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人出差多,社会活动多,一年外出十几次是常有的事。外出多了,乞讨的也见得多了,开始还给几个小钱,后来见职业乞讨的实在太多,且花样百出,防不胜防,在给不给钱这问题上就犹豫了。特别是近年来报纸上常登那些假乞讨的报道,着实让人生气。他们白天乞讨,晚上衣服一换,就上饭店住宾馆,潇洒得很呢。于是,我的同情心麻木了。
那天,我应邀去W市讲课。W市的作协主席是个有心人,他记住了那天是我生日,晚饭时,特地上了一个奶油蛋糕,这使我很感动。只是如今的胃口小,那奶油蛋糕每人只吃了一小块,还有半个没吃掉呢。作协主席让我打包带着回去的路上吃,我恭敬不如从命。
送朋友出饭店门口时,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上前来乞讨。那天我心情好,就准备把打包的那半只奶油蛋糕送给他。我想让乞儿也吃到奶油蛋糕,他一定会连声谢谢的。可那乞讨的男孩很固执地说:“叔叔,给钱吧,我不要奶油蛋糕。”
我想这些乞儿都乞讨成精了,连这么好的奶油蛋糕都不要。我的好心情立时打了折扣,随口说了声:“没零钱!”
那男孩大概见我不像有些人“去去去”地呵斥他,胆子大了起来,他指着我手里的两本书说:“能把书给我吗?”
这两本书是刚才饭桌上当地的两位作家赠送的签名本,一本是微型小说集,一本是随笔集。我没想到这男孩会不要奶油蛋糕而要书,以为听错了,忙说:“这书又不能卖钱,又不能当饭,你要了干啥?”
“这书真漂亮,我喜欢。”那男孩说这话时很真诚。
但我总觉得这孩子讨书不正常,我用十分怀疑的目光看着他,似乎想看穿他心底怎么想的。
那孩子用一种近乎贪婪的眼光瞧着我手中的书。只是这书乃文友赠送给我的,我怎么能转手送给乞儿?再说,他小小年纪能看懂?给他,岂不糟蹋了,怎么对得起送我的文友。
我说了句:“这书不是连环画,也不是动漫画,不是你小孩看的。”我自己都觉得我的解释纯属多余。
回到宾馆后,我还在想着那事,总觉有点蹊跷,哪有不要奶油蛋糕要书的乞儿,而且还是个孩子,真是奇了怪了。
因为睡不着,我下了楼,出了宾馆,想看看夜景,吹吹风。
一转弯,在前面一家店铺前的灯光下,我见一个男孩正在看一本书,还在吃力地抄写着。
咦,这不就是刚才那乞讨的小男孩吗?
好奇心使我走了过去,只见他正在把那不认识的字抄下来。
我的心一颤。我上前问他:“你把这些字抄下来干什么?”
男孩说:“我识不得,明天我去书店翻《新华词典》查一下。”
男孩大概已认出了我,鼓足了勇气说:“叔叔,能不能给我几块钱,我想买本《新华词典》。”
至此,我才明白了这男孩为什么不要蛋糕,而要钱,要书。
从这男孩的嘴里,我知道他叫小聪,今年读三年级,因为父亲在小煤窑挣钱时塌方压死了,家里顶梁柱一倒,他被逼辍学外出乞讨。
我拉起那男孩的手说:“走,叔叔陪你去买《新华词典》!”
【总评】
小说之成功,首先在于选材,小说也是选材的艺术。生活中乞丐多,值得同情的真乞丐不多,值得欣賞的“乞儿”更少。奇特的事情,奇特的人物,让小说有了很强的情感震撼力。
小说虽短,但尺幅兴波,既有情节的波澜,更有情感的波澜。“我”先是因乞儿不要蛋糕要钱而“好心情打了折扣”,接着对他“讨书”感到“十分怀疑”,“总觉这事有点蹊跷”,后来看到“乞儿”夜里读书抄字,“心一颤”,最后得知乞儿的遭遇,乞儿鼓足勇气要钱,我为之感动,“拉起男孩的手”,要陪他去买《新华词典》。在阅读的时候要学会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心理的变化。
小说的构思颇为精巧,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插叙手法的运用,多次铺垫,多次设置悬念,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作家】
这篇微型小说选自《凌鼎年微型小说选》,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找来一读。
凌鼎年,江苏太仓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等国内外报刊发表五千多篇作品,曾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最高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小小说金麻雀奖。他的小说选材广泛,题材的突破、结构的创新、立意的拓展、人物的塑造、语言的锤炼,常出新意,为读者提供了既可读又耐读的佳作,也为中学生提供了阅读与写作的范本。
(荐评 / 殷建坤)
【超链接】
关注微信公众号“少年博览阅写联盟”,点击菜单“快乐阅读”-“一本书的时间”,直达凌鼎年小说《酿酒王》,点评文章,精析命题,殷老师与你不见不散!
那天,我应邀去W市讲课。W市的作协主席是个有心人,他记住了那天是我生日,晚饭时,特地上了一个奶油蛋糕,这使我很感动。只是如今的胃口小,那奶油蛋糕每人只吃了一小块,还有半个没吃掉呢。作协主席让我打包带着回去的路上吃,我恭敬不如从命。
送朋友出饭店门口时,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上前来乞讨。那天我心情好,就准备把打包的那半只奶油蛋糕送给他。我想让乞儿也吃到奶油蛋糕,他一定会连声谢谢的。可那乞讨的男孩很固执地说:“叔叔,给钱吧,我不要奶油蛋糕。”
我想这些乞儿都乞讨成精了,连这么好的奶油蛋糕都不要。我的好心情立时打了折扣,随口说了声:“没零钱!”
那男孩大概见我不像有些人“去去去”地呵斥他,胆子大了起来,他指着我手里的两本书说:“能把书给我吗?”
这两本书是刚才饭桌上当地的两位作家赠送的签名本,一本是微型小说集,一本是随笔集。我没想到这男孩会不要奶油蛋糕而要书,以为听错了,忙说:“这书又不能卖钱,又不能当饭,你要了干啥?”
“这书真漂亮,我喜欢。”那男孩说这话时很真诚。
但我总觉得这孩子讨书不正常,我用十分怀疑的目光看着他,似乎想看穿他心底怎么想的。
那孩子用一种近乎贪婪的眼光瞧着我手中的书。只是这书乃文友赠送给我的,我怎么能转手送给乞儿?再说,他小小年纪能看懂?给他,岂不糟蹋了,怎么对得起送我的文友。
我说了句:“这书不是连环画,也不是动漫画,不是你小孩看的。”我自己都觉得我的解释纯属多余。
回到宾馆后,我还在想着那事,总觉有点蹊跷,哪有不要奶油蛋糕要书的乞儿,而且还是个孩子,真是奇了怪了。
因为睡不着,我下了楼,出了宾馆,想看看夜景,吹吹风。
一转弯,在前面一家店铺前的灯光下,我见一个男孩正在看一本书,还在吃力地抄写着。
咦,这不就是刚才那乞讨的小男孩吗?
好奇心使我走了过去,只见他正在把那不认识的字抄下来。
我的心一颤。我上前问他:“你把这些字抄下来干什么?”
男孩说:“我识不得,明天我去书店翻《新华词典》查一下。”
男孩大概已认出了我,鼓足了勇气说:“叔叔,能不能给我几块钱,我想买本《新华词典》。”
至此,我才明白了这男孩为什么不要蛋糕,而要钱,要书。
从这男孩的嘴里,我知道他叫小聪,今年读三年级,因为父亲在小煤窑挣钱时塌方压死了,家里顶梁柱一倒,他被逼辍学外出乞讨。
我拉起那男孩的手说:“走,叔叔陪你去买《新华词典》!”
【总评】
小说之成功,首先在于选材,小说也是选材的艺术。生活中乞丐多,值得同情的真乞丐不多,值得欣賞的“乞儿”更少。奇特的事情,奇特的人物,让小说有了很强的情感震撼力。
小说虽短,但尺幅兴波,既有情节的波澜,更有情感的波澜。“我”先是因乞儿不要蛋糕要钱而“好心情打了折扣”,接着对他“讨书”感到“十分怀疑”,“总觉这事有点蹊跷”,后来看到“乞儿”夜里读书抄字,“心一颤”,最后得知乞儿的遭遇,乞儿鼓足勇气要钱,我为之感动,“拉起男孩的手”,要陪他去买《新华词典》。在阅读的时候要学会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心理的变化。
小说的构思颇为精巧,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插叙手法的运用,多次铺垫,多次设置悬念,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作家】
这篇微型小说选自《凌鼎年微型小说选》,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找来一读。
凌鼎年,江苏太仓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等国内外报刊发表五千多篇作品,曾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最高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小小说金麻雀奖。他的小说选材广泛,题材的突破、结构的创新、立意的拓展、人物的塑造、语言的锤炼,常出新意,为读者提供了既可读又耐读的佳作,也为中学生提供了阅读与写作的范本。
(荐评 / 殷建坤)
【超链接】
关注微信公众号“少年博览阅写联盟”,点击菜单“快乐阅读”-“一本书的时间”,直达凌鼎年小说《酿酒王》,点评文章,精析命题,殷老师与你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