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关键能力培养及就业指导研究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主要的目的是职业和适业教育,提高及巩固学生的就业率及从业稳定率是高职院校扩大生源及提高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教务及大学生能力培养及就业指导方面应该做什么样努力才能使自己的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提高就业率及就业稳定率?笔者通过深入对肇庆地区58家代表性企业的有效座谈与调查,通过对各项数据的深刻分析与研究,针对企业的具体要求和建议,就大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与教学及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参考性解决思路。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关键能力 课程改革 培养模式
  
  1 什么叫大学生关键能力
  大学生关键能力一直是社会各界争相研究而仍未达成一致的课题,以笔者的观点,大学生的关键能力简单说也就是大学生在就业和从业的过程中竞争获胜的能力。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①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②体质品性和习惯行为模式;③目标导向和价值认知能力;④社会资源及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概念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等。体质品性和习惯行为模式包含:自我管理、环境适应、事态应变、诚信度、责任心以及行为风格等方面的能力和特质;目标导向和价值认知是指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定位、职业选择、职业态度和精神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社会资源及人际关系的能力方面,阐述起来比较复杂,笔者认为主要包含家族袭传和个人开发两方面的内容。本文对针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是以学生站在同一平台的基础为起点的,也就是只研究个人行为开发及利用社会资源及人际关系的能力。
  2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理论上讲,大学生不是弱势群体,其就业不应成为问题,但实际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非常严峻,很多大学生在同一岗位上的竞争甚至敌不过教育水平比其低的人。归其原因很多,大学持续扩招所造成的超量供给与实际经济衰退和职位需求不足形成巨大矛盾;而重量不重质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作为则使得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作为高端人力资源的大学生,其职业目标的不明确,专业技能掌握不牢固,主动学习能力不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缺乏也是企业对其需求不旺的主因。笔者通过肇庆当地58家企业和282名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和回访发现,企业考察选用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时有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因素:专业基础技能,它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转化能力;第二因素: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第三因素:专业发展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其次,大学生的品行教养及行为模式也一致受到企业的重点考虑及考查因素。当前部分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恰恰体现在这几种能力上。通过座谈与调查发现,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通病,这往往是大学生们就业失败或就业不稳定的致命缺陷:
  2.1 职业规划及自身定位能力不足。有些大学生从学校报考、专业确定及职业选择等方面心中没数、目标不明确,盲目依赖或听从别人的安排或意愿,以至于在实际的从业过程中不胜任或不适应,从而造成就业的失败和从业不稳定。还有一些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自估过高,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也是在就业过程中被淘汰出局的原因之一。调查显示28.13%的企业认为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44.11%的学生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意识。
  2.2 适应环境及工作能力不足。很多大学生,在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在心理和精神上对企业环境和理念的不认同、不适应及对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对具体工作的不热爱、不胜任,也是其就业失败或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扎实。个体经过训练和教育,系统地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就是专业技能,它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专业技能是高职学生区别于本科生的标志,也是用人单位挑选高职毕业大学生的关键标准。而现实中,一些高职毕业生由于实践不足,专业知识不牢固,动手能力也不强,在就业过程中屡遭困境。
  2.4 综合素质不够。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在大学生找工作及以后的工作中都应该是必备的,高职学生尤其需要。但是,不少高职学生缺乏这样的能力,如在应聘时,一些学生未能运用相应的应聘技巧与策略,缺乏谈话策略和技巧;对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的运用也不能恰到好处。也有一小部分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失败或不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自身条件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的岗位证书、外在形象气质或商务礼仪的要求。这些属于综合能力及素质方面的问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
  3 企业对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要求
  通过座谈与调查,企业普遍认为,学校应该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引导,以期自己的学生能很好很快地适应社会工作环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实现自己的价值。企业认为,以下这些能力是高校毕业生必须具有的,如:沟通交际能力、理解表达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协作能力等。其中对沟通交际能力有强烈要求的企业占到了总数的63.8%。除了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外,企业更加认可的是大学生应该具备优秀的内在素质,如:强烈的责任心、吃苦耐劳、细心谨慎、诚信守信、生活态度积极、性格开朗、好学上进、反应灵敏等。其中79.3%的企业要求应聘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并且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另外,企业在座谈和调查中谈到,希望大学生能调整好心态,积极地参与到企业大家庭来;希望大学生有自己的主见,但一定不要自以为是,听不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不要固执已见。在校期间,要培养自己喜欢团队活动,喜欢变化和挑战,喜欢根据事实判断,喜欢在紧张情况下机智应变,喜欢服从领导命令等方面的能力与内涵。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讲,一方面要积极培养一般就业能力,为毕业后从“学生角色”向“劳动者角色”转变做必要准备: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未来从事职业的需要,适当加强特殊就业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施展才能,大显身手,建功立业。
  4 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4.1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院校,主要是培养适合于本地区企业发展所需的工作人员而不是用来搞学术研究的,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地企业的性质和需要来设置,而且,一定要重视此课程的实操方面,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专业教师必须做到紧跟时代,教授的内容要基于课本、高于课本,深入浅出。
  4.1.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习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及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同时传递给学生最新行业动态及专业信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学历教育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向的要求进行分析,再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和分解,找到二者融合的切入点。以“必需、够用”为标准整合基础理论课程,建立理论教学体系。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其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结构体系要针对某个专业或专门化方向,实现核心课程模块与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的有机组合。其中核心课程是相对稳定、能体现专业特征的,而就业方向性课程则应灵活多变、能应对市场竞争与企业需求。改革的落脚点是将国家职业标准与学历教育要求相融合,既要体现高等教育“高”的要求,又要体现职业教育“职”的特点。因此,理论知识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要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将岗位实践的知识、技术融入教材中,跟踪新技术,体现应用性。
  4.1.2 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让学生更加多地参与教学教育及其他活动,挖掘和引导学生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制作课件或搜集信息,上课时扮演老师给其他同学上课;另外也可以多组织像英语演讲、模拟商务谈判、市场营销或招聘应试等情境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本知识。
  4.2 构建强势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4.2.1 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质量。经调查,87.3%的企业在聘用人才时,强调及希望应聘人员有相关工作经验,尽快上手,以此缩短岗位适应时间及节省培训费用,提高工作效率。而这个要求,对大学生来说,就有一定难度,虽然有的大学生会在大学期间,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但往往社会实践的范围局限于家教、促销或散发传单等相对单调且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更何况,在现实情况中,理论往往与实践相脱节,特殊情况下甚至会相背离,有很多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会有理论不能完全适应于实践的感觉,这主要是由于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中,师资结构的不合理而造成的,目前很多高校师资队伍中,很多刚刚毕业从学校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由于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与平台。所讲授的知识通常仅限于书本理论阶段,很多时候是在纸上谈兵。现代社会信息发展及变化迅速,有时往往会颠覆一成不变的理论学说,因此,教师所讲的知识是否具有适时性和前瞻性就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那些有过丰富企业工作经验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往往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直观及具体地结合课本上的理论讲给学生,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书本知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在实际操作上,大量聘用及邀请双师型教师或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工作人员、专家、学者进行校内授课或讲学,以达到改进教学质量和提高老师素质的目标要求。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除了可以直接从外界邀请或聘用,其次也可以通过让教师到企业进修,学习和培训,或是与企业合作,由教师参与企业课题研究或技术改造、教师带学生下企业实习等途径,让教师了解的专业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情况,以便于在课堂上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4.2.2 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活跃课堂能力。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老师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关系。新的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和重学生能力培养转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学习掌握知识,又要得到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工作中揭示规律,点拨思路和揭示方向,使学生接触到大量触类旁通的关键点,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探索的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相关前续或后续的授课内容及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甚至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使高职毕业生真正具有“两强”特点,即动手能力比本科生强,知识结构和专业理论比中专生强,使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4.3 正确制定教学目标,深化双证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取向主要有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等。双证课程的目标取向应以行为目标为主,行为目标取向阐明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学生行为的结果和程度,适合培养学生的高技能。双证课程的课程内容及组织要根据就业导向和相应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和素质要求来确定,指导和鼓励学生学生去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其中知识的专门性、技能的针对性是双证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既要反映职业岗位的先进技术要求,又要反映职业岗位发展变化的趋势,还要兼顾职业岗位的适应性要求和职业发展的素质性要求。
  4.4 高度重视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努力建构就业能力开发系统。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并任命高级管理者,就学院范围内具有战略意义、全局性的就业能力开发事宜承担起领导、协调和管理的责任,起到牵头抓总的作用,又要推动各个院系和教学、学生管理等部门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通力协作,共同发掘并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在学生入学、学习、实习、毕业等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职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教育与指导,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情况的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的能力开发活动。并通过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从知识的运用和心态的转变方面真正得到锻炼。
  4.5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岗前培训与顶岗实习活动。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三结合,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职教育值得借鉴的。高职院校要利用校企合作途径,建立高职教学与企业实际的对接机制,想方设法与企业建立联系,送学生进企业实习,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着重发展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性。并为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真正的生产性氛围与真实的事业文化熏陶环境。
  4.6 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虽说学校是一个“小社会”,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但实际上两者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差异,往往使得社会阅历尚浅的高职毕业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理想化和片面化。不少刚毕业的高职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企业最为看重的是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而这往往成为高职生就业中的“软肋”。因此,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应该通过努力完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6.1 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在高职学习中,学习知识、技能固然非常重要,但学会如何做人、做事更重要。学技术、长知识也是学做人和做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职学生要将学习做人、做事放在首位。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加强职业精神、协作精神和诚信教育培养,养成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既要注重改进和创新道德教育中的课堂理论学习,更要重视道德教育中的实践体验;并从教师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中吸取营养,增强人格魅力和职业道德的精神力量,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活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4.6.2 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高职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进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周期,融入到事业文化氛围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丰富的社会实践是高职毕业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通过社会实践,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4.6.3 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扩大视野,增强自身竞争力。高职毕业生应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学习各类知识,积极参加校内外开办的选修课或专家讲座等,并尽可能多地涉猎专业外的其他各方面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4.6.4 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择业心理,突出表现在期望过高、定位不够合理。高职毕业生在薪酬预期、就业地域、企业规模等通常都会出现高估的情况,这种脱离现实的择业观容易导致与社会需求的失调。一些学生盲目攀比,造成多头应聘、毁约不去,既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就业,也往往给学校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主要是不正常的就业心理在作怪,因此,高职毕业生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准确定位,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要求,提高把握就业机会的能力,避免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积极主动寻求就业,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或熟人介绍上,还有一些毕业班生则期待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态。面对双向选择,高职毕业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学生应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自主联系毕业实习单位,努力开发自立能力,锻炼社交、公关能力,培养自己的社会谋生能力。
  总之,提高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关键能力与就业指导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亟需社会各界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学校、教师都应该转变观念,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从配套设施及教学引导方面都转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来,而不能单方面强调学生自身方面的努力,学校和教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应该加强服务及市场意识,根据社会及企业的实际需要,坚持“实践为主,理论够用”的原则设置相应的课程及科目;同时要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采取强有力的就业指导及推荐措施,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目前就业市场虽然供大于求,但就业岗位还是有许多空缺,关键是能否胜任。因此,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应该共同努力,练好内功,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他文献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老师通常被迫上演独角戏。对此,我曾多次调查和反思,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方面:①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设施落后。目前许多中学的英语教学设备仅限于大、小黑板和教师自制的图片、卡片、简笔画以及不成套的教学挂图和教学磁带,无法使学生形成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投影仪、录音机、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但利用率并不高。②社会氛围影响学生学习英语
期刊
【摘 要】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好的导入能起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拟从落实导入的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有效的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关键词】 科学课 导入 有效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
期刊
车工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车工方面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车工实习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关键。  1 做好演示,让学生观察、认识  在车工生产实习中,学生对刚接触的新课题常感很难理解与掌握。因为学生既没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又没有实际的感性认识,新课题的加工工艺和车削方法,对学生来说从未见过。因此,在学习新课题之前,教师应先做好演示性示范。在演示中,教师也不宜
期刊
【摘 要】 在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对教师评价不够重视,忽视教师的发展的情况。本文浅析了现行教师评价的几个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实施教师评价的几点建议。建议教师评价从认识上、评价内容上、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改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关键词】 教师评价 典型问题 端正认识 评价内容 评价主体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公众渴望了解教育的现状,教师评价正成为
期刊
【摘 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在我国己经发展到重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公平的今天,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重视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大问题,城乡教育差距的不断拉大成了和谐社会进程中的
期刊
树要枝繁叶茂,必须根系发达。每个人都像是一棵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劳动者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企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希望我们的毕业生“上岗即能顶班,顶班即能生产,生产即能创效”。当前许多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学习动机及人生目标模糊,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与社会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中等职业学校在培
期刊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但有一样东西,在给予别人的同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分越多,那是什么?那就是爱!因为爱是相互的,爱可以传递与共享。“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为他们付出辛勤的汗水,献出真挚的爱心,以换取他们的信任,赢得他们的心灵。  1 爱是伟大无边的,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源于高尚的师德。教师要用欣赏
期刊
【摘 要】 有人说,中学时代处于“多梦季节”,这种梦,既有多姿多彩的人生理想,也有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而“早恋”正是这无果之花中稚嫩的一束。作为教师,如果对策有力,治理得当,就能遏止“早恋”现象的继续蔓延,本文从“早恋”现象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危害并探讨解决之道,以期引起重视和深思。  【关键词】 “早恋”现象 原因 对策    1 “早恋”现象产生的原因  1.1 生理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期刊
【摘 要】 现代教育拓展了班主任角色内涵,通过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分析形成原因,找出对策,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出班主任工作建议: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让师生们一起体验成长快乐。  【关键词】 教育目的 班主任角色 90后的特点 成因 对策 建议    我从教二十多年,送走七届毕业生。去年担任2009级班主任工作,学生的各种表现,让人难以理解。例如:没有纪律观念,
期刊
清代蒲松龄曾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我想如果一个教师是痴迷的读者、不倦的诲者、勤奋的作者,那么他离优秀教师也就不远了。是啊,一个教师,当“读者、诲者、作者”这“三者”集为一体的时候,也必定离优秀教师不远了。而当今的教师,确实存在读得太少、诲得不精、写得空洞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教师确实应该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去用心阅读,这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教师本身的责任。  全国特级教师、语文大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