,宁夏博物馆对宁夏考古近年新发现作了情况介绍。陕西定边人大王彦民等与会代表宣读了部分论文,与会专家对专题论文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 (宁夏:乔杰)
  
  醴陵釉下五彩瓷揭开神秘面纱
  
  “和谐之美——醴陵釉下五彩艺术陶瓷精品展暨纪念2008年毛泽东诞辰115周年纪念用瓷启动仪式”于11月5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120余件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精品在此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
  此次展出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包括珍稀“主席瓷”和总理办公室陈设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制作的“花开富贵宋楚瑜回乡祭祖纪念瓷”、宣统御制官窑釉下五彩锦鸡牡丹纹凤尾尊等精品。举办方称,此次展览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醴陵釉下五彩瓷第一次大规模隆重面世,其数量之多、收藏价值之高、时代跨度之大,堪称釉下五彩艺术陶瓷,甚至是中国艺术陶瓷史上的巅峰展会。
  另据了解,醴陵釉下五彩陶瓷是在釉下着五彩色的瓷器,由于发展历程短、曾为国家领导人专用等客观原因,藏品很少流落民间,非常珍贵。同时由于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现代精品数量也十分稀少,因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颇受藏家青睐。(本刊记者:诒和)
  
  崔如琢美术馆在京开幕
  
  10月17日,坐落于北京朝阳区观唐花园的崔如琢美术馆隆重开幕,近百幅崔如琢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在此展出。据崔如琢先生介绍,美术馆建立的宗旨在于以画会友,力求创建一流的交流、切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崔如琢先生是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自幼习字,书法上深受郑诵先先生影响;及长学画,绘画上为李苦禅先生入室高足。其作品在海内外艺术品市场上颇受欢迎,在拍卖会上更是屡创佳绩,2006年5月29日举行的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他创作的《千山飞雪图》以1500万港元成交,创当代国画家单幅作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成交价的最高纪录。
  据悉,建成的美术馆总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展线800米,分地上两层和地下一层。有展馆、藏书楼、名家收藏品等三个功能部分。由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美术馆题写匾额。(本刊记者:诒和)
  
  宋庄文化艺术节开幕
  
  第二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于11月8日至20日在北京通州举办。本届艺术节以“艺术链接(Art Linking)”为主题,以“宣传文化造镇理念,塑造艺术名镇”为宗旨,配合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文化创意与人文奥运”主题,通过艺术展览、动漫论坛、批评家年会及群众文艺等系列活动,展示人文奥运、文化奥运、艺术奥运、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以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及宋庄当代文化艺术的国际化进程。
  艺术节期间,宋庄镇内的多家美术馆、画廊均对外开放,并将有多个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当代艺术展览展示等活动在此举行。据了解,自2005年10月首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至今,宋庄镇内的艺术家聚居人数已超过1500人,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艺术家群落。(本刊记者:楚才)
  
  陕西秋季文化艺术拍卖会198件作品拍出1699万
  
  “2007陕西秋季文化艺术品拍卖会”于10月27日在西安香格里拉金花饭店举行,拍品包括中国书画、油画、雕塑和古玩400余件。来自省内外的竞拍人数达100人之多,现场槌声不断,气氛非常热烈。拍卖会成功拍出了198件拍品,成交总额为1699.29万元,其中成交价超50万元的拍品有6件。 (本刊记者:匡鹏智)
其他文献
一件好的山水瓷画,应以意境为先,加以恰当的设色,更要辅以创作者的心境和独特的绘画风格来完成。亦如程门的闲逸悠远、文雅清淡的书香气息,少维的工笔设色、纯熟大气的御窑风范,均使旁者无从效仿和超越,自是不需多说亦为众所仰望的雅器。再有汪友棠、俞子明等画师虽然传世作品较多,亦不乏很多精品存世,既有自己独到之处,也吸取众家之长,为文人瓷画的发展做出长久的铺垫和延续。    再说到山水的个性不得不提到马庆云和
期刊
妙趣横生的百子游乐图    笔者集藏一枚超大型花钱,外径达到11厘米许,两面都是图纹,童子近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令人眼花缭乱,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面从穿上方近缘处起首,一组三童,一童扛旗驻立,迎风招展。右侧是俩童在放纸鸢,一只是蝴蝶鸢,一只是老鹰鸢。右方为第2组,四童在下“五子棋”,随便捡几粒石子,蹲下来就可下,我们老家称其为“屙坑棋”。下方为第3组,三童挤坐在一起,正在惊喜地望着围栏里的大
期刊
撰文/劳伦斯·杰普逊(Lawrence Jeppson)美艺评家、艺术鉴定及投资顾问40年  翻译/慧 兰    陈锦芳在“世界领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性演讲及画展    为要对陈锦芳博士的艺术加以评鉴,我有必要提供一些背景,一方面显示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重要,一方面说明我为什么胜任于分析他的艺术市场及将来长期的潜力。  ——Lawrence Jeppson    陈锦芳博士是一位有非凡的才能和世界性
期刊
“崇宁重宝”铸于徽宗年问,面文隶书,光背,品种不多。版别复杂,较为珍贵的有铁母,背十、背月、背贰、长足宝,都比较稀少。另有精铸深字白铜钱亦不多见。  笔者在数年前购得一枚鎏金“崇宁重宝”钱,钱径3.4厘米,重11.6克,为广穿大字型。此钱字口如斩,精美绝伦,又是鎏金,尽管铸造已1000多年,有的地方鎏金已脱落,但仍然金光闪闪,不失当年风韵。我认为此钱不是普通流通钱,从造型和精美程度来看,应该是一枚
期刊
2008年11月11日,中国青铜研究会年会暨金融危机与艺术品投资研讨会在北京天雅古玩城隆重举行。全国古玩业商会会长、北京古玩城董事长宋建文,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吕济民,文物收藏界著名专家赵榆、戴志强、张德祥、贾文忠、金申、丁孟、黄春和、张习武、王育成、刘新惠、牟建平、王昌遂、董玉刚、赵强、一西、冯毅、赵春安等,十余家新闻媒体,中国青铜研究会会员、青铜爱好者、蛊世青铜网友等100余人到
期刊
崇宁通宝    小平母钱,径25.7毫米,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午)铸,面文为徽宗亲书瘦金体,俗称“铁画银钩”,深具骨秀格清之气韵。币质为铜、铁、银,特征为折十小平等。小平钱略少,从已见的文字资料和网上资料未见小平钱母钱。此小平钱红绿硬锈入骨,品相一流,雕工精致,极具雕母之神韵。    崇宁元宝    铜质小平钱,径22.8毫米,同为宋徽宗崇宁年间铸。面文旋读,光背,有小平、折二。
期刊
艺术是可以传情达性的,一个好的艺术品必定是创作者的人格和意识的反映。如果说浅绛瓷器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记录了那个时代,那么,一个创作者的众多作品也反映和记载了他本人。对于那些伟大的浅绛珍宝的创造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历史并没有给予他们很多的文字记载,我们只能从留存的作品中推断和追想他们的风采了。  按照很少的史料的记载,“王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擅画人物、山水,亦工画猴。”河北张森先生对于王少维
期刊
在景德镇制瓷史上元代瓷用青料(钴土矿)的彩绘工艺吸收了中国多门传统艺术的营养,绽放出璀璨的“青花”,其中人物故事图更是瓷坛独秀的奇葩。本文试从布局与画体两方面探讨元青花人物故事图的艺术特征及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相通关系。    形态均衡的布局    均衡是构图中多样的统一。图上以中心为支点,各种景物大小、明暗、性质有不同,景物与支点距离有远近,综合起来,它们给人在视觉上构成量感平衡。人物故事图的均衡形
期刊
高士,又称隐士,是我国古代社会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群体。在我国古代,有一些文人雅士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人格和天然自适的性格,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而他们常常选择归隐山野,与大自然为伴。  《辞海》释“隐士”是“隐居不仕的人”,由此可见“隐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不做官,在乡村为农民,或遁迹江湖经商,或居于岩穴砍柴。因此,历代虽有无数隐居的人,但不可皆称为隐士。《南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家附近农村购得一枚生坑异型大半两古钱(因上铸半两暂称其半两钱)。该钱径6厘米,重39克,字体明显有战国秦半两特征。与行用半两钱有四处不同。①钱面铸一“口”字形台;②钱的面背为同心浅弧肜;③无穿孔;④体形重量较大。很奇特,各钱谱尢载。  对此钱笔者多午与同好探讨归纳有三种推断:①圜钱向圆钱改型过渡期试铸样钱,因结构上艺较复杂不适合大量生产而未采用;②据史料记载,我国在战国时已开始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