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轮回中的爱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著名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的电影《一条狗的使命》于2017年春季档上映,影片以生命的不断轮回和独属狗狗的视角展现了它们存在于世界的特殊使命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微妙关系。创作者以经典母题“寻找”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以多元的叙事结构拓展了影视的时空范围,通过主客观视点的交互使用营造了奇妙的视觉体验,这些创新为萌宠类电影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并为以后的电影创作提供了难得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寻找;萌宠题材电影;主客观视点;线性结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7-0104-02
  曾经一部《忠犬八公的故事》令无数观众潸然泪下,时隔八年这位导演再度执导,谱写新的催泪大作。影片以狗狗的第一视角探寻着它们对于世界以及人类的理解,用细腻的情感展现人与狗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愫,借用生命的轮回赋予狗狗不同的使命,诠释着它们之于人类和世界的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导演对镜头的表达和叙事的技巧作出了新的尝试,不仅加入了生命轮回这种独特的元素,更是另辟蹊径地探寻着独属狗狗的思維体系,借助狗狗的主观视角去发现一个新的世界,并用经典母题 “寻找”作为承接故事的主要情感线索,将本是相互独立的小故事串联在了一起。这些创新点交织在一起,共同促成了影片可深入探寻的深刻内涵以及令人称奇的影像表达,为此类电影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创作理念。
  一、贯穿始终的“寻找”主题
  “寻找”母题即表现个体在追寻价值选择、生存意义的同时实现对自我身份的认知,追其本源是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追问与深思。在影片《一条狗的使命》中,“寻找”母题的创设正是由于主人公或孤独或失落的情感而带来身份上的模糊乃至丧失,从而展开对于身份的追问和寻找。因此不论是影片名称中的“使命”,还是影片开端所提及的“活的意义是什么”,都在将“使命”铸造成贯穿始终的悬念,为整部影片打下明确的基调:一只狗在成长中找寻着属于自己的使命。这种开篇即创设谜团并与之展开故事的方式,既可以提升影片的思想内涵,还能充分调动观众的探索欲,促使观众走进情节中,与主人公一起寻找答案。
  影片展现了一只狗的四段生命历程,虽然每一段故事都有独立的结尾,但对于“使命的探寻”却未因一段故事的终结而消失,反而以愈演愈烈的姿态活跃在整部影片之中,成为连接每段故事的重要衔接点。这种方式弥补了观众因故事的分离而产生逻辑上的跳跃,同时更可以激发观众的求知欲去探寻“使命”的真谛。影片中狗狗对于使命的竭力追寻表达了个体对掌握生命本源的渴求,它通过探寻生存真相和肯定自身存在价值来获取身份认同感。第一生它的主人是一个小男孩,它认为使命就是为这个小男孩带来快乐;第二生它的身份是警犬,所以它的使命变换为听从命令和救人;第三生它成为女主人的宠物狗,陪伴成为此生的使命。
  然而在前三生中,它的使命都是别人附加给它的,它需要做的是完成所安排好的角色。而在第四生中,它开始觉醒并发挥自身主动性去寻找使命,它意识到只有自我探寻才可以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使命。当嗅到熟悉的味道、奔跑在熟悉的场景时,尘封已久的记忆开始被唤醒,归属感因此成为寻找的重点。它开始主动地寻找第一任主人,并用只有他们可以理解的行为让主人认出和接纳它,这时使命才得以真正完成。主题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渐显现,并在末尾得到充分解释:存在的真正内涵就是享受现有生活,不必迎合他人而是全力做好自己。
  二、线性和环形结构的交互
  本片最突出的结构特征是多线性叙事,共由四个小故事组成,其中每一段均可形成一条线性叙事结构,因具有完整的结构、人物、情节等要素而独立存在。除去最后一段,将其他段落调整顺序不会对整部影片的完整性产生影响,这种碎片化的结构特色以独特的方式粘合在一起,共同组成完整的影片。每一段皆以重生为开端,介绍主角所处的环境以及与主人的关系,并从狗狗的不同角色入手展开不同的故事叙述。从重生到死亡或完美结局,从适应所处环境到留恋生活,每个段落均以事件的步步推移而展开叙述,这是传统电影惯用的线性结构,而在该部影片中,这种线性结构被放置在每一个小故事的发展之中,形成四条线性结构组接成完整叙事的特点,这是有别于传统电影的独具特色的创新。
  环形叙事结构以其独特的魅力彰显着蒙太奇的艺术光彩,虽割裂了时间和空间的完整性,但却挣脱时空的束缚而展现出生命的无限循环。本片中时间被进行了重新的安排,其实生命只有一次,但影片却让生命进行轮回,这种对生命时间的重新建制拓展了时空的延展性。狗狗的各个经历正在以回环的方式逐渐呈现,看似它的每次轮回均在重复上一生的大体过程,实则因使命的差异而存在着不同的生活内容。每次重生时它都会用或惊讶或平静的口吻说“我又重生了”,这就意味着时间被重新建构,新的生命开始起航,新的使命也由此诞生,随之而来的便是观众渴望探寻的因境遇不同而产生的心路变化。
  环形结构若想让观众感受到循环的独特体验,则必须打乱故事时空的完整性,而后利用恰当的缝合点将首尾完美的拼接起来,使故事的走向在一个恰当的点发生回环,重新回到开始的故事中去。从影片的整体安排来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主要的叙事段落,可支撑起影片的大体情节走向,它们即使单独拼贴也可成为完整的故事。中间的两端是为推动情节发展而存在的,它们仅进行了基本的叙事,没有过多的情感渲染,这是为保证更好的逻辑理解而安排的。就具体内容来看,狗狗的生命是伊森救回来的,从此它便认定了这位主人,并用它的一生守护着伊森,直至最后因病去世,随后的数次重生都是为他们的再度重逢做着情节和情绪上的铺垫,直至剧情在最后发生戏剧般的回转,狗狗回到了最初的主人身边,而主人喜欢的女孩再次被贝利找了回来,故事走向了幸福美满的结局。剧情在这里与第一段的情节承接在了一起,暗示着爱可以超越时空,回到最初位置的深刻内涵。
  三、主客观视点的交叉运用   视点代表了摄影机所处的位置,它基于创设合理且奇特的电影幻觉,使观众沉醉于情境中并获得奇妙的观影感受,因此视点的选取对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一条狗的使命》中,依据情节的需要而设置了两种视点,即客观视点和主观视点,这两种视点恰到好处的交互不仅有助于观众更好的理解变化着的事件,同时可以将观众拉进情节中获取情感的共鸣。
  客观视点保持着与被摄物体间的距离,仅以旁观的姿态忠实记录下事件发生的过程,它不参与事件的进程,亦不评价和打扰各种动作的发生。《一条狗的使命》中大量的采用了客观视点,以便完整记录狗狗的成长经历以及它与主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情节尽可能的完整,不让观众出现理解上的跳跃。比如影片中狗狗茉莉在追逐劫匪以及跳下水救起小女孩的惊险过程均使用客觀视点,此时观众虽以旁观者身份观看,但却依然被紧张的氛围所吸引,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又如狗狗贝利和主人伊森玩球这一过程,当伊森将球扔向空中并弯下腰时,贝利加速快跑并借助主人的身体为跳板跳到空中将球接住,这个过程中摄影机客观的立在一旁记录着这一系列的动作,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动作的流畅性,并将狗狗与主人间的默契配合以及狗狗跳跃时的优美姿势记录下来。
  主观视点有意引导观众采用剧中的视角观看周围事件的变化,这是摄影机尽力贴近角色并创设主观介入感的一种表达,使观众放弃旁观的位置而进入到当前的角色中,以获取平时无法感受到的视觉体验。在《一条狗的使命》中摄影机模拟狗狗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因此使用不少低机位和仰拍镜头,这是尽可能还原狗狗观看行为的大胆尝试。比如影片中狗狗在看人的时候,它们都是从很低的位置仰视人们,这样看到的人们是非常高大的。但在生活中,人们很少会用如此低的位置去观看对方,这就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此外,在表现狗狗从草地上奔走时,摄影机模仿着狗运动时的情况而在草丛中快速穿梭,这样尽可能真实地展现着狗在奔走时的视角。观众自己是缺乏这种观赏体验的,无法真正感知穿梭在草丛中,小草从眼前快速掠过的视觉感受,但追随着狗狗的视角,这种奇特的感受被放置在了眼前,观众获得了不一样的审美效果并随之产生了不同的心理体验。
  当然,主客观视点的转换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当用一个客观镜头展现角色看向画外时,下一个镜头则使用主观视点表现出角色看到的事物。这两个镜头组成了一个简单的思维逻辑,使主客观视点的运动变得流畅清晰。在影片的第四生中,狗狗Buddy寻找着熟悉的气味来源,摄影机客观记录下它寻找目标的样子以及看向铁网内的视线,而后切入主观视点,还原了Buddy眼中看到的场景:铁网里面的事物以及突然出现的一只狗的脸。因主观视点会将一部分信息挡在外面,所以客观视点的先行使用为后面的主观视点做出铺垫和解释,如若仅将多个主观视点拼接会产生思维的跳跃,从而无法理解其含义。只有将主客观视点交互使用,才能在保证事件完整展现的同时引领观众在旁观和介入的角色中来回穿梭,以感受更为奇妙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
  以动物为题材的电影天生具有很好的受众群体,这既是它的优势同时也是挑战。优势在于它的受众群体较为广泛,并且单从类型上就可以轻易俘获观众的观赏兴致;挑战是因为观众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会对该类电影有很高的审美期待,这就要求制作者充分了解观众的审美需求,以精湛的技术水平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的眼球,满足他们的内心期待。《一条狗的使命》中对叙事技巧的创新以及镜头语言的探索,给此类电影带来进一步的发展,也为后面的电影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阿利.《罗拉快跑》的复调叙事分析[J].电影文学,2016(15).
  [2] 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 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修订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4] 游飞.电影叙事结构:线性与逻辑[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2).
  [5] 田瑞敏.论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的“寻找”母题[J].电影新作,2015(4).
  [6] 陈玲.环形叙事电影美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传馨]
其他文献
摘 要:网络舆论衍生于互联网,网络舆论会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其产生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本文以“4·1”沪县太伏中学事件为例,从网络舆论的非理性传播这一角度来研究,并探讨从传播主体、意见领袖、传播媒介、法律法规四个方面来促进网络舆论良性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舆论;非理性;传播;沪县太伏中学事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7-0038-02
期刊
摘 要:“校园欺凌”近年来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话题。因其普遍存在于校园,具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性,大多涉及未成年人,话题极具敏感性。因而媒体报道的内容、角度和方式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06至2016年《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关于“校园欺凌”的报道,通过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总结其报道特征,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校园欺凌;南方都市报;新京报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 要:全媒体时代,诗歌依托社交媒体得到推广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让边缘化的诗歌重新回归生活的中心,却也使其陷入“全民化”的陷阱。并且诗歌传播的“把关人”缺失,导致诗歌作品良莠不齐,以娱乐与吸引受众消费的诗歌作品更是屡见不鲜。本文以“为你读诗”的微信公众号为例,揭露和批判其存在的商业化、娱乐化与庸俗化现象。以此警醒社交网络中参与诗歌互动的用户,促使诗歌“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得到更好实现
期刊
摘 要:自媒体是指通过信息手段向不同人群传递媒介信息。为广大受众搭建发表言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话题或者设置议题。因为自媒体本身所具有开放性、自主化、平民化、私人性、交互性等一系列的特点,因此,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人都能在手机终端上成为自媒体的传播者。其中,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通过智能手机使用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本研究主要选取了宁夏银川市的四所高职院校,
期刊
摘 要:运用媒介框架理论,通过对《新疆日报》2017年两会期间的特刊进行文本分析,尝试描绘出本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图景。研究发现,其“两会”报道侧重与新疆有关的议题,多以平民化视角,呈现出一幅民生的报道图景,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主流纸媒对重大政治事件的传播效果,以受众为中心进行信息的传播。  关键词:媒介框架理论;“两会”;新疆日报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官方媒体代表《人民日报》自2003年来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报道的内容和文本分析,考察它在有关东北经济报道中所建构的东北地区经济形象。主要发现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报道总体数量逐渐减少;报道侧重于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议题;经济发展是有关东北老工业基地报道的重中之重;报道态度总体上呈现中立积极的立场。通过分析官方媒体及其他大众媒介的相关报道,探讨新闻媒介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于访谈内容进行类属分析,探究大学生朋友圈社交压力的反弹现象。研究发现,大学生朋友圈社交压力的反弹现象主要出于三大原因:基于“碎片症”的社交压力反弹、基于“点赞”等互动形式的社交压力反弹以及基于“自我呈现”的社交压力反弹,造成不同程度关闭朋友圈的行为结果。  关键词:大学生;朋友圈;社交压力的反弹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 要:品牌传播是顾客认知品牌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的基本路径之一。本文以东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三家不同类型银行(江苏银行、恒丰银行、上海农商银行)作为案例,深入研究了其实施的品牌传播策略及取得的传播效果,并在分析特定的传播环境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以下改进路径和措施:更新服务营销理念、加强组织保障、明确传播重点、实施整合式传播、完善监测反馈机制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基于移动互联网而生的移动音乐、电台、直播等形式不断出现。《2015-2016年中国手机音乐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深度分析了去年中国手机音乐客户端的发展趋势、产业链发布以及各大手机音乐APP的发展情况。截至2016年底,中国手机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达4.72亿。随着版权保护的加强,未来数字音乐将成为移动音乐市场的主力军。网易云音乐凭借着优秀的内容和精准的定位成为音乐类APP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受众分层趋势的演进,媒介融合与受众细分已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态势。由此,基于差异化的新闻传播特点和固定的受众群体是媒介营销模式的重点。目前,受众主要是通过腾讯、搜狐和新浪三大门户网站来获取新闻资讯,了解社会热点。通过对三大门户网站在经营和发展模式方面各自特色的研究,探求各网站如何利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优势,主动适应“分众化”的市场经济形式,在有效的竞争与合作机制中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