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本地理教材案例的比较应用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7751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3是典型的案例教学,从现在全国使用的四个版本教材来看,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较大的差异。比较四版本教材中案例的选取可以发现一些共性,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何综合各版本精挑细选的案例,让案例教学发挥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思考教材案例的使用方法,使案例用得好、使得巧。
  
  一、地理教材案例的选取情况
  比较分析四版本必修3教材中案例的选取情况,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案例选取基本对应课标要求。研读课标可以发现,人教版和湘教版的案例比较丰富,鲁教版未选取直接涉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课标的案例,中图版未选取直接涉及“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的案例。
  (2)案例选取兼顾国内和国外案例。中图版运用了两个国外的案例,人教版、鲁教版运用了三个国外的案例,湘教版运用了四个国外的案例。
  (3)案例选取侧重点有所不同。人教版对于“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选取了三个案例,鲁教版对于“区域差异”选取了两个案例,湘教版对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选取了三个案例。
  
  二、地理教材案例的综合应用方法
  
  1.加减法
  各版本中选取的不同案例正好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教学取舍留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教材中案例的呈现多是描述或叙述式的,有些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不便于学生分析。如鲁教版“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选取了案例“日本和英国”,学生对于两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都比较陌生,比较区域差异难度较大,其它版本对于这一课标的案例则都选取了我国的区域差异。所以实际教学中可以去掉“日本和英国”这个案例,选取“我国的区域差异”。再如,中图版未选取直接涉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的案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这一内容,以期完整地解读课标。鲁教版也未选取“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案例和“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的案例。
  2.虚实法
  研究必修3的课标可以发现,课标表述为“以……为例,比较……”和“以……为例,分析……”,可见案例是“虚”的,分析的地理原理才是“实”。如课标“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生要掌握的不是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也不是我国东、中、西的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等知识,而是通过这些案例学会区域的差异对比。再如,课标“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向学生介绍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工程,工程是什么、具体怎么做的、经过了哪些地区,学生只需一般了解即可,通过这些案例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为什么要资源调配”和“资源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3.乡土法
  各版本教材中的案例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不是教师必须运用的。因此,教学过程中不必局限于教材,可以结合新课标,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相应的教学案例。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合理选取乡土案例进行教学。如“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可以利用江苏和新疆对比。作为江苏本地区的同学对当地的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状况、人口城市、工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一定了解,这样和新疆比较起来才不难接受,也容易上升到理论高度。如课标“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结合江苏“滕笼换鸟”加快产业升级的案例。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今后为家乡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案例选取的注意事项
  
  1.案例选取的目的性
  案例选取既要避免涉及过多的非地理知识,又要考虑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间的互相渗透,照顾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案例选取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性不仅反映在单个案例的学习中,还要反映在整个必修3课程的教学进程中。学生通过在众多表面看似互不相关的案例中进行反复分析,经过不断对比、归纳、思考、领悟,建立起有效的地理思维及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这种缓慢而艰巨的自我领悟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2.案例选取的代表性
  案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用于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所以选取的案例应该有较强的代表性,这是顺利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如课标“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和“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人教版这两个课标的案例都选取了“长江三角洲”,既可通过横向进行比较又可纵向比较,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容易让学生信服,这样案例教学就达到了更佳的效果。
  3.案例选取的即时性
  任何案例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而过时或陈旧,但其中所包含的原理和规律则会长久存在。案例选取的即时性,实际上是指案例在选编、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适时和有效,能反映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品质。如课标“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川气东送”的案例具有较强的即时性,2010年8月31日川气东送工程正式运营。
  从四版本的教材来看,各类教材所应用的案例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灵活选取、组织案例,从而达到最有效的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洁净大气(即空气)的固有成份主要是氮、氧及少量的氢、氦、氩、氪、氙、氡等稀有气体和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固有成份以外的物质称为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及烟尘等。当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即称为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可分为天然污染与人为污染,而今形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人为污染。人为大气污染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在低浓度空气污染物的长期作用下,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    地理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地理课程目标,简称“三维目标”。本文中的“三维目标”包括课程“三维目标”和教学“三维目标”。地理课程“三维目标”指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分解。地理教学“三维目标”,是教师根据地理课程“三维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深入进行,地方自主命题省份越来越多。全国统一高考各地自主命题的比较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虽然各地自主命题,但都属于全国统一考试,总结各地命题中的共同点,有助于在自主命题中把握全国统考的命题性质。同时,各地自主命题各具特色,各有其优势和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并使之得以推广,有利于消除方兴未艾的自主命题难免出现的各种误区,也有利于提高命题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本
甘肃省酒泉市试验中学张玉芬教师回答:  1 将生活地理融入地理教学  生活地理是日常生活中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现象,如日月的东升西落、天气的阴晴变化、四季景观的差异、昼夜长短的不同、地形与河流的关系、南北方风俗的差异、城市街道的走向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与地理课程息息相关。从此角度而言,地理学科应该是实用性极强、学生较易接受和掌握的课程。但事实恰恰相反,高中文科课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的是地理比较难学,甚
所谓垂直农场,就像人们居住的房屋从平房向高楼进化一样,耕地也从田地向多层建筑式的楼层化农场发展,在人工修筑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作物生长环境,使其具有适合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成熟条件,成为有效扩大农作物生产面积和生产产量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途径和方法。垂直农场的问世,并不意味着消除传统的农村种植,而只是为了减少对农业土地的过分依赖,缓解耕地面积不足的压力,使部份土地回归自然或变为森林。  城市垂直农场
地理学在中国起源很早,为人所熟知。中国有句俗话,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实际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地理学的起源都十分久远。几乎可以说,自进入文明时期之后,人类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开始不断积累关于地理环境的知识。但是,地理学也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以为就是一般地理知识的堆砌,是一门浅薄的学问。  其实,地理学的发展势头迅猛,已经从古典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发展到今天以现代科技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  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为教学提供直观生动的表现效果,扩大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为教育教学现代化注入活力。随着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深入,地理课件的制作已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推进地理新课程实施,全方位展示地理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成果,应广大教师要求,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决定举办第二届“开拓杯”全国地理课件制作大赛,具体事宜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全球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及相互的关系,并产生危机感、紧迫感。  过程与方法:了解“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宣传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赏析与创作漫画,启迪智慧,放飞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开发创新潜能。  二、教学媒体  计算机、网络。  三、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人类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也需要排放到环境中。不当的利用方式让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导致了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尤其是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这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也促使人们思考建立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    一、人地关系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是我国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教育编制的教育类专题地图集,使专题地图集的纵深发展又前进了一步。《图集》全面客观地呈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具有广阔的视野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图集》在专题内容的色彩设计上独具特色、清新淡雅、美观大方,庄重而又不失活力,与教育专题信息紧密结合,将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各类信息以地图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地表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