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芳博士的艺术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1_41004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撰文/劳伦斯·杰普逊(Lawrence Jeppson)美艺评家、艺术鉴定及投资顾问40年
  翻译/慧 兰
  
  陈锦芳在“世界领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性演讲及画展
  
  为要对陈锦芳博士的艺术加以评鉴,我有必要提供一些背景,一方面显示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重要,一方面说明我为什么胜任于分析他的艺术市场及将来长期的潜力。
  ——Lawrence Jeppson
  
  陈锦芳博士是一位有非凡的才能和世界性的重要画家。他那具前瞻性的彩笔好像开通了无数运河使广大及隐密的文化海洋交溶混合,深深地掘入时间之严峻峭壁使之迸裂出无数故事。简而言之,艺以载道的他是一位充满思想的杰出画家,也是一位透过画笔来表现的深沉思想家。在我写的《陈锦芳的新意象派》一书里有对他的生平及艺术发展有深入的描述。当他从法国来到美国(1973年)不久我们就开始交往。我是最先了解他所画所写所表现的少数几个人之一,并为了向一般不懂他艺术的人,提出「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 这个名词,并设计及书写了他的第一本书,又在1978年在费城的艺术家联盟替他开了在美国的第一次美术馆展览。(现代艺术馆)
  「陈锦芳的新意象派」变成了一把钥匙帮助人了解陈如何摘取东西方各种不同时期而人人耳熟能详的艺术和视觉习惯的象征图像及主题,加上目前发生的时事来并列组合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而动人心魄的视觉形象。书中很多章节被广为引用,其中最短的是「在陈的手里,这些图像的回收转用不是模仿或窃用,而是一种灵巧的神来之笔。」
  1984年6月陈在苏荷区定居,从他的艺术生涯来看,那是一次正确的搬迁。他说:“集欧,亚,美三大洲的影响于一身,我深觉一种‘世界公民’的意识在我的内心里滋长……这种意识在个人身上的苏醒确然的铺向一种基于友爱,和平与宽容的世界文化之拓殖。”
  以纽约为基地,陈创造了一些主题性的系列作品。第一系列是自由女神百周年纪念的“自由女神百幅连作”再来是纪念梵谷逝世一百周年的“后梵谷系列”百幅作品,及其他的百年大庆连作。他举行过百次的个展,并到世界各地演讲有关他的艺术及哲学。
  在纽约苏荷区,陈锦芳的妻子侯幸君设立了「陈锦芳文化馆」推广陈锦芳艺术,倡导「以爱为宗的新文艺复兴」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这时候他也完成了一幅后现代艺术划时代的巨作,“迎向21世纪,世界文化交响曲”,9英尺2英寸高46英尺8英寸长,由7幅画拼成的油彩及压克力彩画作,成为他艺术所标榜的众多「意象」整合的有力集锦。
  陈博士成为第一位受颁联合国的“全球宽容奖”的画家并被荣命为“宽容及和平的文化大使”。董事会在信中写道:在决定颁奖给您时, 本董事会深深感铭于您多元文化的艺术创作, 以及一生奉献于和平、宽容及爱的工作, 和创造了一大批表现人类共同愿望的作品。 您对媒材的有效使用以及善用艺术来增进宽容与和谐的价值, 同样地您那巧妙的促进对殊异多元的尊重以及在人民与人民间建立亲善桥梁之努力乃最值得加以推崇, 而且与今年本组织的主题「透过艺术建立和平与宽容的文化」(Building a Culture of Peace & Tolerance through the Arts)相符合。更有甚者, 最近在纽约发生的事件清楚地突显了您作为的价值, 并要求我们加倍努力来疗止仇恨的伤痛和强化宽容, 「那使和平变为可能之美德」的价值。
  陈的个展超过200次,出版20本多本书,他的艺术出现在300多种教课书,艺术史及无数报刊杂志上。有些评论家把他视为今日在艺术家中最重要20位艺术家之一。另外有些艺评家则把他列为前10名之一。
  
  市场评鉴
  
  关于市场的评鉴。从金钱方面来看,陈的艺术值多少,将来会值多少,短期的和长期的。
  虽然有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但对这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来自凭空杜撰,而是有市场的事实和例证。长年以来艺术上独具慧眼的投资经常都证明是一种健康的投资,有时候其获利非常可观。艺术投资一向是对抗经济衰退的良方——虽然不能免于经济衰退, 却可以超过通货膨胀而有余。
  11月纽约的佳士得(Christie’s) 作了一场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拍卖。在3小时内就槌定了49,140万美元的成交量,几进5亿美元的艺术作品转了手。
  那次的拍卖明星是Gustav Klint(1862—1918年) 的一幅肖像,它马上吸引来四位竞者透过电话在激烈竞标,不久有两位退场,但马上有人进来加入竞赛,而最后落槌在8,790万美元,是该画家公开拍卖的最高记录。(但这记录并非他在私下交易的最高额,拍卖前Ronald S. Lauder在私下以13,500万美元买下了Klint另一幅作品) 。更高的一幅画拍得4,030万美元,是他到现在的最高记录,其他的画作也比预估价更高卖出。在一场私下交易里,另一位收藏家买了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年)1952年的画作以约13,750万美元的高价而震惊世界。那位卖主最近脱手了一幅Jackson Pollack(1912—1956) 的作品14,000万美元,以及一幅Jasper Johns(1930-)的画作8,000万美元。请注意Johns和陈博士同是1930年代出生的画家。这点存在着一种暗示。
  陈用不同的方法将他许多原作制成限量原创版画.Andy Warhol安迪·沃尔最近一张版画卖出是1千7百40万美元,而买主是香港的华人.1986年5月12日纽约杂志刊录了美国国宝画家安迪·沃尔,罗伯·罗森伯 (画作拍卖美金三千万2005),等同期刊出这些画家画价都在千万美金而独有陈锦芳作品在数万美金,而陈氏却是最具有学术及人文修养的(可是陈氏没有国家民族支持),在这种艺术市场的情况下存在着一种难得的机会,给具前瞻性视野的收藏家、投资家来积极考虑购藏陈锦芳的作品并大力推广之。
  
  市场企管
  
  绘画市场的市价与该艺术家被认定的程度有几乎绝对的关联。但认定是往往落在那些有才华而其艺术事业被用心经营,不断开展览,选择性发表,重要的出售,以及透过出版品的宣传之艺术家身上。这些过程极端重要,事实上它是不可或缺的。一旦艺术家开始被认定后,他的价值通常都只有上涨一条路,因为一位艺术创造者不是一部大量生产机器,他一生只能产生那么多的画。被认定会随之扩大被收藏的圈子,收藏家,美术馆,以及其他机构都力求拥有他那有限数量的艺术品。这种需求导致市价的暴涨。
  
  「股票可以分散」一位纽约的经纪人说,「但赛尚的作品只有这样多。」
  不管其生产力如何,我们也将只有这样多陈博士的画。
  有时候这种认定来得很快,有时候却姗姗来迟。艺术家能够被推广,因此将该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大大提高而这些作品可能在收藏家手中。在艺术市场里获利最多,最成功的投资者乃是那些有幸取得艺术家一些重要的作品或者是那位艺术家的一大堆作品,当这些作品的市价还偏低时并小心经营这些艺术品,使其市价步步高升。同时建立Villon前后一致的形象后才推荐给对他毫不认识最多也知其名的藏家。
  陈博士和他的艺术早就广为世人所知,并被策划推广。就像在不少文献、目录、书籍、剪报、电视、电台等所显示,他已得到相当重要的世界认定。即使早年他(1963-1975年)在巴黎作研究的时候他已在欧洲和他的故乡举行个展和联展,并经常写文章刊登在报章杂志上。这种认定的追求从不怠懈, 36前当陈锦芳开始潜心进入他的「新意象派」的创作时,一位经纪人可能以$1500(50x72 英寸)获得他一幅大画。当他在纽约定居时它已接近$25,000,(1993 Sotheby,s & Christie拍卖约“36×48”Size作品约5万美金拍出)年如今那幅作品已有100倍的增值而至少要$150,000,而我相信那价钱会不断大涨。我看好这些大画中的精品打破100万美元的大关,而长期来说,谁知道它们将会涨到多高。
  
  海外华人画家最为人知的是巴黎的赵无极,与陈相差不远的同时代人。在最近香港的拍卖里一幅他1959年的油画由(Sotheby,s) 售出$733,604,而一幅1985年三合一抽象作品在佳士得拍出230万美元。中国一些土生土长的现代艺术家,艾维维,徐冰,杨福东,和在国外创作的蔡国强,其作品都已超过50-100万美元的界线。
  在一般的社会里,尤其是在第二市场,某些特别引人注目的作品,将取得额外的高价。我期待这些价格增加。假如有严肃的藏家、投资者、推广者、事业集团愿意从事实质而长期的推广活动,或许可以向陈家商洽购得一批过去或将来的陈锦芳作品,其重大的获益将不是来自购藏者能够如何低价购得这批画作而是来自能够如何刺激这些艺术品在市场上的高潮而乘胜追击。
  我将不会自作聪明地暗示商议这批作品的条件,但为了明白说明,让我们假设我是那位购藏者而收有100件陈博士的「新意象派」画作。我商业上的目标是平均使这批作品的每一幅达到一百万美元。这不是一蹴可成,但是我在追求长期的增值。我将采取如下的步骤:
  1) 我会成立一个专业艺术公司和陈锦芳文化馆合作办理「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展」,努力进行,一直到这些作品家喻户晓,成为世界上有名的绘画。我会为这批作品写目录出版画册。
  2) 我会组织陈博士其他系列作品的特别展,如「自由女神系列」,「后梵谷系列」等,我将推广其世界性展览到能够去的美术馆,文化中心,名画廊。我会为这些展览写目录,出书。
  3) 我会与重要的艺评家,媒体,美术馆来推动陈锦芳的艺术。
  4) 我会买下一些作品的出版权,我会从这些绘画原作制出商业性限量版画。
  5) 我会找专业的人来拍他的电影或是将他的作品做成教育性DVD等。
  6) 我会考虑及评估其他拓广的方案。这些必需尽量节省陈博士的时间及亲身介入,除非是很重要的场合。
  假如艺术保护者、收藏家、投资家、事业集团想要看到其投资价值如乘数般倍加,一定要对之热衷并大力加以推广。很多推广费用可以补收回来。画册及目录可在展场及书店出售。许多推广费用可由第三者来支付,特别地有些美术馆和其他一些展场或企业集团会支付此费用。
  不管什么安排都要使陈博士和购藏者双方公平而得利。
  对陈来说,有胜于金钱者,让他有机会画得更多并更创新,进一步保证了他在艺术的圣殿里不朽的地位。对收藏者来说有机会实现做亿万富翁的美梦,并享受来自鼓励艺术的极大快乐及社会地位和对文化艺术的贡献。对大众来说,是最大的赢家,将有许多进入美术馆及其他公共收藏来启发观众,激发思维。
  作为一位在艺术投资方面的国际评鉴人兼顾问,我数十年前就看出陈锦芳的天才。我早年的判断充分地被证实而我毫不犹豫于继续将我的名誉支持于他和他的艺术上。
  
  陈锦芳博士
  我1936年出生,从小就喜欢艺术与文学, 并一直文、艺两栖。14岁时因受梵谷感动,立志到巴黎当画家。高中起即学素描,读大学时任美术社社长。1963年考取法国政府奖学金赴法留学, 获巴黎大学现代法国文学硕士及现代美术史博士之同时在巴黎艺术学院深造七年, 艺术创作与文化研究并行。我深知要在国际画坛上立足一定要创立自己的画派,建立自我的画风,故在巴黎潜心研究,而于1969年建立「五次元世界文化观」, 思考「新文艺复兴」, 并衍生我在绘画表现上的「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 简称Neo-I)而立足国际艺坛。
  1. 「新意象派」的创作及发表
  1969年我在巴黎完成了「五次元世界文化观」并衍生了我在绘画表现上的「新意象派」而在70年代发表,于80、90年代大量创作并有近1000件此派作品之产生,因此活跃于国际艺坛上,并被列入美国大专用书「世界美术史」"Arts and Ideas" 一书最新一章 (William Fleming 着)。此书为美国境内外1000多家大学世界艺术史教科书。
  2. 成立文化馆,国际文化交流
  1995年与内人侯幸君在国际艺术中心的纽约市苏活艺术区购建美术馆大楼(六层加地下室),内设「陈锦芳文化馆」作为推动「新文艺复兴」的据点并展开国际文化交流。
  3. 联合国“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展义卖
  我一直本着理论与创作并重,哲学与艺术并行。因我的文化哲学具世界宏观及时代前瞻,我乃常常应邀参加国际会议发表演说(如ICUS, State of World Forum等),其中包括世界(各界)领袖会议及世界和平会议。至今我除了总共画有4000多件绘画作品外,出版了21本书,当「联合国之友」通知要颁奖给我时,Dr. Brown的来信说(中译):“在决定颁奖给您时,本董事会深深感铭于您多元文化的创作,以及整生奉献于和平、宽容及爱的工作,和创造了大批表现人类共同愿望的作品。当全球快速改变且紧张加剧之际,大家寻求因应之道时,我们认为动员艺术家来为和平及族群间之和谐而服务是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迫切。这就是为什么「联合国之友」异常热衷于与您共同来组织并推展「促进宽容与和平的全球艺术活动」。”
  值此之故,我们在此任命荣获2001年大奖的您为「宽容及和平文化大使」,并希望您继续支持联合国在这方面工作的提升。」颁奖典礼于2001年12月11日,在纽约市联合国大厦内举行,将近400位贵宾观礼下,我在致词时提到了将来临的挑战,我说:“艺术能够被用来改造世界,团结人类。联合国已主动利用艺术、文化、宗教及其他精神领域来共同创造世界和平与和谐。这些深具价值的领域,能够成为强有力的力量而与政治、经济及军事共同发挥效果。因为在今日高科技的时代,除了「硬件」、「软件」之外,我们更应该培育「灵体」(Soulware),即爱与全球主义的新精神。我深深相信德日进神父(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的前瞻愿景,他说:“爱是地球真正的灵魂,而在原子的世纪之后,我们正进入一个爱的世纪。我庆幸我的「新意象派」,是一种「为人类而艺术」的艺术,能够被用来面对这深具意义的挑战。”
  依照估计,这个为期5年到5大洲30几个城市的世界巡回展需要360万美元,而非政府也非营利组织的「联合国之友」却没有这笔预算,而有关之联合国机构各有专司不易协调。另方面有鉴于这种活动减少政治形象,可让艺术更广结善缘。经审慎评估之后我们乃顺势取得了主导权,并成立了「为人类而艺术基金会」以筹划及筹款(而「联合国之友」在旁协助)。我们夫妇愿意义卖我们的艺术品来筹款以抛砖引玉并组织国际荣誉董事会。
  最后,我想借这个机会感谢我的内人侯幸君(Lucia Chen),这不是一般尊重女性的客套,而是要说出原因。我从事创作及写作,一切实务由她担当,其能力、魄力及毅力令我尊敬,也让我看出东方女性坚强及崇高的一面。她无心插柳柳成荫,20多年来,一直买房子修建成画廊的她,在房地产投资中也无意地建立起了一个小王国,细细道来,倒可写成一本房地产投资的书,但她认为伟大的艺术品是壁上的房地产,比一般房地产更有价值。侯幸君特别专精于艺术经纪出版、投资、收藏,她可能是在美国少数做艺术文化非营利组织的一位东方女性,她同时也是数个公司的董事长及总裁,因为经营艺术的成功,经常被杂志电视访问。
  这次她又一肩担起「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活动,繁重复杂的行政、筹划及筹款的工作,这是莫大的挑战。我除了继续创作外,愿意推动「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活动。并希望「陈锦芳文化馆」代代经营下去并希望能在大学设立「陈锦芳研究基金」以研究及发扬我的艺术文学及哲学思想。
其他文献
一、工艺精美的画案    这张充满皇家气派的大画案(图1),在过去长达三十年的时间,一直被安静地摆放在一位加拿大古董商的地下室里。而在2006年的秋天,它终于再次横渡太平洋,回到久别的故土,回到了曾经“养育”并珍爱它的人们中间,并为我们引述出了一段民族兴衰与劫掠流离的往事。    这张清代大画案呈深红褐色,宽178厘米,纵120厘米,高83厘米。在国内外各级博物馆的明清家具的收藏中,此画案的纵幅是
期刊
送选作品选登(第三部分)
期刊
【本刊北京专讯】本刊顾问、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顾问、著名文物鉴赏大师史树青先生,2007年11月7日凌晨1点左右,因心脏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去世,享年85岁。  史树青先生生前非常关心和支持本刊的工作,多次参加本刊组织的文化活动,如:“雅观杯”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颁奖大会、首届中国民间国宝评审启动仪式、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成立大会、“西凤将军情杯”首届中国民间国宝评审颁奖
期刊
金品卿这个透着儒雅的名字,却是和一桩历史迷案联系在一起的。当前,我们只知道金品卿名诰,或称品卿居士、寒峰山人,安徽黟县人,活跃在同治、光绪之间,并供职于景德镇御窑厂,其他情况就只能依靠片言只语的记载去推断和猜测了。作为“御窑两支笔”之一的金品卿,作为顶级的瓷绘大师,居然至今没有人知道他的生卒年月,不能不让广大金品卿爱好者心戚戚焉。  金品卿擅长浅绛花鸟和山水,花鸟宗华喦一派,笔致潇洒,设色清丽;人
期刊
张同禄是中外闻名的景泰蓝大师,2008年是他从艺景泰蓝50周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周年,也是他收获颇丰的一年。先是他创作的四件景泰蓝计时仪入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后又有生肖贺岁力作《牛转乾坤》在业内有权威影响的西湖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这些不凡之举背后,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和创作经历?带着探究和关注,我们走近了张同禄。  张同禄的工作室在北京二环路附近的百宫坊。进入工作室,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奢华和
期刊
同治十年(1871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浅绛彩瓷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除了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三大家每有所作必为精品外,也有很多浅绛瓷画师的作品皆清雅不俗,功力不凡。说光绪十五年以前浅绛彩瓷无俗器,应不是妄语。    赵荣华先生在《瓷板画珍赏》一书中谈到,光绪早期的画师中很多都是御窑厂重建后培养起来的。以前的学术界只把金品卿、王少维认定为正统的御窑画师,理由是御窑主管的后人回忆口述和作
期刊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句警语。  而妙的是才情出众的曹雪芹先生,怎么也不会料到,时隔二百多年,在今日的市井坊肆之中,古玩鉴定行业竟不偏不斜正应了这句出自他笔下的古老箴言。  如今古玩行业的确是世风日下,赝品充斥。如古钱行业,玩家们提到市场,个个摇头,感叹“人心不古”,信誓旦旦不再去市场白费时间。但奇怪的是这样摇头的行家一面责骂,一面却脚腿不闲,每逢集市都不辞劳苦,
期刊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市正式命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峰名为仰山,“仰山”这一当地传统地名得以保留,更与北京的另一处景观“景山”名称相呼应。这一命名暗合了《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并联合构成“景仰”一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称、平衡、和谐的意蕴。而在百年前,晚清御窑厂有位画师徐照已将“景仰”一词嵌合在自己的名字之中了。在晚清众多的浅绛画师中,程门、金品卿、王少维
期刊
一件好的山水瓷画,应以意境为先,加以恰当的设色,更要辅以创作者的心境和独特的绘画风格来完成。亦如程门的闲逸悠远、文雅清淡的书香气息,少维的工笔设色、纯熟大气的御窑风范,均使旁者无从效仿和超越,自是不需多说亦为众所仰望的雅器。再有汪友棠、俞子明等画师虽然传世作品较多,亦不乏很多精品存世,既有自己独到之处,也吸取众家之长,为文人瓷画的发展做出长久的铺垫和延续。    再说到山水的个性不得不提到马庆云和
期刊
妙趣横生的百子游乐图    笔者集藏一枚超大型花钱,外径达到11厘米许,两面都是图纹,童子近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令人眼花缭乱,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面从穿上方近缘处起首,一组三童,一童扛旗驻立,迎风招展。右侧是俩童在放纸鸢,一只是蝴蝶鸢,一只是老鹰鸢。右方为第2组,四童在下“五子棋”,随便捡几粒石子,蹲下来就可下,我们老家称其为“屙坑棋”。下方为第3组,三童挤坐在一起,正在惊喜地望着围栏里的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