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小学美术的学科的现状,美术教学对人的影响等方面谈美术教育在转化问题学生方面的好处。
关键词:小学美术;问题学生;衔接教学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父母“望子成龙”,怕“输在起跑线上”导致了教育超前,让孩子承受很多超出其认知能力的知识,因为不甘自己的孩子落后,以至于一些理智的家长也不得不加入“赶学团”的大军,因此,父母很辛苦,教师很辛苦,孩子更辛苦。结果出现了家长对学科的偏重,哪一科对孩子发展有利,就逼孩子学哪一科,所以出现了一些专科科目不被重视,因为家长的重视程度,结果也影响着学校对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而美术,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学科。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教授粱玖老师曾经讲过:“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在从事的美术教育工作领域超过10年以上,仍然不能让自己的学科得到领导和家长的重视,那么作为美术老师,你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一直致力美术教育对育人的促进作用的研究。在此,谈谈在小学阶段通过美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几点见解。
一、小学美术学科现状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几千年前尚能提出这样的教育理论,然而纵观现今的中国教育,却能做到因材施教的学校并不多,而更多的是:因试施教。网络、微博、微信等各种信息渠道所传播的关于中国教育现状弊端的文字可谓铺天盖地,可见很多人都发现和知道现在的教育体制有问题,但为什么依然得不到根本的改变呢,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从上到下,教育是有质量指标的,无可非议,但落实到学校,教育质量的指标就只会落在要统考的科目上了,在小学,简单来说就是:语、数、英。十多年前,也有人提出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于是,在语、数、英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再要强调艺术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大大增加了负担,加上教材不断地提前加深,增加难度,令孩子们不胜重负,于是又有人提出了:减负!减轻课业负担也提出了十多年,但现今孩子的童年其实一点也不轻松。现在的小学,语、数、英放在首位,那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是衡量学校好与不好的重要依据,也是区域间教学质量对比的依据,因此,从上到下一级一级领导狠抓,压力落在老师,老师在各种优分率、合格率、达标率的压力下,只能联合家长一起逼孩子,其实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无奈,但大势这样,你只能这样做。所以语、数、英这些主科的老师,可以不惜牺牲孩子的“次科”作为代价,争分夺秒地去抓“中下生”“学困生”。我们相信,学生对知识的摄入总是有侧重的,全面发展那是不可能的,全部侧重在语、数、英也是不可能的,他将来不是文学家、不是数学家、也不是英语翻译,为什么要扼杀他所有的兴趣而让他学你要的东西呢?你让他去踢球,他可能会是出色的运动员,你让他画画,他完全可能是位艺术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追求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的过程中遇到涉及语、数、英的知识困扰时,再让他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自然而然的发展,这是最理想的状态。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说过:“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一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而现在中国的孩子更多接受的就是不愉快教育。在主科的主导下,作为“次科”的小学美术是不被重视的,虽然美术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上,很多学校的美术课是默认可以任意占用的时间。其实在很多学校里,很多具有美术天赋的学生在主科的压力下,每天要应付着语、数、英那做不完的功课而使才华被埋没。因为应付不了那些功课,慢慢沦为了“差生”。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这肯定不是缺点,相反,可能正是他的优点。我们知道,如今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完全适应这样的教育方式甚至如鱼得水的孩子,不会是创造型人才。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不是只能重复前人知识的考试机器。孩子日后能否出人头地,取决于他是不是创造型人才。为什么牛顿、爱迪生和爱因斯坦读书时的考试成绩都不好?正是这个道理。这些创造大师在幼年都无法容忍应试教育。
所以,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以学科的力量去“拯救”这些“学困生”“问题学生”。
二、美术教育对人的影响
美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一个人。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可见,怎样育好人,如何培养出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是我国教育事业在新起点上继续前进的严峻课题。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理应发挥学科审美育人的优势,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帮助和引导其健康成长。
不管家长重视与否,美术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它能培养人的恒心、毅力、兴趣、勤奋等优良品质,有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往往就是送孩子学习绘画或书法之类的。可见,美术对人的品质的影响。所以,强化美术教学,以美术造就学生的艺术细胞,以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人文文化,以美的魅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就能为他们将来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1)美术能发展人的审美感觉;(2)美术能培养人的感受性或感觉力;(3)美术有助于人发现食物特殊性;(4)美术能帮助人们批评社会,并以隐喻的方式传达某种价值观;(5)美术能将人们带入梦幻和潜意识境界,从而使心灵最隐秘处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敞开;(6)美术能使我们注意经验中琐碎的方面,从中发现新的价值;(7)美术以极强烈的情感力量,培养人与人的亲善关系。此外,它不仅开启了人们难以名状的层面,而且拓展了人的意识。美术还可以发展娱乐和兴趣,充实人的业余生活;艺术治疗;培养创造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美术帮助学生形成观念,发展学生的学科思考能力等。可见,美术对人的重要性。一个懂得欣赏美的人,总坏不到哪里去。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传播美的美术老师,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自己学科的力量去转变那些被定性为“中下生”的学生呢。——在每个学生心里种下一个远大的、朴实的、会开花的理想种子,是教师最神圣的使命。
三、给我一支画笔,我会画出一片天空
每个问题学生,总会有自己不为人所理解的世界,也会有自己过人的地方,老师一般按传统认知习惯,认为符合常规行为标准的,是按自己意愿行为的为之好学生。偏离常规,或达不到意愿标准的为“差生”。心理学上称之为:行为偏常。偏激一点说,郑渊洁认为:“差生”是不好的老师和不好的家长一手打造出来的。我通过十多年的美术教育经验,经历了无数的问题学生,相信了美术的力量,撇开主科给他们的压力的话,很多问题学生,都会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他们大都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创意别具一格。只要老师用心,假以时日,定能在育人上有所收获。
1.取得信任
美术老师要接近学生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不会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前提是协调好班主任和其他老师,让他们把学生交给你,争取其他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我曾经教过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他上美术课从来不带东西,别人做作业时,他要不睡觉,要不就捣乱,经了解,原来他是单亲家庭,父母不管,交给祖辈。他上其他学科也一样,老师个个都为他头痛。在上课时尽量安抚他情绪,以不影响别人。有一次,我找到了他:
“喜欢画画吗?”
“不喜欢。”
“好吧,不要紧,你最擅长画的一样东西是什么?”
我给他一张纸和一支笔。
他胡乱画了一个圆,几根线。
我说:“有意思,像人。”
“请你以后上美术课,就是画这个人,每节课画他做一件不同的事。答应我,我就送你一本图画本。”他答应了,并从此每节课画火柴人,而且贯穿了情节,在画的过程他得到了思考和满足,人一旦学会思考,就不会野蛮,我经常关注他,及时给他鼓励和表扬,他转变得很快。哪怕是什么都不像的一个圆和几根线开始,我都乐意陪伴和发现他,所以,他信任我。其实,学生完成作业或作品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是因为完成作业或作品的过程不但创造了美,而且是一个提高审美能力、产生美感体验的过程,其间或是对生活的热爱,或是对丑恶的憎恨,或是对往事的升华,或是对希望的追求,都激荡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2.因势利导
宋同学,三年级。刚接手这个班,我上课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叫,是恶意的破坏纪律。原来是个有点脏和凌乱的男孩。我走过去:“请你不要发出叫声!”于是其他学生纷纷对我说:“老师,不要管他,他就是这样的。”看来学生已经习惯了这么一个破坏纪律的学生存在,肯定也有老师提示过大家不要理会他。下课,我找到这位学生,意外地发现他画的画非常好。我当着他面,看着他的画:“这是你画的?哗,我喜欢!”我拿出手机当着他面把画拍下来,“老师会把你的作品放到网上去,让更多人欣赏。”我没有批评他,他拿着本子高兴地走了。原来,这位学生也是一位问题学生,经常见到他被罚的身影,也是令班主任最头痛的人物。可是那天我找他后,他开始来找我了,拿画给我看。我每次都肯定他的同时,也引导他。甚至帮他修改画,然后他会自觉地按照我的修改重新画一幅,真得非常积极。有时候,我就跟他一起画画,我完全感觉不到他是问题学生。慢慢地,他除了找我画画,也会找我说一些事情。还会突然带来一大堆纸皮箱子,叫我设计一个手工,我通常都会提点子跟他一起做。看着他的进步,就能体会作为次科美术老师的成功感。
3.自由空间
以前刚做老师时,我被一位学生的一句话深深促动了我。赵同学,上课经常说话,我上课经常被他打断,那时我没有什么经验和方法,就只会叫他出来站着。直到有一次,我罚他站出去时,他哭着反驳我:“我是最喜欢画画的,为什么美术课总要我站出去,不让我画画!”—直到今天我都记得这句话,我在扼杀一个学生的兴趣,我在摧毁一个将来有可能成为的画家。所以,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太重要了。让学生自愿发展其特长,在活动中辛勤劳动与美感体验同步,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理想,陶冶学生的情操,造就人才。
4.体验成功
我也曾遇到一位有点自闭的女生,雷同学。她语、数、英很差,但热爱画画,几乎上什么课都在画画,但美术课却不画老师的作业,还是喜欢画自己的世界。我是这样认为的,既然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只要目标不偏离,教材也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工具。雷同学不画老师的作业不要紧,要紧的是在她的画里能找到教育她的契机。于是,我经常表扬她的作品,而且拿她的作品跟凡·高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全班欣赏,找出共同之处,雷同学发现自己的绘画原来跟画家有共同点,很受鼓舞。于是,我鼓励她参加各种绘画比赛,在获得一两次奖励后,更激发了她的绘画热情。让她发现,原来自己的世界也会有人欣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人也开始开朗起来。在学校举办的绘画展览上,我把她的一幅作品放得很大,挂在最醒目的位置,足足展览了一个月,使她每天都那么愉快,便也主动与人交往。其实,学生作品得到各种肯定那的成功感自然会产生自信,在学生相信“我能行”的时候,如果教师抓住时机,给以恰如其分的引导,又能发生迁移,激发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
以美育人,以美养德,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让每一个在你课堂上的学生两眼发光”,这是一个教师的存在价值、教学完成、荣誉获得的最好证明!让每一位“学困生”在你的美育下有所转变,那么你是一位幸福的美术老师。南去的大雁不留恋翅膀下美丽的村庄而飞过无数广袤的田野,那是因为它心里永远装着理想的目的地。小学美术老师,让育人因为你的“次科”而更完美!
参考文献:
粱玖.美术鉴赏与批评.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01.
编辑 薛直艳
关键词:小学美术;问题学生;衔接教学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父母“望子成龙”,怕“输在起跑线上”导致了教育超前,让孩子承受很多超出其认知能力的知识,因为不甘自己的孩子落后,以至于一些理智的家长也不得不加入“赶学团”的大军,因此,父母很辛苦,教师很辛苦,孩子更辛苦。结果出现了家长对学科的偏重,哪一科对孩子发展有利,就逼孩子学哪一科,所以出现了一些专科科目不被重视,因为家长的重视程度,结果也影响着学校对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而美术,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学科。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教授粱玖老师曾经讲过:“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在从事的美术教育工作领域超过10年以上,仍然不能让自己的学科得到领导和家长的重视,那么作为美术老师,你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一直致力美术教育对育人的促进作用的研究。在此,谈谈在小学阶段通过美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几点见解。
一、小学美术学科现状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几千年前尚能提出这样的教育理论,然而纵观现今的中国教育,却能做到因材施教的学校并不多,而更多的是:因试施教。网络、微博、微信等各种信息渠道所传播的关于中国教育现状弊端的文字可谓铺天盖地,可见很多人都发现和知道现在的教育体制有问题,但为什么依然得不到根本的改变呢,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从上到下,教育是有质量指标的,无可非议,但落实到学校,教育质量的指标就只会落在要统考的科目上了,在小学,简单来说就是:语、数、英。十多年前,也有人提出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于是,在语、数、英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再要强调艺术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大大增加了负担,加上教材不断地提前加深,增加难度,令孩子们不胜重负,于是又有人提出了:减负!减轻课业负担也提出了十多年,但现今孩子的童年其实一点也不轻松。现在的小学,语、数、英放在首位,那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是衡量学校好与不好的重要依据,也是区域间教学质量对比的依据,因此,从上到下一级一级领导狠抓,压力落在老师,老师在各种优分率、合格率、达标率的压力下,只能联合家长一起逼孩子,其实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无奈,但大势这样,你只能这样做。所以语、数、英这些主科的老师,可以不惜牺牲孩子的“次科”作为代价,争分夺秒地去抓“中下生”“学困生”。我们相信,学生对知识的摄入总是有侧重的,全面发展那是不可能的,全部侧重在语、数、英也是不可能的,他将来不是文学家、不是数学家、也不是英语翻译,为什么要扼杀他所有的兴趣而让他学你要的东西呢?你让他去踢球,他可能会是出色的运动员,你让他画画,他完全可能是位艺术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追求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的过程中遇到涉及语、数、英的知识困扰时,再让他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自然而然的发展,这是最理想的状态。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说过:“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一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而现在中国的孩子更多接受的就是不愉快教育。在主科的主导下,作为“次科”的小学美术是不被重视的,虽然美术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上,很多学校的美术课是默认可以任意占用的时间。其实在很多学校里,很多具有美术天赋的学生在主科的压力下,每天要应付着语、数、英那做不完的功课而使才华被埋没。因为应付不了那些功课,慢慢沦为了“差生”。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这肯定不是缺点,相反,可能正是他的优点。我们知道,如今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完全适应这样的教育方式甚至如鱼得水的孩子,不会是创造型人才。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不是只能重复前人知识的考试机器。孩子日后能否出人头地,取决于他是不是创造型人才。为什么牛顿、爱迪生和爱因斯坦读书时的考试成绩都不好?正是这个道理。这些创造大师在幼年都无法容忍应试教育。
所以,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以学科的力量去“拯救”这些“学困生”“问题学生”。
二、美术教育对人的影响
美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一个人。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可见,怎样育好人,如何培养出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是我国教育事业在新起点上继续前进的严峻课题。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理应发挥学科审美育人的优势,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帮助和引导其健康成长。
不管家长重视与否,美术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它能培养人的恒心、毅力、兴趣、勤奋等优良品质,有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往往就是送孩子学习绘画或书法之类的。可见,美术对人的品质的影响。所以,强化美术教学,以美术造就学生的艺术细胞,以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人文文化,以美的魅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就能为他们将来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1)美术能发展人的审美感觉;(2)美术能培养人的感受性或感觉力;(3)美术有助于人发现食物特殊性;(4)美术能帮助人们批评社会,并以隐喻的方式传达某种价值观;(5)美术能将人们带入梦幻和潜意识境界,从而使心灵最隐秘处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敞开;(6)美术能使我们注意经验中琐碎的方面,从中发现新的价值;(7)美术以极强烈的情感力量,培养人与人的亲善关系。此外,它不仅开启了人们难以名状的层面,而且拓展了人的意识。美术还可以发展娱乐和兴趣,充实人的业余生活;艺术治疗;培养创造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美术帮助学生形成观念,发展学生的学科思考能力等。可见,美术对人的重要性。一个懂得欣赏美的人,总坏不到哪里去。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传播美的美术老师,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自己学科的力量去转变那些被定性为“中下生”的学生呢。——在每个学生心里种下一个远大的、朴实的、会开花的理想种子,是教师最神圣的使命。
三、给我一支画笔,我会画出一片天空
每个问题学生,总会有自己不为人所理解的世界,也会有自己过人的地方,老师一般按传统认知习惯,认为符合常规行为标准的,是按自己意愿行为的为之好学生。偏离常规,或达不到意愿标准的为“差生”。心理学上称之为:行为偏常。偏激一点说,郑渊洁认为:“差生”是不好的老师和不好的家长一手打造出来的。我通过十多年的美术教育经验,经历了无数的问题学生,相信了美术的力量,撇开主科给他们的压力的话,很多问题学生,都会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他们大都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创意别具一格。只要老师用心,假以时日,定能在育人上有所收获。
1.取得信任
美术老师要接近学生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不会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前提是协调好班主任和其他老师,让他们把学生交给你,争取其他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我曾经教过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他上美术课从来不带东西,别人做作业时,他要不睡觉,要不就捣乱,经了解,原来他是单亲家庭,父母不管,交给祖辈。他上其他学科也一样,老师个个都为他头痛。在上课时尽量安抚他情绪,以不影响别人。有一次,我找到了他:
“喜欢画画吗?”
“不喜欢。”
“好吧,不要紧,你最擅长画的一样东西是什么?”
我给他一张纸和一支笔。
他胡乱画了一个圆,几根线。
我说:“有意思,像人。”
“请你以后上美术课,就是画这个人,每节课画他做一件不同的事。答应我,我就送你一本图画本。”他答应了,并从此每节课画火柴人,而且贯穿了情节,在画的过程他得到了思考和满足,人一旦学会思考,就不会野蛮,我经常关注他,及时给他鼓励和表扬,他转变得很快。哪怕是什么都不像的一个圆和几根线开始,我都乐意陪伴和发现他,所以,他信任我。其实,学生完成作业或作品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是因为完成作业或作品的过程不但创造了美,而且是一个提高审美能力、产生美感体验的过程,其间或是对生活的热爱,或是对丑恶的憎恨,或是对往事的升华,或是对希望的追求,都激荡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2.因势利导
宋同学,三年级。刚接手这个班,我上课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叫,是恶意的破坏纪律。原来是个有点脏和凌乱的男孩。我走过去:“请你不要发出叫声!”于是其他学生纷纷对我说:“老师,不要管他,他就是这样的。”看来学生已经习惯了这么一个破坏纪律的学生存在,肯定也有老师提示过大家不要理会他。下课,我找到这位学生,意外地发现他画的画非常好。我当着他面,看着他的画:“这是你画的?哗,我喜欢!”我拿出手机当着他面把画拍下来,“老师会把你的作品放到网上去,让更多人欣赏。”我没有批评他,他拿着本子高兴地走了。原来,这位学生也是一位问题学生,经常见到他被罚的身影,也是令班主任最头痛的人物。可是那天我找他后,他开始来找我了,拿画给我看。我每次都肯定他的同时,也引导他。甚至帮他修改画,然后他会自觉地按照我的修改重新画一幅,真得非常积极。有时候,我就跟他一起画画,我完全感觉不到他是问题学生。慢慢地,他除了找我画画,也会找我说一些事情。还会突然带来一大堆纸皮箱子,叫我设计一个手工,我通常都会提点子跟他一起做。看着他的进步,就能体会作为次科美术老师的成功感。
3.自由空间
以前刚做老师时,我被一位学生的一句话深深促动了我。赵同学,上课经常说话,我上课经常被他打断,那时我没有什么经验和方法,就只会叫他出来站着。直到有一次,我罚他站出去时,他哭着反驳我:“我是最喜欢画画的,为什么美术课总要我站出去,不让我画画!”—直到今天我都记得这句话,我在扼杀一个学生的兴趣,我在摧毁一个将来有可能成为的画家。所以,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太重要了。让学生自愿发展其特长,在活动中辛勤劳动与美感体验同步,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理想,陶冶学生的情操,造就人才。
4.体验成功
我也曾遇到一位有点自闭的女生,雷同学。她语、数、英很差,但热爱画画,几乎上什么课都在画画,但美术课却不画老师的作业,还是喜欢画自己的世界。我是这样认为的,既然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只要目标不偏离,教材也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工具。雷同学不画老师的作业不要紧,要紧的是在她的画里能找到教育她的契机。于是,我经常表扬她的作品,而且拿她的作品跟凡·高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全班欣赏,找出共同之处,雷同学发现自己的绘画原来跟画家有共同点,很受鼓舞。于是,我鼓励她参加各种绘画比赛,在获得一两次奖励后,更激发了她的绘画热情。让她发现,原来自己的世界也会有人欣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人也开始开朗起来。在学校举办的绘画展览上,我把她的一幅作品放得很大,挂在最醒目的位置,足足展览了一个月,使她每天都那么愉快,便也主动与人交往。其实,学生作品得到各种肯定那的成功感自然会产生自信,在学生相信“我能行”的时候,如果教师抓住时机,给以恰如其分的引导,又能发生迁移,激发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
以美育人,以美养德,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让每一个在你课堂上的学生两眼发光”,这是一个教师的存在价值、教学完成、荣誉获得的最好证明!让每一位“学困生”在你的美育下有所转变,那么你是一位幸福的美术老师。南去的大雁不留恋翅膀下美丽的村庄而飞过无数广袤的田野,那是因为它心里永远装着理想的目的地。小学美术老师,让育人因为你的“次科”而更完美!
参考文献:
粱玖.美术鉴赏与批评.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01.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