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处在改革与发展关键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和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进一步加强专业发展,已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下的必然诉求和应当高举的主题旗帜。教师的专业建设及发展直接决定着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速度,为此,本文笔者借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召开的契机,以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背景,对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以及专业发展进行深入的审视和探索,提出了自己对此路径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路径选择
1.教师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已是理所应当的趋势和要求
关于本科高校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的工程是我国教育部和财政部于“十一五”期间正式启动的。它的目标旨在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借改革对人才模式的培养达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从提升教师的全面素质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良性机制。2012年3月23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规划纲要应该得到全面落实,在高等教育领域,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深入推进,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顺利迈上新台阶,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为使这一会议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深入贯彻,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对该项“质量工程建设”在“十二五”期间继续予以推进。把培养高校教师以及队伍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的创新作为该项工程始终坚持贯彻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最终目的是实现高校教师整体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在“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中,将教育质量工程中始终贯彻不断全面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2.我国一些本科院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有一批高校靠自身发展、提升、合并等方式由原来的专科层次院校升格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城市学院也是通过此种方式升格为现在的本科院校。虽然它也与其他本科院校一样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突出特点,但其自身还存在新升本科院校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1)在加强自身专业发展上,教师的意识淡薄,主动发展能力不强。在升本的院校中,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普遍存在着意识不强的状况,也因此,在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上未做出及时的调整,对自身的职业生涯也缺乏重新符合升本后院校要求的合理规划与管理。而在教学上,依旧延续以单向课堂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在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把握上积极主动性缺乏,在运用上也就更加缺乏实践 性;而在所教授的大学生的个性、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偏重等方面也缺乏应有的关注度;在教学工作上表现为研究深度不够,将教学工作视为简单的搬运工作。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重视度不高,科研创新和学术研究不深入,科研上满足于数量的简单增加,成果上完成规定的数量即止。而对于社会服务活动,由于受到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限制,社会服务性活动参与积极主动性低。
(2)整体的教师队伍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性不足。当前形势下,升本的院校在对人才的积极吸纳、引进,师资队伍地建设培训等方面的重视度是显而易见的,努力也是卓有成效的,在师资队伍建设的数量上基本达到了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但由于升本之前办学思想等先天存在的弊病,升本院校的师资队伍科研能力不强,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思想等落后,学术视野狭窄。很大一部分院校师资队伍的学历和职称比例虽然达到了教育部的基本要求,但博士学历和教授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极低。特别是高学历教师所学习的专业与所从事的教学科研相匹配的程度较低,例如,有的教师在攻读硕士、博士时学习专业与所讲授的课程没什么关联,甚至有的教师其本科、硕士、博士所学专业均不相同。
(3)完善的教师培训体制缺乏,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单一。就当前现状来看,在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上,国内外主要采取教师交流计划、学术休假、参加学术共同体、岗前培训、资深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听课观摩等途径。与有着深厚办学历史的高校相比,升本院校整体水平偏低是不言而喻的,知名、有威望的专家、学者、名师更是凤毛麟角,这都在客观上使得教师整体队伍的专业发展实现缺乏应有的环境支持,也难以推动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现有的教师在职培训体制更多地表现出形式性、功利性倾向明显,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要求与需求的问题,实际效果不明显。
(4) 健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管理性评价是当前升本院校对教师评价的主要方式,即以设定好的目标和指标体系为依据,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表现为考查内容,以此来对教师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体制的弊端在于只看重教师的最终结果性评价,而忽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全面性, 较为单一,也多以奖罚为主要体现手段。这不仅对教师的发展起不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还会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的负担加重,降低他们工作的积极和热情。
3.在提高教育质量的背景下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体制上的完善是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要以制度化的方式赋予新升本科院校教师较大的学术和专业自主权,为教师参与高校决策提供更多的机会,激发教师的职业动力,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2)建立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从事大学教育工作特有的操守、责任和追求;其次高校教师还要具备扎实深入的专业学科知识和良好的学术能力以及教育方面的基本技能。鉴于此,基于高等教育管理的需要和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标准非常迫切。通过推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标准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带动升本科院校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学术能力、教育学知识以及教育技能等方面的全面提高。
(3)开展教师教学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首先,开展职业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将组织新入职教师的师德养成和教学技能培训并编写入职导航,通过“师道”工程开展师德、授课技巧、教学组织、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制作和课程网站建设等多种课程,为新入职教师提供系统的职前培训。其次,开展在职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将为在职教师提供个性化的专项培训。最后,“教师发展中心”将选派教师赴国(境)内外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研修与社会实践,同时,检查考核教师在校外研修和企业实践的方案和效果。
(4)关注教师素质测评,引导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开展教师综合素质测评。如通过对教师能力、知识、个性匹配测评,形成教学能力综合适应性评测报告等;另一方面,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教师发展中心”的活动形式将包括职业规划工作室、青年教师研习营、名师工作坊、专家讲坛、文化沙龙、心理导航室等。
参考文献:
[1]顾永安,陆正林.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02).
[2]刘振天.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矛盾及解决之策[J].学术交流,2012(02).
[3]朱德林.新升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08(11).
[4]张立昌.自我反思实践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07).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路径选择
1.教师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已是理所应当的趋势和要求
关于本科高校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的工程是我国教育部和财政部于“十一五”期间正式启动的。它的目标旨在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借改革对人才模式的培养达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从提升教师的全面素质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良性机制。2012年3月23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规划纲要应该得到全面落实,在高等教育领域,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深入推进,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顺利迈上新台阶,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为使这一会议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深入贯彻,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对该项“质量工程建设”在“十二五”期间继续予以推进。把培养高校教师以及队伍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的创新作为该项工程始终坚持贯彻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最终目的是实现高校教师整体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在“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中,将教育质量工程中始终贯彻不断全面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2.我国一些本科院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有一批高校靠自身发展、提升、合并等方式由原来的专科层次院校升格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城市学院也是通过此种方式升格为现在的本科院校。虽然它也与其他本科院校一样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突出特点,但其自身还存在新升本科院校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1)在加强自身专业发展上,教师的意识淡薄,主动发展能力不强。在升本的院校中,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普遍存在着意识不强的状况,也因此,在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上未做出及时的调整,对自身的职业生涯也缺乏重新符合升本后院校要求的合理规划与管理。而在教学上,依旧延续以单向课堂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在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把握上积极主动性缺乏,在运用上也就更加缺乏实践 性;而在所教授的大学生的个性、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偏重等方面也缺乏应有的关注度;在教学工作上表现为研究深度不够,将教学工作视为简单的搬运工作。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重视度不高,科研创新和学术研究不深入,科研上满足于数量的简单增加,成果上完成规定的数量即止。而对于社会服务活动,由于受到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限制,社会服务性活动参与积极主动性低。
(2)整体的教师队伍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性不足。当前形势下,升本的院校在对人才的积极吸纳、引进,师资队伍地建设培训等方面的重视度是显而易见的,努力也是卓有成效的,在师资队伍建设的数量上基本达到了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但由于升本之前办学思想等先天存在的弊病,升本院校的师资队伍科研能力不强,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思想等落后,学术视野狭窄。很大一部分院校师资队伍的学历和职称比例虽然达到了教育部的基本要求,但博士学历和教授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极低。特别是高学历教师所学习的专业与所从事的教学科研相匹配的程度较低,例如,有的教师在攻读硕士、博士时学习专业与所讲授的课程没什么关联,甚至有的教师其本科、硕士、博士所学专业均不相同。
(3)完善的教师培训体制缺乏,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单一。就当前现状来看,在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上,国内外主要采取教师交流计划、学术休假、参加学术共同体、岗前培训、资深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听课观摩等途径。与有着深厚办学历史的高校相比,升本院校整体水平偏低是不言而喻的,知名、有威望的专家、学者、名师更是凤毛麟角,这都在客观上使得教师整体队伍的专业发展实现缺乏应有的环境支持,也难以推动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现有的教师在职培训体制更多地表现出形式性、功利性倾向明显,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要求与需求的问题,实际效果不明显。
(4) 健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管理性评价是当前升本院校对教师评价的主要方式,即以设定好的目标和指标体系为依据,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表现为考查内容,以此来对教师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体制的弊端在于只看重教师的最终结果性评价,而忽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全面性, 较为单一,也多以奖罚为主要体现手段。这不仅对教师的发展起不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还会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的负担加重,降低他们工作的积极和热情。
3.在提高教育质量的背景下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体制上的完善是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要以制度化的方式赋予新升本科院校教师较大的学术和专业自主权,为教师参与高校决策提供更多的机会,激发教师的职业动力,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2)建立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从事大学教育工作特有的操守、责任和追求;其次高校教师还要具备扎实深入的专业学科知识和良好的学术能力以及教育方面的基本技能。鉴于此,基于高等教育管理的需要和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标准非常迫切。通过推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标准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带动升本科院校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学术能力、教育学知识以及教育技能等方面的全面提高。
(3)开展教师教学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首先,开展职业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将组织新入职教师的师德养成和教学技能培训并编写入职导航,通过“师道”工程开展师德、授课技巧、教学组织、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制作和课程网站建设等多种课程,为新入职教师提供系统的职前培训。其次,开展在职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将为在职教师提供个性化的专项培训。最后,“教师发展中心”将选派教师赴国(境)内外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研修与社会实践,同时,检查考核教师在校外研修和企业实践的方案和效果。
(4)关注教师素质测评,引导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开展教师综合素质测评。如通过对教师能力、知识、个性匹配测评,形成教学能力综合适应性评测报告等;另一方面,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教师发展中心”的活动形式将包括职业规划工作室、青年教师研习营、名师工作坊、专家讲坛、文化沙龙、心理导航室等。
参考文献:
[1]顾永安,陆正林.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02).
[2]刘振天.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矛盾及解决之策[J].学术交流,2012(02).
[3]朱德林.新升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08(11).
[4]张立昌.自我反思实践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07).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