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等新理念,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新课程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生对数学情感的倾向性表现,数学学习的习惯是学习者克服困难取得学习成果的重要保证。从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来看,由于受到以考试分数为主要标准的评价体系影响,大部分老师在教学中重数学知识的落实,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般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有学生表现出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缺乏,他们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一定的困难就容易退缩。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习惯
目前,小学数学(课改)是一门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学科。可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也是学好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一种学习手段。通过观察可以了解事物发展的特征,及其发生的条件。还可以获取的数学信息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兴趣是人要求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渴望,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观察问题上往往带有一种极强的好奇心。例如:小学二年级实验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恐龙不同位置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恐龙的样子是不同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观察生活和亲身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问题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选择到自己最喜欢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懂得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观察后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从小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年龄较小,积极性易于调动。所以,我从点滴之处入手,让学生有合作的兴趣,并培养主持人,让学生明确一些合作的方法。
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重在学会合作。在异质小组中人人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中确立主持人、发言人、讨论员。同时,很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建立小组合作的最初的意识。实行第一次合作,小组共同商议起组名,并讲出叫这个名字的原因。如:有的小组叫“柯南”,是受动画片的启发,柯南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的小组叫“春苗”,听起来有点俗气,但学生在讲述道理时头头是道,说:“愿我们小组的每一个人都像春天的小苗一样茁壮成长!”……为了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兴趣。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胸卡,上面写好组名、姓名及自己在组内担任的职务。学生只要一戴上它,小胸脯就挺得高高的,在组里也能积极发言,胸牌成为提醒学生进行合作的标志。
三、利用学具操作,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促进他们从操作中去思维,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如教学9的组成,我先让学生拿出9根小木棍,分成两堆。提问:“9能分成几和几?”使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一边分,一边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并且指导学生做到手、脑、眼、口同时并用,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有序思维。最后,归纳出9的组成。这样充分运用学具,让学生边动手、边思维、边动口,用操作启发思维,用思维指导操作,并用语言表达思维。结果,学生对9的組成既能加深理解,又能牢固掌握。
通过学具操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思维过程,通过分析、综合形成知识体系。如教“退位减法23-7”时,让学生带着“从被减数个位3里减去7,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用小棒摆摆看,结果学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在幻灯片上分别作出演示:(1)将7分成3和4(因为小棒有零头的3根),先拿走了3根,再解开一捆,从中拿走4根,剩下的和另一捆合并得16根;(2)解开1捆小棒,从中拿出7根,剩下的和3根合起来,再与另一捆(10根),合并得16根;(3)解开一捆小棒和3根合起来得13根,从13根中拿出7根,剩下的6根和另一捆合并得16根。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一致认为,三种方法都正确,但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一种方法摆小棒要动手操作5次,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虽然都是动手操作4次,但第二种摆法,易将原来的3根漏掉,而第三种是先合并再拿走,可以避免这个错误。这样,学生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理清了思维过程,培养了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第二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新课程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生对数学情感的倾向性表现,数学学习的习惯是学习者克服困难取得学习成果的重要保证。从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来看,由于受到以考试分数为主要标准的评价体系影响,大部分老师在教学中重数学知识的落实,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般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有学生表现出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缺乏,他们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一定的困难就容易退缩。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习惯
目前,小学数学(课改)是一门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学科。可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也是学好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一种学习手段。通过观察可以了解事物发展的特征,及其发生的条件。还可以获取的数学信息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兴趣是人要求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渴望,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观察问题上往往带有一种极强的好奇心。例如:小学二年级实验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恐龙不同位置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恐龙的样子是不同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观察生活和亲身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问题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选择到自己最喜欢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懂得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观察后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从小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年龄较小,积极性易于调动。所以,我从点滴之处入手,让学生有合作的兴趣,并培养主持人,让学生明确一些合作的方法。
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重在学会合作。在异质小组中人人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中确立主持人、发言人、讨论员。同时,很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建立小组合作的最初的意识。实行第一次合作,小组共同商议起组名,并讲出叫这个名字的原因。如:有的小组叫“柯南”,是受动画片的启发,柯南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的小组叫“春苗”,听起来有点俗气,但学生在讲述道理时头头是道,说:“愿我们小组的每一个人都像春天的小苗一样茁壮成长!”……为了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兴趣。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胸卡,上面写好组名、姓名及自己在组内担任的职务。学生只要一戴上它,小胸脯就挺得高高的,在组里也能积极发言,胸牌成为提醒学生进行合作的标志。
三、利用学具操作,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促进他们从操作中去思维,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如教学9的组成,我先让学生拿出9根小木棍,分成两堆。提问:“9能分成几和几?”使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一边分,一边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并且指导学生做到手、脑、眼、口同时并用,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有序思维。最后,归纳出9的组成。这样充分运用学具,让学生边动手、边思维、边动口,用操作启发思维,用思维指导操作,并用语言表达思维。结果,学生对9的組成既能加深理解,又能牢固掌握。
通过学具操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思维过程,通过分析、综合形成知识体系。如教“退位减法23-7”时,让学生带着“从被减数个位3里减去7,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用小棒摆摆看,结果学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在幻灯片上分别作出演示:(1)将7分成3和4(因为小棒有零头的3根),先拿走了3根,再解开一捆,从中拿走4根,剩下的和另一捆合并得16根;(2)解开1捆小棒,从中拿出7根,剩下的和3根合起来,再与另一捆(10根),合并得16根;(3)解开一捆小棒和3根合起来得13根,从13根中拿出7根,剩下的6根和另一捆合并得16根。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一致认为,三种方法都正确,但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一种方法摆小棒要动手操作5次,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虽然都是动手操作4次,但第二种摆法,易将原来的3根漏掉,而第三种是先合并再拿走,可以避免这个错误。这样,学生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理清了思维过程,培养了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