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特别强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使这门学科的讲授变得极具魅力,打破学生对这门学科枯燥无趣的认知,吸引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感受生物千变万化的魅力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路径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124
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行促知,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动手实践来感受生物这门学科所特有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1积极发现问题,做课堂的主人
因为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并不能很深入地接触生物学科及现在的研究成果、学生个性更新换代较快,老師也很难把握每一届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点。老师和学生对于彼此都是相互陌生的,在双方互不掌握的情况下,老师应该把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扮演一个积极地学习者的角色,对新知识充满好奇,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向老师提出关于生物学科的新疑问。例如,在学习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抛出问题:同学们认为鲸鱼是什么动物?让学生自主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对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的时候,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来学习探讨哺乳动物的特征,并解答鲸鱼为什么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因为鲸鱼是海洋中典型的胎生动物,其身体表面带有细微的胎毛,而且鱼是用鳃呼吸的,而鲸鱼是用肺呼吸的,所以鲸鱼是哺乳动物。在解决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个性,主动地发现问题,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学习的奴隶,积极主动地把握机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积极地探索生物学科的奥秘。
2加强实操训练,做知识生产者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大部分的理论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加以验证。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在保障学生基本安全的基础上,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次数,生物学科的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讲授与理解,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验证,让学生们从直白的实验结果中感受、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背后的支撑依据。生物学科的知识只有当学生自己亲身实验过后,才会加深记忆,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才会更加透彻。例如,在学习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知识点时,老师要带领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制作肺量计测量肺活量,在多次实验中理解人体和外界环境气体交换机制,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相关用具,利用排水法制作简易肺量计,人体呼出气体的体积就是瓶内被排除水所占的体积,通过实验就可以把不可视的肺活量转化为可视的水的体积,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开展解剖观察动物运动系统的形成,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人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解剖观察骨连接、骨骼肌,通过实验说明它们的结构和其特点,严格执行正确的解剖方法,通过观察外形、解剖内部结构来正确认识脊柱动物的骨骼结构和主要功能,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所以,在生物学科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多开展实践教学,给学生更多接触生物本质的机会,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开动思考思维,做知识强化者
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知识庞杂的学科,而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老师们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们讲授有关生物课程的知识,因为,面对复杂且偏向文科性质需要学生运用更多的时间去记忆的一门新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此时老师们的教学方法还不加以改变,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丧失兴趣。所以,老师们要善于从教学中反思,找到学生们学习生物的兴趣点,从学生们的兴趣入手,从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对他们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如若学生们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并未对这门学科产生独特的兴趣,那么教师就更应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运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们进行新知识的传授。例如,老师在向学生们讲授关于生物的相关知识点时,应该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怎样的教学情景才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新知识并且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在这样的课堂里,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可以从网站上下载一些生物知识点背诵口诀的小视频,借用诗歌谚语助理解,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果巧妙的利用诗歌谚语,将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的遗传性;落地生根——营养生殖;飞蛾扑火——应激性、趋光性等等。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看,在幽默风趣的教学氛围中,向学生传授了新的知识点,也可以将它编成小故事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强化反思思维,做生活发现者
生物来源于生活,生物知识也来源于对生活中有趣的现象的观察、实验与总结。生活中处处存在有趣的生物现象,生物知识蕴藏在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为什么人会打呵欠?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哈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为什么会有落叶?当秋天来的时候,从树叶中蒸发的水分较多,但从根部蒸发的较少。为了减少树木的水分流失,茎部细胞会形成一个分离层,当营养完全从叶子中去除时,分离层就会把叶子从树干中分离出来,叶子就会脱落。当我们掌握了生物知识时,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专业的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可以从自己身边熟悉的规律、实践中感悟到生物学科的魅力,从而吸引学生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结束语
生物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旨,发扬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改善老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实操性训练创造机会,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生活中感受生物学科带给大家的独特的奥秘,从新颖的角度发现生物学科的魅力,既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有利于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庆春.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11+15.
[2]杨怀.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8):285.
[3]赵秀红.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效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9):162.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124
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行促知,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动手实践来感受生物这门学科所特有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1积极发现问题,做课堂的主人
因为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并不能很深入地接触生物学科及现在的研究成果、学生个性更新换代较快,老師也很难把握每一届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点。老师和学生对于彼此都是相互陌生的,在双方互不掌握的情况下,老师应该把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扮演一个积极地学习者的角色,对新知识充满好奇,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向老师提出关于生物学科的新疑问。例如,在学习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抛出问题:同学们认为鲸鱼是什么动物?让学生自主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对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的时候,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来学习探讨哺乳动物的特征,并解答鲸鱼为什么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因为鲸鱼是海洋中典型的胎生动物,其身体表面带有细微的胎毛,而且鱼是用鳃呼吸的,而鲸鱼是用肺呼吸的,所以鲸鱼是哺乳动物。在解决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个性,主动地发现问题,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学习的奴隶,积极主动地把握机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积极地探索生物学科的奥秘。
2加强实操训练,做知识生产者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大部分的理论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加以验证。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在保障学生基本安全的基础上,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次数,生物学科的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讲授与理解,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验证,让学生们从直白的实验结果中感受、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背后的支撑依据。生物学科的知识只有当学生自己亲身实验过后,才会加深记忆,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才会更加透彻。例如,在学习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知识点时,老师要带领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制作肺量计测量肺活量,在多次实验中理解人体和外界环境气体交换机制,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相关用具,利用排水法制作简易肺量计,人体呼出气体的体积就是瓶内被排除水所占的体积,通过实验就可以把不可视的肺活量转化为可视的水的体积,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开展解剖观察动物运动系统的形成,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人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解剖观察骨连接、骨骼肌,通过实验说明它们的结构和其特点,严格执行正确的解剖方法,通过观察外形、解剖内部结构来正确认识脊柱动物的骨骼结构和主要功能,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所以,在生物学科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多开展实践教学,给学生更多接触生物本质的机会,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开动思考思维,做知识强化者
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知识庞杂的学科,而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老师们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们讲授有关生物课程的知识,因为,面对复杂且偏向文科性质需要学生运用更多的时间去记忆的一门新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此时老师们的教学方法还不加以改变,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丧失兴趣。所以,老师们要善于从教学中反思,找到学生们学习生物的兴趣点,从学生们的兴趣入手,从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对他们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如若学生们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并未对这门学科产生独特的兴趣,那么教师就更应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运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们进行新知识的传授。例如,老师在向学生们讲授关于生物的相关知识点时,应该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怎样的教学情景才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新知识并且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在这样的课堂里,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可以从网站上下载一些生物知识点背诵口诀的小视频,借用诗歌谚语助理解,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果巧妙的利用诗歌谚语,将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的遗传性;落地生根——营养生殖;飞蛾扑火——应激性、趋光性等等。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看,在幽默风趣的教学氛围中,向学生传授了新的知识点,也可以将它编成小故事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强化反思思维,做生活发现者
生物来源于生活,生物知识也来源于对生活中有趣的现象的观察、实验与总结。生活中处处存在有趣的生物现象,生物知识蕴藏在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为什么人会打呵欠?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哈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为什么会有落叶?当秋天来的时候,从树叶中蒸发的水分较多,但从根部蒸发的较少。为了减少树木的水分流失,茎部细胞会形成一个分离层,当营养完全从叶子中去除时,分离层就会把叶子从树干中分离出来,叶子就会脱落。当我们掌握了生物知识时,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专业的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可以从自己身边熟悉的规律、实践中感悟到生物学科的魅力,从而吸引学生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结束语
生物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旨,发扬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改善老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实操性训练创造机会,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生活中感受生物学科带给大家的独特的奥秘,从新颖的角度发现生物学科的魅力,既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有利于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庆春.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11+15.
[2]杨怀.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8):285.
[3]赵秀红.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效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