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儿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ng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人出差多,社会活动多,一年外出十几次是常有的事。外出多了,乞讨的也见得多了,开始还给几个小钱,后来见职业乞讨的实在太多,且花样百出,防不胜防,在给不给钱这问题上就犹豫了。特别是近年来报纸上常登那些假乞讨的报道,着实让人生气。他们白天乞讨,晚上衣服一换,就上饭店住宾馆,潇洒得很呢。于是,我的同情心麻木了。
  那天,我应邀去W市讲课。W市的作协主席是个有心人,他记住了那天是我生日,晚饭时,特地上了一个奶油蛋糕,这使我很感动。只是如今的胃口小,那奶油蛋糕每人只吃了一小块,还有半个没吃掉呢。作协主席让我打包带着回去的路上吃,我恭敬不如从命。
  送朋友出饭店门口时,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上前来乞讨。那天我心情好,就准备把打包的那半只奶油蛋糕送给他。我想让乞儿也吃到奶油蛋糕,他一定会连声谢谢的。可那乞讨的男孩很固执地说:“叔叔,给钱吧,我不要奶油蛋糕。”
  我想这些乞儿都乞讨成精了,连这么好的奶油蛋糕都不要。我的好心情立时打了折扣,随口说了声:“没零钱!”
  那男孩大概见我不像有些人“去去去”地呵斥他,胆子大了起来,他指着我手里的两本书说:“能把书给我吗?”
  这两本书是刚才饭桌上当地的两位作家赠送的签名本,一本是微型小说集,一本是随笔集。我没想到这男孩会不要奶油蛋糕而要书,以为听错了,忙说:“这书又不能卖钱,又不能当饭,你要了干啥?”
  “这书真漂亮,我喜欢。”那男孩说这话时很真诚。
  但我总觉得这孩子讨书不正常,我用十分怀疑的目光看着他,似乎想看穿他心底怎么想的。
  那孩子用一种近乎贪婪的眼光瞧着我手中的书。只是这书乃文友赠送给我的,我怎么能转手送给乞儿?再说,他小小年纪能看懂?给他,岂不糟蹋了,怎么对得起送我的文友。
  我说了句:“这书不是连环画,也不是动漫画,不是你小孩看的。”我自己都觉得我的解释纯属多余。
  回到宾馆后,我还在想着那事,总觉有点蹊跷,哪有不要奶油蛋糕要书的乞儿,而且还是个孩子,真是奇了怪了。
  因为睡不着,我下了楼,出了宾馆,想看看夜景,吹吹风。
  一转弯,在前面一家店铺前的灯光下,我见一个男孩正在看一本书,还在吃力地抄写着。
  咦,这不就是刚才那乞讨的小男孩吗?
  好奇心使我走了过去,只见他正在把那不认识的字抄下来。
  我的心一颤。我上前问他:“你把这些字抄下来干什么?”
  男孩说:“我识不得,明天我去书店翻《新华词典》查一下。”
  男孩大概已认出了我,鼓足了勇气说:“叔叔,能不能给我几块钱,我想买本《新华词典》。”
  至此,我才明白了这男孩为什么不要蛋糕,而要钱,要书。
  从这男孩的嘴里,我知道他叫小聪,今年读三年级,因为父亲在小煤窑挣钱时塌方压死了,家里顶梁柱一倒,他被逼辍学外出乞讨。
  我拉起那男孩的手说:“走,叔叔陪你去买《新华词典》!”
  【总评】
  小说之成功,首先在于选材,小说也是选材的艺术。生活中乞丐多,值得同情的真乞丐不多,值得欣賞的“乞儿”更少。奇特的事情,奇特的人物,让小说有了很强的情感震撼力。
  小说虽短,但尺幅兴波,既有情节的波澜,更有情感的波澜。“我”先是因乞儿不要蛋糕要钱而“好心情打了折扣”,接着对他“讨书”感到“十分怀疑”,“总觉这事有点蹊跷”,后来看到“乞儿”夜里读书抄字,“心一颤”,最后得知乞儿的遭遇,乞儿鼓足勇气要钱,我为之感动,“拉起男孩的手”,要陪他去买《新华词典》。在阅读的时候要学会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心理的变化。
  小说的构思颇为精巧,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插叙手法的运用,多次铺垫,多次设置悬念,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作家】
  这篇微型小说选自《凌鼎年微型小说选》,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找来一读。
  凌鼎年,江苏太仓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等国内外报刊发表五千多篇作品,曾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最高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小小说金麻雀奖。他的小说选材广泛,题材的突破、结构的创新、立意的拓展、人物的塑造、语言的锤炼,常出新意,为读者提供了既可读又耐读的佳作,也为中学生提供了阅读与写作的范本。
  (荐评 / 殷建坤)
  【超链接】
  关注微信公众号“少年博览阅写联盟”,点击菜单“快乐阅读”-“一本书的时间”,直达凌鼎年小说《酿酒王》,点评文章,精析命题,殷老师与你不见不散!
其他文献
在facebook上,一位外国妈妈给女儿写了一封感人的信。在信中,她提到了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并鼓励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她自己——  致我的女儿:  当别人撞到你时,你不需要道歉。  别说“对不起,我是一个麻烦”,你并不是一个麻烦,你是一个有自己思想和感受、值得别人尊重的人。  当你不想去参加一个聚会,你不需要绞尽脑汁去编造理由。你不欠任何人解释,只需要简单地说一句:“不了,谢谢。”  不要太过担心
期刊
“如果您的孩子晚十点后还没有完成作业,我们建议选择不做,只要您郑重签字,第二天递交给老师即可。”据媒体报道,新学期开始时,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连同全体初中校长给家长发了一封倡议书。倡议书希望帮助家长改变“熬夜=勤奋”的观念,督促孩子调整作息,保障足够睡眠。同时,拱墅区全体初中教师也发出了一封“晚十点,不作业”的承诺书……对此,你怎么看呢?是“快放下笔睡觉,改革刻不容缓”?还是“警钟已经敲响,快扶我去
期刊
那一日我听见春天的余音  屋檐间的燕子啁啁啾啾  初夏的雨点把落花埋进泥里  永做着芬芳的梦  那一日我追寻春天的步伐  山间的石板依偎着青苔  夕阳中古寺的钟声  显得如此的温柔  那一日春之口幽幽吐出一句话  点染成一树嫣红的桃花  它羞怯地躲在庙门边上  一瓣一瓣地绽放  长安的街头  到处都是成熟的新绿  苦寻了许久的行人  終于在这云霞笼罩着的古刹  与春天不期而遇
期刊
亲爱的妈妈:  最近,我又做了飞翔的梦。梦里,我又变成了那个皮肤黝黑、一头短发的小女孩,飞翔在家乡的田野间,无所顾忌,无所畏惧。  我所有关于飞翔的梦,从未发生在城市里,只在小时候居住的老家飞过。神奇的是,媽妈你也经常做飞翔的梦,飞翔的地点也是在绿色的乡间。这悄然的吻合,让我相信,也许这是家族遗传的神秘梦境也说不定。  你和我说,人到了六十岁以后,就不会再做飞起来的梦。老一辈人们告诉你,过了六十岁
期刊
时光在不经意间流转,我们在成长中和童年渐行渐远。时光的秘密似乎也逐渐展现在我的眼前,越来越清晰。  什么是时光?是爸爸逐渐弯曲却仍旧高大的脊梁?是妈妈越来越粗糙的双手?抑或是自己在成长中慢慢成熟,慢慢懂得,慢慢规划。我想,时光告诉我的,不是感怀曾经,也不是触景伤情,而是学会珍惜。  我仍旧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生活的时光。那时的天总是很蓝,树很绿,可以听到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整个人是闲适而自在的。外婆
期刊
[1]  没来由的,今天寒冰在阳台上“哼哧哼哧”洗衣服的时候,看见天空飞过一只鸟。  同样没来由的,这只鸟停在了寒冰家的阳台上。  “嗨,女孩,你好!”鸟诚恳地向她问候。  “你好,小鸟!”  “你歇一会儿,我们聊聊天好吗?”  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衣物,寒冰矛盾了一会儿,“我可以一边洗一边和你说话。”  “好啊,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我累了,歇一会儿。看你也累了,不歇一会儿?”鸟的声音像一股山泉流向寒
期刊
语文是什么?是一本教材?是一门课程?不止不止,它是语言和文学、文化的简称。  每一个人,在入学之前已经用到语文,在毕业之后依然用到语文。事实上,我们一辈子都离不开语文。大到文化传承,小到字词标点,语文无处不在。且不说我们是否完全了解它,也许白发苍苍的学者教授也不敢这样自诩,即便是那些我们以为熟悉和正确的,真的就没有差错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找找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吧!  “老舍”到底怎么读?
期刊
老家在大别山麓,周边生长着一片密密匝匝、低低矮矮的箬竹。每到端午前夕,一大早,就有很多人来采摘箬竹叶。孩子们也被赋予了重任,很早的时候就被妈妈叫起来采摘箬竹叶。那些含着露珠、刚刚展开的、宽且长的叶子最好,裹出来的粽子最香。  端午往往“芒种”,大人们好像总是闲不下来。大约在端午的前一天下午,煮上粽叶,泡好糯米,匆匆裹上几串粽子。  挑选大无破损的箬竹叶,在清水里用毛刷反复刷洗,再用抹布一張张仔细擦
期刊
我曾见过新西兰的大海。  那里的海水是碧藍的、清澈的,与蓝天融为一体。起风时,大海翻腾着,怒吼着,巨浪拍打在沙滩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听,大海在呼啸,从强劲有力的拍打声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热烈、粗犷的美——风景,是波澜壮阔的大海。  我曾见过为女儿扎小辫的父亲。  那年,去丹麦旅游。滑雪后,我在异国的餐厅里吃着薯条,对面的一位父亲在给女儿扎头发。小女孩长得很漂亮,金黄的头发,大眼睛像是会说话。父
期刊
七岁的时候,妈妈带我去看外婆。路上,我看见一棵很高的树,树上没有一片叶子,全是枯枝。其中,有一根很粗的树枝,仔细一看,上面还有一个鸟窝。那个鸟窝黑黑的,从远处望去,就像一个墨水瓶。有鸟窝,应该就有鸟蛋!我想:不如把这个鸟窝掏下来吧,这样不仅能把这个难看的“墨水瓶”弄走,我还可以养只小鸟。  我找来一根竹竿,往上顶。可是,我伸长了手臂,总还是低了一点点。我心想:不如跳起来吧。我便跳起来,用竹竿向上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