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融合:古诗教学新模式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gg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级教师丁宏喜总结出《四文融合:古诗教学的新模式》。笔者尝试以文字、文章、文化、文学为教学内容,建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古诗教学的“文字落实、文章上口、文化体认、文学有味”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 文字落实;文章上口;文化体认;文学有味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同学们诵读,说一说这句古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接着出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说这句诗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这样的诗句学生已接触过不少。诗的表面上是说一件事,一处景物,其实,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道理。我们通常将这样的诗叫作哲理诗。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哲理诗,大家可以从文字、文章、文化、文学这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反思:小学六年级学生已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唤醒他们原有的古诗积累的情况下,再传授一些蕴含哲理的诗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给学习方法,为学生解读其他诗歌打开“方便之门”。】
  二、文字落实
  1.板书课题,明白题意
  题目中有一个生字“聿”,教师既要注意读准字音,又要提醒学生避免与“律”混淆。子聿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陆游的小儿子。笔者让同学们读题说一说诗题的意思,注意题目中的“示”是指示、训示、的意思。那么陆游为什么要教育儿子?他是怎样教育的,他教育的内容又是什么?带着疑问,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全诗。
  2.朗读全诗,理解字词
  笔者留有足够时间让学生自主朗读全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接着指名读诗,借机正音。
  自读自悟:你读懂了哪些字词?还有哪些字词的意思还没有理解?在交流过程中相互讨论,查字典,读资料,明白相关词语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始”:才。
  “终”:到底,毕竟的意思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绝”表示程度深,极、最的意思。
  “躬行”:親自实践。“躬”是亲自的意思。
  【反思:字字落实是准确理解诗意,把握诗情的基础。一首诗的题目,往往揭示了整首诗的主要内容,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先从题目入手,接着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能读懂的字词的意思,再提出读不懂的字词相互研讨,着眼“最近发展区”,力求让学生“现在发展水平”,获得最佳发展。】
  三、文章上口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轻声细读,慢慢品味,找一找原因。
  1.读诗句,感韵律
  显红“成”和“行”两个字,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这首诗是偶句押韵。因为“eng”和“ing”是相邻的韵母,这在古诗中是被允许的,叫作“斜押”。
  2.读诗句,感节奏
  读诗除了读出韵律,还要读出节奏和停顿。学生先静听专家的录音朗读,后标出停顿号,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练习朗读,再让学生自由练习诵读。
  师: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各自诵读的基础上展示品评,让学生体验诵诗的乐趣,提高诵诗积极性,以后遇到朗诵古诗活动,读起来就有滋有味了。
  【反思:古诗词讲究韵律之美,乐感极强,且节奏鲜明,跌宕起伏。诗词的押韵、节奏以及停顿是它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也是让人读起来文章上口的原因。所以在让学生关注读音和词意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发现、练习、把握诗词中的押韵、节奏、停顿等知识技能,从而充分享受到这份音乐美所带来的震撼。】
  四、文化体认
  1.说诗意,讲典故
  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它和我们讲了什么道理呢?这就要引导学生品读诗句,感悟诗句的蕴涵。
  首先,结合第一句,说诗意讲典故。
  生:这句是说古人读书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年少时下了工夫,到了年老了才能有所成就。
  师:读了这句话,同学们想起了哪些关于努力做学问的典故呢?
  例如,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我先让学生简单讲一讲这些典故。接着,品读第二句,再让同学说说相关典故。
  生:这句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到底是有限的,要想深入透彻的理解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纸上”让你想到了典故——“纸上谈兵”,请简要讲一讲这个故事,总结一下赵括失败的原因。书本上的知识是机械的,需要通过实践灵活运用。
  2.品诗句,明道理
  人们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好诗不厌百回读。这首诗里有两处对比,分别是“少”与“老”、“行”与“知”。“少”与“老”是一组反义词。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到深层次的含义,懂得这样写才能更加突出古人做学问的勤奋和持之以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人是青年时期刻苦努力,到后来壮年甚至老年才取得成就的吗?
  生:司马光、苏洵等。
  “知”与“行”也是一组互相对比的词,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明白“知”是书本知识,“行”是实践运用。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要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也就是知行合一。
  在明白了做学问要持之以恒和知行合一的道理之后,让学生再来读一读、品一品,背一背,将诗句铭记在心,终身受用。
  3.赏诗句,学典故
  这节课,我们回顾了一些成语典故,但是还要让同学们要知道咱们古诗中的“用典”更是比比皆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一学。
  出示诗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杜牧)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孟浩然)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学习这些典故,体会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厚重的积淀。“用典”其实就是引用古籍中的故事、词句使写诗做文立论有根据、减少词语之烦累,也有委婉表意、充实内容的作用。
  【反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所以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者联系诗中暗藏的成语典故,让学生感受“用典”的精妙。接着在两组词的对比中,明白做学问的核心要素即——持之以恒、知行合一,从中感受诗句中的哲学智慧。最后引领学生品读我们平时所背诵的古诗中的“用典”,明白“用典”的作用,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文学有味
  1.简介作者
  古人大都以诗言志,如果你想真正读懂这首诗,就必须要了解这位诗人的经历和创作背景。
  出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二十岁时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可惜屡遭秦桧排斥,一生仕途坎坷。晚年他退居家乡,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全部寄托在自己的子孙身上。他对小儿子说:“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后来他的家族以诗教传承,在中国文学史和教育史上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2.随情练笔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陆游晚年所写,此时他已经是七十四岁高龄。冬日寒夜,北风呼啸,他浑然忘我,沉醉于书卷之中。或许是看得太久,眼睛都要看不清了。回忆往昔,自己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策马扬鞭、征战沙场的少年。虽然年老但报国之心仍在,自己的文章、学识还在。这时他想起自己才二十几岁的小儿子子聿,不禁感慨万千,于是挥毫写下《冬夜读书示子聿》。
  让孩子们在这种情境下写一写这首诗的意思,读诗的感悟,受到的教益,进一步理解陆游所说的做学问的道理,这样的读写结合,水到渠成。
  【反思:古诗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影响相当深远。强化古诗对学生熏陶感染的力度和广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者通过对陆游生平的补充,让学生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在随情练笔的写作过程中能更好体会陆游这首诗的含义。】
  3.拓展总结
  同学们,陆游在这年冬夜一共写下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我们今天学习的只是其中一首。课后请大家将这七首与今天所学的结合起来读一读、品一品,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收获满满。
  【反思: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是素质,当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四文融合的古诗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是要使学生们将这种“文”“剩”在心底,积淀素样,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宋)陆游.剑南诗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宋)陸游.家事旧闻[M].北京:中华书局,1993.
  [3] 张文勋.诗词审美[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4] 任运昌.小学古诗词教学改革略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9)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被运用到小学课堂中来,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授课方法明显不同,因为其能够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手段丰富多彩,所以能大大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小学的授课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效果。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微课,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快速的把握,还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对语文产生
期刊
【摘要】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说,从数学教学或数学教育过程来看,应更加强调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思维,数学学习的一个主要价值就是有利于人们思维方式的改进,并能使人们逐步学会更清晰、更合理、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可见,思维是数学能力之“核”,也是数学能力之“魂”。如何更好地在数学认知视角下实现自主学习的意义抵达与思维远航?从这一诘问出发,“为思维而教”的本质意义是“为自主学习而教”。  【关键词】数学认知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汉语国际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孔子学院作为大力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担当着构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任。例如促进汉语传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以及柔性塑造中国国家形象。除此之外,通过孔子学院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传播中国文化的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了展现中华文化的风采,传播过程中有许多方面值得改进,需要研究者们进行深入的思考。由此树立中国文化
期刊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我们把“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步骤。1.课前:预习考点,自主学习。 2.课中:任务引领,合作探究。 3.课后:背写练结合,巩固成果。 4.课外:“时间”游戏,激发兴趣。实践表明,“任务驱动型”历史小高考复习课模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高考
期刊
【摘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争取家长配合,是一件重要且需要讲究艺术的事。作者从国标舞的快三慢四节拍中,领悟不同的家长需用不同的节奏去领舞,用故事方式讲述自己与家长的沟通艺术,企予有益读者。  【关键词】家校;沟通;艺术  一、慢四旋律——静等花开  那年我教六年级。开学后第一次去家访,小朗带着我到了他家。也许是家境殷实,也许是当时的我太嫩了,他妈妈没有把我当一回事。和我说话一直
期刊
【摘要】“科学认读”是以脑科学为理论指导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出发,诱导儿童主动识字。教师在了解学生识字基础的起点及差异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更适合的学习生字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科学认读;主体;开放;潜能识字;识字教学  汉字的运用从古至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识字是语文基础能力之一。识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汉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立体造型活动“无从入手”和“机械模仿”的困境,提出以连续、创新、时尚的新折纸活动为切入点,有效开启儿童立体造型的创新意识。文章从“举一反三”“方法融合”“材料选择”“传承技艺”“时尚运用”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折纸活动的指导方法和运用思路。  【关键词】折纸活动;立体造型;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儿童的立体造型创新意识快速发展,他们渴望将平面的“形”转变为立体的“物
期刊
【摘要】护理临床教学作为护理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实施和开展不但是提升学生综合熟练程度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学科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式。立足于护理临床教学的基本目标,文章首先介绍了护理临床教学的准备工作,其次对护理临床教学的方法和评价模式进行了探讨,也希望可以为护理临床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护理临床教学;环节;特征  一、引言  护理临床教学在我国的护理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
期刊
【摘要】指导学生阅读《城南旧事》,感受作家林海音的浓浓乡愁;理清阅读思路,激发阅读兴趣,把学生引入书本之中与人物同忧同乐同痛悲;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体会京味文化魅力,感受不同人物离别故事,进行适当的作业练习;拓展阅读视野,向学生推荐高尔基的《童年》,进行比较性阅读。  【关键词】城南旧事;林海音;阅读导航;读后思考;阅读拓展  一、走近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台湾著名女作家
期刊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项目碎片化到主题整体化之分。主题整体化是说在活动主题明确的基础上,追求活动的语文内涵与活动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统一,追求活动开展、语文要素的水乳交融。以语文为本体的主题整体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强调将知识习得、语文能力培养、价值观确立融于不可分割的系列过程中。以社会化项目为载体的主题整体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外在表现上是某个社会化主题活动,内里强调通过适宜的语文元素串联,进而巧
期刊