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历史可以得出结论:股市的运行轨迹基本是加息期走熊,减息期走牛。如果此结论成立的话,现在离走出熊市已经为期不远了。
雷曼破产,全球股灾,积弱已久的A股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我们不知道大洋彼岸的次贷黑洞到底有多深,也不知道中国金融机构以及中国经济最终会付出多大代价,风刀霜剑严相逼,这股市跌到何处是尽头?
在笔者看来,股市要止血,重要的还是要看清自己的路,毕竟内因是基础,外因只是条件而已。
笔者相信,受次贷危机重创的首先是美国、欧洲等完全开放的国家和地区,而不是中国这样货币、资本尚未完全开放的国度。一个雷曼兄弟资产高达6000多亿美元,可迄今为止,持有雷曼债券最多的工商银行公告也就1.5亿多美元,其他如中行,招行、兴业银行等均为几千万美元的数量。纵然把中国央行持有的关国国债缩水等加在一起,据一位资深市场人士测算,总计也就1万亿元人民币。1万亿元人民币当然不是小数,但是,一则这1万亿元未必全部坏账,二则A股市场迄今已损失市值20多万亿元,有时候一天就要蒸发1万亿元,见过血流成河,断臂折腿难道就会吓破了胆?
在市值已经上万亿、几十万亿元损失的今天,判断何时有小反弹已不重要,因为纵然有反弹,离大部分人的成本区还很远很远。除了短线高手,绝大部分股民都不敢做也不会做。因此,关键还得看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这才是走出这轮大熊市的基础之所在。在这里,有一个指标颇为重要,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是加息周期还是减息周期。
中国股市就大趋势而言,也就经历了两次牛市、两次熊市:即1996年1月到2001年6月,上证指数从512点到2245点,历时5年半的牛市;2001年6月到2005年6月,从2245点到998点的4年熊市;2005年6月到2007年10月,从1000点到6000点的2年半大牛市;以及2007年10月一路狂泻至今还不知底在哪里的本轮大熊市。虽然股市诞生于1990年末,但前几年上市股票太少,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暴涨也好、暴跌也罢,都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牛市和熊市。
如上述,第一次真正的牛市从1996年1月到2001年6月。与此相对应,从1996年5月到2002年2月,宏观经济经历了长达6年的减息期。通过连续8次减息,一年期贷款利率从12.06%减至5.31%。之所以减息期未结束股市便开始走熊,则是受到国有股市价减持的冲击。
此后,从2001年6月到2005年6月,股市又经历了4年大熊市。与此相对应,从2002年2月到2007年12月,宏观经济经历了近6年的加息期。问题是,为什么2005年6月到2007年10月,宏观经济尚处在加息期,中国股市却破天荒地经历了从1000点到6000点的大牛市呢?原因之一是股改,在这段时期,流通股股东既可享受股改红利,却无需背负大小非减持的沉重包袱;二是从2002年到2007年上半年,央行一直是温和加息,每年升一两次,直到2007下半年,密集到几乎每月升息一次,才使狂牛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而后便一头栽入去年10月以来的大熊市。
以上回顾可以得出几点结论:第一,股市的运行轨迹基本是加息期走熊,减息期走牛,因为加息期意味着经济开始紧缩,减息期则意味着银根逐步放松。第二,市场反应往往滞后,即央行已经开始减息了,股市还是熊气弥漫大跌不止,如1995年7月,贷款利率达到高峰12.06%后,到1996年5月第一次发出银根松动信号,利率下调至10.98%,然而,股市不为所动,甚至连续两天下跌。同样,在去年的牛市中我们多次看到,利率一升再升,可股市依然涨势如虹,直至下半年连续4次升息才终结了牛市。第三,市场反应越滞后,矫枉过正越厉害。例如去年以来,央行早就发出升息信号了,而且一发再发,市场就是我行我素,终于尝到涨得越高、摔得越重的苦头。
如果以上结论可以成立的话,走出熊市也为期不远了。只是惨跌中的市场对减息信号一般反应比较麻木。
就在笔者写完本文之时,传来了证券交易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的消息。由此看来,管理层的举措与笔者的判断不谋而合,一连串有利于市场的措施陆续被推出,将有助于市场走出熊市。
雷曼破产,全球股灾,积弱已久的A股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我们不知道大洋彼岸的次贷黑洞到底有多深,也不知道中国金融机构以及中国经济最终会付出多大代价,风刀霜剑严相逼,这股市跌到何处是尽头?
在笔者看来,股市要止血,重要的还是要看清自己的路,毕竟内因是基础,外因只是条件而已。
笔者相信,受次贷危机重创的首先是美国、欧洲等完全开放的国家和地区,而不是中国这样货币、资本尚未完全开放的国度。一个雷曼兄弟资产高达6000多亿美元,可迄今为止,持有雷曼债券最多的工商银行公告也就1.5亿多美元,其他如中行,招行、兴业银行等均为几千万美元的数量。纵然把中国央行持有的关国国债缩水等加在一起,据一位资深市场人士测算,总计也就1万亿元人民币。1万亿元人民币当然不是小数,但是,一则这1万亿元未必全部坏账,二则A股市场迄今已损失市值20多万亿元,有时候一天就要蒸发1万亿元,见过血流成河,断臂折腿难道就会吓破了胆?
在市值已经上万亿、几十万亿元损失的今天,判断何时有小反弹已不重要,因为纵然有反弹,离大部分人的成本区还很远很远。除了短线高手,绝大部分股民都不敢做也不会做。因此,关键还得看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这才是走出这轮大熊市的基础之所在。在这里,有一个指标颇为重要,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是加息周期还是减息周期。
中国股市就大趋势而言,也就经历了两次牛市、两次熊市:即1996年1月到2001年6月,上证指数从512点到2245点,历时5年半的牛市;2001年6月到2005年6月,从2245点到998点的4年熊市;2005年6月到2007年10月,从1000点到6000点的2年半大牛市;以及2007年10月一路狂泻至今还不知底在哪里的本轮大熊市。虽然股市诞生于1990年末,但前几年上市股票太少,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暴涨也好、暴跌也罢,都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牛市和熊市。
如上述,第一次真正的牛市从1996年1月到2001年6月。与此相对应,从1996年5月到2002年2月,宏观经济经历了长达6年的减息期。通过连续8次减息,一年期贷款利率从12.06%减至5.31%。之所以减息期未结束股市便开始走熊,则是受到国有股市价减持的冲击。
此后,从2001年6月到2005年6月,股市又经历了4年大熊市。与此相对应,从2002年2月到2007年12月,宏观经济经历了近6年的加息期。问题是,为什么2005年6月到2007年10月,宏观经济尚处在加息期,中国股市却破天荒地经历了从1000点到6000点的大牛市呢?原因之一是股改,在这段时期,流通股股东既可享受股改红利,却无需背负大小非减持的沉重包袱;二是从2002年到2007年上半年,央行一直是温和加息,每年升一两次,直到2007下半年,密集到几乎每月升息一次,才使狂牛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而后便一头栽入去年10月以来的大熊市。
以上回顾可以得出几点结论:第一,股市的运行轨迹基本是加息期走熊,减息期走牛,因为加息期意味着经济开始紧缩,减息期则意味着银根逐步放松。第二,市场反应往往滞后,即央行已经开始减息了,股市还是熊气弥漫大跌不止,如1995年7月,贷款利率达到高峰12.06%后,到1996年5月第一次发出银根松动信号,利率下调至10.98%,然而,股市不为所动,甚至连续两天下跌。同样,在去年的牛市中我们多次看到,利率一升再升,可股市依然涨势如虹,直至下半年连续4次升息才终结了牛市。第三,市场反应越滞后,矫枉过正越厉害。例如去年以来,央行早就发出升息信号了,而且一发再发,市场就是我行我素,终于尝到涨得越高、摔得越重的苦头。
如果以上结论可以成立的话,走出熊市也为期不远了。只是惨跌中的市场对减息信号一般反应比较麻木。
就在笔者写完本文之时,传来了证券交易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的消息。由此看来,管理层的举措与笔者的判断不谋而合,一连串有利于市场的措施陆续被推出,将有助于市场走出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