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语文阅读教学密切联系起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提升文本诵读效果,唤醒内心情感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诵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语言积累、获取语文知识、汲取语言精华的基本途径。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指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精彩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诵读教学中善于唤醒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效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从而更深刻感受语言之美。
比如,在执教《背影》时,我在给学生们播放了《父亲》这首歌之后,让学生们谈谈父亲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事例,同学们沉默了几分钟后,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父亲下班后冒雨来接自己,因为只有一把伞,父亲就把伞全部给自己撑着往前走,自己却淋得像落汤鸡一样。有的说,自己发高烧的时候,父亲一夜都没有合眼,坐在床前守护……这样的讲述激发了学生对父亲的情感,接下来的诵读中,我用课件给学生呈现了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图片,学生望着图片诵读,情感再次被深深打动,因为有了教学开始时的情感铺垫,学生诵读到这里时感情再次与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教学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二、创设语言表达情境,拓宽思维空间
新课改理念下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情境让学生融情于境,发自内心地主动表达。在课堂教学开始,教师首先设计一个让学生进行表达练习的环节,表达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讲述近日发生的新闻事件、读到的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小故事等。教师也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执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课时,在学习之前先让学生们去搜集并阅读范仲淹的故事,课堂教学时开始让学生们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一讲,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讲述,他们十分流畅地讲述了范仲淹“捐宅建校”“断齑画粥”“窖金苦读”等故事。在知道了这些故事之后,学生们在课文的诵读过程中,激活了思维和情感,更加深刻理解了课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在阅读提问时,他们都积极发言,語言表达水平明显提升,思路也变得宽广了。
三、引导学生品赏文本,提升认知水平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学习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向深入。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本的品赏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水平,实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的教学目标。在文本的品赏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从文本的写作背景、写作特点等多方面展开。
比如,在执教《送行》一课时,我用同课文相同的切身体验来导入:同学们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送行的情景呢?接着请数名同学讲述了生活中自己经历的送行场景,之后,我讲到,从同学们所讲述的送行中,我感受了送行是那么的美好。李白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在送别沈子福时写道:“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送别都是美好的呢?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送行》将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以此为基础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体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引领学生赏析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应的学习资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回答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全文。
四、强化学生写作练习,实现学以致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写作练习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练习,提升练习的效果。在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情感、写作特点、写作背景等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之后,再通过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留白部分进行练习,初中生具有较好的仿写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把握了写作的精彩之处后,对此进行模仿写作练习,使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更好地把握文本的语言特点,并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提升语言能力。
比如,在学完了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后,在学生掌握了课文通过典型事例揭示人物品质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任意选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写一写,通过几个典型的实例来表现所要写的人物,由此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新性地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教师要设计出最具创新性、吸引力的教学方案,充分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全面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215011)
一、提升文本诵读效果,唤醒内心情感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诵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语言积累、获取语文知识、汲取语言精华的基本途径。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指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精彩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诵读教学中善于唤醒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效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从而更深刻感受语言之美。
比如,在执教《背影》时,我在给学生们播放了《父亲》这首歌之后,让学生们谈谈父亲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事例,同学们沉默了几分钟后,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父亲下班后冒雨来接自己,因为只有一把伞,父亲就把伞全部给自己撑着往前走,自己却淋得像落汤鸡一样。有的说,自己发高烧的时候,父亲一夜都没有合眼,坐在床前守护……这样的讲述激发了学生对父亲的情感,接下来的诵读中,我用课件给学生呈现了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图片,学生望着图片诵读,情感再次被深深打动,因为有了教学开始时的情感铺垫,学生诵读到这里时感情再次与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教学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二、创设语言表达情境,拓宽思维空间
新课改理念下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情境让学生融情于境,发自内心地主动表达。在课堂教学开始,教师首先设计一个让学生进行表达练习的环节,表达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讲述近日发生的新闻事件、读到的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小故事等。教师也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执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课时,在学习之前先让学生们去搜集并阅读范仲淹的故事,课堂教学时开始让学生们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一讲,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讲述,他们十分流畅地讲述了范仲淹“捐宅建校”“断齑画粥”“窖金苦读”等故事。在知道了这些故事之后,学生们在课文的诵读过程中,激活了思维和情感,更加深刻理解了课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在阅读提问时,他们都积极发言,語言表达水平明显提升,思路也变得宽广了。
三、引导学生品赏文本,提升认知水平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学习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向深入。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本的品赏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水平,实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的教学目标。在文本的品赏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从文本的写作背景、写作特点等多方面展开。
比如,在执教《送行》一课时,我用同课文相同的切身体验来导入:同学们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送行的情景呢?接着请数名同学讲述了生活中自己经历的送行场景,之后,我讲到,从同学们所讲述的送行中,我感受了送行是那么的美好。李白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在送别沈子福时写道:“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送别都是美好的呢?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送行》将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以此为基础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体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引领学生赏析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应的学习资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回答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全文。
四、强化学生写作练习,实现学以致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写作练习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练习,提升练习的效果。在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情感、写作特点、写作背景等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之后,再通过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留白部分进行练习,初中生具有较好的仿写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把握了写作的精彩之处后,对此进行模仿写作练习,使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更好地把握文本的语言特点,并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提升语言能力。
比如,在学完了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后,在学生掌握了课文通过典型事例揭示人物品质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任意选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写一写,通过几个典型的实例来表现所要写的人物,由此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新性地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教师要设计出最具创新性、吸引力的教学方案,充分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全面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21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