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浦东新区把老干部工作放在浦东新一轮开发建设的大背景、大框架下进行筹划和推进,遵循高龄条件下老干部的需求,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积极争创社区老干部工作示范点,着力营造温馨家园式社区养老环境,深化和拓展了新时期的老干部工作。
一、确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强化六项机制,整体推进社区高龄养老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机制。区委成立了创建社区老干部工作示范点协调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各街道、镇也相应成立了协调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制定创建规划,明确责任。新区组织部将创建示范点工作列入2004年十大任务之一,确保示范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区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意见》。明确:党政把手是老干部工作第一责任人,街道、镇在规划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时,坚持做到“四个同步”,即:制订社区党建规划时,同步制订老干部党支部建设规划;制定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目标时,同步制定老干部工作目标;制定财政预算时,同步落实老干部工作经费;年终工作检查考核时,同步对老干部工作进行考核。
二是整体推进机制。在创建示范点工作中,坚持做到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总体构思是:以活动作为切入点,就近活动、就近学习、就近接受服务、就近发挥作用、就近参加组织生活,五个就近横向拓展。总体布局是:从新区地域广(556平方公里)、人员众多、离退休共管优势互孙的特点出发,确立一个中心多个基本点,即:建立沿江老干部活动中心、川沙、高桥老干部活动室和各街镇、村居委三级层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活动网络。使老干部日常活动不出村居委,小型活动不出街镇,一般大型活动不出新区。
三是重心下移机制。1997年6月,区委针对老干部高龄化趋势,在全市率先将老干部党的组织关系实行社区化管理。1995年,区委投资1.2亿元经费下拨至社区,重点建设各街道、镇的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其中包括建立老干部活动室。
四是服务全局机制。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组织老干部开展“共创浦东辉煌、争做文明老人”系列活动,几年来,这一活动主题不变,内容年年更新。2003年,组织老干部参加“世博会和上海新一轮开发”、“争做可爱的上海人、可敬的老干部”大讨论,提出争做“可敬”、“爱心”、“智慧”、“慈祥”、“健康”五种文明老人,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年,结合上海和全国解放55周年,在社区开展了《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深受广大老干部的赞誉。
五是财政支持机制。近几年来,根据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断加大对老干部社区高龄养老经费的投入力度。拨款93万元,重新修缮了近2000平方米的川沙老干部活动室;出资200万元购买了高桥镇潼江大楼700多平方米,建成高桥地区老干部活动室;投资1350万元在陆家嘴黄金地段建成了3700平方米功能设施较齐全的沿江老干部活动中心;拨款200万元,为社区老干部活动室添设备。各街道、镇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加大对老干部社区高龄养老的财力支持,先后用于这方面的开支达500多万元。
六是人才保障机制。为了创建社区老干部工作示范点,我们实行协理员制度,专门聘请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阳光”、“月光”、“星光”干部专职从事创建示范点工作。
二、仁心为人,实行“三大工程”,营造“温馨家园”
我们在社区老干部高龄养老工作中突出以仁为怀、以人为本,实施“三大工程”,让老干部晚年生活温馨美满。
一是实施“安居工程”,不断改善居住各件。新区率先筹资800多万元,为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增配住房2500多平方米;又按在职干部住房面积标准,解决了缺煤卫和煤卫合用离休干部的住房困难;2003年新区又拨款1941万元,各街道、镇自筹资金398万元,一步到位全部解决了离休干部住房。同时,还为易地安置离休干部解决了住房困难。
二是实施“松鹤工程”,保障老有所医。2001年,新区拨款50万元设立离休干部特殊医疗备用金,用于老干部急病急救时超出医保范围的药械费用,易地安置和军队在浦东安置的离休干部也列入保障范围。从2002年开始,新区为离休干部配备了社区保健医生,又专门拨款为离休干部每年每人增加60元社区保健医生工作经费。
三是实施“金雀工程”,让老干部欢度晚年。我们创新载体,吸引更多老干部就近参加活动。1.在活动阵地上,由单一依靠活动中心向社区延伸。充分发挥沿江、川沙、高桥3个活动中心主阵地作用。2001年始,将周家渡、上钢、金杨等街道、镇的15个社区服务中心,作为首批浦东新区老干部就近活动点挂了牌,并实行目标管理。2.在活动组织方式上,由单一的由活动中心主办向社区联办延伸。如近两年敬老节,协调了20多个部门和街道、镇举办大型活动,每年吸引了7000余名老干部参加。2003年举办了浦东新区老干部风采大赛,吸引了1500多名老干部参赛,展现了老干部良好形象。
三、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四个网络,让老干部就近得到关心和实惠
一是整合社区资源。我们将各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中心、敬老院、卫生服务中心、健身苑、科普中心等设施整合起来,向老干部免费开放。新区老干部大学设立4个分校,聘请专家、教授为老干部上课。聘请市三级甲等医院的著名专家为老干部特约医疗咨询员,定期为老干部提供医疗咨询。老干部党校聘请市著名学者教授作为特邀政治辅导员,定期为老干部作形势和政治辅导报告。
二是借助各种载体,拓展服务范围。我们与老龄委联手,将老干部社区高龄养老工作列入民政部门“星光计划”,搞好服务保障。将各街道、镇的“阳光驿站”作为老干部政治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实行挂牌服务。总结推广了洋泾街道开展的“老帮小、小帮老、老帮老”的“三帮”活动经验。广大团员青年、社区志愿者开展“青春作伴老干部,携手共结忘年交”活动,只要老干部需要,做到随叫随到。
三是老干部工作实行数字化管理。我们总结推广了梅园街道将老干部工作进入“有线通”,与各居委联网实行数字化管理的经验。各街道、镇先后建立了由街道组织人事科、各居民区党组织、各社区服务分中心组成的三级电脑信息服务网络,及时为老干部排忧解难。
四是为四种特困老干部建立学习网、安全便利网、温馨网、阳光网,主动服务,实行动态管理。
1.学习网。对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实行“送学”上门,即:由老干部工作者将学习资料送到老干部家。许多老干部党支部将组织生活搬到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家里。建立社区老干部政治录音报告收听网络,每年翻录和发放市委老干部局组织的各种录音报告音带500余盒,收听老干部达5000多人次。新区老干部大学开设了28门课程,吸引社区3000余名老干部参加。
2.安全便利网。老干部外出活动实行家庭、社区、老干部中心三级保护。每年夏、冬两季,由老干部工作协理员和社区志愿者或居委干部检查独居、空巢老干部家庭的避暑、防寒措施是否落实;电器、煤气设备使用是否安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干部建立动态管理的健康档案。现在,新区已为100多名特困老干部安装了“安康通”或“阳光呼叫器”。各社区服务中心还开通了“999”热线求助电话,老干部如果生病或家里水、电、煤气坏了,通过热线电话,可得到社区服务中心人员的及时救助或维修。
3.温馨网。建立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与各街镇联系制度。开展“温馨沙龙”有话直说思想漫谈活动进社区制度,激发老干部就近参加学习的热情。截止今年7月底已进行了76期,吸引了3800多名老干部参加。
在关心社区老干部生活的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老同志的“精神赡养”。周家渡街道雪野二村居委建立老干部读报小组,坚持了十几年,风雨无阻。金杨、洋泾街道成立老干部知识分子联谊会,发挥各自专长,为群众服务。塘桥街道建立“温馨在社区”,让老同志生活在塘桥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4.阳光网。将老干部工作作为浦东服务全国和上海的组成部分与展示良好形象的窗口,全方位地体现浦东人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许多外省市离休干部随子女来浦东定居,我们一视同仁地纳入社区高龄养老范畴,与本市老干部一样,上门采集信息,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保健医生,开展志愿者结对签约活动等,所需经费均由街道负担。许多街、镇组织外区老干部与本区老同志一起参观上海和浦东新貌;逢年过节,领导同样上门探望,送上慰问品、慰问金,共进年夜饭,已形成惯例。外省、市、区的老干部们感动地说:“我们生活在浦东处处感受到党的阳光的温暖。”
一、确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强化六项机制,整体推进社区高龄养老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机制。区委成立了创建社区老干部工作示范点协调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各街道、镇也相应成立了协调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制定创建规划,明确责任。新区组织部将创建示范点工作列入2004年十大任务之一,确保示范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区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意见》。明确:党政把手是老干部工作第一责任人,街道、镇在规划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时,坚持做到“四个同步”,即:制订社区党建规划时,同步制订老干部党支部建设规划;制定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目标时,同步制定老干部工作目标;制定财政预算时,同步落实老干部工作经费;年终工作检查考核时,同步对老干部工作进行考核。
二是整体推进机制。在创建示范点工作中,坚持做到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总体构思是:以活动作为切入点,就近活动、就近学习、就近接受服务、就近发挥作用、就近参加组织生活,五个就近横向拓展。总体布局是:从新区地域广(556平方公里)、人员众多、离退休共管优势互孙的特点出发,确立一个中心多个基本点,即:建立沿江老干部活动中心、川沙、高桥老干部活动室和各街镇、村居委三级层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活动网络。使老干部日常活动不出村居委,小型活动不出街镇,一般大型活动不出新区。
三是重心下移机制。1997年6月,区委针对老干部高龄化趋势,在全市率先将老干部党的组织关系实行社区化管理。1995年,区委投资1.2亿元经费下拨至社区,重点建设各街道、镇的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其中包括建立老干部活动室。
四是服务全局机制。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组织老干部开展“共创浦东辉煌、争做文明老人”系列活动,几年来,这一活动主题不变,内容年年更新。2003年,组织老干部参加“世博会和上海新一轮开发”、“争做可爱的上海人、可敬的老干部”大讨论,提出争做“可敬”、“爱心”、“智慧”、“慈祥”、“健康”五种文明老人,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年,结合上海和全国解放55周年,在社区开展了《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深受广大老干部的赞誉。
五是财政支持机制。近几年来,根据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断加大对老干部社区高龄养老经费的投入力度。拨款93万元,重新修缮了近2000平方米的川沙老干部活动室;出资200万元购买了高桥镇潼江大楼700多平方米,建成高桥地区老干部活动室;投资1350万元在陆家嘴黄金地段建成了3700平方米功能设施较齐全的沿江老干部活动中心;拨款200万元,为社区老干部活动室添设备。各街道、镇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加大对老干部社区高龄养老的财力支持,先后用于这方面的开支达500多万元。
六是人才保障机制。为了创建社区老干部工作示范点,我们实行协理员制度,专门聘请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阳光”、“月光”、“星光”干部专职从事创建示范点工作。
二、仁心为人,实行“三大工程”,营造“温馨家园”
我们在社区老干部高龄养老工作中突出以仁为怀、以人为本,实施“三大工程”,让老干部晚年生活温馨美满。
一是实施“安居工程”,不断改善居住各件。新区率先筹资800多万元,为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增配住房2500多平方米;又按在职干部住房面积标准,解决了缺煤卫和煤卫合用离休干部的住房困难;2003年新区又拨款1941万元,各街道、镇自筹资金398万元,一步到位全部解决了离休干部住房。同时,还为易地安置离休干部解决了住房困难。
二是实施“松鹤工程”,保障老有所医。2001年,新区拨款50万元设立离休干部特殊医疗备用金,用于老干部急病急救时超出医保范围的药械费用,易地安置和军队在浦东安置的离休干部也列入保障范围。从2002年开始,新区为离休干部配备了社区保健医生,又专门拨款为离休干部每年每人增加60元社区保健医生工作经费。
三是实施“金雀工程”,让老干部欢度晚年。我们创新载体,吸引更多老干部就近参加活动。1.在活动阵地上,由单一依靠活动中心向社区延伸。充分发挥沿江、川沙、高桥3个活动中心主阵地作用。2001年始,将周家渡、上钢、金杨等街道、镇的15个社区服务中心,作为首批浦东新区老干部就近活动点挂了牌,并实行目标管理。2.在活动组织方式上,由单一的由活动中心主办向社区联办延伸。如近两年敬老节,协调了20多个部门和街道、镇举办大型活动,每年吸引了7000余名老干部参加。2003年举办了浦东新区老干部风采大赛,吸引了1500多名老干部参赛,展现了老干部良好形象。
三、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四个网络,让老干部就近得到关心和实惠
一是整合社区资源。我们将各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中心、敬老院、卫生服务中心、健身苑、科普中心等设施整合起来,向老干部免费开放。新区老干部大学设立4个分校,聘请专家、教授为老干部上课。聘请市三级甲等医院的著名专家为老干部特约医疗咨询员,定期为老干部提供医疗咨询。老干部党校聘请市著名学者教授作为特邀政治辅导员,定期为老干部作形势和政治辅导报告。
二是借助各种载体,拓展服务范围。我们与老龄委联手,将老干部社区高龄养老工作列入民政部门“星光计划”,搞好服务保障。将各街道、镇的“阳光驿站”作为老干部政治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实行挂牌服务。总结推广了洋泾街道开展的“老帮小、小帮老、老帮老”的“三帮”活动经验。广大团员青年、社区志愿者开展“青春作伴老干部,携手共结忘年交”活动,只要老干部需要,做到随叫随到。
三是老干部工作实行数字化管理。我们总结推广了梅园街道将老干部工作进入“有线通”,与各居委联网实行数字化管理的经验。各街道、镇先后建立了由街道组织人事科、各居民区党组织、各社区服务分中心组成的三级电脑信息服务网络,及时为老干部排忧解难。
四是为四种特困老干部建立学习网、安全便利网、温馨网、阳光网,主动服务,实行动态管理。
1.学习网。对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实行“送学”上门,即:由老干部工作者将学习资料送到老干部家。许多老干部党支部将组织生活搬到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家里。建立社区老干部政治录音报告收听网络,每年翻录和发放市委老干部局组织的各种录音报告音带500余盒,收听老干部达5000多人次。新区老干部大学开设了28门课程,吸引社区3000余名老干部参加。
2.安全便利网。老干部外出活动实行家庭、社区、老干部中心三级保护。每年夏、冬两季,由老干部工作协理员和社区志愿者或居委干部检查独居、空巢老干部家庭的避暑、防寒措施是否落实;电器、煤气设备使用是否安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干部建立动态管理的健康档案。现在,新区已为100多名特困老干部安装了“安康通”或“阳光呼叫器”。各社区服务中心还开通了“999”热线求助电话,老干部如果生病或家里水、电、煤气坏了,通过热线电话,可得到社区服务中心人员的及时救助或维修。
3.温馨网。建立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与各街镇联系制度。开展“温馨沙龙”有话直说思想漫谈活动进社区制度,激发老干部就近参加学习的热情。截止今年7月底已进行了76期,吸引了3800多名老干部参加。
在关心社区老干部生活的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老同志的“精神赡养”。周家渡街道雪野二村居委建立老干部读报小组,坚持了十几年,风雨无阻。金杨、洋泾街道成立老干部知识分子联谊会,发挥各自专长,为群众服务。塘桥街道建立“温馨在社区”,让老同志生活在塘桥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4.阳光网。将老干部工作作为浦东服务全国和上海的组成部分与展示良好形象的窗口,全方位地体现浦东人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许多外省市离休干部随子女来浦东定居,我们一视同仁地纳入社区高龄养老范畴,与本市老干部一样,上门采集信息,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保健医生,开展志愿者结对签约活动等,所需经费均由街道负担。许多街、镇组织外区老干部与本区老同志一起参观上海和浦东新貌;逢年过节,领导同样上门探望,送上慰问品、慰问金,共进年夜饭,已形成惯例。外省、市、区的老干部们感动地说:“我们生活在浦东处处感受到党的阳光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