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命周期理论
“ 由于企业在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企业会出现衰退、消亡的情况,因此企业的发展与生物的成长具有类似的生命周期”,这是Mason Maier在1959年最早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概念,随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生命周期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的两大部分。
(一)定性的生命周期阶段理论
我国学者对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划分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陈佳贵,他从企业规模变化的角度出发,以正常发育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企业成长阶段划分为六个阶段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陈佳贵,1998)。
尽管后来的学者有不同阶段的划分,但是他们都认为企业像有机体一样具有生命,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企业的成长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二)定量的生命周期阶段理论
在生命周期阶段定量划分方法研究中,大致可分为对划分指标的研究和对指标处理的数学方法的研究两类。
1、划分指标的研究
部分学者选择多种指标以全面反映企业生命周期状态,虽然能够综合考虑企业情况进行分析,但计算量过于复杂,不适用于大批样本企业的实际应用,如刁兆峰 (2003) 参考日本商业年龄,认为人的年龄一般有自然年龄、表象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4种年龄,通过将企业年龄与人的年龄的类比,确立指标划分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李勇峰,张明慧(2004)提出从总资产、无形资产、销售收入、现金净流量、生产成本、利润、运营能力这几个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来确定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构建企业生命周期系数函数。
部分学者则仅仅挑选少量的指标来对企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但弥补了前人重理论少实证的不足。曹裕 (2008)采用将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作为划分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依据,最终确定了判别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标准:计算公司连续5年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r,若r>50%,则企业处于高速成长期(或复兴期);若15% 2、数学方法的研究
对指标处理的数学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取较为新颖的前沿数学方法来进行准确的判断与划分。熊义杰(2002)采用修正的指数函数,运用数理统计法构建一元三次回归方程,通过拐点分析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战略转折点,此即为划分企业生命阶段的依据。
二、企业绩效理论
公司绩效是指公司经营的业绩和效率(苏武康,2003),它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效果所谓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是指从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角度对公司在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的综合评价(杨国彬,2001)。
在19世纪以前,企业绩效评价基本采用观察性业绩评价方法,从20世纪开始,西方财务学者对企业财务业绩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杜邦公司创立的投资报酬率(ROI)为中心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解决了集权组织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
随后出现的多重指标的绩效方法—平衡计分卡法,它是一种以战略为核心的业绩评价方法和管理体系,能够更全面的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衡量。它在考虑传统的财务绩效衡量指标的同时更强调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创新这四个方面来构建一个系统的评价方法。
三、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在对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定性和定量划分的过程中,一般把企业分为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但是由于采取的财务指标不一样,针对同一家企业,在将其归纳到哪一生命周期阶段时,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而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绩效的衡量越来越全面化,更多的是采用多重指标来综合考虑企业的绩效情况。在实际中,在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考核时,会综合多因素来进行考核,除了财务绩效指标,也有很多的非财务指标,若经过考核得出处于淡季的该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情况良好,这就会得与根据生命周期阶段得出的结论相违背的结论。
因此,本文认为,在对生命周期理论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时,应在对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时,采用相互联系的多指标来确定,必要时可以加入一些非财务指标,并根据其重要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来综合确定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这样才能对一个企业进行全面正确的判断与分析。
“ 由于企业在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企业会出现衰退、消亡的情况,因此企业的发展与生物的成长具有类似的生命周期”,这是Mason Maier在1959年最早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概念,随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生命周期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的两大部分。
(一)定性的生命周期阶段理论
我国学者对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划分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陈佳贵,他从企业规模变化的角度出发,以正常发育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企业成长阶段划分为六个阶段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陈佳贵,1998)。
尽管后来的学者有不同阶段的划分,但是他们都认为企业像有机体一样具有生命,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企业的成长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二)定量的生命周期阶段理论
在生命周期阶段定量划分方法研究中,大致可分为对划分指标的研究和对指标处理的数学方法的研究两类。
1、划分指标的研究
部分学者选择多种指标以全面反映企业生命周期状态,虽然能够综合考虑企业情况进行分析,但计算量过于复杂,不适用于大批样本企业的实际应用,如刁兆峰 (2003) 参考日本商业年龄,认为人的年龄一般有自然年龄、表象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4种年龄,通过将企业年龄与人的年龄的类比,确立指标划分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李勇峰,张明慧(2004)提出从总资产、无形资产、销售收入、现金净流量、生产成本、利润、运营能力这几个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来确定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构建企业生命周期系数函数。
部分学者则仅仅挑选少量的指标来对企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但弥补了前人重理论少实证的不足。曹裕 (2008)采用将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作为划分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依据,最终确定了判别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标准:计算公司连续5年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r,若r>50%,则企业处于高速成长期(或复兴期);若15%
对指标处理的数学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取较为新颖的前沿数学方法来进行准确的判断与划分。熊义杰(2002)采用修正的指数函数,运用数理统计法构建一元三次回归方程,通过拐点分析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战略转折点,此即为划分企业生命阶段的依据。
二、企业绩效理论
公司绩效是指公司经营的业绩和效率(苏武康,2003),它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效果所谓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是指从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角度对公司在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的综合评价(杨国彬,2001)。
在19世纪以前,企业绩效评价基本采用观察性业绩评价方法,从20世纪开始,西方财务学者对企业财务业绩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杜邦公司创立的投资报酬率(ROI)为中心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解决了集权组织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
随后出现的多重指标的绩效方法—平衡计分卡法,它是一种以战略为核心的业绩评价方法和管理体系,能够更全面的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衡量。它在考虑传统的财务绩效衡量指标的同时更强调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创新这四个方面来构建一个系统的评价方法。
三、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在对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定性和定量划分的过程中,一般把企业分为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但是由于采取的财务指标不一样,针对同一家企业,在将其归纳到哪一生命周期阶段时,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而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绩效的衡量越来越全面化,更多的是采用多重指标来综合考虑企业的绩效情况。在实际中,在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考核时,会综合多因素来进行考核,除了财务绩效指标,也有很多的非财务指标,若经过考核得出处于淡季的该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情况良好,这就会得与根据生命周期阶段得出的结论相违背的结论。
因此,本文认为,在对生命周期理论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时,应在对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时,采用相互联系的多指标来确定,必要时可以加入一些非财务指标,并根据其重要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来综合确定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这样才能对一个企业进行全面正确的判断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