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3是典型的案例教学,从现在全国使用的四个版本教材来看,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较大的差异。比较四版本教材中案例的选取可以发现一些共性,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何综合各版本精挑细选的案例,让案例教学发挥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思考教材案例的使用方法,使案例用得好、使得巧。
一、地理教材案例的选取情况
比较分析四版本必修3教材中案例的选取情况,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案例选取基本对应课标要求。研读课标可以发现,人教版和湘教版的案例比较丰富,鲁教版未选取直接涉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课标的案例,中图版未选取直接涉及“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的案例。
(2)案例选取兼顾国内和国外案例。中图版运用了两个国外的案例,人教版、鲁教版运用了三个国外的案例,湘教版运用了四个国外的案例。
(3)案例选取侧重点有所不同。人教版对于“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选取了三个案例,鲁教版对于“区域差异”选取了两个案例,湘教版对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选取了三个案例。
二、地理教材案例的综合应用方法
1.加减法
各版本中选取的不同案例正好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教学取舍留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教材中案例的呈现多是描述或叙述式的,有些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不便于学生分析。如鲁教版“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选取了案例“日本和英国”,学生对于两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都比较陌生,比较区域差异难度较大,其它版本对于这一课标的案例则都选取了我国的区域差异。所以实际教学中可以去掉“日本和英国”这个案例,选取“我国的区域差异”。再如,中图版未选取直接涉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的案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这一内容,以期完整地解读课标。鲁教版也未选取“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案例和“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的案例。
2.虚实法
研究必修3的课标可以发现,课标表述为“以……为例,比较……”和“以……为例,分析……”,可见案例是“虚”的,分析的地理原理才是“实”。如课标“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生要掌握的不是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也不是我国东、中、西的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等知识,而是通过这些案例学会区域的差异对比。再如,课标“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向学生介绍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工程,工程是什么、具体怎么做的、经过了哪些地区,学生只需一般了解即可,通过这些案例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为什么要资源调配”和“资源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3.乡土法
各版本教材中的案例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不是教师必须运用的。因此,教学过程中不必局限于教材,可以结合新课标,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相应的教学案例。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合理选取乡土案例进行教学。如“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可以利用江苏和新疆对比。作为江苏本地区的同学对当地的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状况、人口城市、工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一定了解,这样和新疆比较起来才不难接受,也容易上升到理论高度。如课标“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结合江苏“滕笼换鸟”加快产业升级的案例。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今后为家乡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案例选取的注意事项
1.案例选取的目的性
案例选取既要避免涉及过多的非地理知识,又要考虑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间的互相渗透,照顾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案例选取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性不仅反映在单个案例的学习中,还要反映在整个必修3课程的教学进程中。学生通过在众多表面看似互不相关的案例中进行反复分析,经过不断对比、归纳、思考、领悟,建立起有效的地理思维及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这种缓慢而艰巨的自我领悟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2.案例选取的代表性
案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用于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所以选取的案例应该有较强的代表性,这是顺利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如课标“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和“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人教版这两个课标的案例都选取了“长江三角洲”,既可通过横向进行比较又可纵向比较,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容易让学生信服,这样案例教学就达到了更佳的效果。
3.案例选取的即时性
任何案例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而过时或陈旧,但其中所包含的原理和规律则会长久存在。案例选取的即时性,实际上是指案例在选编、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适时和有效,能反映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品质。如课标“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川气东送”的案例具有较强的即时性,2010年8月31日川气东送工程正式运营。
从四版本的教材来看,各类教材所应用的案例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灵活选取、组织案例,从而达到最有效的教学目的。▲
一、地理教材案例的选取情况
比较分析四版本必修3教材中案例的选取情况,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案例选取基本对应课标要求。研读课标可以发现,人教版和湘教版的案例比较丰富,鲁教版未选取直接涉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课标的案例,中图版未选取直接涉及“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的案例。
(2)案例选取兼顾国内和国外案例。中图版运用了两个国外的案例,人教版、鲁教版运用了三个国外的案例,湘教版运用了四个国外的案例。
(3)案例选取侧重点有所不同。人教版对于“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选取了三个案例,鲁教版对于“区域差异”选取了两个案例,湘教版对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选取了三个案例。
二、地理教材案例的综合应用方法
1.加减法
各版本中选取的不同案例正好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教学取舍留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教材中案例的呈现多是描述或叙述式的,有些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不便于学生分析。如鲁教版“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选取了案例“日本和英国”,学生对于两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都比较陌生,比较区域差异难度较大,其它版本对于这一课标的案例则都选取了我国的区域差异。所以实际教学中可以去掉“日本和英国”这个案例,选取“我国的区域差异”。再如,中图版未选取直接涉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的案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这一内容,以期完整地解读课标。鲁教版也未选取“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案例和“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的案例。
2.虚实法
研究必修3的课标可以发现,课标表述为“以……为例,比较……”和“以……为例,分析……”,可见案例是“虚”的,分析的地理原理才是“实”。如课标“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生要掌握的不是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也不是我国东、中、西的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等知识,而是通过这些案例学会区域的差异对比。再如,课标“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向学生介绍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工程,工程是什么、具体怎么做的、经过了哪些地区,学生只需一般了解即可,通过这些案例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为什么要资源调配”和“资源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3.乡土法
各版本教材中的案例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不是教师必须运用的。因此,教学过程中不必局限于教材,可以结合新课标,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相应的教学案例。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合理选取乡土案例进行教学。如“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可以利用江苏和新疆对比。作为江苏本地区的同学对当地的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状况、人口城市、工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一定了解,这样和新疆比较起来才不难接受,也容易上升到理论高度。如课标“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结合江苏“滕笼换鸟”加快产业升级的案例。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今后为家乡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案例选取的注意事项
1.案例选取的目的性
案例选取既要避免涉及过多的非地理知识,又要考虑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间的互相渗透,照顾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案例选取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性不仅反映在单个案例的学习中,还要反映在整个必修3课程的教学进程中。学生通过在众多表面看似互不相关的案例中进行反复分析,经过不断对比、归纳、思考、领悟,建立起有效的地理思维及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这种缓慢而艰巨的自我领悟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2.案例选取的代表性
案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用于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所以选取的案例应该有较强的代表性,这是顺利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如课标“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和“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人教版这两个课标的案例都选取了“长江三角洲”,既可通过横向进行比较又可纵向比较,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容易让学生信服,这样案例教学就达到了更佳的效果。
3.案例选取的即时性
任何案例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而过时或陈旧,但其中所包含的原理和规律则会长久存在。案例选取的即时性,实际上是指案例在选编、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适时和有效,能反映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品质。如课标“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川气东送”的案例具有较强的即时性,2010年8月31日川气东送工程正式运营。
从四版本的教材来看,各类教材所应用的案例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灵活选取、组织案例,从而达到最有效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