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时间2011年7月9日0时,南苏丹共和国宣布正式独立,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它也将成为第193个被联合国承认的国家,非洲大陆第54个联合国会员国。
一、南苏丹概况
南苏丹东接埃塞俄比亚,南接肯尼亚、乌干达、刚果民主共和国,西接中非共和国,首都朱巴(图1)。面积65万千米2(相当于法国),人口826万,分别占原苏丹面积的1/4、人口的1/5,居民多为非洲土著黑人。苏丹南方地处内陆,经长期战乱,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落后,面貌原始,人民普遍贫困,商品基本上依赖进口,物价较贵。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储量较大;矿产资源有石油、铁、金、石灰石、木材等;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农林渔牧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可耕地约2 500万公顷,森林总面积120.5万公顷,野生动物保护区总面积175万公顷。南苏丹属热带气候,一年分为雨季(5~10月)和旱季(11~次年4月),雨季高温多雨,旱季炎热干燥;雨季气温在20~40℃之间,旱季气温在30~50℃之间。道路、供电与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白尼罗河喀土穆至朱巴苏丹南方境内内河通航里程约1 000千米,朱巴国际机场可以起降200座以下的飞机,分散在各州重要城市的小型机场12个。南苏丹由苏丹南部10省组成,分别是中赤道省、东赤道省、琼莱省、湖泊省、北加扎勒河省、瓦达省、西赤道省、西加扎勒河省、上尼罗省、瓦拉布省。
南苏丹各部族大多拥有自己的语言,因此号称“非洲的民族语言博物馆”,但大多数语言的使用范围狭窄,官方语言为英语。南苏丹教育极为落后,小学教育普及率仅2%,成人识字率不足15%。苏丹为伊斯兰国家,但苏丹南方基督教徒众多,饮食禁忌较少,可饮酒食猪肉。星期六、日为周末,亦与北方不同。
二、漫漫独立之路
苏丹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全国面积为250.58万千米2,总人口约3 915万人(2008年)。苏丹经济结构单一,以农牧业为主。近年苏丹建立起石油工业,随着大量石油出口及高油价的拉动,苏丹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苏丹饱受内战之苦,大部分人生活在北部喀土穆,大多是阿拉伯穆斯林,而生活在南方撒哈拉边缘的,大多是非穆斯林的传统非洲部落或基督徒。
历史上,南北苏丹分多聚少,属于不同的文明体系。自中世纪以后,北方成为自中东迁徙而来的阿拉伯人和逊尼派穆斯林聚居区,而南方则以黑人为主。南北双方直到13世纪才第一次统一,1821年才纳入同一个国家的版图。19世纪末英国占领南苏丹,1899年英国和埃及共同统治苏丹。1955年南、北苏丹冲突,第一次苏丹内战爆发。1972年的“阿迪斯阿贝巴协定”给予南部有限度的自治权,内战一时终结。1983年苏丹总统尼梅瑞宣布在全国实施伊斯兰律法,引起南部的不满,南部反抗军——“苏丹人民解放军”开始对抗政府,第二次苏丹内战爆发。1983年,苏丹南部勘探发现了多个大型油田,其中,约80%的石油资源分布在最贫穷的南部地区。然而,南部的石油出口和加工,都是依赖北方的苏丹港和炼油设施。因此,在石油收益分配时,北方常常获得更多的分配比例,这显然无法让南方满意。1994年,在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的倡导下,苏丹政府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组织展开政治谈判,并在美国直接介入下取得突破。2005年南北双方签署“全面和平协定”,结束长达22年的内战。苏丹南方于2011年1月9~15日就南北统一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公投结果显示98.83%的选民选择与北方分离,公投结果得到了联合国、非盟和包括“五常”在内各大国的支持以及苏丹喀土穆政权的尊重。南部独立后的国家名字进行了多次讨论后,新国家定名为“南苏丹”。
三、中国的作用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苏丹和平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苏丹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投资大国,也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07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苏丹期间,先后会见南北双方领导人,就南北和平进程进行调解。达尔富尔问题出现以后,2007年5月,中国政府任命资深外交官刘贵今为首任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这也是中国政府继设立中东问题特使和朝鲜半岛特使之后,第三次任命特使,并清晰地表明了中国政府对非洲事务,特别是达尔富尔问题的重视。2008年9月1日,中国在南方自治政府朱巴设立的总领事馆开馆,其目的旨在平衡南北分歧,为维护地区的稳定发挥作用。
四、面临的困境
南苏丹分离出去,意味着苏丹“非洲面积最大国家”桂冠的丧失,更意味着财富的损失。南苏丹是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每天可生产37.5万桶石油。分析人士指出,南苏丹缺乏炼油设施和向国外输油的管道,而控制石油产业链的北方却没有石油,因此南北双方要共同从石油资源中获益,还得携手合作才能取得双赢局面。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投资领域狭窄、自身经济实力有限,南苏丹独立后将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南苏丹有300多万人口,但有近四成的人民需要获得粮食援助才能生存下去。成人当中有3/4是文盲,只有1%的家庭有银行户头。
南苏丹不仅和苏丹北部仍存有战争隐忧,在内部也有多个政治派别与政府对抗。为巩固这个新生共和国的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安理会于2011年7月8日通过决议,决定于7月9日设立联合国南苏丹共和国特派团。决议说,南苏丹特派团将最多有7 000名军事人员及900名文职警察人员,起初任期为一年,并视需要予以延长。
一、南苏丹概况
南苏丹东接埃塞俄比亚,南接肯尼亚、乌干达、刚果民主共和国,西接中非共和国,首都朱巴(图1)。面积65万千米2(相当于法国),人口826万,分别占原苏丹面积的1/4、人口的1/5,居民多为非洲土著黑人。苏丹南方地处内陆,经长期战乱,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落后,面貌原始,人民普遍贫困,商品基本上依赖进口,物价较贵。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储量较大;矿产资源有石油、铁、金、石灰石、木材等;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农林渔牧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可耕地约2 500万公顷,森林总面积120.5万公顷,野生动物保护区总面积175万公顷。南苏丹属热带气候,一年分为雨季(5~10月)和旱季(11~次年4月),雨季高温多雨,旱季炎热干燥;雨季气温在20~40℃之间,旱季气温在30~50℃之间。道路、供电与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白尼罗河喀土穆至朱巴苏丹南方境内内河通航里程约1 000千米,朱巴国际机场可以起降200座以下的飞机,分散在各州重要城市的小型机场12个。南苏丹由苏丹南部10省组成,分别是中赤道省、东赤道省、琼莱省、湖泊省、北加扎勒河省、瓦达省、西赤道省、西加扎勒河省、上尼罗省、瓦拉布省。
南苏丹各部族大多拥有自己的语言,因此号称“非洲的民族语言博物馆”,但大多数语言的使用范围狭窄,官方语言为英语。南苏丹教育极为落后,小学教育普及率仅2%,成人识字率不足15%。苏丹为伊斯兰国家,但苏丹南方基督教徒众多,饮食禁忌较少,可饮酒食猪肉。星期六、日为周末,亦与北方不同。
二、漫漫独立之路
苏丹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全国面积为250.58万千米2,总人口约3 915万人(2008年)。苏丹经济结构单一,以农牧业为主。近年苏丹建立起石油工业,随着大量石油出口及高油价的拉动,苏丹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苏丹饱受内战之苦,大部分人生活在北部喀土穆,大多是阿拉伯穆斯林,而生活在南方撒哈拉边缘的,大多是非穆斯林的传统非洲部落或基督徒。
历史上,南北苏丹分多聚少,属于不同的文明体系。自中世纪以后,北方成为自中东迁徙而来的阿拉伯人和逊尼派穆斯林聚居区,而南方则以黑人为主。南北双方直到13世纪才第一次统一,1821年才纳入同一个国家的版图。19世纪末英国占领南苏丹,1899年英国和埃及共同统治苏丹。1955年南、北苏丹冲突,第一次苏丹内战爆发。1972年的“阿迪斯阿贝巴协定”给予南部有限度的自治权,内战一时终结。1983年苏丹总统尼梅瑞宣布在全国实施伊斯兰律法,引起南部的不满,南部反抗军——“苏丹人民解放军”开始对抗政府,第二次苏丹内战爆发。1983年,苏丹南部勘探发现了多个大型油田,其中,约80%的石油资源分布在最贫穷的南部地区。然而,南部的石油出口和加工,都是依赖北方的苏丹港和炼油设施。因此,在石油收益分配时,北方常常获得更多的分配比例,这显然无法让南方满意。1994年,在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的倡导下,苏丹政府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组织展开政治谈判,并在美国直接介入下取得突破。2005年南北双方签署“全面和平协定”,结束长达22年的内战。苏丹南方于2011年1月9~15日就南北统一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公投结果显示98.83%的选民选择与北方分离,公投结果得到了联合国、非盟和包括“五常”在内各大国的支持以及苏丹喀土穆政权的尊重。南部独立后的国家名字进行了多次讨论后,新国家定名为“南苏丹”。
三、中国的作用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苏丹和平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苏丹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投资大国,也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07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苏丹期间,先后会见南北双方领导人,就南北和平进程进行调解。达尔富尔问题出现以后,2007年5月,中国政府任命资深外交官刘贵今为首任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这也是中国政府继设立中东问题特使和朝鲜半岛特使之后,第三次任命特使,并清晰地表明了中国政府对非洲事务,特别是达尔富尔问题的重视。2008年9月1日,中国在南方自治政府朱巴设立的总领事馆开馆,其目的旨在平衡南北分歧,为维护地区的稳定发挥作用。
四、面临的困境
南苏丹分离出去,意味着苏丹“非洲面积最大国家”桂冠的丧失,更意味着财富的损失。南苏丹是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每天可生产37.5万桶石油。分析人士指出,南苏丹缺乏炼油设施和向国外输油的管道,而控制石油产业链的北方却没有石油,因此南北双方要共同从石油资源中获益,还得携手合作才能取得双赢局面。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投资领域狭窄、自身经济实力有限,南苏丹独立后将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南苏丹有300多万人口,但有近四成的人民需要获得粮食援助才能生存下去。成人当中有3/4是文盲,只有1%的家庭有银行户头。
南苏丹不仅和苏丹北部仍存有战争隐忧,在内部也有多个政治派别与政府对抗。为巩固这个新生共和国的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安理会于2011年7月8日通过决议,决定于7月9日设立联合国南苏丹共和国特派团。决议说,南苏丹特派团将最多有7 000名军事人员及900名文职警察人员,起初任期为一年,并视需要予以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